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地稅合併時間是什麼時候?國稅和地稅為什麼要機構合併

2020-12-20 閩南網

國地稅合併時間是什麼時候

  國地稅是否合併以及國地稅何時合併,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方案還提出要求:堅持蹄疾步穩、緊湊有序推進改革,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實到位。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省以下黨政機構改革,由省級黨委統一領導,在2018年年底前報黨中央備案。所有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稅務合併的時間表來了!《方案》要求: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按此分析,國地稅合併方案會在9月前出爐!

  按此來分析,一般區縣級的國地稅合併方案肯定會在9月前出爐!

國稅和地稅為什麼要機構合併

  前段時間,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徐樂江回答稱,今年國家機構改革將合併國地稅。根據報導稱,花垣縣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廳榮獲「文明示範窗口」稱號。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樂江在政協分組討論時,回應委員問及國稅地稅能否合併時透露,今年國家機構改革的一個舉措就是合併國稅地稅。據了解,今年全國兩會全國工商聯提交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稅制改革》提案中,就提出國稅、地稅合併的建議。

  近年來,花垣縣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廳本著「全心全意、文明服務納稅人」的理念,狠抓納稅服務窗口的文明建設,全面執行「統一著裝規範、統一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的規定,開展「爭創熱情優質服務,打造文明滿意窗口」、「青年文明號開放周」等活動,嚴格執行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等事項,不斷優化內部管理系統,保障提供優質納稅服務,以納稅人的滿意度作為評價服務優劣的標準,獲得了廣大納稅人的一致好評。

  其實,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廳不僅在花垣縣成立,合川、經開區以及靖州也有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廳。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廳的辦理深受市民點讚,國地稅的合併讓市民節省更多時間,市民往後不必在國稅和地稅兩邊跑了。

國地稅合併對老百姓的好處

  好處一

  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納稅人通過一個窗口納稅,不需要兩頭跑,可以更加方便,一次性辦完業務。

  好處二

  國地稅合併後,可以解決辦稅「多頭跑」、政策「多口徑」、執法「多頭查」的問題。

  好處三

  促使徵管口徑一致,減少爭議。

  好處四

  在目前「分稅制」的框架下,納稅人需應對兩套徵稅體系感覺很麻煩,另外,國稅局、地稅局有時候爭搶稅源,不僅產生利益衝突,也造成納稅人和稅務部門之間的矛盾。合併後,可以大大減少納稅人和稅務部門之間的矛盾。

  好處五

  大大減少稅務管理成本。國稅、地稅稅收體系複雜,稅種繁多,兩套機構重複配置相同的資源,包括辦公場所、設備、後勤、以及職員的工資、福利等,這些都是稅務管理成本。

  好處六

  國地稅的合併,必須將會大大降低稅收徵管成本。

  好處七

  避免重複稅務檢查,可以有效規範稅收行政處罰行為,促進行政處罰的公平、公正,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合併後,稅務局可以一次對所有稅種統一檢查,避免了以往對非本單位的稅收風險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選擇視而不見;在對於企業所得稅這種共管戶問題上,以往經常有國地稅執法口徑不一互不入帳的情況,合併後再統一地區的稅收執法口徑,是一個聲音了。

  好處八

  國地稅合併方便了納稅人申報及應對稅務機關檢查,減少了企業的稅收合規成本。

  好處九

  國地稅合併後,在宣傳重點、宣傳口徑、宣傳方式等方面可以統一了。

  好處十

  國地稅合併將更加有利於我國的財稅改革走向深化。合併後,稅務徵收系統對內部門的工作量會因此減少,這樣一來,從事對外業務的人員數量會有所增長,可以有更多力量為納稅人服務。

  好處十一

  國地稅合併,有利於稅務人員全面掌握稅收業務。

  好處十二

  國稅和地稅合併後,徵稅系統可以對人員進行更好的配置,強化最需要加強的部門,提高稅收徵收的整體效率。比如說,一方面,可以加大力量建設統一的稅收電子信息系統,有效整合增加技術人員;另一方面,為應對偷稅漏稅等問題,可以整合更多的一線徵管人員,提高徵收效率。

相關閱讀:

