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憶與劉少奇最後對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被帶走前,少奇對我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1967年7月18日,劉少奇的孩子們急急慌慌跑回來告訴父母,聽說今晚就要在中南海裡開批鬥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大會。王光美預感到這次批鬥非同一般,有可能是生離死別,她哽咽著對丈夫說了一句「這回真要和你分別了」。造反派進來了,命令王光美先跟他們走。王光美連忙站起來,劉少奇和她緊緊握手。四目相對,劉少奇輕輕對她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這是他們此生的最後對話——這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風雨無悔——對話王光美》一書中,王光美講述的一個故事。

  該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黃崢執筆。他從1983年開始,陸續記錄了與王光美的多次談話。王光美如何與劉少奇相識相戀?劉少奇是怎麼當上國家主席的?王光美在獄中度過了怎樣12年的歲月?這些歷史事件都在書中做了毫無保留的首度披露。

  在近日舉辦的新書發布會上,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劉國輝介紹,這本回憶錄有4個特點:一是時間跨度大,幾乎貫穿了整個20世紀,尤以上世紀40~80年代為重點;二是涉及人物眾多,以劉少奇為中心,同時涉及毛澤東、宋慶齡、周恩來、朱德、賀龍、陳毅、彭德懷、鄧小平等大批重要人物;三是涉及重大事件多,北平解放、新中國成立、中共八大、劉少奇當選國家主席、廬山會議、三年困難時期、包產到戶、北戴河會議等,都有詳細的回憶和解說;四是敘事態度冷靜、嚴謹,不以個人得失評論歷史事件和人物。

  王光美1921年出生於一個名門望族,現在北京長安街上的民族文化宮,就建在王家曾經的宅基地上。王光美的父親王治昌曾以公使身份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過1919年的巴黎和會和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

  在青年學生時期,王光美堅信科學救國,她的偶像是獲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在輔仁大學念書期間,王光美本科學習光學、碩士學習宇宙射線,並接到了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如果照此發展,一名女性物理學家將會誕生。

  然而,人生軌跡從1945年開始轉折。經嫂嫂王新的介紹,王光美認識了中共地下黨員崔月犁等人。1946年6月,國共內戰爆發。10月,一架飛機把王光美從北平接到了延安,從此結識劉少奇。

  1948年8月21日,劉少奇與王光美在西柏坡正式結婚。王光美向黃崢回憶起當時的「結婚儀式」:「說沒儀式也沒儀式,就是把行李搬到他那兒;說有儀式也有儀式,因為那天機關正好有舞會,很熱鬧,毛主席、恩來同志都親自登門祝賀。」1959年4月,劉少奇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家主席,王光美成為「第一夫人」。誰都不會想到,僅僅8年後,「第一夫人」淪為「階下囚」。

  1966年,紅衛兵運動如火如荼。王光美在書中回憶,有一天,平平和源源(王光美與劉少奇的兩個孩子——記者注)說起晚飯後要跟著同學們去抄家,劉少奇一聽,就說:「你們不要去。」他把孩子們叫過來,拿出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說:「你們破『四舊』,我不反對,但不能去抄家、打人。我是國家主席,必須對憲法負責。許多民主人士,跟我們黨合作了幾十年,是我們多年統戰工作的重要成果,來之不易,不能讓它毀於一旦。《憲法》是我主持通過的,我要對你們講清楚,要對你們負責。」

  1967年11月27日,王光美被押送至秦城監獄,監號67130。她被關在二樓的一間單人牢房,牢房內有一個小廁所。牢門是鐵的,門上有監視窗口。王光美向黃崢回憶:「上廁所受監視,這是最讓人感到受辱的事。」平時每天只能在床上幹坐著,必須臉朝門口,不準躺下,不準靠牆。王光美就這樣對著這扇鐵門12年,使得她後來一直都不喜歡防盜門。

  也許因為是理工科出身,王光美總能保持著冷靜和堅強。1979年,王光美出獄,她對所有人都選擇了原諒。女兒劉亭說:「我覺得她是想讓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是一個瘋狂的時代,它讓人的惡展現了出來。她希望大家要懂得寬容,要展望未來,不要讓這種悲劇重演。」

  1980年2月下旬,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討論通過了《關於為劉少奇同志平反的決議》並發布了公報。5月,在劉少奇逝世10年多後,王光美和孩子們終於見到了他的骨灰。5月19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5艘軍艦編隊的護衛下,他們將骨灰撒向了滔滔奔流的黃海。王光美曾對黃崢說:「歷史的發展證實了少奇同志的堅定信念:『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相關焦點

