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律師和上過法庭的人都知道,庭審過程中你說的每句話,都有人給你記下來,庭審結束之後你需要在庭審筆錄的每一頁上都籤字,最後一頁還需要寫上時間。籤字的意義在於,你要對你說的每一句話負責。
同樣是籤字,我們就合同籤訂這個環節,擬了一份詳細的風險清單,列出了需要注意的15個細節,供讀者參考。
1、紙張
一張廢紙,一個香菸盒,一張衛生紙,寫上字,意思表達清楚,都可以成為合同。我們通常會看到個人之間金額不大的借條、欠條、結算單、對帳單等,是用筆記本上撕下的紙紙張寫成,紙的一邊撕得彎彎曲曲,像祖國的海岸線。作為緊急情況下的權宜之計,這麼做是可以的,但緊急情況過後,還是需要用正規辦公紙張將內容重寫一遍,便於保存,易於辨認。
只要條件允許,合同都要用A4白紙書寫或者列印,正反面均可。也有用A3紙的,需正反面列印或書寫,再對摺成A4紙的尺寸。房屋買賣合同、中介合同、保險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大公司的勞動合同等內容多且需重複使用的合同版本,用A3紙列印的較為常見。
2、合同名稱(標題)
跟每個人都有名字一樣,每一份合同都要有名稱,如「出資協議」、「離婚協議 」、「房屋買賣合同」、「股權轉讓合同」等,合同名稱通常反應了這類合同的性質,概括了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實在不知道如何給合同起標題,寫「協議」或者「合同」兩個字也行。
有些內容較多的合同,通常會有封面,封面上都會寫合同的名稱,但翻開正文第一頁,往往有的合同開篇就是當事人的主體信息,而沒有合同標題。這種情況是不可取的,仍然需要寫上合同名稱,且與封面的名稱一致。
3、當事人信息
合同標題下是當事人的主體信息,自然人主體需寫上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和地址,這個地址可以不是身份證上的地址,但應當是有效送達地址,是可以收到快遞的。法人主體需要寫全稱、地址、聯繫人姓名和電話。此處的法人名稱,一定要全,與工商部門或其他相關部門核准的名稱一致,不能用簡稱。
為了便於合同履行中的溝通和訴訟過程中的文書送達,當事人信息中也添加電子郵箱。
4、條款編號
合同的每個條文均需要有序號,並且連續。如果條文比較多,建議用阿拉伯數字編號,甚至可以給每一段話編號,便於翻閱、引用和表述。當然,合同條文要根據條、款、項的層次級別編序號,編號的前提是邏輯清楚,分段恰當,層次分明。
5、頁眉頁腳
但凡不止一頁的合同,均需要在頁腳添加頁碼,建議用「第X頁 共X頁」的格式,可防止漏頁、錯頁、順序顛倒,更方便閱讀、保管。
頁眉可有可無,但無論頁眉頁腳,還是頁碼,原則上不建議在封面上用,因為不好看。
6、空白、以下無正文、此頁無正文
多頁合同除最後一頁外,不能留下大片空白,防止事後被人添加內容。
Word文檔的「格式」→「段落」→「換行和分頁」的對話框中,有「孤行控制」、「與下段同頁」、「段中不分頁」、「段前分頁」四個功能,分別在一頁的末尾產生不同的空白效果,在某些合同排版時會有用處。
合同正文結束後落款之前,不留空白。緊接正文,換行不空行,用括號註明「(以下無正文)」。如籤署頁另起一頁,則在該頁首行註明「(此頁無正文,為籤署頁)」,更詳細一點的可寫「(此頁為XX年XX月XX日張三、李四、杭州XX公司之間《XX轉讓合同》的籤署頁,無正文;如此頁有落款之外的信息,則無效)」。
7、手寫內容
合同原則上不要手寫,列印之後籤字蓋章最好。但有時候只能用對方準備好的紙質格式合同,填空式地補齊合同內容,比如房產中介公司的中介合同。這種情況下,要讓對方手寫,填寫人要在對方落款處的「授權代表」處籤字。填空式合同中沒有約定或無需填寫的地方,要斜槓劃掉,防止事後添加。
經雙方磋商後列印的合同,應註明「除籤字和時間可手寫之外,其餘內容手寫無效」。
有時候雙方已經籤好合同,但需要做簡單修改又不想重新籤合同時,也可以手寫修改,修改之後讓對方在自己所持合同文本的修改處蓋章,即甲方在乙方所持合同文本的修改處蓋章,乙方在甲方所持合同文本的修改處蓋章,或者共同蓋章。換言之,我手裡拿的合同是你改的,而不是我自己改的。
