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受性侵案件呈現低齡化特點,被害兒童最小的只有4歲,6至10歲為...

2020-12-13 公益時報

發布會現場

民事案件近九成集中於涉及未成年人撫養、監護、侵權糾紛及未成年人為當事人的分家析產、繼承糾紛;校園傷害案件集中發生在學校操場、體育場館,學校因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而被判決承擔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佔比超過三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量呈波折下降趨勢,90%以上為暴力犯罪、財產犯罪及性犯罪;在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性侵類犯罪的受害人數佔到一半以上。

近日,北京一中院發布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白皮書對過去十年該院未審庭受理的4175件案件進行了總結,歸納出上述特點。

重點梳理了當下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五大突出問題,其中包括:校園欺凌惡性事件的問題,未成年人的網絡犯罪與網絡被害問題,兒童受性侵案件暴露出來的低齡化警示問題,以及教育從業人員等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人員犯罪增加問題等。

強制報告與準入建議

白皮書顯示,兒童受性侵案件呈現低齡化的特點。在一中院審理的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當中,被害兒童最小的只有4歲,主要被害年齡段集中在6至10歲,佔近半數。

「對此類從業人員的準入、監管力度較弱,特別是大量不具備從業資質的黑機構更是監督管理的盲區,相當比例的其他教育機構從業人員不符合培訓機構任教資格條件。」北京市一中院副院長周軍說,近年來,隨著課外教育的熱潮,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白皮書認為,目前雖然我國刑法和相關行業性法律法規已經為從業禁止制度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但仍然存在操作性不足、強制性不夠、系統性欠缺等諸多機制層面的瓶頸問題。

白皮書建議,嘗試推行「強制報告」義務。此外,應逐步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社會警示系統,公檢法實現聯動,完善侵犯未成年人從業禁止人員庫。涉及未成年人特殊職責人員招錄時,相關單位可以利用信息庫進行查詢,並逐步推動全國信息資源共享。

網絡不良信息影響

白皮書顯示,未成年人網絡犯罪與網絡被害形成「雙刃危機」,近七成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與近六成的未成年人被害刑事案件都存在未成年人不正常接觸網絡不良信息的問題。

此外,部分青少年網絡道德缺失問題凸顯,獲取負面信息、形成網絡不良團體、習得錯誤手段的成本極低,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受到低俗、惡俗信息的影響。

對此,法院建議,應立法網際網路信息分級制度,全面規制涉未成年人不良網絡信息。制定網絡管理方面的法規政策,確立信息分級技術和過濾技術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的作用;明確網絡服務提供商、信息內容提供者、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者、運營商在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網絡有害信息侵害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明確新媒體的管理部門職責,加強網絡監管。

