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文革」爭議:毛澤東一人究竟犯了多大的錯?

2020-12-17 人民網四川頻道

  對於毛澤東的個人評價,也是這次爭論的焦點,大家對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績分歧不大,但對他在建國以後的歷史實踐則頗多非議,而這些問題又和毛澤東的為人、行事作風相關。有人就指出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不是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開始,整人告終。

  1981年,鄧小平、華國鋒、胡耀邦、陳雲、李先念等在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

  節選自《告別「文革」:「歷史決議」是如何煉成的?》,全文原載於《文史參考》2012年第7期(本期目錄 在線購買)。

  ……

  除了歷史問題,起草小組能遇到一個棘手的難題,和現實密切相關,就是要把粉碎「四人幫」以後的四年這一段寫到《歷史決議》中去,這個問題又繞不開對華國鋒的評價,此時的華國鋒,還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因此,這一段最初只寫了6行100多字意思了一下。

  到了9月10日,一個完整的決議稿寫出來了,當日發給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討論。這一稿中關於「文革」的論述佔全稿將近三分之一,對毛澤東的錯誤,尤其是發動和領導「文革」的錯誤進行了否定評價,可以說是整個《決議》中最受人關注的部分。在座談會上,胡喬木講了歷史決議中一個份量很重的新論斷,那就是「文革」的性質——不是革命,而是內亂。參與起草工作的龔育之回憶了 「革命」變為「內亂」的思路扭轉:「它叫『文化大革命』,後來又說是政治大革命,可是,它不但在文化上、在政治上不是什麼『革命』,在任何意義上也不能叫『革命』。那麼,能不能說是反革命? 林彪、『四人幫』是反革命, 但整個『文化大革命』不好說是反革命。也不能說是一場階級鬥爭,哪個階級同哪個階級鬥呢? 只好叫內亂,是一個特殊的局面。」

  說明了毛澤東的錯誤, 這就為完整、準確地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解決了一個帶有關鍵性的難題。本來,關於「文革」的危害和毛澤東的錯誤,在小組徵求意見時,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若水認為,在《決議》裡不要寫「毛澤東思想」,只寫「毛澤東的思想」,這樣可以既包括他正確的思想,也包括他錯誤的思想。後來胡喬木提了一個辦法——把「毛澤東晚期的思想」同「毛澤東思想」區別開來,社科院副院長周揚認為「晚期思想」就不容易區分其和毛澤東思想的不同,而且還會發生「晚期」、「早期」、「中期」等類的問題,不如乾脆提「晚年的錯誤」為好。《決議》後來就採用了把毛澤東的晚年錯誤和毛澤東思想區別開來的方法。毛澤東思想是正確的,而他晚年犯了錯誤,這個錯誤不但違反了馬列主義,而且也違反了他自己的一貫思想——毛澤東思想。

  座談會後,根據中央常委同志的意見,胡喬木親自執筆加寫了關於粉碎四人幫以後四年的一段,兩千多字,於10月6日送常委各同志審閱批改。

  當天,葉劍英、鄧小平、陳雲、胡耀邦、趙紫陽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看完新增的這一段後都表示同意,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先念出國, 沒有來得及看,原先已經表示過贊成寫。華國鋒親自給胡喬木打電話, 說這段話沒有經過常委正式討論, 不贊成加印到決議的討論稿裡去。胡喬木即將華國鋒的意見報告鄧小平、胡耀邦。10月10日,鄧小平約胡耀邦、胡喬木、鄧力群談話,表示既然華國鋒不贊成,先不加。

  四千人討論:有人提議不提毛澤東的錯誤

  10月中旬,《決議》發到全黨四千名高級幹部中談論,接受更多人的評判。實際參加的人數比原定的要多,大約有五千六百多人。這次討論,從10月中旬開始,持續了一個多月,到11月下旬結束。這是自「文革」結束以來,在體制內最大規模的針對毛澤東和「文革」等議題的公開討論,史稱「四千人討論」。

  四千人討論不是集中在北京, 而是由中央把討論稿分發給中央黨政軍機關、各省市自治區黨委, 分頭組織討論。討論中有許多不同意見,有時還展開激烈爭論,有些問題也提得相當尖銳。

  

