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立意是一篇公文作品所確定的文意。從廣義上講,文稿立意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為什麼寫,指寫作意圖、寫作動機和寫作目的。二是寫什麼,指主題和主要思想內容。三是怎麼寫,指謀篇布局、框架構思和先後層次擺布。從狹義上講,文稿立意單指主題和思想內容。本文取狹義。
立意好,文稿才能立得住、寫得順、打得響。這是一條被古往今來無數文章高手和公文實踐證明了的基本規律。古人常說:「千古文章意為高。」清人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立意是文章的靈魂、統帥,文章的選材、結構、詳略和語言表述等都由立意來決定。
眾所周知,文稿起草不是玩文字遊戲,不是堆砌辭藻,而是「以文輔政」,為了敘事明理、部署工作、解決問題。如果起草者在下筆前沒有想明白寫什麼、達到什麼目的,那麼最終出手的文稿肯定言之無物、言之無據、言之無理。
想得明白,才能寫得明白,別人才能看得明白、聽得明白、幹得明白,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打個通俗的比方,起草文稿好比做衣服。只有成衣之前明確設計理念、設計風格,並畫好款式、圖案,裁縫才能做成一件像樣的衣服。文稿立意和服裝設計的道理相通,都具有先導性、決定性作用。
當然,我們不否認在起草過程中會對原先的思路有所調整、修改,但大的構思設想應確定在動筆之前,否則,信馬由韁,「腳踏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文稿肯定寫不好。
文稿立意的最高境界,是「明道」,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古人常說,「文以明道」「文以載道」。文章是用來揭示客觀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闡明為人處事原則、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明確治國理政方略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講,三國時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是很有道理的。
那麼,文稿起草應該如何立意,有什麼方法和竅門?對此,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筆者結合自身實踐,以領導講話為例,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突出長遠和大局,文稿立意要高遠,政治性強,切忌格局狹小
意高文自勝。機關文稿特別是主要領導的講話,其立意一定要有高度,必須講政治,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境界。登高可以望遠,立意高,思路才能打開,看問題才能全面。
首先,突出黨性。文稿起草者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黨章,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加強黨性鍛鍊,始終把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其次,突出人民性。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特別是要具備為民情懷和憂國憂民之心,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再次,突出先進性。文稿立意一定要旗幟鮮明,毫不含糊。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鬥爭精神。提倡正確,反對錯誤;讚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弘揚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東西,批評負能量和消極腐朽的東西。
最後,突出戰略性。要不斷培養戰略思維,站在時代前沿、放眼未來發展,把局部的工作放在全局和國際國內大背景下加以謀劃,把眼前的工作放在歷史的長遠的視野下加以考慮,力爭做到以突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實現戰略突破,以戰略全局的規劃和建議推進各項工作。
以上「四性」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黨性是保證,人民性是根本,先進性是基礎,戰略性是關鍵,一個都不能少。
突出中心和本質,文稿立意要集中和深刻,理論性強,切忌分散和淺薄
古人云:「作文之事,貴於專一。」無論闡述多麼紛繁複雜的事情和工作,中心不能分散,主題只能有一個,否則東拉西扯,不著邊際,什麼都想說,什麼也說不清。只有圍繞一個主題、一件大事、一項重點工作,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才能深入挖掘,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首先,立意要單純,鎖定一個話題。即使講許多事情,出許多政策措施,提很多要求,也必須圍繞一個中心目標、一個主旨來展開。如果客觀上形勢所迫,必須統籌推進兩項重要工作,也必須是緊密聯繫、互為因果、有先有後的。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圍繞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當前第一位的工作、突出的問題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確定主題,明確文稿的立意。
其次,用心悟出閃光的入木三分的真知灼見。要不斷提高理論和思想修養,培養哲學思維,善於理性思考,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進行由表入裡、由此及彼、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分析,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及時發現和準確把握深層次、預警性、前瞻性信息,努力揭示客觀事物的相互聯繫、本質規律和發展趨勢。
突出創新和發展,文稿立意要新穎,別開生面,思想性強,切忌落於俗套、老生常談
立意新,文稿才能有生命,才有意義和價值,否則人云亦云,滿眼都是陳舊觀點和陳詞濫調,就會讓人生厭,看文章的過程就是受罪,就是災難。如何能夠做到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甚至「語不驚人死不休」?
首先,要領會新思想,緊跟新形勢,掌握新材料。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中央最新精神學深吃透,並始終立於時代潮頭,密切關注和跟蹤掌握國內外有關情況的最新動態。要學會從大量的、零散的、孤立的、看似不相聯繫的事情和現象中發現其內在的聯繫,從而提出獨特的見解和論斷。
其次,要選取新角度,找準新的切入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事物、每個現象都有各自的不同特點,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敢於打破常規思維、慣性思維,別出心裁,另闢蹊徑,甚至反彈琵琶,突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意向和獨具慧眼、法眼的新觀點,寫出「虧他想得出來」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再次,要提出新思路,提供新方案。思路不一定苛求完整、具體,只要方向正確,有助於凝聚人心和力量,即使宏觀些,也可以接受。方案不一定苛求精準、周密,只要針對性強,有新理念新措施新辦法,有利於問題解決,即便程序性不強,也可以採用。
立意出新,不等於譁眾取寵、奇談怪論、花樣翻新,必須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突出務實和管用,文稿立意要接地氣,堅持問題導向,指導性強,切忌空談
公文和一般文章特別是文學作品不同,重在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實踐,推進工作。文稿起草者不能只宅在書齋裡和利用網際網路來出思路、定調子,而要主動經常走向社會,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熟悉社情民意和人情世故,豐富生活閱歷;加強實踐鍛鍊,通過交流任職或短期掛職,了解地方和基層工作,豐富工作經歷。有了在廣闊天地中切實而生動鮮活的感受和原生態的體驗,文稿立意才會少一些「書生氣」,多一點「鄉土氣」,才不是好看不中用的水中月、鏡中花和毫無根基的空中樓閣。
首先,甘做「苦行僧」。當前,要深入基層,深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重大任務攻堅戰中去,發揮特長,不怕吃苦,樂於奉獻,把各種實際情況和主要問題的癥結所在摸清楚,把困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搞清楚,為文稿立意提供源頭活水、不竭資源。
其次,敢為「代言人」。敢於講真話、講困難、講危機,把老百姓的心裡話、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以及解決的思路、設想,大膽地、原汁原味地反映給領導。
再次,勇當「逆行者」。別人不敢想的,文稿起草者要大膽設想;別人繞著走的苦活、累活,要搶著幹;別人推諉扯皮、不敢擔當的,要勇挑重擔,敢於作為,敢於負責。當歷經人生百態、嘗遍百般滋味後,文稿的立意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綜上所述,文稿立意要做到高遠、集中、深刻、新穎、務實,政治性、理論性、思想性、指導性強。當然,在實際寫作過程中,要求每一篇文稿的立意都達到以上標準,不太容易,但這應作為廣大起草者的努力方向。
功夫在詩外。要把公文寫好,把文意立好,還需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努力成為一個「雜家」;筆耕不輟,善於總結,努力成為文字「行家」;修身立德,嚴格要求,努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為文稿立意,還是一件苦活、慢活,很費心思、很傷腦筋。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性子,靜得下心來,苦思冥想,獨立思考,以便讓靈感的火花在寂靜的腦中不斷跳躍,讓思想的清泉從空靈的心間競相迸發。
(作者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