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的最後歲月》王光美談劉少奇的最後歲月

2020-12-20 黨史頻道

「客觀的歷史事實是否定不了的」

王光美同志說,在「文化大革命」這一最嚴峻的時刻,少奇同志正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忍辱負重,一切困難、一切責任,自己首先承擔起來。開初,他確確實實是想接受批評的。他曾表示,這次聽到了多年聽不到的批評,儘管言詞尖刻些,過火些,只要吸取其中有益的東西,將來對工作會有好處,可以使自己更接近人民。但後來的發展,已經不是什麼批評,而是造謠、污衊,是一連串莫須有的罪名。特別是看到大批優秀幹部受到攻擊、傷害,國家機構癱瘓,少奇同志真是憂心如焚。一再表示,在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間,一切責任由他負,不要怪罪下面,並向中央提出,他願意辭去國家主席和其他一切職務,接受批評和處分,希望因此能解脫廣大幹部,讓他們趕快出來工作。1966年10月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少奇同志真心實意地作了檢查,主動承擔一切責任,反覆強調「主要責任應該是由我來負」,其他同志「雖然也有一定的責任,但是,第一位要負責任的,就是我」。在一些公開場合,他也是這樣表示的。有一次在所謂的「批判會」上,一伙人搞突然襲擊,狂呼「打倒陳毅」的口號。少奇同志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這時,一幫子人衝上前去責問他為何不喊「打倒陳毅」的口號。少奇同志明確地回答說:「我是主要負責的,你們要打倒,就打倒我!」

1966年10月,少奇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檢查,曾特地將發言稿送給毛主席看。毛主席閱後,作了批示,說少奇同志態度是認真的,檢查很好,後半部分尤其好。中央工作會議一結束,陳伯達、江青一夥就把這個檢查捅了出去,但卻把毛主席的批示扣了下來。當時的許多小報就集中火力「批判」這個檢查,說是什麼「避重就輕」「矇混過關」,是什麼「大而黑的保護傘」等等。王光美同志說,當時她激於義憤,在一次所謂的「批判會」上答辯說,少奇同志的檢查是經過毛主席看過的,毛主席是滿意的。但第二天,小報就攻擊她是「為劉少奇鳴冤叫屈」,還說少奇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是「篡黨奪權」。

針對這一點,1967年7月9日,少奇同志在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給北京建築工業學院師生員工的一份檢查中,義正辭嚴地說:「在毛主席不在北京時,是毛主席、黨中央委託我主持黨中央日常工作的。」這一下可又捅了馬蜂窩,立刻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個所謂「反擊新反撲」的「圍剿」熱潮。

在那些惡浪翻滾、黑雲壓城的日子裡,少奇同志是經常由王光美同志陪著出去看大字報的。少奇同志非常實事求是,他曾表示「歡迎擺事實,講道理,批評多厲害都不怕」。而對於那些誣陷造謠之詞,他是深惡痛絕的。他曾憤慨地說:「國民黨罵了我多少年,也沒敢用這樣的語言。」特別是當他看到江青一夥搞的大字報,竭盡其造謠污衊之能事,完全歪曲、否定20年代他在安源工作的情況,甚至說成是他的「罪行」時,他非常生氣。但事後卻平靜地說:「客觀的歷史事實是否定不了的!」

應該說,在那法制橫遭踐踏的日子裡,少奇同志最痛苦的,是看見許多黨和國家的優秀幹部遭受傷害而不能置一詞。作為一個國家主席,一位深知幹部的領導,在關鍵時刻,卻不能為下屬說一句實事求是的公道話,是怎樣絞心的痛苦啊!王光美同志說,在那段時期,少奇同志常常表示,他受些委屈不要緊,只要廣大幹部能保全下來就行了。但這只能是主觀的善良願望。少奇同志為誰說了話,誰只有更倒黴,株連就更深。別的不講,1966年6月裡,少奇同志路經上海,在上海作了一些調查研究。臨走時,少奇同志稱讚了上海市委的工作,並傳達了毛主席的話說:「貼市委的大字報不多,說明上海市委是有威望的。」但後來,這恰如其分的評價,卻成了上海市委的一大「罪狀」,成了「砸爛上海市委」的一塊磚頭,許多同志被戴上了「劉少奇的黑爪牙」「劉少奇的黨員」「劉少奇的幹部」等等帽子。

