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除了用來追,還能用來幹什麼?

2020-12-11 全色猜想

當許多人還沉浸在馬保國老師「閃電五連鞭」和「耗子尾汁」的鬼畜視頻中時;

央視的點名批評,一下給這場愈演愈烈的鬧劇踩了一腳急剎車。

很快的,B站、微博等平臺也對其相關內容進行了下架與屏蔽限制。

但一個熱點下去了,後頭仍然還有千百個熱點排隊等著冒頭。

對熱點的追逐,始終是許多網際網路人、許多內容平臺離不開的話題之一。

因此本文將嘗試從幾個不同的視角切入,與讀者一起聊聊關於熱點運營的那些事。

01 熱點的誕生

事實上,早在半年多以前,有關馬保國的相關事跡便已開始在網上流傳。

然而直到最近一個月,其熱度才達到頂峰。

以至於呈現出「現象級」潮流般引發全網熱議,各路人馬紛紛造梗與玩梗。

許多公眾號文章,無論是標題還是正文,都帶有「馬保國」相關字樣及其相應的內容。

各種衍生而來的表情包、經典語錄等被廣泛應用於不同的場景之中。

通過梳理其傳播路徑,我們會發現:

包括馬保國等相關熱點內容,常常首先是在B站、豆瓣小組等平臺進行較小範圍的內部發酵;

再經過許多微博博主們的搬運之後,逐漸擴大其影響面,登上熱搜、熱榜等;

而微博熱榜則是許多公眾號運營者們每日素材、選題的重要來源之一。

基於公眾號長圖文內容承載的優勢,通常會較為詳細的替讀者介紹熱點事件、熱梗之所以誕生的前因後果等,起到教育用戶的作用。

由此形成了一條熱點傳播鏈路:B站->微博->公眾號。

在馬爾科姆的《引爆點》裡,「個別人物法則」介紹了引爆潮流的三種角色:

內行人:即「什麼都懂的人」,這個角色對某件事情的狂熱,使他所發掘出來的事情成為有價值的。

推銷員:雖然沒有很深的知識,但善於說服、使人信任。這個角色能夠把內行發現的東西與人們以簡易的語言溝通。

聯繫員:即那種「認識了很多人的人」,這個角色可以把信息快速的散布出去。

光看理論,我們或許會覺得有些乾巴巴不太好理解。

但如果結合上面的傳播途徑分析,則會發現有較為合適的指代性:

B站(內行):作為一個具有較高內容原創度的平臺,B站的UP主們通常對各種流行文化十分敏銳,擅長挖掘和製造具有高度傳播性內容,如鬼畜、二創等。

微博(推銷員):處於公域流量的內容分發場景,可將內容用較為簡單的方式推廣出去。

公眾號(聯繫員):基於熟人社交的內容分發場景,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內容的分發裂變。

而當某些事件或內容達到一定傳播熱度,又會反哺到熱點最開始的誕生地。

即當消費熱點的人數呈現大規模增長的時候,此時內容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促使更多的作者加入到熱點內容的創作中去,由此形成一個內容創作、傳播與消費的閉環。

02 為何人人都愛蹭熱點

這我還不知道,讓內容被更多人看到唄。

內容,作為一種虛擬商品,如同水果蔬菜一樣並非憑空而來。

無論是UGC、亦或是PGC,都是通過內容創作者生產出來的。

但與實體商品相比,內容又具有可被重複消費、「平均成本」無限低的特點。

假如一條抖音視頻製作成本為100元,當其被100人觀看時,其平均成本為1塊錢;而如果將人數擴大到1萬人,其平均成本則為1分錢。

相當於一個蘋果被複製了1萬份,賣給了1萬個人。(如果內容進行批量化生產,也可以結合邊際成本進行討論。)

首先,站在內容生產者的角度,當內容被更多人看到時,可以降低的是其平均成本。

而人均收益=人均價值-平均成本↓(即當平均成本無限低時,人均收益≈人均價值)

其次,內容收益=人均收益*有效消費次數

不同的內容生產者對於人均價值、有效消費次數或許會有不同的定義。

如對於在公眾號發布軟廣的品牌方而言,內容被觀看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用戶有沒有產生實際的購買行為。核心看的還是客單價、轉化率等。

而對於頭條號、西瓜視頻等平臺的創作者而言,只要內容被觀看了,其流量就會直接轉化為收入。核心看的是播放量、千次閱讀單價等。

不過最終的效率計算方式是相同的,即ROI=總收益/總成本

而蹭熱點的成本,遠比製造一個熱點的成本要低得多。

因此基於放大內容價值的角度來看,蹭熱點的本質則是為了提高ROI。

簡單聊完蹭熱點的價值之後,不妨再聊一下蹭熱點的時機:

