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6.4%;銷量同比減少9%;毛利同比降低3.2%;但歸母公司淨利潤卻同比增長5.34%。這種數據反差,在目前中國汽車上市公司半年報中,應該是「獨一份」。
8月29日,中國第二大汽車集團港股上市公司——東風集團股份發布2019上半年業績。
數據顯示,即便多項重要指標下滑,但是東風集團股份利潤卻呈現上漲態勢。財報發布當日,東風集團股份股價下跌2.59%,報收7.05港元,此後3個交易日,也在震蕩下探,表現出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對其業績並不看好。
這主要是由於東風自主板塊,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標緻雪鐵龍)、東風雷諾等業務正承受巨大經營壓力。近日,執掌神龍汽車近兩年的東風集團副總經理安鐵成被傳黯然離開東風,重新北上任中汽中心總經理。
直到9月5日成都車展開幕,汽車股迎來普漲,東風集團才有所回暖。隨著四季度即將到來,部分城市釋放取消汽車限購政策等利好促進,截至9月18日上午10時,該公司股價為8.49港元,漲幅2.91%。
那麼,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為何會對東風集團業績有如此反應?該公司經營情況究竟如何?對這家擁有合資公司數量最多的企業而言,誰是其利潤奶牛,誰又是拖油瓶?東風集團自主板塊怎麼樣……接下來,汽車K線將通過針對上市公司財報解讀的《10問》欄目,回答讀者和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1問:東風集團股份半年業績表現如何? 「三降一漲」,銷量降、營收降、毛利降,利潤漲。
根據東風集團股份公告,該公司1~6月營收484.47億元,同比下滑16.4%;銷量137.44萬輛,同比減少9%;毛利77.94億元,同比降低3.2%。然而,其歸母公司淨利潤卻達到84.99億元,同比增長5.34%。
對於半年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接近百億元,東風集團股份給出的解釋是東風標緻雪鐵龍銷售有限責任公司銷售收入大幅下降。這也是過去5年,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表現最差的一次,一是營收跌破500億元,二是營收降幅最大,甚至超過2016年上半年減少幅度。
今年1~6月,該集團乘用車銷售收入約為135.63億元,較去年同期244.74億元減少109.11億元,同比減少44.6%,除了東風標緻雪鐵龍,東風柳汽乘用車業務也對整體造成影響。
相比之下,上半年東風商用車銷售收入達到323.64億元,同比微增8.81億元,增幅2.8%。值得注意的是,東風集團股份汽車金融業務實現收入24.84億元,同比增加33.1%,成為東風集團的新增長點。
汽車K線認為,對於東風汽車集團業績數據表現,銷量、營收和毛利下降尚在情理之中,但淨利潤逆勢增長確實在意料之外。
畢竟,今年上半年,神龍汽車為東風集團貢獻了超過25億元的虧損,該集團竟然還能實現淨利潤增長(這將在第二問進一步解讀)。
2問:東風集團股份經營質量和財務狀況怎麼樣?存風險,亞健康。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東風集團毛利為77.94億元,較同期減少2.56億元,綜合毛利率為16.1%,同比增加2.2個百分點。雖然銷量下滑造成營收減少,但對應的是銷售成本大幅下滑,且幅度超過營收降幅。
汽車K線認為,該公司業績好於預期,部分原因是其他費用的減少。財報顯示,相較2018年上半年29.07億元的其他費用,今年同期該數字僅為20.35億元,同比減少8.72億元。
東風集團股份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去年計提「三共一業」(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本期無該等支出發生,以及標緻雪鐵龍技術提成費減少。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此項影響,該集團今年業績可能全面潰縮。
