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2014年每天曝光1.38起性侵兒童案(全文)

2020-12-20 網易教育

據「女童保護」項目發布,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件高達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其中,受害人群呈現低齡化趨勢,尤其以7歲到14歲的小學生居多。

網易教育訊:2015年3月2日,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基金女童保護項目主辦的「女童保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在京召開。據「女童保護」項目發布,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件高達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其中,受害人群呈現低齡化趨勢,尤其以7歲到14歲的小學生居多。

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應將防性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呼籲廢除嫖宿幼女罪,加強立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呼籲加強對未成年人社會監護制度建設,填補法律法規制度空白。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集寧市第一中學校長李一飛,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徵夫,民政部社會事務司救助管理處處長倪春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童小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雪梅,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理事黃莉莉等兒童保護專家參加座談會。數十名全國各地媒體記者到場報導。

每天曝光1.38起性侵兒童案

座談會上,「女童保護」項目發起人之一、京華時報記者孫雪梅發布了《2014年兒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報告》,報告由「女童保護」項目根據2014年媒體公開報導以及項目開展問卷調查情況撰寫。

「女童保護」是全國百名女記者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性侵兒童的惡性案件在全國各地呈持續高發狀態,媒體曝光數量急劇攀升。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體曝光的案件高達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

報告指出,2014年是首次相關被曝光案件數量反超全年天數,意味著兒童防性侵的現狀依然嚴峻,也說明了社會各界和輿論對兒童安全的關注度有了大幅度上升。

「從我們了解的情況,公開曝光的真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農村受害人群會更多。這些數據都說明關注兒童安全的高度必要性。」民政部社會事務司救助管理處處長倪春霞在發布會上說。

「這些數據非常觸目驚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表示,她和絕大多數家長一樣,此前也幾乎沒有對孩子普及防性侵教育,「期待今後的學校能夠多做一些工作。」

「女童保護」項目統計發現,2014年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件中,受害人群呈現逐漸低齡化趨勢,尤其以7歲到14歲的小學生居多。

「女童保護」項目統計,709名被公開報導年齡的受害者中,0~6歲的有107人,7~10歲的有294人,11~14歲的有308人,後兩者合計佔總量的84.91%,這一比例較2013年同期(81.15%)上升了3.76%。

「兩多發」和「兩薄弱」

報告分析指出,近年來我國性侵兒童案件中,廣泛存在「兩多發」和「兩薄弱」的現實情況:「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監護缺位下的臨時起意多發,熟人犯罪多發;義務教育小學階段兒童安全監護薄弱,農村地區兒童安全監護薄弱。」

「女童保護」項目統計,2014年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件,在監護缺位前提下、施害者臨時起意的性侵兒童案件為272起,佔54.08%(公開報導中未提供相關信息的未統計在內)。報告分析:「這類案件中,受害兒童都是在監護人缺位、孤身一人、毫無自我保護意識的情況下,給了施害者可乘之機。」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徵夫表示:「我一直在呼籲,我國缺少公共監護制度。」

「女童保護」項目統計,在2014年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案例中,熟人犯罪有442起(公開報導未提及雙方關係的未統計在內),佔總量的87.87%。

報告指出:「這些熟人包括教師、鄰居、親戚、同村人等。在案件發生前就與未成年人彼此認識的施害者,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再憑藉其體力上的優勢和特殊身份,或者憑藉其地位,使得侵害容易得手。」

「熟人作案比例如此之高,說明在防性侵安全教育中,一定要特別重視針對熟人性侵的防範措施。女童保護項目的兒童防性侵教案中,設置了兒童防範陌生人和熟人性侵的不同應對措施。」孫雪梅說。

被公開報導年齡的受害者中,值得重視的是,11~14歲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受害人數不僅不低於小學低年級,反而略微超出。

報告指出,這一方面是由於生理髮育因素使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較易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另一方面更顯示出目前我國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兒童安全教育缺失較為嚴重,小學生的自我保護基本知識、防範意識和能力並未隨年齡同步增長,使得這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群成為最易受侵害的弱勢群體。

農村地區無疑是未成年人監護缺位的「重災區」。

女童保護項目統計,在公開報導的案例中,農村未成年人有171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有42人,城鎮未成年人有409人。