在那段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時期,一向寡言的少奇同志就更沉默了。他常常獨自在室內踱步沉思。沉思,是少奇同志在長期鬥爭中所養成的習慣。每逢重大的決策,少奇同志總是鎮靜自如地思索著。但這段時期的沉思,卻與往常不一樣,常常是表現出一種極度的焦慮和不安,有時竟徹夜不眠。人顯著地消瘦下去。

當然,對一些熟知的幹部,少奇同志也並不是全無一詞。1967年初春,上海召開了對陳丕顯等同志的所謂「電視鬥爭大會」。小報上寫得沸沸揚揚,一派胡言,說什麼「上海市委秉承劉少奇的黑意旨」,宣揚「在社會主義現階段,黨的主要任務,就是儘快地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這不是現代修正主義的『工業黨』、『農業黨』、『福利黨』嗎?」等等。王光美同志把小報上寫的告訴了少奇同志,並問他:「這樣搞法,陳丕顯同志會服氣嗎?」少奇同志笑了笑,斬釘截鐵地回答說:「阿丕呀,不會服氣的!」談到這裡,王光美同志似乎想起了什麼,接著對記者說:「哦,去年我碰見陳丕顯同志,還忘了告訴他這件事。少奇同志對幹部是非常了解的!」

「如果馬克思再給我10年時間……」

對於上海人民來說,恐怕許多人都還記得,解放後少奇同志第一次在上海公開場合出現,和上海人民見面的情景。

那是1957年4月下旬,一個春雨綿綿的下午。少奇同志穿著一套普通的黑色呢制服,到龍華機場迎接外賓,接著站在敞篷汽車上,迎著春雨和花瓣,同上海100萬歡迎群眾見面。少奇同志當時雖已59歲了,但看上去是那樣健康,那樣神採奕奕,像個四十幾歲的人。在以後幾天的活動裡,無論是在宴會上,在20多萬人的群眾大會上,在申新九廠或少年宮裡,少奇同志那簡短的、富有吸引力和鼓動性的講話,那謙遜樸素、平易近人的風度,都留給人們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最後一天,在飛機場和採訪的記者道別時,主動和記者們握手,並說「你們辛苦了」,「再見,再見!」那親切、安詳的眼光,更令人難忘。

當記者和王光美同志談起這些往事時,她深有所感地說,少奇同志對上海是很有感情的,是十分關心的,因為上海是黨的誕生地,也是他早年參加革命活動的地方。

1920年,22歲的少奇同志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為了更好地學習俄國革命的經驗,這年秋冬之際,他到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漁陽裡6號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總部留蘇預備班學習俄文,翌年赴蘇留學。1922年他又回到上海參加工人運動,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任職。以後他到江西安源煤礦工人俱樂部工作,後任工會主任,使安源工會成為中國早期職工運動的最堅實和持久的核心之一。以後,他來往於廣州、安源間。1925年,他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後,到上海和李立三、蔡和森等同志一起領導了「五卅運動」,並經常來往於廣州、上海間。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又從湖北回到上海搞黨的地下工作。1930年6月第二次赴蘇,回國後又到上海任黨中央職工部長工作。1932年,少奇同志到江西中央蘇區,就是從上海出發的。

