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侵的特點與應對方案

2020-10-03 少年幫幫幫

兒童性侵,是個沉重又痛心的話題

禽獸不會把這兩個字寫在臉上,我們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識別這種人渣,但是我們可以從這個案例中,看到很多事情,也為將來為人父母的時候,多一些警惕。

一座罪惡的冰山

1. 2018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17起,受害兒童逾750人

而這,僅僅是基於公開報導的數據。大部分的兒童性侵案,都因為種種的主客觀因素而未能公開。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隱案比例是1:7,換言之,一起性侵兒童新聞的曝光,或許意味著7起案件已然發生。

還有許多人,在成年後,才敢吐露自己童年時代的創傷。

兒童性侵就像一座罪惡的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已經令人感到寒冷徹骨。然而,我們所見只是冰山一角,隱沒在水下的部分有多少,難以估計。


告訴孩子: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善良

我們從小教導孩子要善良,但是在複雜的今天,又有多少孩子甚至大人,被善良害死了?

難道要從小教孩子不善良?

這也違背我們做人的原則,那麼請你至少告訴孩子,在這四種情況下,要收起自己的善良。

你弱勢,對方強勢

有一天,有位媽媽去學校接孩子遲到了,一個人販子抓住機會,趁機哄騙她的孩子。

騙子說:

哎呀,小朋友,我東西丟在廁所了,現在你能不能幫我去找一下。

她是想把孩子引到廁所裡,好讓同伴下手。

結果她連續問了三遍,這個小孩子一直搖頭。她惱了,你這孩子,沒學過什麼叫助人為樂嗎?

小孩瞪了他一眼,跑到老師身邊去了。人販子看這個孩子機警,馬上轉換目標。

沒到十分鐘,他們騙到另一個小孩兒,正當打算開車走人的時候,被警察抓了個正著。

如果你本就是弱勢,而強勢的一方反而要你幫忙,那麼說明他一定另有所圖,這時候,請務必收起你的善良!


兒童性侵案有哪些特點

1、兒童受害時間長。

兒童常常比較懵懂,難以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受到怎樣的侵害。因此,許多性侵兒童案在持續較長時間後才被揭發。

兒童往往沒有反抗的能力,因而性侵者的施害行為具有長期性,如果沒有外界幹預,不會自動終止。

2、極大比例是熟人作案。

回想近期以來在社會上掀起熱點的性侵兒童事件,施害者常常是這些身份:教師、鄰居、親屬……

這也令人更加心痛。明明是最應該保護好孩子的角色,竟然成了最輕易下手的人!

他們利用"熟人"身份,能輕而易舉地接近兒童並獲取信任;案發後,也更容易通過誘哄、脅迫等方式掩蓋犯罪事實。

數據顯示,2014年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中,熟人犯罪佔比87.87%;2015年,這一比例也高達70%(皆未統計未提及雙方關係的案例)。

其中,一人對多名兒童實施性侵案的情況,作案人員多為教師。而若是由家庭成員施加性侵,則更容易成為長期施害的惡性案件。

3、留守兒童受害嚴重。

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多為祖輩照顧。而隔代教養常常導致溝通不暢,這使得猥褻行為長期難以被家長發現。

4、農村可能有大量案件沒有得到曝光。


預防兒童性侵我們應該怎麼做?

1、向孩子普及基本的性知識,告訴他們什麼是隱私部位,哪些地方不能隨便讓人碰。

2、重視對孩子的監護,避免低齡兒童無人陪伴,也不要隨意將孩子交給他人照看。

3、注意其他人與孩子的親密程度,保持警惕心。不要因為是熟人就覺得無所謂,熟人更應該注意。

4、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多和孩子溝通,關心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況,不要出現孩子受傷很久卻沒能察覺的情況!

發現孩子遭受性侵害怎麼辦

1、保留證據,及時報警!

2、讓孩子遠離侵害者,疏導孩子的情緒。這完全不是孩子的錯,也沒有什麼丟人的,丟臉的是施害者!

3、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帶孩子進行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檢查。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保護和愛!你的認知和態度,有助於整個社會樹立對待兒童性侵的觀念!