  • 《劉少奇的最後歲月》王光美談劉少奇的最後歲月
    「客觀的歷史事實是否定不了的」 王光美同志說,在「文化大革命」這一最嚴峻的時刻,少奇同志正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忍辱負重,一切困難、一切責任,自己首先承擔起來。開初,他確確實實是想接受批評的。小報上寫得沸沸揚揚,一派胡言,說什麼「上海市委秉承劉少奇的黑意旨」,宣揚「在社會主義現階段,黨的主要任務,就是儘快地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這不是現代修正主義的『工業黨』、『農業黨』、『福利黨』嗎?」等等。王光美同志把小報上寫的告訴了少奇同志,並問他:「這樣搞法,陳丕顯同志會服氣嗎?」少奇同志笑了笑,斬釘截鐵地回答說:「阿丕呀,不會服氣的!」
  • 劉少奇要和王光美結婚,王光美心裡願意卻拒絕了,還提了一個要求
    但是,當劉少奇提出結婚時,王光美卻沒有答應。為什麼呢?她向劉少奇提出了一個要求,說:「我還不是共產黨員,等我的入黨申請批准以後再結婚。」劉少奇表示同意。其實,王光美在北平讀書的時候,地下黨就要吸收她入黨。
  • 「奇美人生—劉少奇王光美大型圖片展」在香港舉行
    新華網香港2月6日電(記者張雅詩)「奇美人生——劉少奇王光美大型圖片展」6日在香港揭幕,展出約200幅珍貴歷史圖片和多件實物。為期3天的圖片展由香港文匯報和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合辦,內容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負責收集和編輯,主要展出了王光美一生中各個歷史時期的圖片和文字介紹,當中包括她跟從劉少奇從事革命工作,共同生活20多年的片段,以及她晚年從事慈善工作的點滴。劉少奇早在青年時期就投身中國革命事業,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
  • 劉少奇夫人王光美逝世-搜狐新聞
    王光美,祖籍天津,1921年9月出生於北京。上世紀40年代初求學並任教於北平輔仁大學;  1946年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英文翻譯;同年赴延安,任中央軍委外事組翻譯、晉綏興縣土改工作團團員、中共中央外事組研究處科員;  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與劉少奇結為伴侶;  1949年任劉少奇同志秘書;曾陪同劉少奇出訪亞洲國家;
  • 毛澤東最後一次見劉少奇 推薦了三本書
    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天安門城樓(資料圖)   一、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最後一次談話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澤東和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面和談話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在《我的父親劉少奇》一書中說:「1月13日,毛主席派秘書徐業夫接我父親到人民大會堂談話。——毛澤東對我父親提出的兩點意見,沉思一會兒後,並沒有表態,而是建議我父親讀幾本書,他還特別介紹了德國動物學家海格爾寫的《機械唯物主義》和狄德羅寫的《機械人》兩本書。分手時,毛澤東要我父親『回去後好好學習,保重身體』。」
  • 王光美:第一位原子物理碩士,27歲與50歲劉少奇結婚
    這下終於有了女兒,就跟第一次有孩子一樣的心情,所以將這個女兒取名為王光美。在家人期待中出生,王光美生活一直都很幸福,而且家裡條件好,那個年代,物質也是無憂的。當時國內的研究水平有限,王光美選擇繼續深造,考取了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原子物理系,如果按照這樣照樣的步調,她未來一定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然而比自己的成就,她還是將國家大義放在前面。1946年春節,家裡來了位客人,需要找一個英語好的可靠人員,為中共、國民黨跟美國三方停戰協議做翻譯,王光美同意了。
  • 王光美在韶山毛主席故居,留下了一句話...
    她就是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王光美那一年62歲了,青春在她身上遠去,青春又似在她臉上煥發。她帶著謙和的微笑和劉少奇的長女劉愛琴、三子劉源一起來到韶山,來到毛主席故鄉的鄉親面前。伴隨王光美同來的還有湖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的領導同志,工人出版社、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人日報》、湖南省電視臺的記者編輯,共計40人之多。第一次陪同劉少奇瞻仰韶山的湖南省公安局老局長李強也來了。
  • 王光美的私人相冊
    1949年,劉少奇與夫人王光美在北平合影。在延安,王光美認識了劉少奇。1948年,王光美來到西柏坡,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也在此工作。經過慎重考慮,王光美嫁給了劉少奇。1949年,北京香山駐地,劉少奇、王光美和劉少奇前妻的兩個孩子劉濤、劉丁。
  • 因與劉少奇太像,他被王光美一眼看中,飾演劉少奇40餘次
    但激動歸激動,同他前來的還有幾個神似劉少奇同志的演員,經歷了層層篩選和審查後,郭連文被帶到了劉少奇同志夫人王光美的跟前。劇組問王光美是否滿意眼前這個人扮演《少奇同志》時,一番打量後,王光美點頭同意。由郭連文扮演少奇同志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 王光美回憶結識劉少奇:他送了一個很難看的梨給我吃
