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帶你讀懂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

2020-12-25 中國電動車網

汽車行業備受關注的2021-2023年度的雙積分管理辦法終於「靴子落地」。7月9日,工信部發布《關於<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修正案》),《修正案》詳細列出了新積分管理辦法的調整方向,下面我們具體看一下新雙積分辦法都修正了啥。

單車積分整體降低

對於新能源車型來說,最直觀的調整就是單車積分降低及技術標準的提高。第一,就純電動乘用車來說,單車積分上線由原來的5分降低為3.4分;而且按照此前政策,純電動乘用車NEDC續航滿足350km及以上即可拿滿5分,《修正案》則將技術門檻調整為:續駛裡程按照中國工況CATC測試,且滿足500km及以上才能拿滿3.4分

第二,就純電動乘用車電耗這項技術門檻看,一方面將原來的兩個條件合併為一個條件:m≤1000時,Y≤0.0112×m+0.4;1000<m≤1600時, Y≤0.0078×m+3.81;m>1600時,Y≤0.0038×m+10.28;另一方面,《修正案》將電耗調整係數由原來的0.5倍、1倍和1.2倍調整為:車型積分為標準車型積分乘以電耗調整係數(EC係數),其中EC係數為車型電耗目標值除以電耗實際值(EC係數上限為1.5倍);其餘車型EC係數按0.5倍計算,並且積分僅限本企業使用。

可見,純電動乘用車的積分收益和原來一樣,由續駛裡程和電耗兩個技術指標共同決定最終的積分收益,但單車積分收益降低,如此前電動車最高可達5*1.2=6分,《修正案》則調整為最高可拿3.4*1.5=5.1分。 

《修正案》中新能源乘用車車型積分計算方法

車型類型

標準車型積分

備註

純電動乘用車

0.006*+0.4

1、R為電動車續駛裡程(工況法),單位為km;

2、P為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單位為kW;

3、純電動乘用車續駛裡程低於150km的,標準車型積分統一為1分;

4、純電動乘用車標準車型積分上限為3.4分,燃料電池乘用車標準車型積分上限為6分;

5、車型積分計算結果按四捨五入原則保留兩位小數。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

1.6

燃料電池乘用車

0.08*P

制表:汽車之家行業頻道

第三,《修正案》規定,純電動乘用車續駛裡程低於150km的,標準車型積分統一為1分。這意味著,續航裡程150km的電動車不僅拿不到新能源補貼,連新能源積分也被降低(按照新規定,150km的電動車積分是1.3分),這或許將降低車企生產低續航電動車的積極性;

第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單車積分由原來的2分降低為1.6分;燃料電池乘用車方面,雖然單車上限由原來的5分提高至6分,但對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提高了要求,比如燃料電池乘用車此前32kW即可拿滿5分,《修正案》則要求,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提高至75kW及以上才能拿滿6分,額定功率32kW僅能拿2.56分。

由以上分析可見,新能源車型單車積分整體被降低,同等技術條件下,純電動及燃料電池乘用車積分幾乎被砍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單車積分則降幅最小。

新能源積分允許結轉

除了單車積分變化之外,行業需要關注的另一點變化就是新能源積分允許結轉允許結轉的前提是企業傳統能源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達到當年度達標值123%。其中「企業傳統能源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是指新能源汽車不參與核算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

結轉的具體辦法是,2019年度及以後年度產生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按照下列規則向後結轉,結轉有效期不超過三年:一、2019年度產生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可以等額結轉至2020年度使用;二、2020年度存在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每結轉一次,結轉比例為50%;三、2021年度及以後年度企業傳統能源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與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值的比值不高於123%的,允許其當年度產生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向後結轉,每結轉一次,結轉比例為50%。只生產或者進口新能源汽車的企業產生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按照50%的比例結轉。

低油耗車型被鼓勵

此外,《修正案》新引入了低油耗車,並在積分核算時給予優惠。《修正案》對低油耗乘用車的定義為,「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不超過《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中對應的車型燃料消耗量目標值與該核算年度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之積(計算結果按四捨五入原則保留一位小數)的傳統能源乘用車。」

在計算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達標值時,低油耗乘用車的生產量或者進口量按照其數量的0.2倍計算。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車型燃料消耗量需採用全球統一輕型車輛測試循環(WLTC)測定

可見,低油耗車型在新的雙積分管理辦法中被鼓勵,而且低油耗車型也可拉低企業整體的油耗值,幫助企業獲得新能源積分結轉的入場券。因此可以預見,接下來企業將加大低油耗車型的研發和生產力度。

積分比例要求提高

《修正案》規定,積分比例要求「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4%、16%、18%。」積分比例要求與此前預料的基本一致,按照每年2%的比例進行提升,而且以三年為一個階段,至於2024年度及以後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修正案》表示將由工信部另行公布。

延續小規模企業核算優惠

由於小規模企業的傳統能源乘用車有油耗下降的潛力,《修正案》延續了適度寬鬆考核的優惠。其中對核算年度生產量2000輛以下並且生產、研發和運營保持獨立的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及進口量2000輛以下的獲境外乘用車生產企業授權的進口乘用車供應企業,其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的達標要求為:

企業2021-2023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較上一年度下降達到4%以上的,其達標值在《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規定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礎上放寬60%;下降2%以上不滿4%的,其達標值放寬30%。2024年度及以後年度的核算要求,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

《修正案》中未提及的或將維持現行政策,比如現雙積分政策中對未實現負積分清零的企業以行政處罰手段為主,未納入此前行業呼聲較高的經濟處罰手段。不過以上雙積分辦法修正案並非是最終的定稿,工信部官網表示,包含企業在內的社會公眾均可在2019年8月9日前,對《<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提出意見。意見若被採納,正式發布的新雙積分管理辦法又將發生新的變化。據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透露,新雙積分管理辦法或將於今年10月左右發布。

