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更便利 機構精簡超3萬個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機構精簡超3萬個 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更便利作者: 陳益刊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2018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大幕全面拉開。
-
國地稅合併成績單:機構精簡超3萬個 2萬餘名領導幹部由「正」轉...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國地稅合併成績單:機構精簡超3萬個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
國地稅合併成績單:「十三五」機構改革突出亮點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
國稅地稅從分設走向合併:機構改革後 辦稅更從容
來源:人民日報時隔24年,國稅地稅從分設走向合併機構改革後 辦稅更從容(聚焦高質量發展)7月20日,全國縣鄉國稅地稅機構正式合併,所有縣級和鄉鎮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而此前的6月15日和7月5日,省級和地市級國稅地稅機構已先期完成合併,36個省級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以及535個地市級稅務局掛牌成立。
-
天津:國稅地稅合併後機構改革與辦稅服務如何推進
國稅地稅合併後機構改革與辦稅服務如何推進──新機構 新變化 新體驗「進一個廳,排一次隊,提一次申請,報一套材料,國稅地稅合併後實行一廳通辦,確實省時便捷了。」剛辦完稅走出津南區稅務局辦稅大廳,劉潔一臉輕鬆的樣子,原來心中的疑慮打消了。8月,區級國稅地稅合併後的首個納稅申報期,作為浩眾兄弟勞動服務有限公司的會計,劉潔心裡還是有些打鼓,機構重組後辦稅服務、辦稅效率能否和原來一樣?為此,劉潔去辦稅時特意早出來一小時。「的確,合併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有一點是我們的根本遵循,那就是機構改革、服務先行。」納稅服務科李津豔科長坦言。
-
國地稅合併後首個納稅申報期順利度過:稅收徵管改革刷新辦稅體驗
時隔24年後,原國地稅從分設到合併,改革總體推進情況如何?新稅務機構怎樣優化服務,改善納稅人辦稅體驗?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力,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本報記者赴江西、廣西等省份進行了實地調查。辦稅服務大廳主任朱虹告訴記者,西湖區作為商貿大區,納稅人眾多,辦稅大廳每天忙個不停。上個月至今,7月「大徵期」、新稅務機構掛牌成立、新機構首個納稅申報期等重要節點接連碰到一起,稅務人員加班加點連軸轉,力保服務不走樣、納稅更便捷。
-
國地稅合併後納稅人不再「兩頭跑」
大洋網訊 7月20日新稅務機構全面完成掛牌以來,全市辦理業務總量環比6月上升了17%,預約量環比6月上升了20%,業務平均辦理時間同比去年7月減少了14%。辦稅資料進一步精簡,21個涉稅事項、426份報送資料取消,30個涉稅事項簡化,社保事項38項得以整合減少。大洋網訊 進入8月,區級國地稅部門合併後迎來首個納稅申報期。
-
國地稅合併時間是什麼時候?國稅和地稅為什麼要機構合併
國地稅合併時間是什麼時候 國地稅是否合併以及國地稅何時合併,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方案還提出要求:堅持蹄疾步穩、緊湊有序推進改革,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實到位。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
-
市級國地稅合併 535個新稅務局掛牌
圖/視覺中國北京19個區(地區)稅務局同步掛牌;上月全國36個省級新稅務機構已統一掛牌新京報訊 (記者沙雪良)昨天上午,全國各市級國稅局、地稅局正式合併,535個市級新稅務局集中統一掛牌。這是繼上月全國36個省級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後,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又一關鍵節點。更名後的各市級稅務局,名為國家稅務總局××市稅務局。
-
國地稅正式合併後 北京市稅務局發布119個辦稅事項便民清單
石景山區稅務局副局長辛兵告訴北青報記者,隨著7月5日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石景山區稅務局正式掛牌以後,石景山區的國稅地稅與全市其他區級分局一樣實現了正式合併。「合併的真正目的不僅僅在於原來的兩塊牌子變成了一塊牌子,而是深化『放管服』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行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全程網上辦』、『一廳通辦』、『24小時自助辦稅廳』等便民辦稅措施。」
-
國地稅合併,到底是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6月15日,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國地稅合併正式啟動,全國省級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從這一天起,省一級稅務機關不再分國稅與地稅,統一為國家稅務總局各地稅務局。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後,分家24年的稅務機關重又合二為一。
-
國稅地稅合併後,首個納稅申報期順利度過
8月,全國省市縣鄉四級新稅務機構迎來掛牌成立後的首個納稅申報期。時隔24年後,原國地稅從分設到合併,改革總體推進情況如何?新稅務機構怎樣優化服務,改善納稅人辦稅體驗?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力,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本報記者赴江西、廣西等省份進行了實地調查。
-
24年後 國地稅合併 如何帶來獲得感?
