探尋毛澤東在南京的最後住所 在此躲過人生最大危機

2020-12-23 江蘇頻道

導讀:毛澤東執政27年,來南京視察過多次,少有人知的是,伊村飯店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在南京的住所。在這裡,他甚至躲過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機……

西康路33號,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伊村飯店,毛澤東在南京的最後住所,也是秘密基地

毛澤東一生,有20多次巡視南京,主要入住三個地方:

西康路33號的省委招待所,民國時是美國駐華大使館,司徒雷登曾在此居住,始建於1946年,共3幢西式樓房,毛澤東住2號樓。

還有南京中山陵園風景區內的東郊國賓館和東苑賓館,俗稱中山陵五號和中山陵八號(原孫科公館)。下榻處都有客廳辦公室臥室浴室,布置與設施儘可能跟毛澤東在中南海的居所保持一致。

另外,坐落於太平門外312國道邊的伊村飯店,是專門為毛澤東修建的臨時住所。因為位於紫金山北麓,山丘樹木圍繞,闢為軍事禁區後,既非常隱蔽又非常神秘。

少有人知的是,伊村飯店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在南京的住所。在這裡,他甚至躲過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機。

軌道的盡頭通向大門,虛掩的山洞,多少年前這裡是軍事基地

山洞裡漆黑的兩條鐵軌,伸向遠方

住所可直通停放火車的防空洞

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中央出於安全的考慮曾專門作出規定:毛澤東外出巡視時,一律不乘專機,而改乘火車專列。

1969年3月的中蘇「珍寶島事件」後,有關方面為了毛澤東乘專列來南京時便於加強警衛,專門從南京火車站修了一條直通伊村的專用線。火車可在此停靠,方便毛澤東處理國家大事,如果累了也方便休息。

當時周圍是農村的苗圃地,叫伊劉苗圃園,因為保密,對外統稱「飯店」——伊村飯店的名稱由此而來。

專線修好後,依照地形修了3幢房屋,離鐵路最近的叫1號樓,是專為毛主席下榻修建的,房屋直通防空洞,確保了主席安全的萬無一失。

兩條並行的鐵軌盡頭是一個人工挖鑿的山洞,可停放兩列火車,專列可以一直開到洞裡隱蔽起來,伊村飯店的平房當然也與山洞是相連的。這樣即便是天上的偵察衛星也難以發現。山洞既是防空洞,又可作臨時指揮所。

洞口鏽跡斑斑的鐵門虛掩著,把原本一方空間隔成了兩個世界。今天山洞已經廢棄,但站在洞口,眼前的鐵軌伸向黑漆漆的遠方,空穴來風,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這裡的戒備森嚴,肅然起敬。