當然,還有一個層面因素就是東風本田銷量和利潤的增長,為東風集團「託底」,但這個底還能撐多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中,不得而知。
因此,從淨資產收益率(ROE)來看,2019年1~6月該公司ROE為7%,同比降低3.57%,為近5年上半年的最低水平。不過,其每股收益為0.99元,同比增長5.34%。
截至6月30日,東風集團股份資產總額約為2396.89億元,同比增加131.72億元;負債總額為1087.2億元,增加71.2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5.36%,總體負債水平處在健康範圍。
然而,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119.53億元,為最近5年半年報最低水平。這導致東風集團現金和現金等價物較去年年底的249.75億元,大幅減少29.3%,至176.57億元;現金及銀行結餘為人民幣197.49億元,同比去年年底的272.51億元,減少27.5%。
今年上半年,東風集團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為25.8%,同比去年的22.1%上升3.7個百分點(產權比率越底,表明企業自有資本佔總資產比重越大,長期償債能力越強)。流動比率為1.31倍,較去年年底減少0.05倍;速動比率為1.19倍,較去年年底也減少0.05倍。
不僅如此,該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約為46天,比去年年底43天增加3天;同樣,應收款項周轉天數也較去年年底86天增加1天,達到87天。其中,應收帳款周轉天數達到40天,較去年年底27天增加13天;但應收票據較去年年底60天下降12天,至48天。
多項數據均表明,該集團經營存在潛在壓力。
3問:東風集團錢都花哪兒了?不敢花錢,節約費用。
今年上半年,東風集團股份銷售成本總額為406.53億元,較去年同期498.72億元,降幅達到18.5%。
其中,銷售及分銷成本為25.15億元,同比減少3.24億元,很明顯這是由於東風標緻雪鐵龍廣宣費用的下降。
汽車K線認為,實際上這雖然有效控制了進一步虧損,但可能讓企業陷入「惡性循環」。
要知道當前中國乘用車市場產品數百款,減少宣傳費用勢必會降低企業品牌和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知名度。
然而,該公司管理費用卻從去年同期19.83億元增加1.21億元,達到21.04億元;與此同時,東風集團財務費用從2018年上半年的0.01億元,「暴增」165倍,達到1.66億元。對此,東風集團解釋是利息支出增加和匯兌收益減少。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前文提及該公司其他費用大幅減少8.72億元。
4問:誰是東風集團的「錢袋子」?日系合資公司「挑大梁」。
東風集團公布財報顯示,今年前6個月,合資公司為該集團貢獻淨利潤達到67.85億元,較去年同期60.88億元增加11.45%。
這意味著東風集團的整體盈利,有79.83%是靠合資公司貢獻的,表明該集團對合資企業的絕對依賴。其中,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功不可沒。
對於合資企業淨利潤增加,該集團認為有4點原因:
東風有限帶來投資收益同比減少0.43億元,銷量下降1.7%,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0.86億元;神龍汽車投資收益同比減少6.63億元,主要因銷量下降達六成,同時計提長期資產減值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回衝;東風本田帶來投資收益增加5.12億元,雖然銷量達到36.41萬輛,增長13.3%,但由於召回事件影響,利潤降低;其他合營企業帶來投資收益同比增加8.91億元。
頗為諷刺的是,雖然標緻雪鐵龍集團(PSA)與東風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出現虧損,但作為PSA大股東,東風集團在PSA集團的投資收益卻增加3.21億元(當年東風趁歐債危機,PSA陷入困境,與法國政府和標緻家族一同成為該集團並列第一大股,持股近14%)。
