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第一位原子物理碩士,27歲與50歲劉少奇結婚

2020-12-17 日談新語

1921年,王治昌在美國參加九國華盛頓會議時,家裡傳來消息,說他得了一位女兒,這下可高興壞了,因為他雖然已經有6個孩子,但都是男孩,沒一個女兒。

這下終於有了女兒,就跟第一次有孩子一樣的心情,所以將這個女兒取名為王光美。

在家人期待中出生,王光美生活一直都很幸福,而且家裡條件好,那個年代,物質也是無憂的。

父親王治昌曾在日本留學,回國後又受到北洋政府的器重,是管理中國經濟的重要人物之一,被冠稱當時中國政府內的「革新派」人士。

除了有一個優秀的父親之外,她的母親也讀過書,畢業於天津北洋女子師範學院,是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

所以對王光美的栽培,他們一直都沒有忽視,而且王光美一直本人也很聰慧,高中在北平的重點學校讀書,還是「數學三王」之一。

從小就在數理化上展現驚人的天賦,王光美在學習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歇,她從北平輔仁大學物理系畢業,是我國第一個原子物理女碩士研究生。

當時國內的研究水平有限,王光美選擇繼續深造,考取了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原子物理系,如果按照這樣照樣的步調,她未來一定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然而比自己的成就,她還是將國家大義放在前面。

1946年春節,家裡來了位客人,需要找一個英語好的可靠人員,為中共、國民黨跟美國三方停戰協議做翻譯,王光美同意了。

不過後來這項協定還是被蔣介石撕毀了,國內出現危機,王光美選擇了去延安做貢獻,就這樣她放棄自己科學家的道路。

來到延安後,她被分配到朱德手下做事,閒暇時間還被邀請參加舞會,也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了劉少奇。

兩人年齡相差很大,王光美那時才25多一點,而劉少奇已經快50了,所以開始並未擦出火花。

後來因為工作原因,倆人接觸頻繁,慢慢生出好感來,於是在1948年8月倆人舉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