報告認為,這並不代表城鎮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比農村更為高發, 而是充分說明城鎮地區未成年人家庭、學校及社會對其的監護密度顯著高於農村地區,城鎮地區大眾媒體的覆蓋面、活躍程度均顯著超過農村地區,相關侵害情形更容易被監護人發現、被司法部門立案,也存在更大的可能性被公開曝光。

「受害最大的,主要是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群體。」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主要原因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法治進程存在很大錯位,經濟發展了,兒童保護的文明意識、法治沒有跟進。」

第二頁:半數以上家長未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

第三頁:代表、委員和專家呼籲「廢除嫖宿幼女罪」

半數以上家長未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

2014年,女童保護項目對北京、山東、浙江、江蘇、吉林、湖北、貴州、雲南、廣東、黑龍江、廣西、安徽、福建、甘肅、四川、重慶、河北、遼寧、山西、河南等21個省市城鄉地區的3482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這1346名男生、2136名女生中,僅有20.0%的孩子知道什麼是「性教育」,48.3%孩子不知道何為性教育,31.7%的孩子選擇「似懂非懂(知道一點點)」。受訪孩子的父母職業依次為:26.1%是在外打工者,24.8%是個體戶或商人,13.0%為農民,6.0%為公務員,4.8%為教師,其他佔25.3%。

報告稱,當面對「如果遇到有人不經你和家人允許,要摸你或脫你衣服,你知道該如何求助和自救嗎」的問題時,有14.6%的孩子選擇了「不知道」。在選擇「會」的85.4%的人中,有佔總數55.4%的孩子選擇了「大聲呼喊」。

但實際上,國內外防性侵專家都強調,性侵犯罪的可能發生的地域有公眾場合和密閉偏僻場所兩類,如果兒童在後者的情況下大聲呼喊,可能會導致犯罪者起意殺害孩子。由於缺乏系統、科學的授課,兒童這種對防性侵知識粗淺的一知半解,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危及自身安全,造成惡性後果。

在「女童保護」項目訪問的394名教師中,49.7%從沒有對學生開展過性教育,開展過一次的佔12.6%,兩次的佔12.6%;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佔25.0%。

在337名受訪家長中,對孩子進行過性教育的未超過半數,佔48.6%,沒有的達51.4%,32.5%的家長從未向孩子講過預防性侵害的知識。

對於沒有開展過防性侵教育的原因,64.3%受訪教師選擇「不知道怎麼講」,32.5%選擇「學校沒有這樣的課程」,選擇其他原因(包括「個人不好意思」、「家長會牴觸」、「上級沒有要求」、「當地接受不了」、「沒想過」)的均僅為0.6%。

但當問到「如果現在給您『性教育』或『預防性侵害知識』的教材,您能給學生講授嗎?」99.7%的教師選擇「能」,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約8%。

「性侵兒童案多發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集寧市第一中學校長李一飛說,「成年人無恥,孩子們無知。最根本的解決途徑還是從教育抓起。」

「目前政府部門和社會主要的關注點都放到了事後幹預。但實際上,一分的預防比千百分的後期幹預都強百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雪梅說。

代表、委員和專家建議加強兒童防性侵教育 填補空白

2013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要通過課堂教學、編發手冊等形式開展性知識教育,教育女學生了解預防性侵犯的知識,遭遇性侵犯後懂得如何尋求幫助」。

「但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經過專家撰寫、科學論證的全國性防性侵教材教案,這一領域在全國性仍停留在空白。因此,雖然廣東等地方教育部門陸續出臺了性教育或防性侵的讀本,但仍缺乏權威性、標準性、可推廣性,導致兒童安全教育的地方實踐只能停留在一地、甚至可能是一屆教育部門主管領導的任上。」李一飛說。

李一飛代表建議,應儘快研究出臺全國性的權威防性侵課本、教案,填補教案空白。

劉曉靜代表建議,將兒童安全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課程體系,讓「安全教育第一課」作為小學新生入學第一課。

「女童保護」項目的調查報告還顯示,97.6%的家長支持學校對孩子進行性教育;81.3%支持公益組織在學校對孩子們開展「性教育」相關講座;高達99.7%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將「防性侵教育」強制納入九年義務教育課程體系,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約12%。

