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祝你不用奔赴大海,也能春暖花開
早在2015年,北京三元橋整體換梁工程就震驚了全世界網友,三元橋位於北京市最繁忙路段之一,服役了30餘年。2015年底進行大型維修時,從工程啟動更換主梁到結束僅用了43個小時,當時,一段記錄這一過程的視頻火遍全球,在外媒社交網站上播放量超過400萬,國外的網友紛紛為中國速度「獻上膝蓋」,其中一位叫Benny的網友感嘆道:「全世界都對中國刮目相看,給中國在基建上的質量和高效點讚」。
2.5小時拆掉一座大橋,9小時完成鐵路站改造,43小時「舊橋換新橋」,中國速度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也讓中國在全球的基建市場上留下了「基建狂魔」的名號。無論從數量、規模、建設速度、各項指標來算,中國都是領先於世界的。如今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基建技術再登上一層樓,各項艱難的基建都被我們成功拿下。
眾所周知,中國大陸和臺灣隔著臺灣海峽,一直沒有修建跨海大橋,臺灣海峽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兩地人民的交流,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國決定在這裡修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也正是因為這座大橋的修建,一把抓住了臺灣海峽的「命脈」,這座大橋的修建也增加了兩地人民更好的往來。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跨海峽大橋,資料顯示,這座大橋總投入120億,先後需要投入30萬噸鋼鐵、266萬噸水泥,這些材料,足以建造8座杜拜塔,堪稱「超級大橋」,可以公路、鐵路兩用,上層是設計時速為110公裡的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是設計時速為200公裡的雙線I級鐵路。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福平鐵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橋所處的臺灣海峽夏有颱風、冬有季風,每年6級以上的大風天數超過300天,是與百慕達、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三大風口海域,水深浪高,天氣、水文、地質三重難題層層疊加,是全世界公認的「橋梁施工禁區」,所以每一年留給建設者有效的施工時間非常有限。
因為這座橋的難度太大,因為我國先後派遣了4萬名工人奔赴臺灣海峽,而這些工人有建設港珠澳大橋的經驗,所以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修建奠定了堅持的基礎。也正是這4萬名工人連夜奔赴臺灣海峽的壯舉,就連外媒都表示震驚:中國速度太瘋狂。
在大橋施工過程中,面臨著水文地質條件複雜、施工場地狹小、現場輔助設施繁雜、海邊機具鏽蝕快等種種難題,所以從剛開始,建設者們就不斷進行技術攻堅。為了提高工效,工程人員在海中間搭了一個更大的平臺,佔地差不多80畝,有差不多600號左右的人長期住在平臺上面,除非來了颱風,他們一般是不下來的,就長期在海上住著,哪怕過年過節都住在海中間。這海上搭的平臺是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建設者們也非常不容易,能在上面堅持7年多,直到把橋修完才撤離下來。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第二條進出平潭島的重要通道,通車後福州至平潭的用時將縮短半小時,形成一小時通勤圈,不得不感慨:中國基建是真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