End

相關焦點

  • 應對性侵、校園霸凌等,公安部發布《兒童侵害防範指南》
    @公安部刑偵局11月19日消息,據《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統計,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暴力化特點愈發突顯。也希望家長們學會如何防範兒童侵害,和我們一起守護孩子安全成長!有哪些我們不得不防的兒童侵害?兒童性侵,校園霸凌,以及潛藏在隱秘角落裡的各種網絡侵害,是最常見的兒童侵害類型!兒童性侵兒童性侵事件一旦發生,對孩子的身心均會產生嚴重且長期的影響。家長們應該如何科學防範?
  • 教育部:將研究論證編制全國權威性兒童防性侵教材讀本
    對於《關於將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提案》,教育部表示,教育部及相關部門一直高度重視包括防性侵教育在內的性教育,採取紮實有效措施,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大力加強中小學生防性侵教育相關工作。此外,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還預留出16%-20%的課時,地方和學校可根據需要開發適合的課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中小學據此專門開設了性教育方面課程,取得了較好效果。《答覆》稱,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研究論證編制全國性、權威性的兒童防性侵教材讀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論性侵兒童案件的精密辦案模式
    從我國司法實踐的運行狀況來看,如能加強對口供獲取程序的合法性與證據相互印證的審查,這種粗放型的司法模式亦能夠應對大多數的刑事案件,順利完成真實發現的任務。基於對司法效率的追求並顧及基層辦案人員的整體專業素質,此種粗放型的司法程序尚未面臨改革的急迫需要。  然而,性侵兒童案件的辦理卻有所不同。
  • 維權課堂丨保護兒童 遠離性侵
    接下來我們看一組數據: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大約有10%的兒童遭受不同程度的性侵犯,我國的情況也並不樂觀。2019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01起,受害兒童逾800人,2020年的第一季度,全國檢察機關決定起訴的(性侵)兒童的犯罪嫌疑人就有4151人,但事實上,實際每天發生的遠遠多於這個數據,受社會傳統觀念影響,很多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往往選擇沉默。
  • 兒童安全培訓系列2 | 向兒童性侵Say No
    這是2019年國內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案例數和受害人數。近年來陸續發生的多起性侵兒童案件,再次引發社會公眾對兒童性侵問題的強烈關注。前不久,來自女童保護基金的教研主任鄒於香老師為童伴媽媽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向她們普及了兒童防性侵的常見誤區以及發現孩子被性侵應該如何應對,指導她們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性侵,預防性侵。
  • 「女童保護」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報告所統計分析的性侵兒童案例均為當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案例,當年實際發生或者判決的案例未經媒體報導的不在統計範圍內。因此,報告統計的案例數量並不等同於全年性侵兒童案例總量。學界的共識是,由於諸多因素,性侵兒童案例難以全部被公開報導和統計,進入公眾視野的案例僅為實際發生案例的冰山一角。
  • 性侵兒童犯罪案件的證據審查與判斷
    【裁判要旨】性侵兒童犯罪案件,特別是猥褻兒童案件,常呈現犯罪行為較為隱蔽,被告人拒不供認,在案客觀證據較少,被害人陳述證明力較弱,導致難以直接嚴格適用印證證明模式。為了解決證據審查和事實認定的司法難題,在審理時應當更加注重對立案程序合理性,言詞證據合法性、真實性的審查,並結合經驗法則對全案證據進行綜合評判。
  • 《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發布 超九成...
    5月18日,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和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共同發布了《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女童保護」呼籲,兒童防性侵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也建議教育部門將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九年義務常態化教學中。
  • 兒童受性侵案件呈現低齡化特點,被害兒童最小的只有4歲,6至10歲為...
    發布會現場民事案件近九成集中於涉及未成年人撫養、監護、侵權糾紛及未成年人為當事人的分家析產、繼承糾紛;校園傷害案件集中發生在學校操場、體育場館,學校因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而被判決承擔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佔比超過三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量呈波折下降趨勢,90%以上為暴力犯罪、財產犯罪及性犯罪;在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性侵類犯罪的受害人數佔到一半以上
