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最後一次見劉少奇 推薦了三本書

2020-12-17 人民網湖北頻道

  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天安門城樓(資料圖)

  一、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最後一次談話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澤東和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面和談話。在這次會見和談話中,毛澤東推薦給劉少奇幾本書,後來劉少奇身邊的一些工作人員和其子女對此有一些回憶。如劉少奇的衛士長李太和在《衛士長的回憶》中說:「大概時間不到一個小時,主席把他送出來,在門口跟他握手,說『你要好好學習』。回來後他告訴秘書給他找三本書,一本是黑格爾寫的,一本是費爾巴哈寫的,還有一個叫什麼。當時主席還讓少奇同志『好好學習,保重身體』。回來以後,我看他面容很高興。」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在《我的父親劉少奇》一書中說:「1月13日,毛主席派秘書徐業夫接我父親到人民大會堂談話。——毛澤東對我父親提出的兩點意見,沉思一會兒後,並沒有表態,而是建議我父親讀幾本書,他還特別介紹了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寫的《機械唯物主義》和狄德羅寫的《機械人》兩本書。分手時,毛澤東要我父親『回去後好好學習,保重身體』。」以上的回憶,對毛澤東推薦給劉少奇的書有所不同,除了是兩本還是三本,兩本中一說是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的《機械唯物主義》和法國狄德羅的《機械人》,一是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著作。

  黃崢編撰的《劉少奇的最後歲月》一書引用了劉少奇機要秘書劉振德的回憶,是事後從王光美處獲知「毛主席建議少奇同志讀幾本書」,但「有三本還沒找到」,「我接過來(書單)一看,一本叫《機械唯物主義》,作者是海格爾(法);一本叫《機械人》,作者是狄德羅(法);另一本是中國的《淮南子》。我先在少奇同志的書房裡找,但一本也沒找到。我又到了中央辦公廳的一個圖書室找,正在那裡值班的機要室檔案處的小李同志也幫我找。但也只找到一本《淮南子》。剩下的兩本書,我想再到大圖書館去找找,光美同志說:『不用了,少奇同志說也可能書名不對。』從此,少奇同志埋頭讀書,他想從書中吸收更多的知識。」這個回憶是對此事最為詳盡的一個回憶,劉少奇當時顯然對王光美有一個關於他和毛澤東會面和談話的複述,至於毛澤東向他推薦的書,這裡不僅是三本,而且是更多的「幾本書」,不過,三本書中,黃崢書中所記的海格爾不是法國人而是德國人,而且看來當時這三本書中外國的兩本也並沒有找到,至於找不到的原因,王光美說劉少奇以為可能是自己聽錯了(不過,毛澤東和劉少奇都是湖南人,他們大概平常不會聽錯話)。劉少奇的衛士賈蘭勳在回憶中也認可是三本書,他也是事後的翌日從劉少奇的機要秘書李智敏那裡得知此事的。王光美叫李智敏找出毛澤東推薦給劉少奇看的那幾本書,「其中有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的《機械唯物主義》,一本是狄德羅的《機器人》,還有一本是中國的《淮南子》。」結果在劉少奇的書房沒有找到,又想去北京圖書館尋找,因形勢發生變化,沒有來得及。

  以上是毛澤東和劉少奇最後一次會面和談話中關於毛澤東向劉少奇推薦幾本書的大致經過,問題是循此線索去查找那幾本書,如《機械唯物主義》和《機器人》,筆者從國家圖書館(原為北京圖書館)和其他各大型圖書館均遍尋不得,因此,也就無從理解毛澤東那時何以向劉少奇推薦閱讀這幾本書的初衷了。

