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狂瀾初起:毛澤東什麼時候決定撤換劉少奇

2020-12-25 騰訊網

[導讀]毛澤東幾時決定撤換劉少奇?對此國內外有多種分析。下決心是在8月5日。那一天,他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是同劉少奇等決裂的步驟,決定由林彪代劉少奇做他的接班人。

毛澤東林彪劉少奇

毛澤東的這一系列決定,交由周恩來傳達、布置。8月5日下午劉少奇會見尚比亞友好代表團後,周恩來給他打電話,要他不要再接見外賓,不要公開露面。8月6日晚,林彪在吳法憲陪同下乘專機返京,周恩來去機場迎接時,登機同林彪單獨談話一個多小時。吳法憲只聽到一句:「主席已經決定了……」

毛澤東寫「大字報」

8月5日,毛澤東採取了又一個重要步驟,寫了「我的一張大字報」。當然,毛澤東的所謂大字報,並不是像一般群眾用毛筆大字寫在大紙上公開張貼的那種大字報,而只是一個較長的批語。

毛澤東的批語,寫在1966年6月2日《北京日報》第一版的邊緣空白處。在這一版上,刊登著聶元梓等七人的大字報和《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人民日報》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批語就寫在社論的左面。由於報紙版面上的空白處地方不大,使這段字數不多的批語沿著報紙邊緣曲曲折折地排了一長串,顯得潦草、零亂。這段批評沒有標題,全文如下:

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和人民日報評論員的評論,是何等寫得好啊!可是在五十多天裡,中央到地方的某些大領導人,卻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打下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革命派,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意,長資產階級的志氣,滅無產階級的威風,又何其毒也!聯繫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而實右的錯誤傾向,它不是可以發人深醒的嗎?

毛澤東

八月五日

批語全文由毛澤東的秘書徐業夫謄清在兩頁16開白紙上。毛澤東在這份謄清稿上作了第一次修改,把「長資產階級的志氣,滅無產階級的威風」改為「長資產階級的威風,滅無產階級的志氣」,在「左」字上加了引號,並加上標題:「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毛澤東給這段批語起了這樣一個十分醒目的標題,把它稱之為「大字報」,既是對當時社會上貼大字報做法的肯定,也是他決心在政治上同劉少奇等決裂的一個嚴重步驟。

謄清稿修改後被送去鉛印。毛澤東在鉛印稿上又作了第二次修改。他把「是何等寫得好啊」改為「寫得何等好呵」,把「中央到地方的某些大領導人」改為「從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領導同志」,並且在前後兩處加了「請同志們重讀一遍這張大字報和這個評論」「壓制不同意見」兩行文字。

經過毛澤東兩次修改定稿,批語變成了「大字報」。全文如下:

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張大字報

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和人民日報評論員的評論,寫得何等好呵!請同志們重讀一遍這張大字報和這個評論。可是在五十多天裡,從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領導同志,卻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打下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革命派,壓制不同意見,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意,長資產階級的威風,滅無產階級的志氣,又何其毒也!聯繫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而實右的錯誤傾向,豈不是可以發人深醒的嗎?

毛澤東

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

毛澤東的大字報,第一稿寫於8月5日,定稿時間當在8月6日,因為中間經過一次秘書謄清,一次送印刷廠鉛印和毛澤東本人兩次字斟句酌的修改。

毛澤東究竟什麼時候決定撤換劉少奇?對這個問題國內外曾有多種分析和猜測。筆者認為毛澤東最後下決心的日子就是8月5日,並且決定由林彪替代劉少奇,做他的接班人。有以下事實可以說明。

8月5日至6日,毛澤東作出了一系列的不尋常舉動:(1)寫了主要針對劉少奇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2)下令撤銷6月20日劉少奇批發的《北京大學文化革命簡報(第九號)》。(3)對《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寫了一條批註:「危害革命的錯誤領導,不應當無條件接受,而應當堅決抵制,在這次文化大革命中廣大革命師生及革命幹部對於錯誤的領導,就廣泛地進行過抵制。」這一批註也是主要針對劉少奇的。(4)在修改八屆十一中全會公報稿時,特意刪去「全會擁護劉少奇同志代表我國發表的聲明」一句,並將這一刪改專門批示給康生閱知。(5)提出改組中央領導機構以及調整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選的意見。(6)要秘書徐業夫通知本已請假在大連養病的林彪回北京出席會議。

