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給孩子英語啟蒙?
為什麼英語啟蒙越早越好?
英語啟蒙需要近早嗎?
一、0-3歲----聽音辨音能力強
下圖源自一篇關於嬰兒學習英語能力的TED演講
可以看出,7歲是一個分水嶺!
但是還有一個更早的語言學習關鍵期,就是嬰兒期,嬰兒都是【世界公民】。
嬰兒一降生就擁有被稱為:「絕對聽力」的超強聽音辨音能力,能夠分辨出各種語言的細微差別,而倆歲之後的孩子會慢慢喪失辨別母語裡沒有的音的能力。
所以如果從小隻接受單一語言(中文)刺激,長大後可能很難辨別其他語言發音的細微差別,甚至無法準確發出、導致發音不地道。
二、0-8歲時語言發展黃金期
孩子可以通過【母語思維】自然習得任何語言!不需要死記硬背,天生有著我們常說的「語感~~~」
大腦主管說話的是運動性語言中樞——「布羅卡氏區」
☝99%父母都不知道,語言能力影響智力發展。
【布羅卡氏區】在2-4歲開始發育,10-12歲快速發育
期間可以自然【習得】任何語言,人的母語就貯存在該區域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靈敏性呈下降趨勢~
12歲之後,布羅卡氏區會關閉,語言儲存轉移到「額葉區」
這時候需要十分努力才能【學得】一門語言!
因此成人學外語速度慢,掌握得遠沒有小孩牢固,也較難形成基於「布羅卡氏區」的「語感」。
三、啟蒙時間晚的弊端
早和晚是相較而言的概念,我們這裡指的是:
☝在孩子認知水平比較低幼、中文母語思維不強勢的【早】,
✌對比認知水平較高、母語思維已經非常強勢的【晚】。
1、被迫輸入和輸出一同進行
雖然學英語要求【聽說讀寫】全面提升,但輸入是輸出的基礎!
一般早期英語啟蒙(2-3歲)都會經歷很長一段磨耳朵、音頻輸入的時間。聽英文兒歌、講英文故事,在大量有效輸入的基礎之上才開始要求說和寫,積累足夠的聽力和閱讀詞彙,輸出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兒~
而當認知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尤其是跟著小學才開始英語學習的孩子
沒有時間先進行足夠輸入,就因為要應對考試不得不輸入、輸出一同進行~
小學生們迫於考試壓力被要求迅速輸出,可能在短期內通過死記硬背可以達到理想效果
但長久發展遇到更高難度的要求就容易後續力量不足了
基本上,從2歲左右開始啟蒙的孩子不需要專門背單詞
起步階段大量聽力和每日閱讀已經積累足夠詞彙,並且這種自然積累起來的詞彙,由於是在真實的語境中出現的,他們更容易運用自如。
如果啟蒙時間較晚,在接觸英語時同時也有了其它學科壓力,從時間和精力分配上會更為困難,況且已經養成中文的母語思維,還會出現對英文牴觸的情緒~
2、通過翻譯路徑
幼齡兒童掌握語言(中文、英文)都會需要藉助動作、表情來理解
而已經形成母語強勢的孩子第一反應是問「什麼意思」,需要藉助中文來理解,不願意通過其它的肢體動作去體會
就算是在閱讀時,都需要把單詞一一轉化成中文再串起來理解,很容易受生詞的影響導致閱讀無法進行。
而寶寶看英文書和看中文書沒什麼區別,都一樣有認識的或者不認識的字,不會有額外的壓力。
用英語表達時更是如此,想到英語就直接說,還是用中文打好草稿再轉化成英語說出來,哪個更地道、更流暢不言而喻。
所以時間成本才是教育的最大成本,不要有窮人思維!
大家在了解英語啟蒙的最佳時期及重要性後,務必要把握良機、用對方法、陪伴孩子儘早開始英語啟蒙,這將是孩子在學習道路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 End -
---------------------------------------------------
今天分享的英語啟蒙就到這裡,感謝你看到這裡。
今天的文章就一個大重點:0-8歲時語言發展黃金期,任何語言啟蒙都要在最黃金時期去培養,時間成本才是教育的最大成本,不要有窮人思維!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所啟發,可以點個再看,並且把它分享給自己身邊的寶媽寶爸朋友,也許會幫到他哦。如果文章有不恰當的地方,還望大家批評指正,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交流。
看完文章大家了解到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
此刻會有好多疑問:
那我們怎麼進行英語啟蒙呢?通過什麼渠道去完成英語啟蒙呢?我英語不好怎麼辦?
在接下的來的文章裡我會一一給大家答覆!!!!!
一定記得關注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