    ▲劉少奇在參加蘇共十九大後同王光美到索契修養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33萬字的《王光美訪談錄》中,王光美女士回顧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我高中畢業後上了輔仁大學數理系,系主任是德國人。大約1945年6月,經過嫂嫂王新的介紹,我認識了崔月犁等同志,同北平地下黨有了聯繫。
  • 【絕密照片】王光美的私人相冊
    1949年,劉少奇與夫人王光美在北平合影。    在延安,王光美認識了劉少奇。1948年,王光美來到西柏坡,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也在此工作。    經過慎重考慮,王光美嫁給了劉少奇。    1949年,北京香山駐地,劉少奇、王光美和劉少奇前妻的兩個孩子劉濤、劉丁。
  • 王光美的葬禮上 這位97歲老紅軍說:就算坐輪椅也要送她最後一程
    但是她選擇了參加革命,並且認識了劉少奇,她尊敬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劉少奇,敬佩他那埋頭實幹的精神。1948年8月21日,劉少奇和王光美舉行了樸素又熱鬧的婚禮。新房就設在劉少奇辦公的兩間土牆瓦頂房裡,臥室裡除了一張大木床和兩把木椅子外,就是從延安轉戰帶出來的小書箱。1959年劉少奇當選國家主席,王光美從此成為了第一夫人。
  • 揭秘:為何"四清"運動王光美選擇到桃園試點?
    在回憶中,王光美說是劉子厚定的她去撫寧,她是被分配到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的。她在這裡說了事情的最後結果,至於為什麼被「分配」到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沒有說明。其實,王光美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是與1958年「大躍進」時劉少奇、王光美曾經到過這裡,並留下很深的印象有關。
  • 鹿回頭裡的故事:周恩來贈名畫 劉少奇王光美種椰樹
    這麼多幅「春山何似秋山好?紅葉青山鎖白雲」的題畫詩,和「如雲鵠遊天,似群鴻戲海」的論書詩,都被選入了這個集子裡。睹物思人,感觸良多,我當時便用《天涯海闊好藏珠》為題目,寫成千字序文,然後把選稿託付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發行。最終印成2500冊,以為償還對周恩來總理的思念。
  • 劉少奇長孫:家族故事是中國歷史一部分(圖)
    這是阿廖沙先生的爸爸、劉少奇的長子劉允斌在33歲前回國為他們姐弟倆起好的。  直到38歲回到中國後,阿廖沙才有了中文名字——劉維寧。劉是家族姓氏,維是輩分排行,寧的意思是他的性格比較寧靜、安穩。這是來中國後,劉少奇的女兒、在前蘇聯有過留學經歷的劉愛琴幫忙起的新名字。現在,更多人知道劉少奇長孫的名字依舊是阿廖沙。
  • 王光美出獄後是什麼級別?
    王光美出身名門。
  • 揭秘:「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試點
    導讀:這段文字雖然言辭激烈,火藥味濃厚,帽子很大,但也說明了劉少奇、王光美與桃園的歷史淵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9月1日,經劉少奇審核、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轉發了這個報告,在全國各地推廣,轟動全國。當時王光美為什麼要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呢?2006年1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黃崢執筆的《王光美訪談錄》一書。其中王光美回憶:「當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正在全國一些地方試點。有一天,少奇對我說,他提議我下基層工作一段時間。他沒有多說理由,我想是為了帶頭響應中央的號召。」
  • 劉少奇誕辰120周年,兒子劉源有話要對父親說
    作為劉少奇之子,劉源以獨特的視角,充滿感情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歷史事件的感想和看法,引人深思。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他詳細地向我們闡述了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以及這本書承載了他對父親什麼樣的感情。我想把我們的傳統,我們的來路說清楚我父親的一生,與國防、軍事和軍隊緊密相連。
  • 大愛無邊王光美――為貧困母親守望幸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8日 15:06 來源:人民網     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遺孀王光美是「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文革」中受迫害曾身陷囹圄
  • 楊尚昆談「四清」運動: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裂痕由此產生
    2015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一書收錄了此文,原題《聽楊尚昆談「四清」運動》。經出版社授權,澎湃新聞節選部分內容轉載,標題為編者所擬。農村開展「四清」運動的歷史照片劉少奇對毛澤東歷來是十分尊重的。但是,在指導「四清」運動中,通過一些具體問題,毛、劉之間逐漸產生了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