相關焦點

  • 文革狂瀾初起:毛澤東什麼時候決定撤換劉少奇
    毛澤東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毛澤東的大字報,第一稿寫於8月5日,定稿時間當在8月6日,因為中間經過一次秘書謄清,一次送印刷廠鉛印和毛澤東本人兩次字斟句酌的修改。毛澤東究竟什麼時候決定撤換劉少奇?對這個問題國內外曾有多種分析和猜測。筆者認為毛澤東最後下決心的日子就是8月5日,並且決定由林彪替代劉少奇,做他的接班人。有以下事實可以說明。
  • 揭秘文革初期:1967年三老四帥「大鬧懷仁堂」事件
    中央文革小組成員也參加了會議。  會上,江青、陳伯達、康生等蓄意製造混亂,一個勁地嚷著要軍隊支持革命群眾開展"四大",說"軍隊不能搞特殊,要和地方一樣搞文化大革命"。  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等老帥堅持軍隊必須保持穩定,不能像地方一樣搞"四大"。他們認為:軍隊有戰備任務,軍隊穩不住,一旦敵人入侵,就無法應付。
  • 毛澤東管家曝毛澤東家庭經濟收支帳
    在這十二年中,毛澤東家裡的每一筆經濟收支帳目都由他經手,認真填寫收支報表,附上發票和收據,每季度請毛澤東、江青閱示,然後向中央警衛局財務處上報、封存。最近,他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了毛澤東的家庭經濟收支帳。   據吳連登介紹,毛澤東和江青各花各的錢,各記各的帳。毛澤東的經濟收入有兩個方面:一是工資,二是稿費。
  • 毛澤東究竟有多高:圖片考證1.75米左右
    在此文中,我談到一些毛澤東身高1.80米以上的傳說,又引述了一篇《毛澤東最真實身高:172cm》的網文,並披露了我的父親章乃器談及的秘辛:  「文革」中父親開始撰寫回憶錄,也時常談起一些往事。我有次無意中問父親:「毛主席有多高?」「 1米75,比我高兩公分,我是1米73。」 他的回答很肯定,我的印象也很深刻——毛澤東不像宣傳中那麼高大。
  • 毛澤東看了什麼漫畫後大怒稱「這是醜化共產黨」
    譚震林同志雙手沾滿了鮮血,羅瑞卿同志嘴裡叼著一把刀子……傅崇碧看著這幅圖,心裡好不難過,他知道這是「中央文革」讓紅衛兵搞出來的。毛澤東認真地把「百醜圖」展平,看著看著神情嚴肅起來,他把煙按滅,憤怒地說:「胡來,這是醜化共產黨的!」
  • 諸葛亮一生:信錯一人,跟錯一人,娶錯一人,殺錯一人,看錯一人
    比如,有人就將諸葛亮一生總結出來五句話:信錯一人,跟錯一人,娶錯一人,殺錯一人,看錯一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諸葛亮劇照 咱們先來說,信錯一人。 諸葛亮信錯了三國哪位大咖?難道是關羽?
  • 中國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徹底否定文革
    有分析認為,徹底否定文革的評價重現歷史教科書,顯示2018年歷史教材改版爭議後,輿論發揮了微弱的力量。中國網際網路近日流傳的課本翻拍照片顯示,9月啟用的高一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一)》,對文革定性為:「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 毛澤東之子毛岸紅文革時被武鬥致死
    1936年,毛澤東與賀子珍在陝北本文原載於《黨史文苑》自從1953年7月在北京與朱道來分手之後,王家珍與他一直保持書信聯繫使王家珍為之疑惑不解的是,朱道來在北京那麼久了,已經那麼多的中央領導都說過「道來就是毛毛」的話,但為何沒有得到毛澤東的確認,而只讓道來一直生活在帥大姐家?王家珍當然無從知曉毛澤東曾經發話的情節。王家珍從其後的通信中得知,朱道來於當年的9月插班在清華大學附中讀書。1957年考取了清華大學,學的是理科。後來他畢了業,分配到一個國防科研單位從事科研工作。
  • 揭秘毛澤東真實食譜:毛主席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原標題:揭秘毛澤東真實食譜:一日三餐吃什麼?   《毛澤東家居》 作者:龍劍宇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中央領導人吃什麼、怎麼吃,是件十分神秘的事。究竟怎樣的飲食方案才使得我國領導人平均壽命一直居世界前列?
  • 毛澤東周恩來的珠聯璧合
