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積分政策調整:納入雙積分考核 甲醇汽車能否登上下一個風口

2020-12-18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1日6時訊(楊翔然) 為了推動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工信部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雙積分」新版修正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0月11日,《雙積分政策》修改意見稿正式結束。具體來看,此次發布的《雙積分政策》修改意見稿主要調整了7項內容,其中給予低油耗車核算優惠、放寬小規模企業核算要求尤其引人關注。此外,甲醇汽車被納入新能源汽車同樣值得一提;那麼,「新版雙積分修正案」的落地能為甲醇汽車市場化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嗎?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的預計,到2030年,我國內燃動力仍將佔據汽車總保有量的75%左右。同時,傳統燃油車的節能潛力超過30%。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從汽車工業整體考慮,面對環境保護的壓力,新能源汽車並非唯一選項,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兩手抓」才是環境問題的解決之道。在「國際甲醇汽車及甲醇燃料應用大會」上,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提到「用甲醇做燃料,可以大幅度減少石油和天然氣對外進口的依賴;實現煤炭產業資源綜合利用;還有利於創建一個新興的甲醇燃料製備、儲備、輸配送、應用的新興產業」。

據悉,作為車用替代燃料,甲醇具有低碳、氧含量高、辛烷值高的特性,有利於充分燃燒,可有效提升發動機功率。實際上,甲醇作為汽油、柴油的替代燃料,近幾年才被廣泛熟知。但我國研究甲醇汽車研發和應用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經過40餘年的研發,目前自主品牌已經掌握了整個甲醇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相關裝備的製造。例如,吉利汽車、陝重汽、宇通汽車、一汽靖燁等一批汽車和發動機製造企業已擁有甲醇汽車專有技術,同時解決了甲醇燃料存在的腐蝕性、冷啟動、溶脹性等關鍵技術問題,具備了甲醇汽車自主開發能力。

儘管甲醇燃料在我國無論是生產、應用都有很好的基礎,但在實際推廣應用中還存在諸多挑戰,尤其在產業鏈配套上仍有較大不足。與氫燃料電池汽車一樣,甲醇汽車也面臨加注站「拖後腿」的境遇。林嘯虎坦言,加醇站建設和甲醇汽車推廣正如「先有雞和先有蛋」的問題。目前,除了試點城市建有甲醇加注站外,其他地區主要依靠物流企業、甲醇生產企業以及車企自己建設甲醇站,缺乏國家統一標準。此外,受制於煤炭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甲醇多分布在西北等富煤地區,所以資源的運輸和供應鏈配套還有待加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新版雙積分修正案」發布前,甲醇汽車已經迎來了關鍵的「政策利好」。今年3月,「工信部聯節〔2019〕61號」文件正式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個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動甲醇汽車應用,實現車用燃料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其中,在山西、陝西、貴州、甘肅等資源稟賦條件較好且具有甲醇汽車運行經驗的地區,加快M100甲醇汽車應用。自此,甲醇汽車拉開了發展的另一個「序幕」。

汽車渝評

我國的甲醇產能已近億噸,甲醇產能和產量佔世界的一半以上。將甲醇作為燃料推廣應用,符合我國的能源結構,有助於形成發展多元化能源體系的同時,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不過,加快甲醇汽車的市場化仍需要政府、企業、上下遊產業鏈的多方努力。例如,以一個企業之力推動整個國家能源結構的變化,以及國家能源輸送方式的變化,輸送儲存生產等等方式的變化,是很大的挑戰。