  • 視點 | 性侵兒童,無處安放的童年傷痛
    2018年5月29日,最高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稱,「猥褻兒童罪這一罪名近五年來一直呈現上升態勢。」2019年3月2日發布的《「女童保護」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17起,受害兒童逾750人。從2013年到2018年這6年內,被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案例就有2096起,平均每天1起。
  • 「護苗成長」兒童防性侵安全教育課
    為普及和提高兒童的防範意識,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2020年7月金灣區教育局、金灣區婦女聯合會聯合發布《關於開展「防性侵-安全教育課「課程的通知》。7月22日、23日在金灣區婦聯、三灶鎮婦聯的指導下,金灣區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黃少梅分別來到位於三灶鎮西湖城區的諾貝爾山湖海幼兒園及航空新城幼兒園,給大班的孩子們送上了「護苗成長」兒童防性侵安全教育課——《愛護我們的身體》,共有141名小朋友學習了該課程,共發放《兒童防性侵手冊》165本。
  • 英媒:中國留守兒童遭性侵源於性教育缺乏
    原標題:英媒:中國留守兒童遭性侵源於性教育缺乏  英國廣播公司8月12日報導,原題:中國的「留守」兒童遭侵害   在父母為掙錢而外出打工的中國農村,一系列在校學生遭性侵事件彰顯鄉村生活的黑暗面。8月初,江西一名農村老師因猥褻7名小學生被刑拘。
  • 兒童悲劇不絕背後:缺位的防性侵教育
    原創 左異 偶爾治癒按:5 月 18 日,「女童保護」(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發布 2019 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逾 800 名受害兒童, 301 起曝光案例,最小年齡僅 4 歲等冰冷數據背後,凸顯的,是中國兒童侵害現實的嚴峻。此前,「偶爾治癒」已從隱匿罪惡調查、司法介入外的戀童障礙治療等角度,關注相關議題。作為延伸,我們繼續就兒童防性侵教育,進行觀察。(相關稿件連結見文末)作為兒童保護的首道防線,防性侵教育主要由公益組織堅守至今。
  • 面對兒童性侵,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今年9月,廣東湛江同村老漢持續4年性侵鄰居幼女的事件,廣東湛江六旬農村老漢徐某性侵同村鄰居家的幼女,被女童的哥哥手機拍下實施性侵時的照片,隨後徐某被抓走,案件至今並未宣判。據稱女童父親曾撞見過徐某在家性侵女兒,但因無法獲取證據而不了了之,徐某甚至還去受害人家中對峙,並將原本賠償受害者的5000元,搶回了4000元!無獨有偶,澳門一17歲男中學生疑有戀童癖好,於北區某補習中心兼職不到一個月,便露出狼相,多次藉機對其負責教導的女學生上下其手,至少4名小學女生報稱遭人隔衣撫摸全身私隱部位。
  • 學齡前後至小學階段兒童是教師性侵案易害對象
    觀察>>>  近期兒童性侵案頻繁見諸報端,觸發公眾憤慨譴責之餘,亦引起學界、業界激烈討論。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介紹,該中心最近做過一次調查,對2006年至2008年的340個兒童性侵案件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熟人作案的比例佔到了68%。
  • 5歲女童遭鄰居性侵後進ICU!家長請警惕:兒童性侵熟人作案超7成
    「女童保護」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01起,受害兒童逾800人,熟人作案超七成。報告也顯示,家長對兒童性侵害的關注度和警惕意識都明顯提升,監護意識和安全意識有明顯增強,對孩子的防性侵教育不斷完善。不過,仍舊有超半數家長不太了解性侵兒童案件熟人作案多,僅四成家長對孩子上網進行嚴格監管。
  • 兒童遭性侵背後:說出口遭責罵 說完後創傷難癒合
    小玲逐漸在生活中表現出喜歡親近男性的特點,這是受性侵兒童的一種本能反應之一。寄養人任女士由於缺乏專業心理學知識指導,對小玲的行為感到不知所措、難以管教。最終小玲搬離了任女士家,遺憾的結束了這段寄養關係,失去了將她從獸父身邊拯救出來的養母。2017年5月26日,全國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2017年年會暨兒童保護論壇在北京舉行。
  • 兒童被性侵的背後真兇:性教育的缺失
    幼兒園男教師猥褻事件、高管性侵未成養女事件等等不斷在微博引發輿論。事實上,兒童被性侵的案例並不是近幾年才頻發,只是這兩年隨著媒體的發展大家能夠獲取到更多的信息,也有更多人願意站出來,說出來,這件事才能得到大家的關注。但即便如此,兒童被性侵的事件仍然層出不窮?為什麼犯人那麼囂張?為什麼被害者閉口不談?
  • 「N號房事件」的警示:兒童網絡性侵案件的取證與防範
    相較於傳統性侵,網絡性侵的黑手已經伸向越來越低齡的兒童,形式也更加隱蔽。哪些行為屬於兒童網絡性侵向兒童傳遞色情圖片、影像、小說;在線對兒童進行性誘惑;要求兒童在鏡頭前脫衣服、露體、做出不雅動作;把這些過程攝錄下來,製作色情圖片和視頻,保留或者在網上傳播;利用這些圖片視頻威脅、傷害兒童。
  • 中國兒童性侵案依舊高發 性侵罪犯從業限制終邁步
    中國兒童性侵案依舊高發 性侵罪犯從業限制終邁步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