一、對於消費者來說

當一個事件、話題或流行語已被廣泛討論時,其勢能已處於一個較高水平;此時用戶無非處於兩種狀態:一種是已消費過熱點、另一種還未消費。

已消費熱點:當用戶已閱讀過熱點的相關信息,對事件的前因後果有了一定了解時,說明用戶已被「教育」過,此時植入跟熱點有關的內容,有利於提高內容消費效率、轉化率等;

未消費熱點:此時與熱點相關的關鍵詞在各平臺均處於較高的檢索水平,通過植入跟熱點有關的內容,可提高內容被檢索的機率,相當於免費的SEO。

二、對於創作者來說

蹭的太早:用戶還沒有接受這些新內容,事件的真實情況如何,可能還沒有完全顯露,萬一文章剛發完,事件出現反轉呢?

蹭的太晚:流量已經被搶光了,用戶面對鋪天蓋地的同款內容,早已出現閱讀疲勞。

理論上雖如此討論,但實際上:面對流量焦慮,每當一有點風吹草動,各路大V、機構媒體等便會進行熱點搶發,而一旦事件出現反轉,那打臉聲則宛如春節放鞭炮一般啪啪響。

從內容所傳播的社會價值考量,這顯然並非一種良性循環。

熱點真的非蹭不可嗎?

賣內衣的、賣汽車、賣保健品的,好像無論是啥熱點,只要老闆一聲令下,都得半夜爬起來蹭一下,希望能有個10W+。

又或者是通過拼湊熱點、羅列素材的手段,讓其內容獲得更大的曝光量。

結合實際案例來看,會發現各平臺的搞笑類、泛娛樂帳號,無論是其內容轉化率,還是其CPM,通常都處於一個較低水平。

因為這一類帳號並無十分明顯目標人群,屬於什麼熱點都能蹭一下的那種。

即內容表面數據(閱讀量、播放量等)很高,但實際人均消費價值較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反問:

即使真的通過熱點蹭到了10W+,其中人均價值有多少?有效消費次數又有多少?

因為這才是運營工作者應該關注的核心數據,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或過程數據。

03 產品和運營人眼中的熱點

構成內容的要素有許多種,如內容的形態、品類、角色方、商業化、內容價值等。

以下結合熱點、內容的時效性兩個要素簡單進行討論。

在平臺運營角度,通常將內容分為兩類:一種為時效性內容,另一種為非時效性。

時效性內容:如社會熱點、每日突發新聞、時令節假日等相關信息;其內容生命周期一般較短。

非時效內容:即內容在消費層面受時間因素的影響較小,如影視劇、搞笑內容等;其內容生命周期一般較長。

而與熱點、非熱點兩兩相組合,我們便會得到四種不同的結果,分別對應不同的內容運營手段和產品展現機制。

如同超市的理貨員,需要對各種商品進行合理的擺放與銷售一樣,對於不同類型的內容也是如此。

時效-熱點內容:容易過期、有很多人消費的內容。

如某某明星出軌、奧運會舉辦城市公布、社會突發新聞等;

由於同時具備熱點與時效性,因此該類內容通常需要用最短的途徑、最快的方式觸達到用戶,如通知欄推送、全站熱搜榜、首頁置頂等。

非時效-熱點:不容易過期,但有很多人消費。

舉一個比較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抖音的內容展現機制。

由於抖音的交互模式為上下單列展示,因此留著用戶的選擇空間很小,進一步則導致內容的容錯率遠小於以快手、小紅書等雙列產品的內容展現模式。

因此抖音首頁展示的大多數內容均為被大多數用戶驗證過的、具有高熱度的爆款內容。

時效-非熱點、非時效-非熱點:

這兩類內容通常佔據平臺內容庫的較大比例,屬於常規內容。

在許多內容平臺的展現頁,都會有內容按時間排序、按熱度排序等展現方式:

按時間排序的展示機制,一定程度上給了部分影響力、粉絲數量較小的創作者更多的內容展現機會。

但由於內容展示資源位有限,因此通常算法會給予新發布的內容一定的展示時間與曝光量,但如果在展示時間內沒有達到相應的數量標準(如點讚、播放等),那麼對不起,下一位。

當然,以上四種組合併無絕對明顯的界限。在這裡僅作為思考和討論之便加以簡單區分。

每天都會數以億計的新內容產生,而過往的內容堆積起來又會形成一個數量龐大的內容庫,即內容的存量與增量的問題。算法則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去重、索引、下發等。

