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的製造業成網絡攻擊主要受害者

2021-01-09 51cto

2020年,製造企業遭受到的網絡攻擊威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網絡犯罪組織和國家級攻擊組織為竊取智慧財產權、數據或通過勒索攻擊獲取經濟利益,令製造業成為全球受威脅最大的行業之一。

據IBM 2020年發布的威脅情報,2020年第一季度,勒索軟體攻擊在所有行業增長了25%,但針對製造業的攻擊增加了156%,是風險最高的行業。Verizon《2020 數據洩露調查報告》則確認了922 起針對製造企業的網絡攻擊,其中381起導致了敏感數據洩露。

網絡攻擊會導致製造企業的敏感數據洩露、智慧財產權被竊取,甚至導致生產中斷,無法履行客戶訂單。極端情況下,最嚴重的攻擊可能對製造商工廠和設備造成永久性損害,導致市場份額損失,甚至製造企業的破產。

勒索與智慧財產權竊取是兩大主要威脅

目前,勒索攻擊和竊密攻擊是對製造企業破壞性最大的網絡威脅。針對製造業的大多數攻擊出於經濟動機,但有相當多的攻擊案例顯示,網絡間諜同樣是製造業面臨的主要威脅。

根據Verizon發布的《2020數據洩露調查報告》,針對製造業的攻擊活動中,出於經濟目的的佔75%,間諜竊密的則佔27%。在2020年,我們經歷了針對豐田汽車、特斯拉、富士康等知名製造企業的勒索軟體攻擊。此外,還有針對三菱公司、川崎重工的間諜竊密攻擊。

勒索軟體攻擊往往導致企業生產線停頓,造成巨大損失。製造企業需要大量的正常運行時間才能滿足生產要求,任何導致停產的攻擊都可能造成大量損失。因此,製造企業可能更願意向攻擊者付款。根據基伍諮詢公司(Kivu Consulting)2020年發布的報告顯示,製造業在勒索軟體支付方面的支出超過了其他任何行業,共支付了690萬美元。佔到整個2019年支付給網絡犯罪分子1100萬美元以上贖金總額的62%。根據IBM與Dragos的調查,針對製造企業的勒索攻擊佔到針對所有工業組織勒索攻擊的1/3。

與勒索攻擊相比,智慧財產權竊取是更加致命的攻擊。製造企業在智慧財產權開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通常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竊取智慧財產權可以提供競爭優勢,可以出售牟利或用於破壞運營,這是攻擊竊密日益盛行的原因。這種攻擊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甚至影響所在國家的經濟。根據Verizon發布的《2020數據洩露調查報告》顯示,38%的攻擊者具有國家背景,28%的攻擊活動是間諜竊密活動。實施攻擊行為的包括網絡犯罪分子、競爭對手,甚至有國家背景的攻擊組織。

製造業高管需要將智慧財產權保護作為他們的首要考慮。創新和創造力是製造業企業的核心,網絡犯罪分子竊取的商業秘密可能足以使製造企業倒閉。這是所有製造商都需要意識到智慧財產權竊取威脅的原因。了解智慧財產權失竊危險,製造企業可以制定更嚴格的政策,更好地應對此類攻擊。

針對製造業的網絡威脅日益複雜

安全專家發現,針對製造業的攻擊,無論攻擊目標是竊密還是勒索贖金,網絡攻擊者都在開發日益先進的多功能攻擊工具,並使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

許多製造企業還在運行不安全的舊系統。這些系統通常已使用了很久,在設計時考慮了效率和合規問題,但卻忽略了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風險。隨著攻擊手段日益先進,攻擊者總會發現更多創造性和破壞性的方法來攻破這些系統。

製造企業面臨的另一安全風險是其眾多分散、小企業構成的複雜供應鏈,這通常會成為攻擊組織尋求薄弱環節的重要目標。2020年初,安全專家調查針對歐洲、英國太空與國防業的系列攻擊活動時發現,攻擊組織直接使用供應商與合作夥伴之間的合法遠程連接或協作方案,繞過防護嚴密的邊界防護,成功進入攻擊目標的網絡。

此外,製造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導致其工控系統,成為了攻擊者的重要目標。Dragos公司發現,2018年1月到2020年10月間,所處理的針對工業機構的勒索攻擊增長了500%。針對工業企業的勒索攻擊每月逐步增加,在2020年5月達到高峰。2020年6月Ekans勒索軟體針對本田的攻擊,導致其暫停美國和土耳其汽車工廠、以及印度和南美洲摩託車工廠的生產。Ekans/Snake勒索軟體就是專門為攻擊工業控制系統而設計的,可以導致工業生產過程的中斷。

對於高度依賴計算機系統開展生產、自動化、質量保證、監控和安全的工業活動,勒索軟體具有巨大破壞性。攻擊導致生產過程中斷,出現長時間的停工,可以造成數千萬元的損失。如晶片代加工企業臺積電遭攻擊,導致相關工廠停產3天,損失近18億元(RMB)。

重新審視工業4.0網絡安全

製造企業目前經歷被稱為工業4.0的數位化轉型。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以及世界經濟論壇所稱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都體現出製造業和運營技術(OT)在數字經濟中的地位。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使IT與OT日益融合、智能互聯設備使用日益增多。製造企業還在生產環境部署越來越多物聯網(IoT)設備以提高效率。高度互聯的系統和供應鏈產生了巨大的收益。這些新技術和設備也帶來了潛在的嚴重漏洞,使企業無法全面了解其風險暴露面和攻擊面的問題,尤其是在涉及其他互相連接系統、網絡和供應鏈之時。