相關焦點

  • 四清運動: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關係從默契到衝突
    為引起與會者的重視,毛澤東推薦批印了《中共湖南省委關於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情況的報告》和《中共河北省委關於在農村貫徹黨的八屆十中全會決議、開展整風整社運動情況的報告》,並要求與會同志認真研究。在毛澤東的推動下,與會者就「四清」、「五反」、反修防修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 楊尚昆談「四清」運動: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裂痕由此產生
    1964年10月,中央發出《關於認真討論劉少奇同志答江渭清同志一封信的指示》,再次強調要下去蹲點,省、市委書記們就紛紛下去了。有一次,毛澤東見到我說:「還是少奇厲害!我說了多次叫省委書記們下去,他們就是不動。少奇一罵,他們就下去了。」1963年冬,王光美在劉少奇的支持下去河北省撫寧縣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蹲點。
  • 文革狂瀾初起:毛澤東什麼時候決定撤換劉少奇
    毛澤東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毛澤東的大字報,第一稿寫於8月5日,定稿時間當在8月6日,因為中間經過一次秘書謄清,一次送印刷廠鉛印和毛澤東本人兩次字斟句酌的修改。毛澤東究竟什麼時候決定撤換劉少奇?對這個問題國內外曾有多種分析和猜測。筆者認為毛澤東最後下決心的日子就是8月5日,並且決定由林彪替代劉少奇,做他的接班人。有以下事實可以說明。
  • 劉少奇:大饑荒七分是人禍 毛澤東公開檢討
    [導讀]1961年的大饑荒劉少奇提出,三分自然災害七分人禍,對上下都是很震動。大會上,劉少奇做了3個小時的口頭報告,代表中央帶頭承認錯誤。毛澤東也做了檢討。這是建國後毛澤東的第一次公開檢討。劉少奇當時對具體執筆陳伯達、吳冷西和胡繩談到自己的意見,成績講夠,缺點講透,既要繼續高舉「三面紅旗」又要明確問題所在。劉少奇最後歸納,這幾年的錯誤中央負主要責任,黨內鬥爭過火,黨內民主不夠,報告完成後,劉少奇交給毛澤東過目。黃崢:在這個時候毛澤東提出來一個想法,他就覺得呢,因為時間比較緊,說你不要在大會上念,這個報告你發下去作為書面報告。
  • 趣談丨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他們都是什麼學歷?
    在學生名單「二級三班」上赫然寫著:「毛澤東、潤之、二一、湘潭、清寧鎮韶山、百九十裡、湘潭銀田市長慶和號」。 這是毛澤東在一師讀書時基本情況的原始記載。檔案顯示:1915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二年級三班讀書,時年21歲。
  • 延安時期朱德六十大壽: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寫賀詞
    編者按:《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延安時期不尋常的祝壽活動》,文中記述,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六十歲誕辰,中共中央及各中央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為其六十大壽題詞、撰文等,以示祝賀。
  •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兩次向全黨推薦5本書,第一本就是《共產黨宣言》。他說:「我們可以把這五本書裝在乾糧袋裡,打完仗後,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一年看不通看兩年,如果兩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後面記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
  • 毛澤東若干最後一次:最後一次與賀子珍相會
    最後一次出國訪問毛澤東一生只出過兩次國,都是去蘇聯。一次乘火車,是在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去了89天。另一次是1957年,乘飛機去蘇聯。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應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的邀請,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參加了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活動。
  • 「書生」毛澤東:臨終前最後閱讀的是哪本書?
    13歲那年,毛澤東離開小學,「開始在田中做長時間的工作,幫僱工的忙,白天完全做著大人的工作,晚上代父親記帳」。勞作之餘,毛澤東「找到什麼書都讀」。因父親反對閱讀經書以外的「閒書」「雜書」,他不得不「擁被夜讀」「蒙窗偷讀」,以免被發現。 有一次,毛澤東讀到《盛世危言》一書,深受啟發。
  • 高崗為什麼把攻擊矛頭指向劉少奇?
    「高饒事件」是建國初期在中共黨內發生的一起陰謀分裂黨中央、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嚴重事件, 悉而劉少奇作為高崗、饒漱石陰謀活動的首要攻擊目標而深深捲入了這一事件中。可以說, 從高崗陰謀發難到1954年中共七屆四中全會高崗、饒漱石的陰謀敗露, 劉少奇一直處於這一事件的漩渦中心。在劉少奇的政治生涯中, 這是一次極其嚴峻而複雜的考驗。