毛澤東的這一系列決定,交由周恩來傳達、布置。8月5日下午劉少奇會見尚比亞友好代表團後,周恩來給他打電話,要他不要再接見外賓,不要公開露面。8月6日晚,林彪在吳法憲陪同下乘專機返京,周恩來去機場迎接時,登機同林彪單獨談話一個多小時。吳法憲只聽到一句:「主席已經決定了……」8月6日夜,周恩來把常委候選人名單報毛澤東審定時附言:「現將晚間在主席處商量的名單(草案)如下,並已報告了林彪同志」。在這個名單中,林彪已名列第二,劉少奇、鄧小平等都排到了後面。毛澤東將名單中的陶鑄由第九位勾劃到第四位。

筆者認為,導致毛澤東8月5日作出決定的原因,從遠期講是一個時期以來兩人在工作上的分歧,從近期講是在「文化大革命」特別是派工作組問題上劉少奇的做法違反了毛澤東的意旨,而導火線則是8月4日下午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議上兩人再次發生爭執頂撞。這次政治局常委擴大會氣氛十分緊張,劉少奇講了「五不怕」。「五不怕」即「不怕撤職、不怕開除黨籍、不怕老婆離婚、不怕坐牢、不怕殺頭」。毛澤東顯然認為劉少奇態度不好,堅持錯誤,認為「這次會議要解決問題,否則很危險」。劉少奇後來曾對此作了檢討。他在檢討提綱中專門寫道:「上次主席召開的福建廳會議,我的講話不好,特別是講的所謂五條很不好。」

1966年8月7日,毛澤東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作為八屆十一中全會文件印發給會議代表。會議立即轉為討論毛澤東的大字報,批判劉少奇,但一般都沒有直接點名。多數人在討論中只是談認識,沒有對毛澤東的大字報表示緊跟和擁戴。這反映了相當多的領導同志對這一突然變故的困惑和保留。鄧穎超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在書面發言中還充分肯定了劉少奇在宣傳毛澤東思想等方面的作用,只以十分委婉的口氣提了希望。只有陳伯達、康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少數幾個人,乘機攻擊劉少奇。陳伯達、姚文元還仿照毛澤東,也以「我的一張大字報」為題作了上綱上線的批判發言。

毛澤東8月5日寫了大字報以後,原定會期5天顯然不夠了,結果延長了一個星期。8月12日下午,八屆十一中全會根據毛澤東審定的名單重新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林彪名列第二,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劉少奇從第2位下降到第8位,原總書記鄧小平排在第6位,原副主席朱德降到第9位,陳雲降到第11位。會議沒有重選黨中央副主席,但會後不久,林彪又被宣布為副主席,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四人的副主席職務和鄧小平的總書記職務,以後卻不再提起,實際上使林彪成為唯一的副主席。

劉少奇離開領導崗位

毛澤東的大字報把他同以劉少奇為代表的中央一線領導的分歧,上綱到兩個司令部的鬥爭,並且把這種分歧以異乎尋常的方式端了出來。這是他對黨內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的狀況作了錯誤估計的結果,也是他個人專斷作風急劇發展的結果。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儘管許多中央領導幹部對此感到震驚和不解,卻無法予以糾正。因此,作為這張大字報的直接結果,首先就是劉少奇的下臺。

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後,劉少奇雖然名義上還保留政治局常委職務,實際上已經離開領導崗位,不再過問中央工作。當時處理中央日常工作的常委碰頭會,已經不通知劉少奇參加。被排斥在中央領導工作之外的不光是劉少奇,還有鄧小平、朱德、陳雲等。與此相反,林彪則從後臺轉到了前臺,開始參與決策和主持工作。

這一期間,還多次召開中央政治局生活會議,對劉少奇等進行批評幫助,從八屆十一中全會結束到8月24日就開了三次。「中央文革小組」全體成員參加了這些會議。但顯然劉少奇老是過不了關。據當時仍在劉少奇身邊當衛士的賈蘭勳回憶:八屆十一中全會結束後幾天的一個下午,劉少奇去人民大會堂出席一個會。散會後,賈蘭勳見別的首長都出來了,劉少奇還留在河北廳沒有出來,便進去問他:「是不是回家吃飯?」劉少奇站起來一邊走一邊往西指,賈蘭勳跟他到了河北西廳,只見林彪已經坐在那裡。劉少奇讓賈蘭勳要來一杯牛奶和兩塊點心,邊吃邊嚴肅地問林彪:「我有缺點,有錯誤,已經在中央政治局生活會上解決了,為啥還要糾纏不清……」