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過在這裡PSA給東風集團帶來的,顯然是虧得更多。
汽車K線認為,當前情況下,東風集團兩個日本的「錢袋子」也並非無風險,這一點將在後面的問題中進行解讀。
5問:誰拖了東風集團的「後腿」?法系「難兄難弟」,東風乘用車難「扶上牆」。
實際上,這從東風集團公布的銷售數據就能看出來,2019年1~6月,神龍汽車銷量僅為6.3萬輛,同比下降超過六成;而在2018年該數字還為15.8萬輛。
汽車K線在《東風集團與PSA就拯救神龍達成一致:賣地、出售工廠設備、裁員50% | K·Focus》中指出,今年前6個月,東風集團公布神龍半年虧損額達到25.32億元,在過去18個月,其累計虧損超過62億元人民幣。
這讓神龍公司中外股東達成了賣地、出售工廠設備和裁員的決定。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東風雷諾身上,這個進入中國時間較短的「小眾」品牌,正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今年1~6月,其累計銷售汽車8901輛,同比大減76%(2018年同期為3.7萬輛)。
東風雷諾則為老大哥東風標緻雪鐵龍分擔了今年上半年,東風集團旗下跌幅最大子公司的名頭。
2013年12月,東風雷諾成立,投資金額達到77.6億元,其中東風汽車持股55%,雷諾則持有45%,顯然,就目前業績和市場環境的情況來看,這筆數額巨大的投資,很可能失敗。
除了兩家法系合資公司業績處境讓人感到頭疼,東風乘用車和東風柳汽兩個自主板塊(當然,也可以硬加上合資自主品牌啟辰)也難以令人省心。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風柳汽乘用車與商用車遭遇「雙殺」,總銷量為8.15萬輛,同比減少20.82%;其中乘用車總銷量為5.3萬輛,同比減少28.13%,商用車銷售2.8萬輛,同比減少2.36%,顯示出其業績承受較大壓力。
清庫促銷背景下,東風乘用車6月實現銷量7153輛,同比增長38%。然而,其1-6月累計銷量僅為32556輛,同比下跌37.8%,企業虧損也可能因此增加。這種銷量數據,顯然與中國第二大汽車集團的地位,非常不匹配。
6問:東風集團市場地位如何?有何潛在風險?「老二」地位有危險,神龍難喚醒。
實際上,從東風汽車集團銷量構成來看,該集團在商用車的地位相對穩固;但乘用車板塊上半年累計銷售113.39萬輛,同比減少11.32%。
其中,合資車型銷量為97.9萬輛,佔總量86.33%,表現出東風集團對於合資企業的高度依賴,同樣更反映出其未來面臨的巨大風險。
對於東風而言,隨著徐留平主管一汽集團,後者在自主板塊逐漸有復甦跡象。今年上半年,一汽集團產銷接近160萬輛,東風汽車整體銷量約為169.81萬輛,兩者的整體差距明顯縮小。
且面對大眾SUV攻勢,豐田全新產品周期,東風汽車顯然需要一個「奇兵」。可是鼾睡的神龍,何時才能甦醒?正如前文所述,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東風標緻雪鐵龍和東風雷諾,仍將是東風集團業績的潛在風險。
至少從過去兩個月來看,相關企業銷售也只是略有好轉。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目前擁有合資夥伴最多的汽車集團,隨著時間推移,合資股比的問題對東風集團來講,是絕對不可迴避的問題,也是其最大的價值風險所在。
7問:東風汽車集團及其子公司今年以來輿情狀況?大事沒有,重磅不斷。
雖然截至6月底,東風汽車集團未涉及任何重大訴訟或仲裁,也沒有懸而未決的訴訟索賠可能將進行或已進行,但是2019年2月,東風汽車集團完成從東風有限收購東風日產汽車金融有限公司14%的股權,從日產中國收購東風日產汽車金融有限公司0.5%的股權。至此,該集團持有東風日產金融14.5%的股權,有望進一步為其業績帶來有利影響。
今年東風還與一汽、長安等十家企業合資成立南京領行,東風汽車集團認繳股比為16.39%,但這家公司會發展成怎樣,尚不得而知。
與此同時,今年東風本田因為產品缺陷,幾乎召回此前銷售的所有B級車本田INSPIRE,讓人們對東風本田產品質量產生質疑。
東風佔比25%的東風悅達起亞,則成為中國汽車行業首個被造車新勢力「攻陷」的合資汽車公司。
標緻雪鐵龍與東風集團打算拯救神龍汽車,更是引發汽車及其相關行業的關注。近日,主管神龍汽車的東風副總經理安鐵成離任同樣引人注意,這是否會成為神龍汽車轉折點?