    這個特徵我們在毛澤東一生每個轉折關頭都能看到。」同時毛澤東又是一個有強烈反叛意識的人,這與他的成長環境有極大關係。毛澤東生長在一個典型的嚴父慈母的家庭。父親毛順生精明強幹,性格剛毅而倔強。表現在家庭生活中,態度專橫而粗暴,妻兒對他只能言聽計從。表現在發家手段上,毛順生嚴摳細算,有時自私到不顧親情。毛澤東因此常常與父親鬧獨立情緒。
  • 清華文革「七.二七事件」(圖)
    僅作戰部部長一人就用長矛刺中7名工宣隊員的腰或腿或臂部。  14時至15時許,團派60餘人在明齋驅趕工宣隊,刺傷、砸傷、炸傷數十名工人,把那裡的工宣隊趕至禮堂一帶。16時左右,這支隊伍在三院與其他團派隊伍一起向禮堂周圍的工宣隊發起進攻,動用了手榴彈、長矛、石塊、彈弓等,造成130餘人負傷,一軍代表被炸傷,一老工人被刺中右臂右肺。
  • 毛澤東的英語水平究竟如何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毛澤東是晚年才開始學英語,因為多種回憶錄、史料裡都有記載。    毛澤東主席晚年的圖書管理員徐中遠(主要負責其讀書和住地書房存書的管理等服務工作)曾回憶說,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是毛澤東學習英語興趣最濃的時候。
  • 毛澤東的英語水平 究竟達到什麼程度?
    毛澤東早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是在晚年開始學英語,但是,毛澤東接觸英文實際上是很早的。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寫的《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
  • 是誰把毛澤東長媳投進監獄? 江青下令逮捕(圖)
    顧名思義,上海少年管教所是關押少年犯的,她怎麼會被關押在那裡?在「文革」中,一切都亂套。上海少年管教所當時曾經關押了許多老幹部以及文藝界人士。那裡關押過上海市「走資派」陳丕顯、曹荻秋。我在採訪著名音樂家賀綠汀時,他說他當時也被關押在那裡,成了「少年犯」。賀綠汀回憶了一個細節:在關押期間,他到監獄理髮室理髮,發現地上有很多白髮,表明那裡關押的大都是老幹部。
  • 鄧小平評價毛澤東:整倒大批幹部是他晚年悲劇
    1960年,鄧小平與毛澤東在北京(資料圖)本文摘自《歷史的見證:「文革」的終結》,薛慶超 著,九州出版社,2011.4毛澤東逝世的時候,鄧小平已經失去了人身自由,處於一種活動空間僅限於自己家庭所在的大院內的
  • 文革前 民族資本家生活優渥
    張春橋之所以在「文革」中成為風雲人物,追根溯源,在於他1958年刊登於《解放月刊》上的一篇題為《破除資產階級法權》的文章,此文引起毛澤東的注意,其中有關供給制和平均主義的觀點使毛澤東有「心有戚戚焉」的感受。毛澤東後來決定在《人民日報》上重新刊登此文,並親撰編者按,提醒大家注意這一問題。1966年,張春橋得到重用,與這篇文章有直接關係。
  • 中蘇分裂與「文革」時期中國外交
    上述「文革」初期極左外交路線及外事領域動亂局面的形成有著深厚的中蘇關係惡化的國際背景,其與毛澤東的對蘇認識、中蘇意識形態分歧乃至兩黨關係破裂、兩國關係急劇惡化的進程有著密切的聯繫。甚至可以說,中蘇分裂構成了「文革」初期中國制定外交路線和方針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 毛澤東的歷史功績
    當然,前30年中有個「文化大革命」問題(以下簡稱「文革」)。「文革」必須否定。但是否定「文革」,是要否定「文革」的嚴重「左」的錯誤,從中深刻吸取教訓,而不是也不能把那十年黨和國家的全部歷史和艱難取得的發展成就否定掉。
  • 海倫市人民檢察院辦理一起案件,防錯捕一人追漏犯三人
    日前,海倫市人民檢察院在依法審查犯罪嫌疑人劉某涉嫌強姦案時,對劉某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批准逮捕,對引發該案的康某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以誣告陷害罪批准逮捕,防錯捕一人,追漏犯三人,成為檢察機關刑事檢察偵查監督堅守防止冤假錯案底線的標杆性案件。
  • 劉小楓:毛澤東是現代中國真正的「國父」
    對日本的擔綱者階層的精神品質感到震驚甚至欽佩的中國智識人,絕非只有魯迅一人。早在16世紀後半期的豐臣秀吉時期,日本的治國者就意識到,這個島國的自然機體不穩靠,必須爬上岸佔據東亞陸地才安全。豐臣秀吉甚至制定了先奪取朝鮮,然後徵服中國,最後奪取印度的宏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