相關焦點

  • 從炮擊金門到「絞索政策」——感悟毛澤東應對臺海危機的戰略智慧
    重溫60多年前我黨我軍成功應對臺灣海峽危機的實踐,深刻感悟毛澤東的戰略智慧,對於我們研究思考如何應對當前多重危機並存的複雜局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毛澤東決定把「解放臺灣」問題再次提出來。1954年7月,日內瓦會議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後,毛澤東就致電周恩來,指出:我們在朝鮮停戰後沒有及時提出「解放臺灣」的任務是不妥的,現在若還不進行此項工作,我們將犯嚴重的政治錯誤。很顯然,毛澤東不能允許美國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也不能允許蔣介石集團長期盤踞在臺灣。因此,中國共產黨首先在宣傳上突出了臺灣問題,在軍事上也做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
  • 百歲老人親述往事 搭最後一班船躲過南京大屠殺
    77年前的寒冬,南京大屠殺前19天,丁慰如和父親,在炸彈的爆炸聲中,拼了命擠上最後一班逃難船。她一路逃到福建,定居福州。躲過了慘絕人寰的屠城戰火,從此,她將這段往事深埋心底。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丁慰如老人向東南快報(微博)記者回憶了那段她平日裡很少提及的南京往事。
  • 躲過兩次食安危機 「食管法」增訂「義美條款」
    食安危機接連爆發,日前各界稱讚義美因設置品管實驗室,而躲過兩次食安風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這次初審「食管法」草案,也將此納入,上市上櫃公司、經主管機關公告的食品業者,應設置實驗室,自主檢驗食品。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初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載體。藉助詩詞去解讀和分析毛澤東的初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毛澤東如何帶領革命隊伍克服失敗危機
    秋收起義失敗後,起義部隊也陷入了嚴重的危機。毛澤東為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成功化危為機。他果斷率軍轉向農村,及時止住了損失;發展黨員,健全黨組織,為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打造了基幹力量;要求黨和軍隊必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他重點發展軍事力量,同時統一了思想,改善了物質條件,積累了政權建設經驗。
  • 「書生」毛澤東:臨終前最後閱讀的是哪本書?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原題:「書生」毛澤東 作為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領袖,毛澤東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精神遺產,博覽群書、學以致用可謂其中之一。毛澤東常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岸人格
    前半闕寫「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但看黃花不用傷。」說的是每年都有重陽節,但是今年的重陽節和以前的不太一樣,毛澤東處在了人生的逆境,但是「但看黃花不用傷」又能感覺到處在逆境人生的毛澤東,既有無奈,更有平和淡定,既有嘆惋,更有自我調適。下半闋寫「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 與瑪莎拉蒂一起探尋南京的城市印記
    2019年10月25日、26日,南京——為傳遞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探尋南京城市印記與生活記憶,以熱情、好奇心穿梭時間與空間,發現古城金陵的美好。心懷共同的信仰,南京和意瑪莎拉蒂攜手22位來賓,共同打造了一場「全力的遊戲」。選手們在瑪莎拉蒂授權經銷商南京和意體驗中心集結,宣導任務,分組,打響開賽的第一站。整場活動與古城金陵南京的人文相結合,讓你重新走過你熟悉又不熟悉的地方,留下印記,點綴回憶。
  • 南京第十三中學:"對話夢想 規劃人生"高中生生涯規劃大賽
    一、背景與起因 2014年度南京市第十三中學團委繼續開展 「對話夢想 三問人生」的「與人生對話」系列活動,通過以「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系列活動,讓學生體驗青春、對話夢想、思考發展,將青春夢進一步明晰,並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指南。在此基礎上緊抓學生會與社團兩大青年陣地,開展符合學生個性,貼合學生發展的活動,為學生實現青春夢想提供舞臺。
  • 南京伊村飯店為毛澤東而建 火車可直通山洞隱蔽
    研究南京佛教史的青年研究者詹天靈告訴記者。他說,萬福寺應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抗戰爆發後,它毀於日軍戰火。據詹天靈的研究,萬福寺裡曾經有一座吳帝殿,裡面可能供奉的就是東吳大帝孫權,而寺廟裡供奉這位三國梟雄的現象在南京古代寺廟中極為罕見。
  • 最後的土司請毛澤東"賜姓"
    最後的土司請毛澤東"賜姓"採訪中講解員扎斯滿告訴我們,這座官寨是中國土地上最後消失的土司——卓克基土司的官寨,而《塵埃落定》中的「麥其土司」正是以卓克基土司為背景的。同時這裡也是《塵埃落定》的主要拍攝點之一。