在性教育的渠道選擇上,女童保護項目統計顯示,49.9%的孩子希望通過「學校或老師」接受性教育,26.8%希望通過家長,14.6%希望通過畫冊、書籍等資料,4.4%希望通過夥伴,4.4%希望通過網絡。這一結果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孫雪梅介紹,根據「女童保護」志願者在貴州、雲南、北京、廣東、湖北、福州等省市小學講授防性侵知識的實踐經驗,小學生容易接受相關防範知識和方法,起到有效預防性侵危險的作用。

孫雪梅介紹,「女童保護」項目在結合國內外兒童防性侵經驗、成員多地試講經驗的基礎上,起草的教案經過10多名性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律界、一線專家的多輪建議、修訂,歷經半年時間40多次修改,最終形成獨立的《女童保護防性侵教育小學標準教案》,這份教案可作為一個教案樣本,可免費提供給各地授課,同時提供相關培訓。

孫雪梅特別強調說,「教案用於公益用途,絕不用於銷售,希望能為全社會的兒童防性侵教育做一些貢獻。」

「女童保護」項目建議,應鼓勵地方教育部門、婦聯組織、共青團少先隊組織、民間公益組織對普及防性侵教育先行先試,比如印發基礎防性侵知識小冊子、開展公益性的講座培訓及互動活動、開通防性侵維權熱線等。

針對「兩薄弱」的普遍問題,李一飛呼籲教育部門,不要忽視向家長、教師群體普及培訓未成年人防性侵基礎知識。「從整體機制上鼓勵、推動學校及教師開展未成年人監護相關領域的活動、調研走訪。」

代表、委員和專家呼籲「廢除嫖宿幼女罪」

法律制度成為代表委員、專家的討論焦點。

與會代表、委員均提到了一個歷年全國兩會都曾被提及的「老問題」:廢除嫖宿幼女罪。

朱徵夫委員、劉曉靜代表強烈呼籲「廢除嫖宿幼女罪,併入強姦罪」。

2014年全國兩會上,朱徵夫委員也提出廢除嫖宿幼女罪的提案。「全國人大已給予了積極的答覆,他們也支持廢除嫖宿幼女罪,但法律的修訂有一個周期。」他和張雪梅都表示對這一罪名的廢除充滿信心。

張雪梅表示,2006年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後,各省掀起修訂法規的高潮。一些省規定了針對教師的「發現性侵兒童情形強制報告義務」。

「我們遺憾地看到,10年後,法規依然難以落到實處,因為還沒有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缺少強制性。」張雪梅說。

童小軍呼籲,建立多重監督體系,從國家制度層面保證對家長、教師等監護人的監督。

朱徵夫委員建議各地婦聯、街道辦等組織部門,從行動上加大對社區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等弱勢群體的關注。「比如在其監護人不到位的空白時間段,設立多名成人專人在場管理的社區未成年人臨時託管點,由社區自身、行政部門、未成年人監護人三方共同出資維護。」

近年來我國還有多起親生父親、繼父性侵子女的極端事件被曝光。現行法律中雖然有剝奪父母監護權的相關條款,但在如何執行上缺乏具體規定。

「制度建設是第一位的,不可能期待所有壞人變好,只有用制度去斬斷黑手,建立一套對孩子侵害行為的快速監測、熱線報告、評估、幫扶的監護制度。」倪春霞表示。

她介紹,依據我國《民法通則》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政部門有一定的法定責任和義務,就可以代表國家來履行監護義務。

2015年1月,江蘇徐州一名父親性侵10歲親生女,地方民政局申請撤銷了其監護人資格。這也是我國1月1日頒布實施《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來,全國首例申請撤銷監護權資格案件。

「這是一個好的開頭。」朱徵夫說。

對此,朱徵夫建議加強未成年人監護行政監督與司法裁判的對接機制,通過行政與司法相銜接,實現對監護人監護權的轉移。對拒不履行監護責任、嚴重傷害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通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剝奪監護人的監護權。

李一飛建議民政部門儘快探索、建立剝奪監護人監護權後的未成年人的安置問題。「如仿照國外已有成功實踐經驗,成立由獨立第三方社會組織運營的福利性質非盈利機構。」

同時,專家學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鼓勵、培育服務社區的第三方社會組織成長,並適當考慮購買第三方服務。

註:女童保護項目將在「女童保護」官方微博、微信公號(nvtongbaohu)、京華時報官方微博微信、京華網、中國網、網易教育頻道、今日頭條等平臺推送「防性侵一堂課」教案和公開課視頻。