產品頁面展示的內容數量始終只是佔據這個龐大內容庫的冰山一角,而算法又往往更傾向於推薦發布時間更新、熱度更高的內容給到消費者。

因此基於平臺內容運營的角度,核心需要關注的還是如何通過不同的運營手段和產品展現機制,對內容加以幹預,以便提高內容整體的消費效率等問題。

相關焦點

  • 除了看時間,手錶還能用來幹什麼?
    手錶除了可以用來辨識當下時間之外,還可以搭載許多複雜功能。在這些複雜功能裡,有很多是通過表圈才實現的:從計算潛水時間到測定汽車的速度;從測算燃料供應到估計火災的距離;從確定經緯度到獲知全球任一地點的時間......表圈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大得超乎人們想像。
  • 沒想到水果皮還能用來幹這個
    沒想到水果皮還能用來幹這個 2020-09-14 0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Python是什麼?Python可以用來幹什麼?
    Python是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地程式語言,如果你想要知道Python可以用來幹什麼,在這裡可以告訴你,Python可以做任何事情。無論是從入門級選手到專業級選手都在做的爬蟲,還是Web 程序開發、桌面程序開發還是科學計算、圖像處理,Python都可以勝任。
  • 柚子皮營養高,除了可以用來煮水,還能怎麼做?
    4、煮到柚子皮呈透明狀,水分煮幹,糖汁粘稠關火,徹底涼透後放入密封保鮮盒或玻璃罐中保存。2.清潤柚子茶食材:柚子3個、柚皮3個、白砂糖400g。3.放上一勺鹽,蓋上蓋子,保持溫度,用清水泡兩到三天,每天把柚子皮擠幹水,再換清水泡。4.等泡出來清水不帶淡黃色了,撈柚子皮起來,擠幹水,準備豆豉,準備豆瓣醬,蒜切成末備用。5.大火,倒入食用油,油七成熱倒入以上調味料,翻炒出香味。加淸水一湯勺淸水,倒醬油,醋,料酒適量。
  • 大象的糞便都能用來幹什麼?
    在了解大象的糞便到底能幹什麼之前,你得先知道這些科學知識:大象食量很大,糞量也很大。科學研究證明,一頭大象每天要拉至少8~10次糞便,每次至少6~7坨,總共能拉好幾十千克便便。當然,我們不鼓勵人類用這種方法制咖啡,對大象來說,吃咖啡豆可不是什麼好事兒。新鮮的大象糞便富含水分,細菌很少。當探險家在野外極其缺水又找不到水源的時候,擠一擠大象便便,就可以得到救命的水。曬乾後的大象糞便,就像一大團枯草,在非洲,大象糞便燃燒時產生的煙霧還能驅趕蚊子,天然無汙染。
  • 國內隨處可見的「鼓樓」,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原來作用這麼大
    國內隨處可見的「鼓樓」,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原來作用這麼大,中國是文明的古國,現在進入現代社會,但依然有很多古建築保留在現在, 但是,說到古建築中數量最多的建築,鼓樓絕對是最有競爭力的之一, 但是很多人奇怪的是,中國為什麼有這麼多鼓樓,幾乎分布在整個中國,而且這麼密集?
  • 什麼?!豆子除了吃還能用來畫?幼兒園小朋友們都驚喜哭了!
    什麼?! 豆子不僅可以用來吃,還能用來作畫?這也太棒了吧!
  • 生粉跟澱粉除了用來勾芡,還有隱藏著什麼用途呢?
    生粉看上去粉質細膩、顏色泛白,可以作炒菜時的調料,也可以做涼粉,還能用來攤煎餅,最主要的 是用於肉類原料的加工等等。 而澱粉大部分是用紅薯做的,當然也有其它原料做成的,比如土豆之類的,在烹飪中會用來上漿和勾芡用。
  • 這樣設計是用來幹什麼的啊
    2.天哪,這車太酷了,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啊3.哇哦,這位小朋友不簡單啊,迷糊的情況下還能回答問題,真是厲害了4.這位小熊你可真聰明,你這是怎麼想到的啊5.這衛生間設計得不錯啊,還能欣賞對面的景色,真是會享受生活啊6.哎呦我去,這下可咋辦啊,買的螃蟹跑了一地,這該如何是好啊7.這位大哥,你的飯量可真不小啊,這是把鍋都給端出來了嗎8.「這把椅子的設計好奇怪啊」?
  • 「壓力網格」傳感器是用來幹什麼的
    打開APP 「壓力網格」傳感器是用來幹什麼的 教育新聞網 發表於 2020-01-14 14:04:00
  • 飛機前面的「長矛」是用來幹什麼的?
    那麼這根「長矛」是用來做什麼的呢?那根「長矛」就是空速管。什麼是空速管呢?就是用來測量飛機在空中飛得多快的設備。在空速管的正面和側面分別開了一組口子,正面叫「總壓管」或者「全壓管」,可以理解為測量正面風吹來的壓力;側面是「靜壓管」,測量「沒有風時『靜止』空氣的壓力」。
