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地稅合併成績單:機構精簡超3萬個 2萬餘名領導幹部由「正」轉...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原標題:國地稅合併成績單:機構精簡超3萬個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

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我國分設了國稅和地稅機構,國稅部門負責徵收中央稅收收入,地稅部門負責徵收地方稅收收入。為了方便企業辦稅,提高徵管效率,外界一直傳國地稅將合併。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稅收和非稅收入、社會保險費徵管等職責。隨後,中辦、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大幕全面拉開。6月,36個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新稅務機構率先統一掛牌,隨後市縣兩級國地稅機構完成合併,7月份國地稅完成合併。

這場機構合中,全國稅務系統2萬餘名領導幹部由「正」轉「副」,支持這項改革順利推進。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建立起以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黨委和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優化了機構設置和職能職責,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徵收職責按要求平穩劃轉,初步構建起優化統一高效的稅收徵管體系。

國地稅機構合併不僅帶來機構「瘦身」,對納稅人而言最直接的體會就是從根本上解決「辦稅多頭跑」、「政策多口徑」、「執法多頭查」、「資料多頭報」等「四多」問題。

合併後的稅務部門不斷通過簡化環節、簡便程序、精簡資料,持續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一個窗口就能把所有業務辦結,非常便利!」德州恆豐紡織有限公司辦稅人員董慶霞說。

通過此次機構合併,稅務總局規範了稅務機構設置,優化了職能職責,特別是對納稅服務、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稅收經濟分析、跨區域稽查等方面的機構職能進行了強化。

稅務部門新設立了稅收經濟分析和稅收大數據風險管理兩個新機構,更加注重稅收大數據應用分析,疫情期間稅收大數據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效果明顯。另外,在合併撤銷各地縣級稅務稽查局基礎上,設立729個跨區縣稽查局,以大稽查為震懾的現代稅收徵管大格局正在加速構建完善。

