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地稅合併成績單:「十三五」機構改革突出亮點

2020-12-20 第一財經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

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我國分設了國稅和地稅機構,國稅部門負責徵收中央稅收收入,地稅部門負責徵收地方稅收收入。為了方便企業辦稅,提高徵管效率,外界一直傳國地稅將合併。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稅收和非稅收入、社會保險費徵管等職責。隨後,中辦、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大幕全面拉開。6月,36個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新稅務機構率先統一掛牌,隨後市縣兩級國地稅機構完成合併,7月份國地稅完成合併。

這場機構合中,全國稅務系統2萬餘名領導幹部由「正」轉「副」,支持這項改革順利推進。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建立起以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黨委和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優化了機構設置和職能職責,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徵收職責按要求平穩劃轉,初步構建起優化統一高效的稅收徵管體系。

國地稅機構合併不僅帶來機構「瘦身」,對納稅人而言最直接的體會就是從根本上解決「辦稅多頭跑」、「政策多口徑」、「執法多頭查」、「資料多頭報」等「四多」問題。

合併後的稅務部門不斷通過簡化環節、簡便程序、精簡資料,持續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一個窗口就能把所有業務辦結,非常便利!」德州恆豐紡織有限公司辦稅人員董慶霞說。

通過此次機構合併,稅務總局規範了稅務機構設置,優化了職能職責,特別是對納稅服務、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稅收經濟分析、跨區域稽查等方面的機構職能進行了強化。

稅務部門新設立了稅收經濟分析和稅收大數據風險管理兩個新機構,更加注重稅收大數據應用分析,疫情期間稅收大數據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效果明顯。另外,在合併撤銷各地縣級稅務稽查局基礎上,設立729個跨區縣稽查局,以大稽查為震懾的現代稅收徵管大格局正在加速構建完善。

