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工研院"稱今年臺灣納米產業產值逾三千億元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臺"工研院"稱今年臺灣納米產業產值逾三千億元


2008年06月23日 17: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6月23日電 第四屆亞太地區微致動器與微納米技術研討會今天在臺南登場,臺「工業技術研究院」表示,微系統及納米科技是本世紀最熱門的科技產業,預估今年臺灣奈米相關產業產值將超過新臺幣3000億元。

  據「中央社」報導,該項研討會每兩年舉行一次,今年首度在中國臺灣舉辦,會期三天,邀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專家學者參加,更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在場發表演說。

  「工研院」表示,全球2006年微機電市場規模約九十七億美元,較2005年成長百分之十九,預估未來三年將持續保持正成長。

  「工研院」也預估今年臺灣納米相關產業產值將超過三千億元,2014年全球納米產業的年產值將突破八十兆元,顯示納米產業已是重點科技。

編輯:吉翔】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臺灣工研院禁止華為手機上內網
    【文/觀察者網 奕含】 從今日(15日)中午起,有臺當局官方背景的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下稱:工研院)禁止華為手機使用其無線內部網絡。 據臺灣《聯合報》1月14日報導,臺灣工研院當晚對內部員工發布公告,指出該院作為科技研發單位,許多研發內容涉及機密。「為維護信息安全,遵循政府政策,明天中午起若使用華為手機,將無法使用工研院的無線內部網絡。」
  • 【產業動態】直擊臺灣臺中工業心臟,六成產值智慧機械聚落揭密
    「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商機。」臺灣老字號工具機大廠、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眼中閃閃有神。一四年時,臺灣航天業產值約八百七十億元,這個數字只佔全球0.4%,一五年就成長到九百一十五億元,未來四年更有產值倍增的商機。
  • 富宸科技施江霖:臺灣工研院人才培養模式值得借鑑
    以臺灣工研院為例,其成立於1973年,緊鄰臺灣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自誕生起就與產業界緊密互動和交流,已經成為臺灣新技術、新產品最重要的研發地。由於工研院鼓勵科技人員自己創業,因此誕生了大批諸如臺積電張忠謀、聯華電子曹興城等產業領軍人物。「截至目前,從工研院出來創業的大概有2萬人左右,遍布在新竹科學園區內的高科技企業內。」施江霖說道。
  • 【增產】臺積投資加碼 增封測產能不利日月光矽品 年底建構7nm強化...
    >1.臺積投資加碼設備廠沾光 增封測產能不利日月光矽品;集微網綜合報導,據臺灣經濟日報消息,臺積電同步在中科和南科擴大投資,預料未來幾年,仍是帶領臺灣半導體產業持續產值擴大的領頭羊,依臺積電每年投入的資本支出逾百億美元
  • 工研院攜手嘉聯益 全臺首創卷對卷全加成軟板生產線綠色製程
    左起凌巨科技協理陳佳興、達邁科技董事長吳聲昌、嘉聯益董事長蔡長穎、經濟部技術處專門委員葉維煜、嘉聯益科技總經理吳永輝、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妙印精機董事長曾人哲、創新應材董事長黃全義經濟部技術處專門委員葉維煜表示
  • 工研院展示最新軟電技術研發成果
    【維文信PCB】2015年臺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TPCA Show 2015)開跑,工研院(ITRI)在經濟部技術處大力支持下,發揮創新技術實力
  • 臺灣半導體之路,AITA能否重現工研院輝煌,AI晶片和類腦計算是兩張...
    策劃&撰寫:Lynn 臺灣半導體產業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上。 上世紀70年代,借著國際產業轉移之力,臺灣成立工研院,打造新竹科技園,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經濟轉型。
  • 臺工研院研發UVC殺菌相關技術 能消除99.9%以上的大腸桿菌
    打開APP 臺工研院研發UVC殺菌相關技術 能消除99.9%以上的大腸桿菌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10-25 15:01:13
  • 鄭州工研院當好「助攻手」打造醫療器械產業創新高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國人對大健康產業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2020年1月,由鄭州市政府、蘇州醫工所和鄭州高新區管委會三方共建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鄭州工研院應運而生,圍繞鄭州市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以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生物醫學科學儀器為核心,研發先進生物診療技術,打造高端醫療器械工程化平臺。具體研究什麼?
  • 東京國際納米科技展開展 臺灣攜31項技術成果參加
    東京國際納米科技展開展 臺灣攜31項技術成果參加 2013年01月31日 20:3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甘當棋子 臺當局禁用華為