總結全文

從2021-2023年度的雙積分管理辦法看,新能源車方面,其在提高技術門檻的基礎上,大幅降低了新能源車型的積分。如續航在350km的電動車在2019-2020年度可獲5分,2021年後僅能獲2.5分,降幅為50%;對於傳統能源乘用車則鼓勵其降油耗,並將企業傳統能源乘用車平均油耗與新能源積分結轉條件進行綁定,鼓勵企業在降低油耗方面加大研發和生產力度等。從《修正案》可以看出,新的雙積分辦法正在努力扭轉新能源積分供大於求及行業平均油耗表現不理想等現狀。(文/汽車之家 宋愛菊)

相關焦點

  • 工信部修改「雙積分政策」:明確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
    6月22日,工信部發布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其中明確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4%、16%、18%,並從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 雙積分政策調整:新能源積分不再只追求續航,電池能量密度也要看
    此次文件中,又明確了未來三年的新能源乘用車車型的積分比例要求,文件顯示,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4%、16%、18%,2024年度及以後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則會另行公布。
  • 政策解讀:工信部修改新能源汽車積分計算公式的背後是什麼?
    《修正案》進一步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導向,通過對新能源單車積分核算方式的調整,弱化了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的要求,肯定了插電混動車和在新能源市場的地位,提高了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要求,並通過逐年提高新能源積分比例和更加嚴苛的電耗核算標準,引導企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
  • 新能源積分結轉更靈活 計算方式更科學
    5部門聯合發布新雙積分政策 新能源積分結轉更靈活 計算方式更科學□ 本報記者 嶽 倩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5部門發布《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新雙積分政策),將於2021
  • 2021年起,這些汽車產業新政將正式實施 | 汽車產經
    自2021年1月1日起,國五排放標準的輕型汽車新車將不能上牌;到了2021年7月1日起,國內註冊登記的所有汽車(包括輕卡、重卡等)都需要符合國六a以上階段標準要求;2023年7月1日起,則是要求所有汽車應符合6b階段標準要求。
  • 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到底如何計算?
    2017年10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在北京組織召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政策)宣貫會。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到底如何計算?本文電動汽車資源網梳理了業內較為關心的幾個問題做以詳細說明,供讀者參考。
  • 路咖評:雙積分修正案釋放信號 多家汽車企業壓力倍增
    影響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始終的雙積分政策近日又釋放出再次調整的信號。7月9日,工信部發布《關於<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 新能源汽車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
    工信部9月27日消息稱,《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已經2017年8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第3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並經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審議同意,現予公布,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 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到底如何計算? 這個解讀最通俗易懂!
    上周筆者發表了《一文看懂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一文,但有讀者向我反映說:一文看不懂。不管怎麼說,廣大讀者需要的,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所以本文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到底如何計算。
  • 2021年十大汽車新政:關「我」什麼事?
    ◆ 五、新版「雙積分」政策,會讓新能源車的選擇更多嗎?   2021年即將要執行的新政策裡,也有部分是針對企業的,例如工信部在2020年6月正式公布的《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
  •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解讀與分析
    打開APP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解讀與分析 汽車工程師 發表於 2021-01-15 14:26:31 2020年12
  •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深度報告:政策、車型、電池、材料
    2.2 雙積分保障 202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 537 萬輛2017 年 9 月,由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和質檢總局聯合公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 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政策)正式面世。
  • 國五車要貶值了?2021年各項新規實施 買車前必須看
    這份通知也正式將國六排放過渡期推遲半年,將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如今在全國範圍內,「國六」排放標準也正式塵埃落定,這也意味著「國五」排放標準的輕型汽車新車將不能上牌。此外,自2021年7月1日起,如輕卡、重卡等全部車種也都需要符合國六a以上階段標準要求。從過去個別城市提前試行到如今全國實施,在四五線城市和農村地區中還有不少人對「國六」存在誤解。
  • CAFC和新能源雙積分政策分析:門檻降到3萬輛,更多企業需應對考核
    粗略看來,此次文件的總體變化點是3點:1、就是新能源積分8%的18年不考核了,19年和2020年的新能源積分可以合併考核。2、強化積分管理平臺責任。3、新能源積分門檻降到3萬,更多企業需要應對雙積分考核。我認為新能源乘用車17年50萬臺,且未來幾年乘用車銷量高增長是有保障的,尤其2020年200萬臺無憂。
  •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
    來源:工信部網站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2017年9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商務部 海關總署 質檢總局令第44號公布,根據2020年6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商務部 海關總署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3號公布的《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
  • 2017年新能源汽車政策,全在這了!
    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相比國外的自由發展市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與國內政策息息相關,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2017年都出了哪些新能源汽車政策。  1、雙積分辦法推遲實施  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將於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落地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標準比上一年退坡20%  ■ 本報記者孫冉冉   日前,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四部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雙積分政策調整:納入雙積分考核 甲醇汽車能否登上下一個風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1日6時訊(楊翔然) 為了推動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工信部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雙積分」新版修正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0月
  • 119家車企「雙積分」成績單:近四成均為負 一汽大眾雙墊底
    2017年9月,工信部審議通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以下稱為「雙積分」政策),規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的雙積分核算方法。2019年開始,工信部對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將開始強制考核。 據工信部公示的2019年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119家境內車企有62家獲負積分。
  • 廣發策略戴康:新能源汽車中線動量演繹建議關注四條主線
    ● 電新陳子坤:技術創新夯實盈利拐點,政策護航強化銷量目標中國新能源汽車雙積分趨嚴激勵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多層次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盈利改善,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以及磷酸鐵鋰產業鏈相關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