至於解放後,王光美同志說,少奇同志更是經常到上海。他關心上海的人民,關心上海的建設,為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高興,對上海城市建設的規模、布局、方針、環境保護以及如何建立衛星城鎮、逐步消滅城鄉差別等,都作過具體的指示。他反覆告訴上海市委的同志,上海城市建設「要從實際出發」,「要重視人民的身體健康」,「要為孩子著想,不能顧此失彼,不能坑害後代」,「要有長遠打算,不要像一些水利工程那樣,挖了填,填了挖」。1965年秋天,少奇同志在上海開會、視察,從當時國民經濟恢復、繁榮的情況,再一次滿懷激情地展望了未來。王光美同志說,她聽見少奇同志在火車裡就各方面的問題對陳丕顯同志談了許多。1966年1月少奇同志又對家人和工作人員說:「如果馬克思再給我10年時間,跟同志們一起幹,一定可以把中國搞得更好!」

談到這裡,王光美同志沉默了。她悲痛地說:「並不是少奇同志沒有10年好活,而是一場浩劫奪去了他的生命!『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林彪、江青、陳伯達一夥,動員了40萬人,查閱了400萬卷敵偽檔案,但從未向少奇同志當面核對或查證過一件事。他們找不到任何證據,就採用法西斯手段,製造假證,羅織罪名,對少奇同志進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造成了我黨歷史上最大的冤案!」

最後,王光美同志談到了少奇同志對家人的嚴格要求。她說,少奇同志平時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一向嚴於律己,經常要求家人與人民同甘苦。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少奇同志要孩子們在學校吃飯。當時孩子們要回家來吃,是完全有條件的。但他卻說:「人民吃不飽,我們有責任。讓孩子們嘗嘗吃不飽的滋味,等將來他們為人民工作的時候,就可以更好地總結經驗教訓,再不要讓人民吃不飽了。」他告誡孩子們要在大風大浪中經受鍛鍊,人民將來會信任他們的。他說:「只有全國人民的孩子幸福了,我的孩子才能有幸福。」

1961年,少奇同志到湖南視察,看見老家寧鄉給他修整了舊居,供人參觀。他說:「群眾住房這樣困難,應該與人民同甘苦,怎能把自己住過的房子空起來?」他當時就讓把舊居分給群眾住。王光美同志說,少奇同志恢復名譽後,也希望不要搞什麼故居修復,住在裡面的居民仍舊應該讓他們住下去!

訪問結束時,我們問王光美同志,她是否打算寫本回憶少奇同志的書?她說,過去曾收集過一些材料,現在還沒有完全找回來,但目前實在太忙,這要等以後退休了再說。她說,她不斷收到許多熱情的來信,除了對她表示慰問外,還對少奇同志表示深切的懷念。她衷心感謝大家對她的好意,同時這也證明,在人民的心裡,早已為少奇同志恢復了名譽,五中全會莊嚴地宣告為劉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正反映了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的願望!