與此同時,川內其餘20個市(州)國稅局、地稅局也統一合併並掛牌,這標誌著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進入「改好省局樹樣板」與「市縣推進全覆蓋」並行階段,稅務機構合併全面推進與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徵管職責劃轉準備並行階段。
-
全國市級國地稅合併,新稅務局統一掛牌
新華社濟南7月5日電(記者鬱瓊源、陳灝)繼上月全國36個省級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後,全國各市級國稅局、地稅局5日上午正式合併,535個市級新稅務局集中統一掛牌並對外履行職責,標誌著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順利向縱深推進。
-
國稅地稅合併將給納稅人帶來什麼
來源:光明日報7月20日,全國縣鄉國稅地稅機構正式合併,所有縣級和鄉鎮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一場深刻變革,既涉及省、市、縣、鄉4級稅務機構,又需要保障10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正常辦稅,國稅地稅機構合併面臨哪些挑戰?
-
國地稅合併:3.4萬個機構被撤銷 2.2萬名正職轉副職
本報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導過去的一年,無論是國地稅機構合併,還是新個稅法的落地,稅務部門都是最核心的執行部門。3月12日,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介紹了減稅及機構改革的相關情況。據介紹,國地稅合併過程中,各級稅務局有3.4萬個一級和內設機構被撤銷,省局、市局、縣局、鄉鎮分局、稅務所都如期平穩地「掛牌」和「三定」,有22255名幹部由正職轉為副職。2019年還將推出近2萬億元減稅降費舉措,這將成為稅務部門重要的工作內容。
-
國地稅合一:從「物理合併」到「化學反應」
但與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相比,中國稅收徵管體制還存在職責不夠清晰、執法不夠統一、辦稅不夠便利、管理不夠科學、組織不夠完善、環境不夠優化等問題。 儘管《方案》提出了稅收徵管體制存在諸多問題,但沒有明確提出國稅和地稅合併。該《方案》指出,要釐清國稅與地稅、地稅與其他部門的稅費徵管職責劃分,著力解決國稅、地稅徵管職責交叉以及部分稅費徵管職責不清等問題。
-
縣級國地稅合併,24年國地稅分設成歷史,80多萬稅務幹部合二為一
多位財稅專家認為,國地稅由分設向合併改革有利於提高運行效率,提升納稅人便利度,降低納稅遵從成本,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根據改革部署,隨著國地稅合併之後,還需要「總結經驗找差距、優化完善再升級」,做好「三定」(即定機構、定編制、定職能)等事情,同時還會大力推進辦稅便利化改革,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降低納稅成本。1993年之前,省及省以下級地方政府只有一個稅務局,負責所有稅收和非稅收入徵收,匯總收入後中央從中抽成。
-
「國地稅合併」經全國人大審議 | 大刀闊斧後稅收徵管應如何「精雕...
機構合併能大幅減少稅務機關數量,實現機構精簡,避免「網絡」建設重複投資;能夠大幅減少人員編制、領導職位編制,實現人員精簡。能夠避免國地稅權力交叉造成的矛盾爭議和協調成本,符合把業務相近、職能相似的部門合併,集中由一個部門行使的大部制改革要求。有助於簡化稅務機關與工商、海關等機關的協調配合程序,節約協調費用。
-
國地稅合併後首個徵期,四川納稅人有啥新鮮感受?
10點23分,朱繼偉一臉笑意走出大廳,嘴裡嘟囔著說:「原來光核個票種都要20分鐘,現在報稅一共才20分鐘!」朱繼偉辦稅時間的縮減是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服務進一步優化的結果。8月是國地稅合併後首個徵期。當下,納稅人的體驗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