八屆十一中全會後,原來處於少數地位的各地造反派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在「中央文革小組」的支持下,幾乎所有的學校都發生造反派揪鬥工作組的事件,並演出了靜坐、示威、絕食、武鬥等一幕幕鬧劇。毛澤東支持少數派,但不贊成普遍揪鬥工作組。8月29日毛澤東在政治局常委擴大會上說:「派工作組的人要承擔責任。國務院各口的負責人,要到群眾中作檢討,到工作隊員中去作檢討。這樣,解放大多數。有工作隊也好,沒有工作隊也好,社會上有幾種思潮,就有幾派,都要登臺表演。過去五十天,那個司令部,只領導了一種思潮。」

9月中下旬,中央決定召開一次北京地區各工作組領導幹部會議,除總結經驗教訓外,由劉少奇、鄧小平作檢討。

劉少奇準備了題為《在北京各工作組領導幹部會議上的檢討提綱(草案)》的書面檢討,送毛澤東審閱。毛澤東於9月14日作了批示:「少奇同志:基本上寫得很好,很嚴肅,特別後半段更好。建議以草案形式印發政治局、書記處、工作組(領導幹部)、北京市委、中央文化小組各同志討論一下,提出意見,可能有些收穫,然後酌加修改,再作報告,可能穩正一些,請酌定。」

當日,劉少奇把檢討提綱和毛澤東的批示送周恩來,並附言說:

恩來同志:

我的檢討提綱,毛主席已經看過,並批了一段話,退還給我。現送上,請你看看。我贊成毛主席的意見,以草案形式印發政治局、書記處、工作組領導幹部、北京市委、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各同志討論一下,並請他們提出意見,退還給我,然後酌加修改,再作報告。關於印發事,請你批辦,請各同志在幾天之內提出意見告我,給我以幫助。主席的批語也印發。如何?請你酌情安排。

敬禮!

劉少奇

九月十四日

周恩來將劉少奇要求「主席的批語也印發」一事報毛澤東同意後,立即把劉少奇的檢討稿批送有關人員提意見。在這一過程中,除陳伯達在檢討稿上提了一處修改意見外,未見其他人提書面意見。劉少奇本人又對檢討稿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前半部分。後來,工作組領導幹部會議因故未開,劉少奇、鄧小平的檢討也就推遲到10月中央工作會議上。

1966年10月9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中央各部委的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毛澤東主持,中心內容是批判「文化大革命」中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陳伯達作了題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的兩條路線》的報告,林彪講了話。他們都指名攻擊了劉少奇、鄧小平。

10月23日,劉少奇、鄧小平在大會上作檢討。在正式檢討的頭一天,劉少奇把稿子送周恩來作最後的審閱,這時題目已經改為《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檢討(初稿)》。

恩來同志:

我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檢討(初稿),已經作了一些修改,基本上是根據你和陳伯達同志提出的意見修改的。現特送上,請你審閱,並加修改。

敬禮!

劉少奇

一九六六年十月廿二日

十二時

周恩來沒有提修改意見,當天就把它和鄧小平的檢討稿一起批示給中央辦公廳的負責人:「送上劉少奇、鄧小平兩同志的檢討,請即付印;準備在廿三日大會上分發。印好後先送劉、鄧兩同志各一份,並送主席、林總各一份。」劉少奇的檢討稿,被印成中央工作會議文件之六,發給全體與會人員。

劉少奇的檢討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化大革命」中的「路線錯誤」;二是歷史上犯過的「一些原則性和路線性錯誤」;三是犯錯誤的原因。

關於「文化大革命」中的問題,劉少奇是儘量按照毛澤東《炮打司令部》中的口徑來檢討的。他首先承擔了責任:「在今年六月一日以後的五十多天中,我在指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發生了路線錯誤,方向錯誤。這個錯誤的主要責任應該是由我來負擔。……第一位要負責任的,就是我。」「在工作組派出之後的五十多天中,我是一直支持工作組的,這樣就增加了工作組犯錯誤的可能性和嚴重性。有少數工作組實在不能維持下去了,把工作組撤離之後,接著又派了新的工作組去。工作組的負責人大多數既不理解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又沒有好好向群眾學習,一開始就要業已發動起來的廣大群眾按照我們和工作組主觀設想的計劃和步驟行動。這樣,就違背了革命的群眾運動發展的規律,就發生了許多嚴重事件,就在事實上站到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去了,實行了資產階級專政,將無產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革命運動打了下去,顛倒了是非,混淆了黑白,長了資產階級的威風,滅了無產階級的志氣。即使在這種時候,我還是不覺悟的,不知道這種局勢的造成是極不正常的,是極不利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是極不利於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這是一種右傾機會主義的路線錯誤。」在檢討歷史上犯錯誤時,劉少奇比較詳細地說了毛澤東在《炮打司令部》中點到的1962年、1964年的錯誤,他按照毛澤東批評的口徑說:「在一九六二年我犯過右傾錯誤,在一九六四年我又犯過形式上是『左』的而實際上是右傾的錯誤。我這次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路線錯誤是和我過去所犯的這些錯誤有聯繫的。」最後,他檢討了犯錯誤的四點原因:(1)「不理解這場文化大革命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一個更深入、更廣闊的新階段,以及如何進行這場文化大革命的方法」;(2)「錯誤地估計了當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形勢」;(3)「在思想上的資產階級世界觀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過來」;(4)「最根本的是沒有學好和掌握毛澤東思想」。

