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天安門城樓(資料圖)
一、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最後一次談話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澤東和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面和談話。在這次會見和談話中,毛澤東推薦給劉少奇幾本書,後來劉少奇身邊的一些工作人員和其子女對此有一些回憶。如劉少奇的衛士長李太和在《衛士長的回憶》中說:「大概時間不到一個小時,主席把他送出來,在門口跟他握手,說『你要好好學習』。回來後他告訴秘書給他找三本書,一本是黑格爾寫的,一本是費爾巴哈寫的,還有一個叫什麼。當時主席還讓少奇同志『好好學習,保重身體』。回來以後,我看他面容很高興。」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在《我的父親劉少奇》一書中說:「1月13日,毛主席派秘書徐業夫接我父親到人民大會堂談話。——毛澤東對我父親提出的兩點意見,沉思一會兒後,並沒有表態,而是建議我父親讀幾本書,他還特別介紹了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寫的《機械唯物主義》和狄德羅寫的《機械人》兩本書。分手時,毛澤東要我父親『回去後好好學習,保重身體』。」以上的回憶,對毛澤東推薦給劉少奇的書有所不同,除了是兩本還是三本,兩本中一說是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的《機械唯物主義》和法國狄德羅的《機械人》,一是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著作。
黃崢編撰的《劉少奇的最後歲月》一書引用了劉少奇機要秘書劉振德的回憶,是事後從王光美處獲知「毛主席建議少奇同志讀幾本書」,但「有三本還沒找到」,「我接過來(書單)一看,一本叫《機械唯物主義》,作者是海格爾(法);一本叫《機械人》,作者是狄德羅(法);另一本是中國的《淮南子》。我先在少奇同志的書房裡找,但一本也沒找到。我又到了中央辦公廳的一個圖書室找,正在那裡值班的機要室檔案處的小李同志也幫我找。但也只找到一本《淮南子》。剩下的兩本書,我想再到大圖書館去找找,光美同志說:『不用了,少奇同志說也可能書名不對。』從此,少奇同志埋頭讀書,他想從書中吸收更多的知識。」這個回憶是對此事最為詳盡的一個回憶,劉少奇當時顯然對王光美有一個關於他和毛澤東會面和談話的複述,至於毛澤東向他推薦的書,這裡不僅是三本,而且是更多的「幾本書」,不過,三本書中,黃崢書中所記的海格爾不是法國人而是德國人,而且看來當時這三本書中外國的兩本也並沒有找到,至於找不到的原因,王光美說劉少奇以為可能是自己聽錯了(不過,毛澤東和劉少奇都是湖南人,他們大概平常不會聽錯話)。劉少奇的衛士賈蘭勳在回憶中也認可是三本書,他也是事後的翌日從劉少奇的機要秘書李智敏那裡得知此事的。王光美叫李智敏找出毛澤東推薦給劉少奇看的那幾本書,「其中有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的《機械唯物主義》,一本是狄德羅的《機器人》,還有一本是中國的《淮南子》。」結果在劉少奇的書房沒有找到,又想去北京圖書館尋找,因形勢發生變化,沒有來得及。
以上是毛澤東和劉少奇最後一次會面和談話中關於毛澤東向劉少奇推薦幾本書的大致經過,問題是循此線索去查找那幾本書,如《機械唯物主義》和《機器人》,筆者從國家圖書館(原為北京圖書館)和其他各大型圖書館均遍尋不得,因此,也就無從理解毛澤東那時何以向劉少奇推薦閱讀這幾本書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