    原本14日發出內部通告稱,自15日中午起,在「工研院」辦公場所將限制使用華為手機、電腦等。結果公告一經發布,引發員工討論,加上媒體得知後湧入詢問電話,「工研院」政策急轉彎,改公告為「若是使用華為手機,將無法使用工研院的無線內部網絡」。
  • 院士峰會 | 工研院、廣智院背後的院士力量
    張國軍現任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廣東省智慧機器人研究院(以下簡稱「廣智院」)院長。在李培根和邵新宇(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兩位院士的指導下,張國軍帶領著工研院、廣智院一路披荊斬棘。
  • Touch Taiwan 2016登場,臺工研院發表36項最新軟性顯示及觸控科技
    在臺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臺工研院此次發表從材料、基板、模組、設備到應用等36項軟性顯示及觸控科技成果,建構顯示器從「硬」到「軟」所需的關鍵技術,提供給業者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臺工研院24日在Touch Taiwan 2016發表多項軟性顯示創新研發成果,以及榮獲大會「Gold Panel Awards 2016」卓越技術獎。
  • TrendForce:預計2020年臺灣工具機產業產值挑戰70億美元
    工具機素有「機械之母」的稱號,臺灣在全球工具機產業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 工研院助力 電路板工程師考試 就業一次到位
    經濟部委託工研院,結合臺灣電路板協會舉辦的專業工程師證照考試,幫助學生取得電路板製程工程師能力資格,畢業即就業。  工研院指出,今年5月將有一場電路板製程專業工程師能力監定考試,詳情可上網(www.ipas.org.tw/PCB)查詢。  臺灣電路板協會理事長吳永輝指出,由經濟部核發的電路板專業領域證照,具公信力以及說服力,讓產官學研界一致認同。
  • 深圳航天工研院研製出水冷背心等多個科技創新產品
    深圳航天工研院研製出水冷背心等多個科技創新產品 2019-10-19陳文 攝   中新網深圳10月19日電 (記者 陳文)10月19日,由多家媒體組成的參訪團走進深圳航天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航天工研院)探尋航天科工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之路。記者目睹了該院研製的磁懸浮離心機、水冷背心、逃生面罩、長光程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機器人等科技創新產品。
  • 「中研院」下調2020年臺灣GDP增速預測值
    中新社臺北7月15日電 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5日將臺灣2020年GDP增速預測值由去年年底提出的2.58%下調至1.15%,低於臺當局「主計總處」5月28日公布的預測值(1.67%)。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中研院」經濟所當天舉行「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記者會,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臺灣境外需求急速降溫,民間消費疲軟,經濟受到巨大衝擊;但在臺當局紓困措施及科技產業支撐的帶動下,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預估今年GDP增速為1.15%。
  • 臺灣將投資百億元新臺幣發展生技產業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日電 臺北消息:臺「立法院」今天邀集相關單位舉行生技產業發展座談會。總計「各部會」這三年生技相關投資將超過百億元,預估五年後臺灣生技製藥產業產值可達一千五百億元新臺幣。  據「中央社」今日報導,「經濟部次長」林義夫在座談會上指出,自「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一九九七年二月成立以來,累計至二00一年十一月底,全臺生技醫藥產業投資金額已高達新臺幣五百八十億元。  他表示,「經濟部」未來三年預計投入四億五千萬元來推動生技產業;科技專案協助執行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等各計劃部分,預計每年經費將成長百分之十二,三年內可望投入五十億元。
  • 慈湖高新區臺灣工業園不斷壯大 已入駐臺企12家
    隨著臺企——鵬景(中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完成工商註冊登記,目前,我省首個臺灣工業園——慈湖高新區臺灣工業園的入駐臺企增至12家,總投資額逾3億美元。據統計,今年前7月,臺灣工業園內企業完成產值35.4億元,同比增長13.8%。據悉,慈湖高新區臺灣工業園於2009年4月28日掛牌,規劃面積2.56平方公裡,現是國臺辦重點支持建設的臺資產業轉移示範基地。
  • 臺灣明年研發替代役將倍增至2000名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為適應 5G、AI 及物聯網需求,今年半導體業展開搶人才大戰,每年平均貢獻營收 3000 億元的研發替代役,是重要人才來源,臺灣地區內政部門今 (18) 日宣布,明年起研發役員額將再放寬,倍增至2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