相關焦點

  • 工信部修改「雙積分政策」:明確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
    四是將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車納入核算範圍,對具備節能減排優勢的車型給予核算優惠。《積分辦法》通常被稱作「雙積分政策」。根據工信部官網信息,《積分辦法》於2017年9月28日發布,實質是通過建立積分交易機制,形成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的市場化機制。
  • 雙積分政策該如何正確解讀?只要理清一個方向就夠了
    油電混動汽車到底會不會再次歸入新能源汽車行列中,這一直是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按照現行的雙積分政策來說,每生產一臺油電混動車型能夠獲得2個積分,而生產1臺純電動汽車,根據續航裡程最高可獲得5個積分,彼此的積分差距非常大。顯而易見,混合動力車型不屬於新能源車!
  • CAFC和新能源雙積分政策分析:門檻降到3萬輛,更多企業需應對考核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發布時間:2017-09-27 從籤署到發布中間間隔較長時間,說明也是內部還有很多的部門溝通等複雜事情,政策出臺不易。雙積分政策是一個創舉,把傳統車節油和新能源車發展兩個重要方向有機的結合,引領了國際乘用車發展的新趨勢。這是中國從世界汽車大市場轉向世界汽車新市場的重要轉換的政策推進器。
  • 五分鐘帶你讀懂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
    7月9日,工信部發布《關於<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修正案》),《修正案》詳細列出了新積分管理辦法的調整方向,下面我們具體看一下新雙積分辦法都修正了啥。
  • 雙積分政策調整:新能源積分不再只追求續航,電池能量密度也要看
    到2022年,車企需要用新能源汽車的積分去彌補車企每年傳統燃油車產量/進口量的16%,2023年,車企則需要用新能源汽車的積分去彌補車企每年傳統燃油車產量/進口量的18%。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讓車企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另一個目的則是讓車企適當減少燃油車的產量。
  • 甲醇汽車或迎風口 「液態陽光'助推能源結構調整
    前不久工信部發布的《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中,將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車納入了「雙積分」考核範疇。甲醇試點專家組組長、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判斷:「中國發展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應用時機已經成熟。」「液態陽光」助推能源結構調整此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已連續多年在兩會提案中建議推廣甲醇汽車。吉利汽車更是布局甲醇汽車領域有15年之久。甲醇汽車究竟有何魅力讓李書福如此執著?
  • 119家車企「雙積分」成績單:近四成均為負 一汽大眾雙墊底
    來源:工信部 近四成車企「雙積分」均為負 據悉,「雙積分」即為對車企一年燃油車油耗量、新能源汽車的積分考核。2017年9月,工信部審議通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以下稱為「雙積分」政策),規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的雙積分核算方法。2019年開始,工信部對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將開始強制考核。 據工信部公示的2019年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119家境內車企有62家獲負積分。
  • 發品牌、上新車……「雙積分」壓力下,長城汽車頂不住了?
    發品牌、上新車……「雙積分」壓力下,長城汽車頂不住了? 「雙積分」政策落地後,長城汽車的壓力陡然增加。34萬積分缺口待補事實上,與去年全年利潤下滑相比,長城汽車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有不小起色,但隨著「雙積分」政策實施,長城汽車要解決的2016~2017年的油耗負積分可謂是「壓力山大」。
  • 雙積分壓力襲來 車企開啟「搶分大戰」
    進入正式考核階段的「雙積分」政策,正變相地在傳統燃油車企(以下簡稱「傳統車企」)中掀起一輪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張熱潮。為了滿足本年度首次設定的10%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各大主流傳統車企紛紛實施了頗為「激進」的新能源汽車投放計劃。一場為滿足政策要求而引發的新能源汽車產能急速擴張「追分大戰」正在展開。
  • 路咖評:雙積分修正案釋放信號 多家汽車企業壓力倍增
    影響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始終的雙積分政策近日又釋放出再次調整的信號。7月9日,工信部發布《關於<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 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到底如何計算?
    2017年10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在北京組織召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政策)宣貫會。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到底如何計算?本文電動汽車資源網梳理了業內較為關心的幾個問題做以詳細說明,供讀者參考。
  • 聽我說,這不是演習,雙積分政策真的來了!
    雙積分政策真的來了......早在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就已經在官網發出聲明,該辦法將於2018年4月1日實施,如今限期已到,這個類似汽車圈兒的車企KPI指標讓部分車企著實喘不上氣。通俗地講,就是上一年新能源積分為負數的話,第二年將暫停相應數量的傳統能源車的生產。好了,政策層面我們簡單剖析到這裡,接下來我們看下被雙積分政策攪得手忙腳亂的車企。
  • 難道雙積分只是紙老虎?兩年後的核算標準你可能高攀不起
    不過考慮到雙積分之間的轉結關係,如果以2016年的數據來看,雙積分政策對於各家車企的壓力並不大,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麼?相信所有了解過雙積分政策的人都知道,雙積分政策對於車企的考核難度呈逐年遞增趨勢,而2016年則是要求最松的一年,無論是對於油耗達標值還是新能源積分目標值都僅是做了過渡性要求。
  • 「雙積分」交易平臺開啟
    就比如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車企「雙積分」政策吧,剛一出臺就把大伙兒嚇得夠嗆。有的企業趕工加急往國內引進生產新能源車,有的企業挖門盜洞想些野路子對策,還有的企業高瞻遠矚早有準備,坐等悶聲發大財。看來看去也看逑不懂的政策條文搞得車迷朋友們也人心惶惶,還把86、BRZ退市都歸罪於雙積分,生怕再有其他自己喜歡的車被這一政策給錘死。
  • 加州零排放汽車政策與中國雙積分管理新政對比+新政實施模擬分析
    現在普遍聽到的反應是沒有給企業足夠的時間來調整新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最近工信部人士也向財新作者證實,中國計劃調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正好趁這個機會我把工信部去年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徵求意見稿與加州的零排放車政策做個比較。
  • 新能源積分結轉更靈活 計算方式更科學
    5部門聯合發布新雙積分政策 新能源積分結轉更靈活 計算方式更科學□ 本報記者 嶽 倩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5部門發布《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新雙積分政策),將於2021
  • 破局、立局、定局 | 深遠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雙積分辦法》解讀
    9月28日由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雙積分辦法》),意義特別重大。 ■意義重大在哪?《雙積分辦法》決定了未來中國汽車產業新格局,第二次合資熱潮只是開始,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將步入前所未有的積分時代,大江東去浪淘盡,新的江湖排位將重新形成。
  • 「雙積分」政策的實質到底是什麼?99%的解讀都沒說到點子上
    9月27日,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終於靴子落地,各種解讀也已經漫天飛舞,但都沒有說出這個政策的實質。9月27日,工信部等5部委正式聯合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平均油耗、新能源雙積分政策靴子終於落地。01,雙積分政策只鼓勵純電動「雙積分」政策的要害是新能源汽車積分。
  • 新能源汽車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
    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可以依據本辦法自由交易。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不得結轉,但2019年度產生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可以等額結轉一年。第三十五條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新能源汽車負積分未按照本辦法抵償歸零的,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其本年度乘用車生產或者進口調整計劃,使本年度預期產生的正積分能夠抵償其尚未抵償的負積分。第三十六條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要求,納入乘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條件。
  • 政策解讀:工信部修改新能源汽車積分計算公式的背後是什麼?
    《修正案》進一步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導向,通過對新能源單車積分核算方式的調整,弱化了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的要求,肯定了插電混動車和在新能源市場的地位,提高了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要求,並通過逐年提高新能源積分比例和更加嚴苛的電耗核算標準,引導企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