記者:王勇 值班編輯:陳怡 責任編輯:張雪弢

相關焦點

  • 視點 | 性侵兒童,無處安放的童年傷痛
    從2013 年至 2017 年,每年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 14 歲以下兒童被性侵的案例分別是:125 起、503 起、340 起、433 起、378 起。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說:「兒童性侵害案件,其隱案曝光比例是1:7。」也就是說,每曝光1起案件,實際上是發生了7起性侵案件,只有1起進入了司法程序。
  • 珠海香洲法院發布猥褻兒童犯罪情況分析 被害人呈低齡化特點
    央廣網珠海7月8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欒麗霞 邵珠倩 林碧娜)日前,珠海香洲法院發布近年猥褻兒童犯罪案件分析。從2014年至今,珠海香洲法院共受理猥褻兒童案件32件,涉案兒童36人,收案趨勢較平穩,現已全部審結,對32名被告人均給予刑事處罰,其中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佔41.4%。
  • 媒體揭露網絡性侵兒童案 10歲小學生被脅迫拍裸體視頻
    13歲花季少女遭陌生網友性侵致懷孕、10歲小學生被網友脅迫拍攝裸體視頻、以星探名義騙百餘名未成年人拍不雅視頻上傳網絡……觸目驚心的案情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警覺。兒童觸網年齡逐漸走低,網絡風險防不勝防2018年10月11日是第7個「國際女童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布的《新時代女童及家庭網絡素養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首次接觸網際網路的年齡集中在6歲~10 歲,佔比達61.4%,相比往年更加提前。
  • 性侵兒童犯罪案件的證據審查與判斷
    【裁判要旨】性侵兒童犯罪案件,特別是猥褻兒童案件,常呈現犯罪行為較為隱蔽,被告人拒不供認,在案客觀證據較少,被害人陳述證明力較弱,導致難以直接嚴格適用印證證明模式。為了解決證據審查和事實認定的司法難題,在審理時應當更加注重對立案程序合理性,言詞證據合法性、真實性的審查,並結合經驗法則對全案證據進行綜合評判。
  • 多起網絡性侵兒童案披露:10歲小學生被脅迫拍裸體視頻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通過網絡對兒童實施性侵害成為一種新的犯罪形式。1月16日,由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指導、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製作推出的六集紀錄專題片《呵護明天》第二季第四期「沉默的吶喊」播出,揭露三起利用網際網路性侵兒童案件。
  • 調查:2014年每天曝光1.38起性侵兒童案(全文)
    據「女童保護」項目發布,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件高達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其中,受害人群呈現低齡化趨勢,尤其以7歲到14歲的小學生居多。
  • 「女童保護」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
    本報告以「媒體公開報導」為案例收錄標準,即是為了呈現和分析在綜合因素下進入大眾視野的案例的特點、趨勢和代表意義,以呼籲社會各方關注兒童被性侵和防性侵教育缺失的嚴峻現狀,為相關機構提供這一領域的參考資料。本報告今年的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部分,在一些維度上與往年數據進行了對比,以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近年來我國兒童防性侵教育的變化。
  • 論性侵兒童案件的精密辦案模式
    因此,司法實務中對這類案件的辦理開始出現了精細化的趨勢,具體表現為:一是重視被害人陳述的獲取,著力建構適應於兒童特點的詢問程序。不少地方檢察院在辦理性侵兒童案件時試行「一站式詢問」,旨在減少對兒童的「二次傷害」並提高詢問的質量。
  • 姦淫4歲幼女獲死刑,既是嚴懲也是威懾
    對4歲幼女下手,致其在ICU躺到現在,劉某國獲死刑,是罪有應得,也在公眾預期之中。而這樣的依法嚴懲,也是以典型個案的警示效應,宣示法律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零容忍態度。近年來,無論是韓國的「素媛案」、「N號房」事件,還是國內時有發生的性侵兒童案表明,強姦案已明顯呈現被害人低齡化的特點,對女性權益尤其是幼女的保護急需引起重視。
  • 姦淫4歲幼女獲死刑,既是嚴懲也是威懾
    依法嚴懲,是以典型個案的警示效應,宣示法律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零容忍態度。備受關注的劉某國姦淫4歲幼女致其重傷案,落下了法槌。據媒體報導,12月2日上午,哈爾濱中院對該案進行了宣判。法院方面表示,劉某國曾因犯故意殺人罪、強姦罪兩次被判處刑罰,刑滿釋放後不思悔改,使用特別殘忍手段姦淫年僅四歲的幼女,造成被害人三處重傷的特別嚴重後果。
  • 10歲男孩誘騙女童舔下體,專家提議:兒童防性侵教育進入義務課程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則新聞:10歲男孩誘騙5歲女孩舔下體。近年來兒童性侵案件時而發生,這一現象所造成的影響極其惡劣,兒童是國家的未來,純真活潑的孩童在懵懂無知的年紀遭受如此迫害,他的一生從此蒙上一層陰影,痛心惋惜卻換不來曾經的陽光爛漫,為了保護兒童的身心健康,今年有多名代表提出關於未成年人性保護的建議。
  • 最高法:對性侵兒童犯罪後果極其嚴重的堅決判處死刑
    以猥褻兒童犯罪為例,2017年至今年6月,全國法院共審結猥褻兒童犯罪案件8332件。其中,2017年審結2962件,2018年審結3567件,2019年1-6月審結1803件。需要指出的是,性侵害兒童犯罪隱蔽性強,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不排除還有一定比例的案件尚未進入司法程序。
  • 犯罪調研報告:性侵案逾9成被害人為未成年人
    崇川法院發布近3年侵犯婦女兒童權益犯罪調研報告:核心提示19日,崇川法院發布近3年侵犯婦女兒童權益犯罪調研報告,解讀未成年人受性侵害案件的特點。報告顯示,2013年以來,該院共受理婦女、兒童遭受性侵害案件14件,涉及被害人33人,其中30人為未成年人,佔比為90.9%,案件類型集中在強姦、猥褻等罪名。專家建議加強對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護。未成年人受性侵呈4特點熟人作案者佔比居高。
  • 心理熱點:又一5歲兒童疑被性侵,性侵案的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
    對于越來越多孩童性侵案件的發生,小喵感到很痛心!作案人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髮指!針對最近越來越多的兒童受侵害的案件,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警醒!小喵認為主要有以下這幾點根本原因!從心理層面來說,這些兒童性侵事件,大多數受害者並未真正得到保護。不只是兒童的性侵案件,很多成年人遭受性侵,很多情況下,也會擔心自己名譽受損而不了了之。人們的眾說紛紜,導致受害者害怕面對輿論壓力,不敢抵抗,一次次縱容壞人,選擇忍氣吞聲。更有甚者,認為兒童是沒有性意識的,並未把兒童看作是受法律保護的個體。
  • 《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發布 超九成...
    受害兒童逾800人「女童保護」統計,2019年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301起,受害人數807人,年齡最小的為4歲。2013年至2018年,每年媒體公開報導的兒童被性侵的案例分別是125起、503起、340起、433起、378起、317起(其中,2013年—2017年統計案例為14歲以下兒童,2018年起為18歲以下兒童)。「女童保護」統計,在301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2起,佔比70.43%;陌生人作案82起,佔比27.24%;有7起未表明人際關係。
  • 12歲女童被性侵兩年懷孕,農村兒童性教育別再缺位了
    對此,涉事學校校長回應稱:近日才得知此事,涉事男子為校警非教師,平日負責校內學生的安全。據樂樂姐夫張軍介紹,警方已將劉某刑拘,DNA對比結果尚未出來。又見性侵女童事件,這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本案中,被性侵的女童樂樂只有12歲。
  • 中國性侵兒童者多為熟人 4成學生不知何為隱私部位
    參考消息網3月7日報導 一份報告稱,中國約70%性侵兒童案的作案者是教師、鄰居、家庭成員等熟人。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5日報導,在96起一名嫌疑人性侵多名孩子的案件中,40%的作案者為教師。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下屬的「女童保護基金」發布報告稱,去年,內地媒體報導了340起性侵兒童案,與2014年的503起相比有所下降。但專家2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個女童權益保護座談會上指出,該報告警告稱被曝光案件的數量下降並不意味著案件減少,因為很多此類犯罪行為非常隱蔽。
  • VIPKID少兒英語學習報告:6歲兒童成在線學習主力軍
    報告顯示,相比國內其他區域,經濟發達的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家長更重視小孩的英語教育,6歲兒童成為在線學習主力軍。從市場份額來看,廣東地區佔據華南三省的近80%份額,增長勢頭強勁。其中,作為改革開放特區的深圳,其教育投入佔據了廣東省的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