  • 劉少奇誕辰120周年,兒子劉源有話要對父親說
    這本書講述了劉少奇在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中,在處於敵對勢力包圍的中國建設中,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對國防、軍事和軍隊建設的卓越貢獻,並對劉少奇與毛澤東、彭德懷等戰友的關係作了梳理。在書中,劉源記錄了彭真、楊尚昆、宋平等父輩回憶劉少奇的內容,並走訪各地,與當地專家詳談,寫出了很多歷史細節,彌補了史料空缺。
  • 王海光:劉少奇與四清運動
    毛澤東重提階級鬥爭問題,在國際上有著反對蘇聯「現代修正主義」的大背景,在國內則有著黨內對「大躍進」嚴重後果認識的深刻分歧,是和批判黨內所謂「黑暗風」、「翻案風」、「單幹風」聯繫在一起的。劉少奇與毛澤東嚴厲指責的這「三風」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繫,與所謂「黑暗風」的關係更為直接些,與「包產到戶」也有不少瓜葛。毛澤東直接指責的雖然是鄧子恢、陳雲等人,間接的也包括劉少奇。
  • 劉少奇借「高饒事件」打壓彭德懷:絕不給平反
    彭德懷與劉少奇(資料圖)  文史頻道轉載本文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  本文摘自《楊尚昆談新中國若干歷史問題》,蘇維民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廬山會議後,撤銷了彭德懷在軍隊內的職務
  • 劉少奇同志是如何被扣三頂「帽子」的
    為了置劉少奇於「永世不得翻身」的死地,江青、康生等得知劉少奇早年從事工人運動時曾在奉天紗廠被捕過,便在這上面大做文章,指派人用各種卑劣手段製造偽證,最終給劉少奇扣上了「叛徒、內奸、工賊」的三頂彌天大「帽」。「文革」結束後,中央派人到遼寧調查,弄清了歷史真相,推倒了所有偽證,劉少奇的沉冤終於得到昭雪。但江青等人當年是怎麼策劃的,那些偽證又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其詳細情節鮮為人知。
  • 琅琅書聲|劉少奇論讀書:不唯讀書而讀書
    1942年,他奉命從蘇北回延安工作,近一年的時間裡,跋涉萬裡,越過日偽103道封鎖線,途中還參加了濱海、沙區、太嶽區三次大的反「掃蕩」戰鬥,在這樣極其危險的敵後環境下,硬是把中國歷史和中國哲學史系統地學了一遍。新中國成立後,他擔負著繁重的領導工作,仍然抓住點滴時間讀書。1951年秋,因長期緊張的工作,劉少奇累倒了,杭州休假期間,他系統地學習了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足見他對學習真誠的態度。
  • 彭德懷推薦高崗、鄧小平當總參謀長,毛澤東是如何決定的呢?
    在7月初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周恩來總理提議:彭德懷留在北京,以軍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總參謀長,同時主持軍委日常工作。與會同志一致表示同意。 周恩來的提議是合情合理的。從1947年起,作為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便身兼總參謀長,一直協助毛澤東負責軍委的日常工作。即便是建國後,他已任國務院總理,但仍兼著軍委日常工作。
  • 王光美憶與劉少奇最後對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1967年7月18日,劉少奇的孩子們急急慌慌跑回來告訴父母,聽說今晚就要在中南海裡開批鬥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大會。王光美預感到這次批鬥非同一般,有可能是生離死別,她哽咽著對丈夫說了一句「這回真要和你分別了」。
  • 對劉少奇使團1949年秘密訪問莫斯科的幾點看法
    史達林在會談中詢問了毛澤東的身體情況,劉少奇向史達林表示感謝,同時向史達林轉交了毛澤東致史達林的親筆信。毛澤東在信中對蘇聯給予中國的巨大援助表示感謝,並請史達林接見中共代表團。[③]在中蘇雙方的首次會談中,史達林就中共方面早在米高揚訪問西柏坡時提出的各項問題向中方給予了明確答覆。
  • 毛澤東一生只來青島一次 下榻迎賓館遊二浴(圖)
    毛澤東一生只來青島一次 下榻迎賓館遊二浴(圖)   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毛澤東主席在青島參加中共中央青島會議  為回顧毛主席唯一的一次青島之行,本版編輯刊發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毛澤東主席在青島的日子」,以饗讀者。  1957年7月12日,這是載入青島史冊的日子。  中午12時,在青島流亭軍用機場,青島人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迎來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  下午1時許,毛澤東在舒同等陪同下,神採奕奕、滿臉微笑地走進迎賓館。
  • 劉少奇與大躍進運動
    1957年11月, 毛澤東在莫斯科會議上提出要在15年左右超過英國的設想, 拉開了大躍進運動的序幕;12月2日, 劉少奇代表黨中央正式宣布了中國15年左右要在鋼鐵和其他重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超英國的計劃, 為大躍進運動制定了具體行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