會議最後決定,將劉少奇、鄧小平的檢討發到黨內縣、團級。周恩來10月28日作關於傳達會議精神的講話中說:「少奇、小平同志的檢討發到縣團級,在主席那裡也說了,林彪同志也同意。是不是還可以擴大,還在考慮之中。這兩位同志的檢討文件,還要看看他們兩位有沒有要改動的地方,如果有也可以,改好後再發。」後來,劉少奇對原稿作了一些修改,並加了一小段。檢討稿下發時,沒有附毛澤東的批語。

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上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毛澤東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原來不許在社會上傳播,周恩來、陳伯達都曾為此在一些場合向群眾打過招呼,要求禁止傳抄。但陳伯達在會議講話中引用了《炮打司令部》的全文,會後毛澤東批示將陳伯達的講話稿「印成小本,大量發行,每個支部,每個紅衛兵小隊,至少一本」。《炮打司令部》也隨之迅速擴散,並在全國掀起了批判劉少奇的高潮。筆者認為,這一措施主要是為了進一步發動群眾,以改變大多數領導幹部消極抵制的僵持局面。林彪曾講到這種情況說:文化大革命是兩頭的勁很大,中間有一些頂牛,「一直到這次會議以前,我看還是這樣的情況。」

從會議期間毛澤東幾次講話看,他要求對劉少奇不能一概否定,要允許改正錯誤,作為黨內問題處理。10月24日晚毛澤東在聽取會議情況匯報後說:把寫劉、鄧的大字報貼到街上不好;要準人家革命,不要不準人家革命,叫學生們把魯迅的《阿Q正傳》看一看;對劉鄧要準許革命,準許改,說我和稀泥,我就是和稀泥;對少奇同志不能一筆抹煞。當康生講到劉、鄧在八大的報告中有取消階級鬥爭思想時,毛澤東說:我們都看了的嘛,大會通過了的嘛,不能單他兩人負責。10月25日他在全體會上說:也不能完全怪劉少奇、鄧小平同志,他們兩個同志犯錯誤也有原因。他還說:「北京的問題,到現在可以說基本上解決了。」10月19日,周恩來接見哈工大紅衛兵,反覆勸阻他們不要到天安門去貼劉少奇的大字報,說:「你們貼到天安門,外國人就會懷疑我們是發動群眾製造輿論。少奇同志不是普通黨員,也不是普通的領導,就是要撤換也不需要去發動群眾……清華同學要把王光美同志叫回去檢查,主席還不贊成,主要是考慮群眾大會一開,就不好下臺。」

從毛澤東這時對劉少奇的態度中可以看出兩點:(1)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目的,並非如國內外一些人士分析的那樣,就是為了搞掉劉少奇。因為這時劉少奇已經下臺,卻還要採取各種措施繼續發動群眾,製造天下大亂,說明「文化大革命」有著更為深廣的目標。(2)儘管一個時期以來毛澤東對劉少奇不滿,但仍認為是黨內問題,不贊成把他打成敵人。