對東風,2019年顯然不會那麼平靜。
今年8月3日,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對3家中央單位和42家中管企業的巡視反饋情況全部公布。在汽車行業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與東風汽車集團兩大汽車央企被列為巡視對象,時間為今年3月-6月。從此次巡視來看,兩大汽車集團改革發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巡視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在東風汽車集團反饋巡視情況中,巡視組發現的問題主要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措施不夠有力;一些重點領域和基層單位存在廉潔風險,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比較突出;落實國企黨建工作要求不夠到位;整改工作從嚴發力不夠,「後半篇文章」做得不實,有的問題沒有整改到位等。
同時,巡視組還收到反映一些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已按有關規定轉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央組織部等有關方面處理。
8問:該公司經營管理層決策領導層如何?規劃質量怎麼樣?目標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東風集團股份董事長竺延風對股東表示,該公司將聚焦主業和核心業務;強化資源協同,提升車型銷量,著重推動自主品牌事業發展;集團統一規劃部署,推進數位化運營結構和網聯汽車平臺建設;加快三電核心資源掌控,創新商業模式,推動新能源汽車事業發展……
不難發現,雖然在新形勢下有意做好多方面工作,但從上半年東風集團表現來看,除了降費顯著、日系合資公司表現搶眼,東風集團在舉國注視的自主板塊,行動並不盡人意。
如今的東風集團,也很難再現徐平和朱福壽治下的「高光時刻」。
9問:券商機構怎樣看待東風集團?部分券商不看好東風集團表現,看衰居多。
野村證券發布研究報告顯示,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淨利潤漲幅達5.34%,但神龍虧損會抵消東風本田和商用車盈利,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從9港元降至8.2港元。
國泰君安國際則給予該集團維持「減持」的評級,理由是該公司缺少有機的增長因素。
中金公司與前面兩家公司相反,認為東風集團股份投資收益和毛利率預期樂觀,維持「跑贏行業」評級,維持目標價9.4港元。
有趣的是摩根大通,這家公司9月6日以7.2388港元增持1399.52萬股東風集團股份的股票,總價1.01億港元,但在10日,其迅速以7.717港元,減持1798萬股,套現總價1.39億港元。
10問:東風集團股份未來前景如何?在日系車目前的增長周期中,汽車K線認為,只要東風集團股份其他版塊沒有較大波動,其業績表現可能會比較平穩。
然而,今年廣汽本田將補足與CR-V同級別的車型,這對東風本田而言,可能不會有影響,但也可能造成較大衝擊。畢竟,東風本田賣不好「雅閣」,但難保廣汽本田不能賣好「CR-V」。
對東風日產來講,卡洛斯·戈恩和西川廣人相繼因醜聞離開日產,未來東風最大合資公司東風日產還能否像此前那樣,順利地運轉,將成為一個不確定性因素。
當然,好的一面是,憑藉出色的降低費用能力,即便不能開源,東風還能節流。再不濟,迎來第50個年頭的東風汽車集團還有那麼多合資公司股權,可以學習借鑑華晨中國,先賣掉25%股權,拿到小300億,不是嗎?
《10問》欄目,是汽車K線針對汽車及相關上市公司2019年度中期業績報告,推出的特別欄目,旨在通過10個人們關心的問題,從過去、現在和將來,剖析一家汽車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企業戰略、發展前景和資本市場表現等多方因素,從而為投資者提供價值依據。本期欄目,我們會選取吉利汽車、比亞迪、華晨中國、長城汽車、北京汽車、江淮汽車、東風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排名不分先後),共10家汽車上市公司作為主要解析對象;同時也把寧德時代、北汽藍谷、蔚來汽車、眾泰汽車等人們關注的汽車公司列為分析對象。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