  • 毛澤東詩詞中的古往今來
    毛澤東曾因「百代多行秦政法」而「勸君少罵秦始皇」,但他堅信「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封建帝王終歸是過眼雲煙。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後,毛澤東一反古代兵書「窮寇勿追」之說,反思項羽兵敗自刎的沉痛教訓,號召「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誓將革命進行到底。「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裡濤」,毛澤東對遭讒去職、憤然投江的屈原充滿敬仰。
  • 原創 | 紀念毛澤東:一份條約的逆襲
    當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卻出人意料的並沒有隨國民政府南下廣州,反而留在南京。這段時間歐洲爆發了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蘇差點就爆發了戰爭!插播一下柏林危機事件。一時間,整個歐洲再度陷入危機,似乎「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這就是歷史上震驚全世界的「柏林危機」。最終,由於雙方都不願訴諸武力,經過談判,達成了妥協。1949年5月12日,蘇聯宣布解除對柏林的封鎖,延續四百六十二天的柏林危機結束。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黨史頻道-人民網
    是他的表兄王季範,在毛澤東人生的關鍵時刻,引領方向,做通了毛澤東父親的工作,使少年毛澤東得以繼續求學,走出相對閉塞的韶山沖,走向一個廣闊燦爛的世界。   1911年王季範領著少年毛澤東來到長沙求學,直到1923年,毛澤東在長沙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多年之久。在第一師範讀書時,常和同學蔡和森、何叔衡、陳章甫等登臨嶽麓山、橘子洲頭遊覽,暢遊湘江,縱論人生國事,尋求革命真理。
  • 龍心講座:學習毛澤東的七顆心——學習毛澤東的愚公心
    毛澤東是悟得大本大源的聖人。看到了毛澤東的「智」,卻看不到毛澤東的「愚」,其實沒有看到真正的毛澤東!毛澤東的「愚」生發了毛澤東的「智」,沒有毛澤東的「愚」就沒有毛澤東的「智」。「愚」是本,「智」是末;「愚」是因,「智」是果。
  • 影響毛澤東人生的新化人--陳潤霖
    9月2日的湖南日報,在刊載的文章中說:毛澤東的文章引起了校長陳潤霖的關注,在毛澤東的同學賀果的回憶錄有記載:  毛澤東初識陳潤霖  賀果在報到的當天,就和毛澤東認識了,因為兩人被安排在湖南四師的同一間宿舍,而且做了「鋪鄰」。
  • 毛澤東最後一次見劉少奇 推薦了三本書
    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天安門城樓(資料圖)   一、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最後一次談話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澤東和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面和談話——毛澤東對我父親提出的兩點意見,沉思一會兒後,並沒有表態,而是建議我父親讀幾本書,他還特別介紹了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寫的《機械唯物主義》和狄德羅寫的《機械人》兩本書。分手時,毛澤東要我父親『回去後好好學習,保重身體』。」以上的回憶,對毛澤東推薦給劉少奇的書有所不同,除了是兩本還是三本,兩本中一說是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的《機械唯物主義》和法國狄德羅的《機械人》,一是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著作。
  • 張聞天人生最後歲月(組圖)
    他稱,自己將「衝到人生的戰場」,「創造人生的真意義」。  在後來的日子裡,張聞天果真這樣做了。張聞天曾任黨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但無論身居高位,還是身處逆境,他總是堅守著「真理在誰手裡,就跟誰走」的人生信條。張聞天一生中經歷過兩次重大轉折:1935年遵義會議,他慷慨激昂,大力支持毛澤東領導紅軍,並被選為黨中央總書記,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 毛澤東和他的三位美國朋友:他們怎樣評價毛澤東
    斯諾的話讓毛澤東很意外,為了糾正此類傳言,有利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澤東答應了斯諾的請求。毛澤東的配合讓斯諾興奮異常。接下來一連幾個夜晚,毛澤東向斯諾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個人經歷和長徵問題。斯諾奮筆疾書,一直到困得倒頭便睡為止。這幾個夜晚同斯諾的談話,是毛澤東唯一一次比較完整地詳談自己的經歷。後來,斯諾據此撰寫完成了《毛澤東自傳》一書。
  • 毛澤東若干最後一次:最後一次與賀子珍相會
    與賀子珍最後一次廬山相會1959年7月,毛澤東到廬山後情緒很好,對前來迎接的楊尚奎、水靜夫婦講:「廬山,山好,水好,空氣好,還有老表好。」7月5日晚上,毛澤東突然問與他一同上山的貼身衛士封耀松:「小封,你什麼時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