相關焦點

  • 國地稅合併成績單:機構精簡超3萬個 2萬餘名領導幹部由「正」轉...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國地稅合併成績單:機構精簡超3萬個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 國地稅合併時間是什麼時候?國稅和地稅為什麼要機構合併
    國地稅合併時間是什麼時候  國地稅是否合併以及國地稅何時合併,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方案還提出要求:堅持蹄疾步穩、緊湊有序推進改革,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實到位。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
  • 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進一步稅制改革的開始
    原標題: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進一步稅制改革的開始 摘要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中國將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
  • 釋放國地稅合併的改革紅利
    作者:山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趙寶廷  當前,積極推進國地稅機構合併,有利於營造公平良好的營商環境,理順統一稅制與分級財政的關係,提升稅務機構的服務水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因此,推行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可以統一各地方的稅收努力程度和公平稅收負擔,為合理確定政府間稅收劃分、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並理順統一稅制和分級財政的關係,提供基礎性條件。  最後,有利於政府機構職能體系優化,建設服務型政府。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關鍵在於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 2018國地稅合併最新消息:國稅地稅合併原因【解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3月15日訊  原標題:【解局】一文讀懂國稅地稅合併的  昨天,國務院機構改革具體方案出爐,正式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准。
  • 國地稅合併步驟明確
    這將是3月公布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明確省級和省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國地稅合併邁出的第一步,這也將宣告分設了24年的國地稅將成為歷史。  不過,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和稅務人員表示,國地稅合併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機構合併帶來的人事安排難題,合併後對地方財力影響,稅務總局與地方雙重領導機制如何建立等。
  • 國地稅合一:從「物理合併」到「化學反應」
    在「物理合併」的背後,「國稅地稅合併」稅收徵管體系改革路徑逐步清晰。  2015年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其中,兩個「著力」成為稅收徵管體制改革重點:即著力解決現行徵管體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著力解決國稅、地稅徵管職責交叉以及部分稅費徵管職責不清等問題。
  • 回眸「十三五」:國稅地稅合併構建更優稅收徵管體系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車柯蒙)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全國稅務系統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與「十三五」規劃同期同頻、同向同行,逐步構建起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徵管體系,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進一步彰顯
  • 國地稅合併,到底是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6月15日,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國地稅合併正式啟動,全國省級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從這一天起,省一級稅務機關不再分國稅與地稅,統一為國家稅務總局各地稅務局。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後,分家24年的稅務機關重又合二為一。
  • 國地稅合併對企業的影響
    國地稅分開了近24年的時間,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公布,國地稅再一次合併的改革方案。此項改革是為了稅收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以及服務更加的優質、完善。這一舉措也表示我國稅收法律逐漸步入新的規程。國地稅合併的原因之一便是「營改增」,「營改增」也是國地稅合併的「推動者」因著「營改增」的實施,地稅中的營業稅則由國稅部門來徵管,這樣一來地稅、國稅部門的事權和徵管就不協調了。閒置了地稅的徵管能力,以此同時加重國稅的工作負擔,國地稅的合併實質上也是內部工作的需要。其實在「營改增」的方案實施過程中兩部門的合作也是非常密切的。這也為地稅合併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 國務院機構改革︱國稅地稅由分設走向合併的改革邏輯
    地方國稅與地稅機構合併的改革將面對諸多現實難題的挑戰。圖為2016年11月28日,安徽省濉溪縣國稅部門工作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貼近式服務」。 東方IC 資料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 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更便利 機構精簡超3萬個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機構精簡超3萬個 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更便利作者: 陳益刊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2018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大幕全面拉開。
  • 機構精簡超3萬個 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更便利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  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2018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大幕全面拉開。
  • 國地稅合併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原標題:國地稅合併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記者今天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俗稱「國地稅合併」的徵稅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後,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已組織召開了多次內部調研、培訓、座談會,目前改革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基本明確。已有多地省級稅務部門正積極籌備掛牌。
  • 縣級國地稅合併,24年國地稅分設成歷史,80多萬稅務幹部合二為一
    多位財稅專家認為,國地稅由分設向合併改革有利於提高運行效率,提升納稅人便利度,降低納稅遵從成本,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根據改革部署,隨著國地稅合併之後,還需要「總結經驗找差距、優化完善再升級」,做好「三定」(即定機構、定編制、定職能)等事情,同時還會大力推進辦稅便利化改革,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降低納稅成本。1993年之前,省及省以下級地方政府只有一個稅務局,負責所有稅收和非稅收入徵收,匯總收入後中央從中抽成。
  • 天津:國稅地稅合併後機構改革與辦稅服務如何推進
    國稅地稅合併後機構改革與辦稅服務如何推進──新機構 新變化 新體驗「進一個廳,排一次隊,提一次申請,報一套材料,國稅地稅合併後實行一廳通辦,確實省時便捷了。」8月,區級國稅地稅合併後的首個納稅申報期,作為浩眾兄弟勞動服務有限公司的會計,劉潔心裡還是有些打鼓,機構重組後辦稅服務、辦稅效率能否和原來一樣?為此,劉潔去辦稅時特意早出來一小時。「的確,合併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有一點是我們的根本遵循,那就是機構改革、服務先行。」納稅服務科李津豔科長坦言。
  • 國務院機構改革︱國稅地稅合併的邏輯
    此次地方國稅與地稅機構合併看上去僅僅是稅務系統的改革,實際上卻會對未來中國的地方經濟和地方政府行為產生深遠影響。圖為2016年11月28日,安徽省濉溪縣國稅部門工作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貼近式服務」。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規定:「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這看上去是重回九十年代,但在體制和效率上已經有天壤之別。
  • 國地稅合併最新消息:國地稅合併雙重領導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3月19日訊  「分家」24年的國稅和地稅又要合併了。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該方案最後一條「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寫道: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體制。
  • 國稅地稅合併,百姓受益幾何?
    此次改革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合併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二是調整徵收範圍,合併後的國稅地稅機構將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 24年後 國地稅合併 如何帶來獲得感?
    與此同時,川內其餘20個市(州)國稅局、地稅局也統一合併並掛牌,這標誌著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進入「改好省局樹樣板」與「市縣推進全覆蓋」並行階段,稅務機構合併全面推進與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徵管職責劃轉準備並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