王光美學歷高,是那個年代少有的高材生,所以即便結婚了,也沒有完全做家庭主婦。

為了照顧這對新婚夫婦,將她調去給劉少奇做秘書,倆人不僅在生活中互幫互助,在事業上也互相扶持。

新中國成立後,她多次跟劉少奇一起出訪。

人生有很多條路,如果當時王光美選擇了做科學家,也同樣出彩。

相關焦點

  • 劉少奇要和王光美結婚,王光美心裡願意卻拒絕了,還提了一個要求
    但是,當劉少奇提出結婚時,王光美卻沒有答應。為什麼呢?她向劉少奇提出了一個要求,說:「我還不是共產黨員,等我的入黨申請批准以後再結婚。」劉少奇表示同意。其實,王光美在北平讀書的時候,地下黨就要吸收她入黨。
  • 王光美憶與劉少奇最後對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造反派進來了,命令王光美先跟他們走。王光美連忙站起來,劉少奇和她緊緊握手。四目相對,劉少奇輕輕對她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這是他們此生的最後對話——這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風雨無悔——對話王光美》一書中,王光美講述的一個故事。   該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黃崢執筆。他從1983年開始,陸續記錄了與王光美的多次談話。王光美如何與劉少奇相識相戀?
  • 【絕密照片】王光美的私人相冊
    1945年,王光美獲北平輔仁大學理學院碩士學位時的留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王光美便在家自修,1939年考取輔仁大學物理系。    在母親的支持下,王光美後來考上了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原子物理系全獎學金博士。    當時物理界人認為王光美實際上是最應該從事物理研究的,如果王光美去讀博士,她甚至有可能是楊振寧或李政道的學姐。
  • 王光美的私人相冊
    1945年,王光美獲北平輔仁大學理學院碩士學位時的留影。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王光美便在家自修,1939年考取輔仁大學物理系。在母親的支持下,王光美後來考上了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原子物理系全獎學金博士。當時物理界人認為王光美實際上是最應該從事物理研究的,如果王光美去讀博士,她甚至有可能是楊振寧或李政道的學姐。
  • 《劉少奇的最後歲月》王光美談劉少奇的最後歲月
    1966年10月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少奇同志真心實意地作了檢查,主動承擔一切責任,反覆強調「主要責任應該是由我來負」,其他同志「雖然也有一定的責任,但是,第一位要負責任的,就是我」。在一些公開場合,他也是這樣表示的。有一次在所謂的「批判會」上,一伙人搞突然襲擊,狂呼「打倒陳毅」的口號。少奇同志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這時,一幫子人衝上前去責問他為何不喊「打倒陳毅」的口號。
  • 王光美的葬禮上 這位97歲老紅軍說:就算坐輪椅也要送她最後一程
    說起王光美也許有些人還不是很熟悉,她是大家閨秀、數學女王、中國第一批物理女碩士、國家主席夫人、階下之囚、中國「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王光美是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的妻子,她也是中國第一批女碩士,如果當年她去美國留學,她很有可能是楊振寧、李政道的學姐。
  • 「奇美人生—劉少奇王光美大型圖片展」在香港舉行
    新華網香港2月6日電(記者張雅詩)「奇美人生——劉少奇王光美大型圖片展」6日在香港揭幕,展出約200幅珍貴歷史圖片和多件實物。為期3天的圖片展由香港文匯報和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合辦,內容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負責收集和編輯,主要展出了王光美一生中各個歷史時期的圖片和文字介紹,當中包括她跟從劉少奇從事革命工作,共同生活20多年的片段,以及她晚年從事慈善工作的點滴。劉少奇早在青年時期就投身中國革命事業,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
  • 王光美出獄後是什麼級別?
    王光美出身名門。
  • 劉少奇夫人王光美逝世-搜狐新聞
    王光美,祖籍天津,1921年9月出生於北京。上世紀40年代初求學並任教於北平輔仁大學;  1946年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英文翻譯;同年赴延安,任中央軍委外事組翻譯、晉綏興縣土改工作團團員、中共中央外事組研究處科員;  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與劉少奇結為伴侶;  1949年任劉少奇同志秘書;曾陪同劉少奇出訪亞洲國家;
  • 因與劉少奇太像,他被王光美一眼看中,飾演劉少奇40餘次
    但激動歸激動,同他前來的還有幾個神似劉少奇同志的演員,經歷了層層篩選和審查後,郭連文被帶到了劉少奇同志夫人王光美的跟前。劇組問王光美是否滿意眼前這個人扮演《少奇同志》時,一番打量後,王光美點頭同意。由郭連文扮演少奇同志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 王光美回憶結識劉少奇:他送了一個很難看的梨給我吃
    ▲劉少奇在參加蘇共十九大後同王光美到索契修養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33萬字的《王光美訪談錄》中,王光美女士回顧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我高中畢業後上了輔仁大學數理系,系主任是德國人。大約1945年6月,經過嫂嫂王新的介紹,我認識了崔月犁等同志,同北平地下黨有了聯繫。
  • 王光美在韶山毛主席故居,留下了一句話...
    她就是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王光美那一年62歲了,青春在她身上遠去,青春又似在她臉上煥發。她帶著謙和的微笑和劉少奇的長女劉愛琴、三子劉源一起來到韶山,來到毛主席故鄉的鄉親面前。伴隨王光美同來的還有湖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的領導同志,工人出版社、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人日報》、湖南省電視臺的記者編輯,共計40人之多。第一次陪同劉少奇瞻仰韶山的湖南省公安局老局長李強也來了。
  • 王光美口述青蔥歲月與家族記憶
    在遇到劉少奇之前,她有著怎樣的青蔥歲月?而又是怎樣的家庭和父母培養出王光美這樣優秀的女兒呢?一起來聽聽王光美自己怎麼說!本科畢業後我又接著讀碩士研究生,學的是宇宙射線。當時我受「讀書救國論」的影響,準備抗日勝利後去美國留學,學習原子物理,學成回國搞建設。理學院院長嚴池老師還為我寫了去美國留學的推薦信。可後來,我最後一次上完他的課離開輔仁大學,沒有向他辭行,等於不告而別。因為我離開輔仁不是去留學,而是準備去軍調部中共代表團當翻譯,我不知道怎麼同他講。過了一段時間,我還真的接到美國兩所大學的回信,通知我辦理留學手續。
  • 揭秘:為何"四清"運動王光美選擇到桃園試點?
    按照縣委的要求,他們以盧王莊、桃園兩個村為主體組建了東方紅高級社,當時只有25歲的關景東被選為副主任。1956年是成立高級社的第一年,糧食產量居全縣第一,在唐山地區名列前茅。1957年,東方紅高級社糧食平均畝產580斤,連續五年獲全縣第一。1958年關景東當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出席了全國勞模會,受到中央和省地縣各級領導的關懷和重視。
  • 大愛無邊王光美――為貧困母親守望幸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8日 15:06 來源:人民網     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遺孀王光美是「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文革」中受迫害曾身陷囹圄
  • 鹿回頭裡的故事:周恩來贈名畫 劉少奇王光美種椰樹
    王光美的椰樹情在鹿回頭招待所4號樓前,有一棵經千刀萬剮而腰身不斷的老椰樹。此樹為原國家主席劉少奇1950年代在椰莊小住時,與夫人王光美一起親手栽種的。1992年新春,銀髮千絲卻風韻猶存的王光美在原三亞市委書記劉名啟的陪同下,故地重遊,並在當年的椰莊鹿回頭招待所4號樓小憩。我當時在三亞市文聯主編《鹿回頭》,有幸隨同王光美同志一起重回椰莊,和她一起經歷了一件值得追憶的往事。那是王光美歷經浩劫後再次踏訪海南島,她的出現自然引來一陣不小的轟動。
  • 揭秘:「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試點
    導讀:這段文字雖然言辭激烈,火藥味濃厚,帽子很大,但也說明了劉少奇、王光美與桃園的歷史淵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四清」運動時王光美為什麼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9月1日,經劉少奇審核、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轉發了這個報告,在全國各地推廣,轟動全國。當時王光美為什麼要到桃園進行「四清」試點呢?2006年1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黃崢執筆的《王光美訪談錄》一書。其中王光美回憶:「當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正在全國一些地方試點。有一天,少奇對我說,他提議我下基層工作一段時間。他沒有多說理由,我想是為了帶頭響應中央的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