女童保護網絡公開課視頻

小學生防性侵課教師培訓單元

女童保護要點版公開課(網絡微課堂)

女童保護防性侵教育小學標準教案

2014年兒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報告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專稿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女童保護」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
    一、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數據情況1. 2019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01起,受害兒童逾800人「女童保護」統計,2019年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301起,受害人數807人(未表明具體人數的案例中,「多人」按3
  • 英國大量名人涉嫌兒童性侵 新案舉報層出不窮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7月14日報導,上周,英國政府公布了數十年來塵封的一系列名人涉兒童性侵案件的指控,涉案人員包括政要以及英國最高權力機構官員。英國目前正集中警方調查、媒體追蹤等力量對案件進行曝光。有觀察家稱,塵封數年的案件如今的重新偵破,會使得英國議會流傳多年的兒童性侵謠言浮出水面。
  • 《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發布 超九成...
    5月18日,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和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共同發布了《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女童保護」呼籲,兒童防性侵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也建議教育部門將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九年義務常態化教學中。
  • 1起性侵兒童新聞的曝光 或許意味著7起案件已然發生
    他的Apple MacBook Pro中,存有大量兒童色情內容,包括多部關於中國未成年女性發生性行為的視頻。目前,柯蒂斯被美國司法部起訴,將面臨性剝削、傳播兒童色情製品的罪名指控,可能被判最低十五年、最高五十年的刑期。
  • 童性侵案每天發生0.95起:性教育,你等不得
    在《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中對父母不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有過分析:48.42%的家長認為是不知道如何進行,32.08%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應該等他們長大一點,3.18%的家長認為這個話題難以啟齒。
  • 調查報告:德國天主教神職人員68年內性侵3677名兒童
    【編譯/觀察者網 王愷雯】繼上月美國曝出300「狼牧師」性侵上千兒童醜聞後,德國也傳出了天主教神職人員性侵兒童醜聞。據《紐約時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12日報導,德國天主教會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在1946年至2014年的68年內,德國有3677名兒童遭到神職人員性侵。《紐約時報》報導截圖這項研究是德國天主教會委託三所大學進行的,歷時超過4年,調查了德國27個教區的3.8萬份文件。
  • 中國性侵兒童者多為熟人 4成學生不知何為隱私部位
    參考消息網3月7日報導 一份報告稱,中國約70%性侵兒童案的作案者是教師、鄰居、家庭成員等熟人。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5日報導,在96起一名嫌疑人性侵多名孩子的案件中,40%的作案者為教師。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下屬的「女童保護基金」發布報告稱,去年,內地媒體報導了340起性侵兒童案,與2014年的503起相比有所下降。但專家2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個女童權益保護座談會上指出,該報告警告稱被曝光案件的數量下降並不意味著案件減少,因為很多此類犯罪行為非常隱蔽。
  • 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通報(全文)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9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調查情況。經全面深入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某某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2020年4月以來,媒體網絡報導鮑某某性侵「養女」,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山東及江蘇、北京、天津、安徽等涉案地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商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對韓某某指控鮑某某性侵和媒體網絡反映的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組成聯合督導組,對徹查該案工作進行全程督導。
  • 兒童性侵的特點與應對方案
    一座罪惡的冰山1. 2018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17起,受害兒童逾750人大部分的兒童性侵案,都因為種種的主客觀因素而未能公開。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隱案比例是1:7,換言之,一起性侵兒童新聞的曝光,或許意味著7起案件已然發生。還有許多人,在成年後,才敢吐露自己童年時代的創傷。兒童性侵就像一座罪惡的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已經令人感到寒冷徹骨。然而,我們所見只是冰山一角,隱沒在水下的部分有多少,難以估計。