  國地稅合併最新進展消息:國稅地稅改革合併時間及機構設置

原標題:國地稅合併什麼時候執行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2018國地稅合併最新消息:國稅地稅合併原因【解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3月15日訊  原標題:【解局】一文讀懂國稅地稅合併的  昨天,國務院機構改革具體方案出爐,正式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准。
  • 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進一步稅制改革的開始
    原標題: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進一步稅制改革的開始 摘要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中國將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
  • 國地稅合併,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麼,為什麼分家24年之後,國地稅又重新合併在一起?國地稅合併會對納稅人有什麼影響?國地稅合併的原因國地稅合併是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關鍵性一步。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國家稅務總局要會同省級黨委和政府加強稅務系統黨的領導,做好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工作,優化各層級稅務組織體系和徵管職責,按照「瘦身」與「健身」相結合原則,完善結構布局和力量配置,構建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徵管體系。
  • 國稅地稅合併,百姓受益幾何?
    此次改革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合併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二是調整徵收範圍,合併後的國稅地稅機構將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 國地稅合併步驟明確
    這將是3月公布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明確省級和省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國地稅合併邁出的第一步,這也將宣告分設了24年的國地稅將成為歷史。  不過,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和稅務人員表示,國地稅合併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機構合併帶來的人事安排難題,合併後對地方財力影響,稅務總局與地方雙重領導機制如何建立等。
  • 國稅地稅機構合併 稅務執法不再「兩頭查」
    日前,全國縣鄉國稅地稅機構正式合併,所有縣級和鄉鎮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至此,全國省市縣鄉四級稅務機構分步合併和相應掛牌工作全部完成,開始以新面貌全新亮相。對納稅人而言,新時代的新稅務有哪些變化?過渡階段,辦稅需要注意些什麼?
  • 一文讀懂國稅地稅合併的原因
    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聽取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國務委員王勇作說明時指出,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 分稅制實行24年,為何現在又要合併國稅地稅?
    昨天,國務院機構改革具體方案出爐,正式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准。整份報告信息量很大,亮點也很多。而這其中,討論度最高的話題之一,就是「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文件中寫道: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 國地稅合併最新消息:國地稅合併雙重領導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3月19日訊  「分家」24年的國稅和地稅又要合併了。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該方案最後一條「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寫道: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體制。
  • 國地稅合併對企業的影響
    國地稅分開了近24年的時間,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公布,國地稅再一次合併的改革方案。此項改革是為了稅收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以及服務更加的優質、完善。這一舉措也表示我國稅收法律逐漸步入新的規程。國地稅合併的原因之一便是「營改增」,「營改增」也是國地稅合併的「推動者」因著「營改增」的實施,地稅中的營業稅則由國稅部門來徵管,這樣一來地稅、國稅部門的事權和徵管就不協調了。閒置了地稅的徵管能力,以此同時加重國稅的工作負擔,國地稅的合併實質上也是內部工作的需要。其實在「營改增」的方案實施過程中兩部門的合作也是非常密切的。這也為地稅合併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 國務院機構改革︱國稅地稅合併的邏輯
    此次地方國稅與地稅機構合併看上去僅僅是稅務系統的改革,實際上卻會對未來中國的地方經濟和地方政府行為產生深遠影響。圖為2016年11月28日,安徽省濉溪縣國稅部門工作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貼近式服務」。東方IC 資料1994年,整個稅務系統的「百萬大軍」,按照其業務屬性分流到新設的國稅局和地稅局,現如今這「百萬大軍」又要合流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規定:「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 國地稅合併成績單:「十三五」機構改革突出亮點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 國地稅合一:從「物理合併」到「化學反應」
    2018年2月,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這是分稅制實施24年後,針對稅收徵管體制改革,中央首次提出國稅地稅合併。
  • 國務院機構改革︱國稅地稅由分設走向合併的改革邏輯
    地方國稅與地稅機構合併的改革將面對諸多現實難題的挑戰。圖為2016年11月28日,安徽省濉溪縣國稅部門工作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貼近式服務」。 東方IC 資料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 媒體:分立24年後,國地稅為什麼又要合併?
    分立24年後,國稅和地稅又重新合併了。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方案提出,國務院將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
  • 省級國稅和地稅機構有望在6月正式合併 地方招商將失稅收優惠
    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合併即將邁出關鍵一步,這將直接影響80多萬國地稅系統在職幹部,更間接影響億萬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第一財經記者從多位稅務人士處了解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層面的國稅和地稅機構有望在6月份正式合併。
  • 國稅地稅合併:國家稅務總局鄭州市稅務局今天成立
    分設之後,「當時就有這樣一個情況,夫妻倆都在稅務部門的,一個去國稅,一個去地稅。現在這樣的家庭在國地稅系統很常見。」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實體經濟成本費用的壓力越來越大,國地稅分設,漸漸顯示出弊大於利,納稅人常常抱怨「多頭管理」,每年的「兩會」,減稅降負都是主流話題之一。當「營改增」全面實施以後,國稅和地稅的合併,就顯得愈發水到渠成。
  • 釋放國地稅合併的改革紅利
    國稅系統負責徵收的稅收在總稅收中的比例較大,而且隨著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的完成,該比例更大,也就是說地稅系統的徵稅規模或工作量大大縮減,即使國稅地稅機構不合併,地稅系統也面臨重大的機構改革和人員轉崗或分流。
  • 國稅地稅合併將給納稅人帶來什麼
    來源:光明日報7月20日,全國縣鄉國稅地稅機構正式合併,所有縣級和鄉鎮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一場深刻變革,既涉及省、市、縣、鄉4級稅務機構,又需要保障10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正常辦稅,國稅地稅機構合併面臨哪些挑戰?
  • 20多年來國稅地稅再次合併,背後有這些深意與挑戰
    20多年後國稅地稅再次合併有深意?3月13日,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議案》(下稱「方案」),改革內容之一是合併國地稅機構。方案稱,改革國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地區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國家行政學院馮俏彬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實不少企業一直呼籲國稅地稅合併,減少企業納稅的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