1980年5月

相關焦點

  • 王光美憶與劉少奇最後對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1967年7月18日,劉少奇的孩子們急急慌慌跑回來告訴父母,聽說今晚就要在中南海裡開批鬥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大會。王光美預感到這次批鬥非同一般,有可能是生離死別,她哽咽著對丈夫說了一句「這回真要和你分別了」。
  • 毛澤東最後一次見劉少奇 推薦了三本書
    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天安門城樓(資料圖)   一、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最後一次談話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澤東和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面和談話   黃崢編撰的《劉少奇的最後歲月》一書引用了劉少奇機要秘書劉振德的回憶,是事後從王光美處獲知「毛主席建議少奇同志讀幾本書」,但「有三本還沒找到」,「我接過來(書單)一看,一本叫《機械唯物主義》,作者是海格爾(法);一本叫《機械人》,作者是狄德羅(法);另一本是中國的《淮南子》。我先在少奇同志的書房裡找,但一本也沒找到。
  • 《劉少奇的最後歲月》機要秘書的回憶
    突然,我在1965年的文件堆裡,翻出一個沒開頭、沒署名、不講究任何文件格式、列印在一張白紙上的毛主席當年在外地同幾位領導人的談話摘錄: 在談到四清問題時,毛主席說:王光美在河北省搞四清,河北省領導不了,華北局也領導不了,是他(指劉少奇——作者注)親自領導的。他有他的長處,我有我的弱點。他有一股子硬勁,我愛妥協。
  • 劉少奇要和王光美結婚,王光美心裡願意卻拒絕了,還提了一個要求
    但是,當劉少奇提出結婚時,王光美卻沒有答應。為什麼呢?她向劉少奇提出了一個要求,說:「我還不是共產黨員,等我的入黨申請批准以後再結婚。」劉少奇表示同意。其實,王光美在北平讀書的時候,地下黨就要吸收她入黨。
  • 「奇美人生—劉少奇王光美大型圖片展」在香港舉行
    新華網香港2月6日電(記者張雅詩)「奇美人生——劉少奇王光美大型圖片展」6日在香港揭幕,展出約200幅珍貴歷史圖片和多件實物。為期3天的圖片展由香港文匯報和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合辦,內容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負責收集和編輯,主要展出了王光美一生中各個歷史時期的圖片和文字介紹,當中包括她跟從劉少奇從事革命工作,共同生活20多年的片段,以及她晚年從事慈善工作的點滴。劉少奇早在青年時期就投身中國革命事業,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
  • 劉少奇夫人王光美逝世-搜狐新聞
    王光美,祖籍天津,1921年9月出生於北京。上世紀40年代初求學並任教於北平輔仁大學;  1946年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英文翻譯;同年赴延安,任中央軍委外事組翻譯、晉綏興縣土改工作團團員、中共中央外事組研究處科員;  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與劉少奇結為伴侶;  1949年任劉少奇同志秘書;曾陪同劉少奇出訪亞洲國家;
  • 因與劉少奇太像,他被王光美一眼看中,飾演劉少奇40餘次
    但激動歸激動,同他前來的還有幾個神似劉少奇同志的演員,經歷了層層篩選和審查後,郭連文被帶到了劉少奇同志夫人王光美的跟前。劇組問王光美是否滿意眼前這個人扮演《少奇同志》時,一番打量後,王光美點頭同意。由郭連文扮演少奇同志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 楊尚昆談「四清」運動: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裂痕由此產生
    楊尚昆談「四清」運動: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裂痕由此產生 蘇維民 2015-07-23 16:17 來源:澎湃新聞
  • 王光美:第一位原子物理碩士,27歲與50歲劉少奇結婚
    這下終於有了女兒,就跟第一次有孩子一樣的心情,所以將這個女兒取名為王光美。在家人期待中出生,王光美生活一直都很幸福,而且家裡條件好,那個年代,物質也是無憂的。所以對王光美的栽培,他們一直都沒有忽視,而且王光美一直本人也很聰慧,高中在北平的重點學校讀書,還是「數學三王」之一。從小就在數理化上展現驚人的天賦,王光美在學習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歇,她從北平輔仁大學物理系畢業,是我國第一個原子物理女碩士研究生。
  • 王海光:劉少奇與四清運動
    10月31日,劉少奇主持會議,討論通過了《後十條》的第六稿。11月3日,劉少奇到杭州,繼續討論修改《後十條》。11月14日,劉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最後通過了這個文件,隨即由毛澤東批准發出。中央決定將兩個「十條」下達到全體人民,「四清」運動由點到面地鋪開了。
  • 王光美回憶結識劉少奇:他送了一個很難看的梨給我吃