  • 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結果公布,14歲性同意年齡仍是重點
    圖/圖蟲今天,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了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點擊下面連結,閱讀通報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89dV1xuQNnvsZKaCMpIcKA此外,北京市司法局依法吊銷其律師職業證書(2020年9月11日),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也依法執行對鮑某某驅逐出境的決定。
  • 鮑毓明涉性侵養女案調查結果公布:不構成性侵,但被驅逐出境丨鈦快訊
    鈦媒體快訊 | 9月17日消息: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調查情況。2020年4月以來,媒體網絡報導鮑某某性侵「養女」,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山東及江蘇、北京、天津、安徽等涉案地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商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對韓某某指控鮑某某性侵和媒體網絡反映的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 英戀童癖性侵馬來西亞200名兒童 或判終身監禁
    外媒稱,英國戀童癖者披著教師外衣從2006年至2014年在馬來西亞犯下一連串強姦、性侵和非禮兒童罪,並在網上散布兒童猥褻照。他1日在倫敦法院認罪,法官表示罪行嚴重,考慮判被告終身監禁。這不是可以容忍的事,我們將盡所能保護我們的兒童。」  警方性罪案、虐童及家暴調查組主任王清蘭2日說,警方已和英方聯絡,獲取更多性侵案詳情。「英國警方是在一個月前才給予通知,並以審訊為由,不願透露更多詳情,因此警方至今仍未鑑定23名(馬來西亞)受害者的身份。」  馬來西亞聯合國兒童基金髮文告說,這起性侵兒童案只是冰山一角,全球面臨嚴重的兒童遭性侵問題。
  • 湖南多人性侵幼女案,被告人分別獲二至十五年不等,請別挑戰底線
    2018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17起,受害兒童逾750人「女童保護」統計,2018年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兒童超過750人(表述為多人受害但沒寫具體人數的,按3人計算)。
  • 《素媛》原型60天後出獄,兒童性侵案每天發生0.95起:性教育,你等不得
    在《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中對父母不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有過分析:48.42%的家長認為是不知道如何進行,32.08%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應該等他們長大一點,3.18%的家長認為這個話題難以啟齒。
  • 鮑毓明案調查結果公布,年齡成焦點:談談兒童性教育
    今天,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了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鮑某某和韓某某實際同居,這再度引起公眾關於兒童性侵害相關話題的討論。掛靠在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基金的「女童保護」公益項目發布的兒童性侵案件報告顯示,在2017年,媒體公開報導的兒童案件高達378起,平均每天曝光1.04起。這還僅僅是被曝光的數據。實際上的數據遠遠超過這個數。
  • 英媒:中國留守兒童遭性侵源於性教育缺乏
    原標題:英媒:中國留守兒童遭性侵源於性教育缺乏  英國廣播公司8月12日報導,原題:中國的「留守」兒童遭侵害   在父母為掙錢而外出打工的中國農村,一系列在校學生遭性侵事件彰顯鄉村生活的黑暗面。8月初,江西一名農村老師因猥褻7名小學生被刑拘。
  • 英戀童癖性侵馬來西亞200名兒童 最小的僅六個月大
    2014年在馬來西亞犯下一連串強姦、性侵和非禮兒童罪,並在網上散布兒童猥褻照。這不是可以容忍的事,我們將盡所能保護我們的兒童。」  警方性罪案、虐童及家暴調查組主任王清蘭2日說,警方已和英方聯絡,獲取更多性侵案詳情。「英國警方是在一個月前才給予通知,並以審訊為由,不願透露更多詳情,因此警方至今仍未鑑定23名(馬來西亞)受害者的身份。」  馬來西亞聯合國兒童基金髮文告說,這起性侵兒童案只是冰山一角,全球面臨嚴重的兒童遭性侵問題。
  • 學齡前後至小學階段兒童是教師性侵案易害對象
    觀察>>>  近期兒童性侵案頻繁見諸報端,觸發公眾憤慨譴責之餘,亦引起學界、業界激烈討論。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介紹,該中心最近做過一次調查,對2006年至2008年的340個兒童性侵案件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熟人作案的比例佔到了68%。
  • 視點 | 性侵兒童,無處安放的童年傷痛
    毫無疑問沒有人性的「惡魔」無處不在他們對未成年人伸出黑手將他們拉到深淵 林奕含的自殺悲劇或許只是萬千受到性侵少女裡的一例 而那些受傷卻無法言語的未成年人背負的是一生的心理陰影根據「女童保護」組織項目統計,從2014年開始,性侵兒童的惡性案件越來越頻發,被媒體曝光的案件數也在不斷增長
  • 多起網絡性侵兒童案披露:10歲小學生被脅迫拍裸體視頻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通過網絡對兒童實施性侵害成為一種新的犯罪形式。1月16日,由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指導、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製作推出的六集紀錄專題片《呵護明天》第二季第四期「沉默的吶喊」播出,揭露三起利用網際網路性侵兒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