  • 爽膚水除了溼敷,還能用來做什麼?用對了皮膚細膩又清爽
    很多人都會用到爽膚水吧,平時我們都在用的爽膚水,除了洗完臉後用一下,其實在很多時候它都派上用場。那你知道萬能的它除了溼敷,還能用來幹嘛?別著急,小編這就告訴你們答案。DIY面膜DIY面膜不僅過程有趣,而且還能在沒有面膜囤貨的時候派上用場。不管是泥妝的面膜還是壓縮面膜紙的片狀面膜,都需要用到爽膚水,用量要比溼敷的量很多,適合妝前用來做保溼工作,輕薄那麼粘膩,也不用像平時面膜那樣敷十幾分鐘,幾分鐘就差不多了。
  • 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的?
    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的?  《經濟參考報》記者: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呢?  迪恩·卡爾蘭:行為經濟學是30年前開始流行起來的,而且就在不久前,理察·泰勒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就是行為經濟學的一位創始人。
  • 這種好看的紅色小花,可以用來做成果汁或者果醬,還能用來泡酒
    這種好看的紅色小花,可以用來做成果汁或者果醬,還能用來泡酒。在神奇的大自然拿裡面,蘊藏了很多讓你意想不到的事物,有的可能是有趣好玩的,有的則是好吃美味的。就像下面的這種植物一樣,看起來非常好看,並且還是一種可以食用的美食,到底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譯海拾珠 in its sole discretion是用來幹啥的?
    具體方法是:加小編微信號hotfrost,寫明你要加的是「觀合」的群,並說明你的職業和專業。群裡討論的是in its sole discretion的翻譯,答案各有側重,我們今天卻想聊聊這個短語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這個短語我第一次見到,就特別好奇。因為我不知道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合同中的話語總是要發揮一些功能,簡單說就是授予權利、設定義務。那它是做什麼?
  • 為什麼葡萄酒底部有個凹槽,用來幹什麼的?看完漲知識了
    那麼為什麼葡萄酒底部有個很深的凹槽,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都知道葡萄酒是發酵而成,在釀酒的早期,由於技術的原因,釀酒師只能用過濾器和其他東西過濾掉葡萄酒中的果皮和殘渣,所以即使經過過濾還是有許多雜質沉積在瓶底,如果酒瓶的底部是平的,在倒酒時就會將雜質一起倒進酒杯裡,所以為了避免這一現象,聰明的酒農在酒瓶底部設計了凹槽,用來沉澱雜質從而提高葡萄酒的質量和口感。
  • 微積分是用來幹什麼的
    不上大學,就一直不知道微積分能做什麼用,上了大學才發現,原來微積分還是用來考試做題用。這是數學教育的無奈,不止我國,世界各國的公立學校大都如此。
  • 企鵝的翅膀是用來幹什麼的 螞蟻莊園11月19日答案
    支付寶螞蟻莊園每天都會在小課堂更新一道題目,答對即可領取小雞飼料180G,11月19日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企鵝的翅膀是用來幹什麼的?關於這個問題相信有很多人不知道。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11月19日支付寶小雞螞蟻莊園小課堂的正確答案吧!
  • 辣椒除了吃,還能幹啥?
    辣椒除了吃,還能幹啥?濃度高一點的辣椒素被用來應用在軍事領域,因為有催淚作用,且不含毒副作用,所以是製造催淚彈的主要原料。除此之外,辣椒素還被用來作為新型的防汙塗料,因為「太辣了」所以可以防止生物附著。比如喜歡在船隻底部附著的藤壺、貝類和藻類等海洋生物,一般的防汙塗料雖然可以殺死它們,但也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
  • 多餘的母乳能用來幹什麼?過來人表示可以「犒勞」丈夫,讓人震驚
    可是每次吃不完,馮女士就很苦惱了,不知道多餘的母乳應該用來幹什麼。 諮詢了自己的好朋友之後,馮女士尷尬不已,原來,朋友勸她將多餘的母乳用來「犒賞」老公,也就是求老公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