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曹勇 魯希夷 南報融媒體記者 程曉
    很多人看到體檢CT報告上出現「肺磨玻璃樣結節」「雙肺多發小結節」等字眼,就會陷入肺癌恐懼中,緊張不已。11月27日-28日,江蘇省醫師協會腫瘤化療與生物治療醫師年會、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腫瘤生物診斷與治療專委會年會暨第十二屆金陵腫瘤國際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束永前教授指出,肺部小結節並非一定意味著就是肺癌,發現磨玻璃狀結節不要過度驚慌,一定要及時找專家就診。
    正常呼吸就可能產生肺結節
    首先要說明的是,肺結節並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影像學術語。肺結節是指長在肺實質裡,但又不屬於正常肺組織的結節狀陰影,直徑小於5mm的叫微小結節,直徑在5mm至10mm的叫肺小結節,小於3cm的叫肺結節,而如果直徑大於3cm的是腫塊。
    肺結節怎麼來的呢?束永前教授介紹,我們雙肺中充滿了肺泡,日常生活中呼吸到的煙、粉塵等,會通過鼻腔、氣管最終到達肺泡。面對這些外來異物,身體就會做出「排異」反應,而肺是全身最大免疫器官,有強大的淨化能力,肺裡的免疫細胞等會淨化這些外來異物。在淨化過程中,當吸入的煙、粉塵的量超過了肺的淨化能力,就會在肺表面形成鈣化點或結節。此外,肺部感染、炎症、肺部原發腫瘤、轉移瘤以及其他良性疾病的表現都可能會出現肺結節。
    肺結節≠肺癌,大多是良性
    「體檢中發現的肺結節,包括磨玻璃樣結節以及磨玻璃樣病變,大多數是良性的。」束永前教授介紹,肺結節根據結節密度可以分為實性結節、純磨玻璃結節、混合性磨玻璃結節,其中混合性磨玻璃結節癌變的可能性最大,此外結節的大小、位置、形狀、邊緣清晰程度等都是判斷結節良惡的重要因素。所以如果體檢中發現肺部結節或小結節,不要過度驚慌,但也不要太過大意,應及時就醫,「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找專家」,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接觸史、吸菸史、小結節影像學形態及生長速度,對小結節的惡性概率進行評估。醫生會根據上述情況並結合其他檢查手段,如胸部CT定期隨訪、纖維支氣管鏡、CT定位下穿刺、痰細胞檢查等進一步明確診斷。一般來說,當肺部結節惡性可能性較小時,還是建議患者要定期檢查胸部CT;反之判斷為惡性可能性較大時,應早期進行手術(胸腔鏡)治療。
    科學「清肺」,遠離肺結節
    束永前教授表示,現在很多肺結節是煙、粉塵等汙染所致,所以他認為中醫主張的肺「主宣」是很有道理的。宣即宣洩,除了戒菸、避免二手菸三手煙、遠離油煙以及霧霾天氣戴口罩外,常常「清肺」也可以有效降低肺結節的發生率。
    但是清肺一定要科學。束永前教授提倡適時主動咳嗽,通過氣道黏膜纖毛的主動運動,達到促使黏液流動排出異物的目的。準備咳嗽前,深吸一口氣後屏氣3到5秒,從胸腔進行2到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吐出痰液,「痰液是高級培養基,常清肺,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和病變的發生率都會下降。」此外,還要多運動,比如跑步、爬山、遊泳等,要大口大口做呼吸運動,都是「清肺」的好方法。
    束永前教授還特別提醒,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好心情也是防治肺癌的良藥,因為情緒壓抑會導致身體免疫機能下降,患癌概率就比普通人高。臨床數據還顯示,情緒壓抑還會影響治療效果,所以無論生病與否,保持好心情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