本文摘自《劉少奇冤案始末》,黃崢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四清運動:毛澤東與劉少奇的關係從默契到衝突
    毛澤東還提出中國「如果出了赫魯雪夫怎麼辦」的問題,並對中國出修正主義看得非常嚴重。劉少奇在會上說:「如果出了這種情況,一個省可以獨立,可以造反。」中央工作會議後,經毛澤東同意,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四清」、「五反」指揮部。8月5日,中央書記處會議正式決定:「四清」、「五反」指揮部,由劉少奇掛帥。此後,劉少奇便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領導「四清」運動上來,實際上處於運動領導工作的第一線。
  • 楊尚昆談「四清」運動: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裂痕由此產生
    「四清」運動中,毛、劉漸生裂痕1964年8月5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由劉少奇主持修改「後十條」。同日,劉少奇帶著田家英離開北京先後去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和雲南考察「四清」運動情況,準備在廣州由田家英執筆修改「後十條」。出發前,田家英對我說,他是毛澤東的秘書,隨劉少奇出去思想有顧慮。
  • 劉少奇:大饑荒七分是人禍 毛澤東公開檢討
    當少數同志對這樣判斷形勢有不同看法時,劉少奇毫不客氣地說:「如果不是嚴重問題,為什麼會減產,為什麼要後退,難道都是老天爺的關係,說到責任,中央負主要責任,我們大家負責。」他在會議上還為老百姓大聲疾呼:「我看是時候了,再不能繼續這樣搞下去了。」毛澤東在會議上認真聽了劉少奇發表的意見和介紹的調查情況,有根有據,令人信服。
  • 趣談丨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他們都是什麼學歷?
    毛澤東最後就讀的學校是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因此,有學者指出:毛澤東是小學畢業後入了師專,畢業以後又去當小學教員。那個時候的師專,就相當於現在的中專,即初高中水平。 不過,筆者則認為,毛澤東的學歷應該更高一些,理由如下: 一、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被譽為「湖南亞高學府」。
  • 【藝典網拍】推薦 劉少奇題籤《關於鞭子的雜感》
    劉少奇題籤《關於鞭子的雜感》,此件拍品是劉少奇為嚴文井著《關於鞭子的雜感》所作題籤,後未採用,原因不祥。
  • 毛澤東最後一次見劉少奇 推薦了三本書
    毛澤東與劉少奇在天安門城樓(資料圖)   一、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最後一次談話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澤東和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面和談話在這次會見和談話中,毛澤東推薦給劉少奇幾本書,後來劉少奇身邊的一些工作人員和其子女對此有一些回憶。如劉少奇的衛士長李太和在《衛士長的回憶》中說:「大概時間不到一個小時,主席把他送出來,在門口跟他握手,說『你要好好學習』。回來後他告訴秘書給他找三本書,一本是黑格爾寫的,一本是費爾巴哈寫的,還有一個叫什麼。當時主席還讓少奇同志『好好學習,保重身體』。回來以後,我看他面容很高興。」
  • 文革前 民族資本家生活優渥
    張春橋之所以在「文革」中成為風雲人物,追根溯源,在於他1958年刊登於《解放月刊》上的一篇題為《破除資產階級法權》的文章,此文引起毛澤東的注意,其中有關供給制和平均主義的觀點使毛澤東有「心有戚戚焉」的感受。毛澤東後來決定在《人民日報》上重新刊登此文,並親撰編者按,提醒大家注意這一問題。1966年,張春橋得到重用,與這篇文章有直接關係。
  • 文革胡耀邦被紅衛兵用皮帶抽得滿地打滾
    親歷「文革」初期的激烈鬥爭一提起這段往事,胡克實便沉浸於「文革」歲月的回憶之中。胡克實說,在1966年六七月份,「文革」剛剛開始,北京處於非常混亂之中。毛澤東主席那時不在北京,而在杭州。在北京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是劉少奇副主席和鄧小平總書記。
  • 王海光:劉少奇與四清運動
    為了全面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5月,毛澤東把各中央局書記和部分政治局委員召集到杭州,研究制定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的文件。會議通過了由毛澤東反覆修改的《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後來稱為《前十條》),作為指導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綱領性文件。5月會議後,農村社教運動進入試點階段。
  • 毛澤東看了什麼漫畫後大怒稱「這是醜化共產黨」
    那上面,畫了一頂轎子,劉少奇、鄧小平同志坐在上面,下面抬轎子的,都是老一輩革命家。譚震林同志雙手沾滿了鮮血,羅瑞卿同志嘴裡叼著一把刀子……傅崇碧看著這幅圖,心裡好不難過,他知道這是「中央文革」讓紅衛兵搞出來的。毛澤東認真地把「百醜圖」展平,看著看著神情嚴肅起來,他把煙按滅,憤怒地說:「胡來,這是醜化共產黨的!」