相關焦點

  • 國地稅合併成績單:「十三五」機構改革突出亮點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 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更便利 機構精簡超3萬個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機構精簡超3萬個 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更便利作者: 陳益刊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2018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大幕全面拉開。
  • 機構精簡超3萬個 國地稅合併後辦稅更便利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涉及國地稅幾萬機構、百萬人員以及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  第一財經從稅務總局獲悉,國地稅改革完成後,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2018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大幕全面拉開。
  • 國地稅合併:3.4萬個機構被撤銷 2.2萬名正職轉副職
    本報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導過去的一年,無論是國地稅機構合併,還是新個稅法的落地,稅務部門都是最核心的執行部門。3月12日,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介紹了減稅及機構改革的相關情況。據介紹,國地稅合併過程中,各級稅務局有3.4萬個一級和內設機構被撤銷,省局、市局、縣局、鄉鎮分局、稅務所都如期平穩地「掛牌」和「三定」,有22255名幹部由正職轉為副職。2019年還將推出近2萬億元減稅降費舉措,這將成為稅務部門重要的工作內容。
  • 回眸「十三五」:國稅地稅合併構建更優稅收徵管體系
    據了解,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7次會議於2015年10月審議通過《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要求發揮國稅、地稅各自優勢,推動服務深度融合、執法適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著力解決現行徵管體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十三五」時期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由此發軔。
  • 國地稅合併步驟明確
    這將是3月公布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明確省級和省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國地稅合併邁出的第一步,這也將宣告分設了24年的國地稅將成為歷史。  不過,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和稅務人員表示,國地稅合併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機構合併帶來的人事安排難題,合併後對地方財力影響,稅務總局與地方雙重領導機制如何建立等。
  • 國務院機構改革︱國稅地稅由分設走向合併的改革邏輯
    1994年,順應分稅制改革分稅分管要求,稅務機構實行國稅與地稅分設並分別轉隸於中央與地方,這次順應國務院機構改革要求,再將國稅與地稅機構由分設向合併轉變。過去二十四年間,地方稅務機構設置經歷了由財稅合一到國稅與地稅分設,再由分設向合併的循環。那麼,稅務機構設置為什麼要分,分了後為什麼又要合,分和合的改革邏輯又是什麼,確實值得我們分析、思考。
  • 國地稅合併時間是什麼時候?國稅和地稅為什麼要機構合併
    國地稅合併時間是什麼時候  國地稅是否合併以及國地稅何時合併,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方案還提出要求:堅持蹄疾步穩、緊湊有序推進改革,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實到位。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
  • 國地稅合一:從「物理合併」到「化學反應」
    2018年2月,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  這是分稅制實施24年後,針對稅收徵管體制改革,中央首次提出國稅地稅合併。
  • 國地稅合併中職務調整方式:交流到省局機關或回原籍任副職等
    今年的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伊始,職務調整問題就受到稅務系統幹部等各方人士關注。《中國稅務報》提到一組數字:這次機構合併涉及1000多個市級國稅局、地稅局,6000多個縣級國稅局、地稅局,2萬多個副科級國稅、地稅分局(稅務所)。
  • 財稅專家解讀國地稅合併:減少收稅成本,分稅制不會改變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方案,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將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擬設置組成部門26個。其中,方案稱,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
  • 省級國地稅料本月合併,地方招商將失稅收優惠
    這將是3月公布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明確省級和省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國地稅合併邁出的第一步,這也將宣告分設了24年的國地稅將成為歷史。 不過,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和稅務人員表示,國地稅合併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機構合併帶來的人事安排難題,合併後對地方財力影響,稅務總局與地方雙重領導機制如何建立等。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方案正在設計中,以確保改革順利推出。
  • 國地稅合併:從瘦身到強身
    6月15日,全國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以及計劃單列市的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7月5日,全國535個市級新稅務機構集中統一掛牌;7月20日,全國縣鄉國稅地稅機構正式合併,所有縣級和鄉鎮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標誌著全國省市縣鄉四級稅務機構分步合併和相應掛牌工作,經過36天的努力全部完成,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第一場攻堅戰圓滿收官。
  • 「國地稅合併」經全國人大審議 | 大刀闊斧後稅收徵管應如何「精雕...
    總之,隨著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國地稅分立的稅務機構設置已經無法滿足國家對稅收徵管的需要,來自稅務系統內外部的國地稅合併的呼聲由來已久,這一趨勢終將演變為現實。那麼,國地稅究竟應當如何合併,未來我國的稅收徵管體制將如何改革呢?
  • 國地稅合併後納稅人不再「兩頭跑」
    大洋網訊 7月20日新稅務機構全面完成掛牌以來,全市辦理業務總量環比6月上升了17%,預約量環比6月上升了20%,業務平均辦理時間同比去年7月減少了14%。辦稅資料進一步精簡,21個涉稅事項、426份報送資料取消,30個涉稅事項簡化,社保事項38項得以整合減少。大洋網訊 進入8月,區級國地稅部門合併後迎來首個納稅申報期。
  • 國地稅合併,到底是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6月15日,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國地稅合併正式啟動,全國省級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從這一天起,省一級稅務機關不再分國稅與地稅,統一為國家稅務總局各地稅務局。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後,分家24年的稅務機關重又合二為一。
  • 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改革需統籌協調處理好四大稅收關係
    視覺中國 資料2018年3月由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要求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在改革前的稅收徵管體制下,國稅系統實行垂直管理,省級國家稅務局的領導幹部任命、機構人員編制、運行經費撥款均由國家稅務總局下達。地稅系統實行由國家稅務總局協同省級人民政府對省級地方稅務局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省級地方稅務局幹部在地方政府任命前由國家稅務總局提出意見,其機構人員編制、運行經費撥款均由地方政府直管。
  • 國地稅合併對企業的影響
    國地稅分開了近24年的時間,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公布,國地稅再一次合併的改革方案。此項改革是為了稅收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以及服務更加的優質、完善。這一舉措也表示我國稅收法律逐漸步入新的規程。國地稅合併的原因之一便是「營改增」,「營改增」也是國地稅合併的「推動者」因著「營改增」的實施,地稅中的營業稅則由國稅部門來徵管,這樣一來地稅、國稅部門的事權和徵管就不協調了。閒置了地稅的徵管能力,以此同時加重國稅的工作負擔,國地稅的合併實質上也是內部工作的需要。其實在「營改增」的方案實施過程中兩部門的合作也是非常密切的。這也為地稅合併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 國地稅合併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原標題:國地稅合併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記者今天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俗稱「國地稅合併」的徵稅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後,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已組織召開了多次內部調研、培訓、座談會,目前改革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基本明確。已有多地省級稅務部門正積極籌備掛牌。
  • 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進一步稅制改革的開始
    原標題: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是進一步稅制改革的開始 摘要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中國將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