8、裝訂
多頁合同膠裝成冊為好,而不只是訂幾個訂書針。膠裝成冊便於長期保管,不易替換其中的紙張,形式上也更正式,是對合作夥伴的尊重。
9、筆
原子筆、鉛筆、水彩筆等是絕對不能用來籤合同的,只允許用黑色籤字筆和碳素墨水鋼筆。用鋼筆籤字時,要用純黑色,不建議用藍色、藍黑色,這兩種墨水寫的字遇水擴散、消失得快。
市面上有褪色筆賣,寫的字會慢慢消失,不同的筆褪色時間長短不一,從幾分鐘、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這種筆本來是用於練習硬筆書法的,但有人用來籤合同騙人,所以要留神,建議不要用對方的筆。
萬一遇到褪色筆籤的合同,發現對方籤名褪色時,也不要著急,切忌憤憤然將合同毀棄。儘管顏色褪去,「力透紙背」的痕跡一般不會消失,筆跡大多可以鑑定出來。
10、面籤
網際網路時代,手機那頭的「好朋友」或許是一條狗,視頻裡活蹦亂跳的青春美少女,或許是個肥肉縱橫、雀斑滿面的老太太。所以,合同面籤很重要,以杜絕代籤、冒籤。
實踐中,我們經常會把電子版發給對方,對方列印出來籤字、蓋章之後寄給我們,或者我們蓋好章寄給對方,對方籤字、蓋章之後回寄一份。這種方式可以省很多時間,也方便,但重大的合同是不能這樣做的,初次合作更不能如此。
11、籤字、蓋章的選擇和並列
合同籤字蓋章後生效的表述很多,常見的有:①籤字蓋章之日生效;②籤字、蓋章之日生效;③籤字或蓋章之日生效;④蓋章且法定代表人籤字之日生效;⑤蓋章且授權代表籤字之日生效;⑥籤字按印之日生效。
以上的表述中,有的是一字之差,如「或」與「且」,有的是一個標點符號之差,有的則是籤字主體之差。表述不同,直接決定了合同是否生效,進而事關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甚至給對方以可趁之機。
通常,自然人籤合同,只需籤字即可,手印可按可不按。公司籤署合同,蓋章即可,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權代表籤字不是必須的要素。但是,與公司籤合同時,如果對方只有法定代表人籤字而沒有蓋章,則需小心,容易產生糾紛。換言之,與公司籤合同,蓋章是必須,籤字是錦上添花。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籤字和蓋章同時具備是最好的,畢竟遇到蘿蔔章也不是不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籤合同的章,只能是公章和合同專用章 ,蓋其他印章易起糾紛。
12、籤字、蓋章的位置
當事人均為自然人時,要像籤庭審筆錄一樣,在合同的每一頁都籤字,最後一頁還需籤上時間,甚至可以籤騎縫。在合同排版時,可在頁腳處預留雙方籤字的位置,確保文本美觀。
如果公司蓋章,則無需每一頁都蓋,只需籤署頁和騎縫處蓋章即可。蓋騎縫章時,要確保合同的每一頁都蓋到紅印,並且清晰。同一主體既有籤字又有蓋章的,不要重合,如位置不夠確需覆蓋,則需先籤字再蓋章,章蓋在名字上。
落款上印章的位置宜超出公司名字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呈「旭日東升」之狀,印章位置太靠下,則顯出「落日西沉」之垂態。印章要蓋得正,歪歪扭扭會讓人覺得「大廈將傾」,不夠敬業。這一點,不影響合同效力,只是為了好看。
13、掃描、拍照確認
合同籤好之後,可及時將合同掃描、拍照,發到對方的電子郵箱或微信中,讓對方確認,這樣可以進一步強化合同籤訂的過程和文本的真實性,也便於電子存檔、備查。在合同文本遺失的情況下,這個做法能有效彌補工作的不便。
14、身份證複印件
和自然人籤合同,除了身份證號碼、地址、電話必須寫在合同上之外,還儘量留下對方的身份證複印件作為合同附件,萬一打起官司來,能減少訴訟成本。
15、籤後複查
合同籤訂後,要及時複查以下幾點:
①合同份數是否夠;
②每份合同是否為同一版本,內容是否完全一致;
③籤字、蓋章是否有遺漏;
④籤字、蓋章的位置是否正確;
⑤籤字是否過於潦草而不易辨認;
⑥蓋章是否清晰有力,蓋章時是否存在滑動;
⑦騎縫章是否每一頁都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