  • 劉少奇提出大饑荒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從工人領袖到國家主席,再到文革中含冤離世,劉少奇的名字和共和國的歷史緊密相連,他所經歷的那些非常歲月,他的奮鬥、他的抗爭,正是共和國命運的真實寫照。姚立文:武漢軍區的一個副司令,中將,他就講,他說我一直啊,不知道毛主席,還是劉少奇到了,1938年去華中局赴任的時候,他才聽了以後,才知道毛澤東的。你說咱們過去宣傳的這個毛委員影響,他是安源工人,他知道李立三叫李隆郅。另外他也講了,劉少奇作了個系統的報告,抗日戰爭怎麼樣,他才有了信心,我們別無選擇,我就得跟黨走啊。
  • 陳伯達談為何被打倒:毛澤東老了思想不正常了
    胡耀邦曾指示「陳伯達不要老是寫讀書筆記了,可以就中國近代歷史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寫些可以對後代起教育意義的東西。」周揚則曾經和陳伯達會面。陳、周兩位中共高層不同領域的理論權威,在文革前的年代並無交集,周揚在文革之初被打倒時,陳伯達亦批判過周揚。文革中各自關押於秦城,周揚在獄中聽到了廣播不再出現陳的名字,知道陳倒臺了,「感到很難過」。
  • 宋彬彬憶文革:我們是那個時代的汙點證人
    幾十年來,王冀豫總是想跟他討論有關武鬥、「文革」的種種話題,他總是繞開。「當時就是那種形勢,你死我活。你不打死他,他就捅死你。」  「那麼是什麼讓我們你死我活呢?」  打破沉默的是王冀豫:「你看你把人家宋彬彬害的。你推她,讓她上去戴袖章,結果她背了幾十年黑鍋。」  「那可不。要是我上去戴袖章,那可能沒我現在坐在這兒了。
  • 高崗為什麼把攻擊矛頭指向劉少奇?
    為慎重起見, 劉少奇將起草的電報送毛澤東審閱。毛澤東完全同意劉少奇的意見, 在當天就批示同意向全黨發出。在這件事情上, 高崗十分不滿, 認為劉少奇是有意偏袒鄧子恢。後來在黨的工會方針問題上情況起了變化, 高崗更是認為劉少奇在這上面栽了跟頭, 拿這一問題大做文章。第三, 在如何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探索等問題上, 劉少奇的某些觀點同毛澤東的思路不盡相同, 出現過一些分歧;劉少奇在某些問題上還受到了毛澤東的批評。
  • 劉少奇曾被西方學者疑為猶太人
    作者:田方萌(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師) 我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第二任導師哈特(David Hart)是位俄裔猶太人。有一次他同我聊起猶太人的歷史,提到生活在中國的猶太族群。我忽然想起在網上看到的一則八卦帖子,冒出一句:「文革前,中國的第二號人物劉少奇就是猶太裔啊。」哈特問道:「真的嗎?」
  • 劉少奇與大躍進運動
    本來, 劉少奇在1956年曾反對過經濟建設中急躁冒進情緒, 但在毛澤東多次嚴厲批評後, 出於對毛澤東崇高威望的敬仰, 自忖「跟毛主席相比, 我們差一大截」。[1] 特別是「超英趕美」的宏偉藍圖也契合了他儘快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夙願, 故他寧可懷疑甚或否定自己的實踐經驗而相信毛澤東的正確, 很快就誠懇地接受了毛澤東的觀點, 轉而支持、倡導大躍進運動。
  • 延安時期朱德六十大壽: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寫賀詞
    編者按:《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延安時期不尋常的祝壽活動》,文中記述,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六十歲誕辰,中共中央及各中央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為其六十大壽題詞、撰文等,以示祝賀。
  • 揭秘「文革」爭議:毛澤東一人究竟犯了多大的錯?
    對於毛澤東的個人評價,也是這次爭論的焦點,大家對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績分歧不大,但對他在建國以後的歷史實踐則頗多非議,而這些問題又和毛澤東的為人、行事作風相關。有人就指出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不是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開始,整人告終。
  • 史海鉤沉:「文革」造反之火是這樣點燃的(圖)
    從1965年末至1966年5月,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共中央先後在全國範圍開展了對《海瑞罷官》、「三家村」的批判,通過了「五一六通知」,還解除了「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的職務。不過,行政權仍掌握在劉少奇等中央領導手中,他們有秩序地開展著「文化大革命」。
  • 中組部「接班人計劃」因「文革」流產
    中組部「接班人計劃」因「文革」流產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9.29 星期一     後備幹部的培養,在幹部青黃不接的上世紀80年代初期,曾被視為關係到 「亡黨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