    ▲劉少奇在參加蘇共十九大後同王光美到索契修養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33萬字的《王光美訪談錄》中,王光美女士回顧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我高中畢業後上了輔仁大學數理系,系主任是德國人。大約1945年6月,經過嫂嫂王新的介紹,我認識了崔月犁等同志,同北平地下黨有了聯繫。
  • 鹿回頭裡的故事:周恩來贈名畫 劉少奇王光美種椰樹
    王光美的椰樹情在鹿回頭招待所4號樓前,有一棵經千刀萬剮而腰身不斷的老椰樹。此樹為原國家主席劉少奇1950年代在椰莊小住時,與夫人王光美一起親手栽種的。1992年新春,銀髮千絲卻風韻猶存的王光美在原三亞市委書記劉名啟的陪同下,故地重遊,並在當年的椰莊鹿回頭招待所4號樓小憩。我當時在三亞市文聯主編《鹿回頭》,有幸隨同王光美同志一起重回椰莊,和她一起經歷了一件值得追憶的往事。那是王光美歷經浩劫後再次踏訪海南島,她的出現自然引來一陣不小的轟動。
  • 李新筆下的任弼時和劉少奇
    他留下了一部回憶錄《流逝的歲月》,身後由陳鐵鍵整理出版,記述了許多親歷的重要細節。此書行文樸實無華,作者熟知前人治史的得失,了解歷史整體脈絡和關節所在,每每讓人掩卷長思。且舉二例。1948年8月,時任河北永年縣委書記的李新即將轉任華北局青委負責人,到西柏坡向中央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匯報工作,長談三日。
  • 王光美的葬禮上 這位97歲老紅軍說:就算坐輪椅也要送她最後一程
    說起王光美也許有些人還不是很熟悉,她是大家閨秀、數學女王、中國第一批物理女碩士、國家主席夫人、階下之囚、中國「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王光美是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的妻子,她也是中國第一批女碩士,如果當年她去美國留學,她很有可能是楊振寧、李政道的學姐。
  • 劉少奇同志是如何被扣三頂「帽子」的
    為了置劉少奇於「永世不得翻身」的死地,江青、康生等得知劉少奇早年從事工人運動時曾在奉天紗廠被捕過,便在這上面大做文章,指派人用各種卑劣手段製造偽證,最終給劉少奇扣上了「叛徒、內奸、工賊」的三頂彌天大「帽」。「文革」結束後,中央派人到遼寧調查,弄清了歷史真相,推倒了所有偽證,劉少奇的沉冤終於得到昭雪。但江青等人當年是怎麼策劃的,那些偽證又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其詳細情節鮮為人知。
  • ...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摘要
    《共產黨人劉少奇》在央視熱播,既是2018年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收官之作,也為重新開啟的另一個十年(2019年至2028年)宣傳和研究劉少奇同志開啟了很好的開端。我謹代表中國中央文獻研究會,對這部電視劇的播出和座談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
  • 王光美的私人相冊
    1949年,劉少奇與夫人王光美在北平合影。在延安,王光美認識了劉少奇。1948年,王光美來到西柏坡,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也在此工作。經過慎重考慮,王光美嫁給了劉少奇。1949年,北京香山駐地,劉少奇、王光美和劉少奇前妻的兩個孩子劉濤、劉丁。
  • 四清運動: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關係從默契到衝突
    1964年6月,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北京檢閱北京部隊、濟南部隊軍事訓練匯報表演。會議的最後一天,毛澤東強調,要把社會主義教育好好抓一下,社會主義教育,幹部教育,群眾教育,一抓就靈。二月會議以後,毛澤東又到各省視察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發現有的省抓得好,有的省抓得差,談反對修正主義的較多,講農村社會主義教育的較少。據此,毛澤東認為,對這個問題許多人印象不深,沒有引起各級幹部的足夠重視。於是,5月2日至12日,毛澤東在杭州召集有部分政治局委員和大區書記參加的小型會議,即杭州小型會議。會議討論制定了《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簡稱《前十條》)。
  • 俄羅斯籍長孫看爺爺劉少奇 隱姓埋名數十年(圖)
    他說此次他是專門來看爺爺的生平照片的,而他的爺爺,叫劉少奇。  沒錯,他就是中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在俄羅斯隱姓埋名了數十年的長孫;直到2003年,他才第一次踏上回鄉之路。  為了生存改隨母姓  阿廖沙的父親劉允斌是劉少奇與早期革命伴侶何寶珍的長子。
  • 王光美口述青蔥歲月與家族記憶
    王光美,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知識女性,學生時崇拜的偶像是居裡夫人,可她最終選擇了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