根據奇安信星跡平臺(用於捕獲網絡攻擊的蜜罐系統)統計,目前平均每天收到PoC漏洞利用流量約300萬次,抽樣調查漏洞利用次數的前十名中,九個均為物聯網設備漏洞。

在數位化推動下,企業網絡與外界的邊界已基本消失,傳統的安全方式手段逐步失效,製造業面臨更多的攻擊和風險。例如,對本田等主要製造商的勒索軟體攻擊突顯了網絡安全已發生了許多變化,以及公司對新的不斷發展的攻擊方法的脆弱程度。

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認為,智能製造有三大發展趨勢:第一個趨勢是大數據成為智能製造發展核心;第二個趨勢是雲邊協同成為智能製造發展主流;第三個趨勢是5G技術引領智能製造發展方向。因此,製造業的安全挑戰主要來自三方面:數據安全、雲安全和場景安全。

但製造商似乎還沒有跟上這種不斷變化的網絡安全形勢。《華爾街日報》202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製造業在影響網絡彈性的關鍵領域落後於其他行業:只有不到2/3的被調查工業/製造企業制定了內部網絡安全計劃;只有59%的企業制定安全響應計劃,還有37%的企業未開展持續的員工安全意識培訓。

隨著製造企業逐步推進數位化,更多網絡犯罪組織會將其視為高價值目標,製造企業是時候重新考慮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了。

探索製造業安全防護新方法

很多製造企業在著手加強網絡安全防禦,並努力實施基礎性的安全工作,如修補老系統中的安全漏洞。但大多數企業防護都無法領先於攻擊者。

傳統安全防禦所基於的基本假設是:通過防護可以將攻擊者拒之門外。事實並非如此,否則我們就不會看到頻發的網絡安全事件了。業界對傳統的「城堡和護城河」防禦模式的弊端已經形成了共識,現在必須考慮新的安全防護方式了。

首先,需要基於內生安全的理念,提升製造企業IT與OT系統的自身防護能力,推動安全從規劃、設計開始。這意味著,需要構建智能製造的「內生安全」,把單一的圍牆式防護,變成與業務系統融合的多重、多維度防禦。內生安全要求信息系統的安全體系具有自我免疫、內外兼修、自我進化的三大特點。

此外,優先考慮「安全內置於數據本身」的「以數據為中心」的方法。為了阻止對製造公司的攻擊,是時候採取從「扎高籬笆」的方法轉到數據安全防護的步驟,即從阻止攻擊者訪問數據轉移到保護數據本身。這就意味著無論數據存在於何處,無論是靜止、傳輸還是使用,都應對其進行保護。這包括以數字形式存儲在物理設備上的靜止數據,網絡中的傳輸數據,主動訪問、處理或加載到動態內存中的使用中數據。

通過採用100%加密的原則,安全專家不再需要花費數小時來調整數據分類規則,從而可以對「重要」數據進行更嚴格的保護。

無論數據存在何處都對其進行安全保護,這可以確保即使數據被盜,仍受到保護,這意味著數據對於竊取者來說是無用的——即使是公司員工盜取。

2020年底曝光的最大年度APT事件說明,在網絡攻擊面前,沒有哪個機構可以倖免。身處轉型中的製造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避免自己成為下一次網絡攻擊的受害者。

附:2020年製造業主要網絡攻擊

1. 日本三菱公司遭網絡攻擊,自衛隊裝備品信息或外洩

2020年1月,三菱電機發布消息稱,遭到大規模網絡攻擊。但否認有關防衛及電力等社會基礎設施的信息發生洩露。2月,日本防衛省表示,三菱電機公司遭到網絡攻擊,與試製自衛隊裝備品有關的競標信息有可能已經外洩。三菱電機公司推定多達200MB的大量信息發生外洩。

2. 大型鋼鐵製造商和採礦公司遭勒索攻擊

2020年3月,EVRAZ北美公司遭到了勒索病毒攻擊。EVRAZ是全球最大的鋼鐵製造商和採礦公司之一,公司的系統已感染了Ryuk勒索軟體,影響並破壞了該公司在北美的分支機構,主要包括加拿大和美國各地的鋼鐵生產工廠。公司主要在俄羅斯運營,但在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義大利、捷克共和國、美國、加拿大和南非也有業務。

3. 知名零部件製造商遭勒索攻擊,機密文件遭洩露

2020年3月,DoppelPaymer勒索軟體入侵了零部件製造商Visser Precision的電腦並對其文件進行了加密,要求 Visser Precision支付贖金。Visser Precision是一家為汽車和航空業定製零件的製造商,客戶涵蓋了SpaceX、特斯拉、波音、霍尼韋爾、Lockheed Martin 等大型公司。由於未收到贖金,DoppelPaymer公開了特斯拉、波音、SpaceX等公司機密信息。

4. 鋼鐵製造商BlueScope確認IT系統遭勒索攻擊

2020年5月,鋼鐵製造商BlueScope確認,IT系統受到勒索攻擊事件的影響。iTnews報導稱,BlueScope的生產系統在全公司範圍內停止運行,其原因被認為是勒索軟體感染。該公司的Port Kembla熔爐已轉為手動操作,而BlueScope稱之為「服務中心」的工廠仍在運營。據悉,公司員工打開受汙染的電子郵件附件,從而導致惡意軟體感染。

5. 本田全球網絡遭勒索攻擊,工廠被迫關閉兩天生產

2020年6月,據外媒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全球網絡因遭受勒索病毒攻擊被迫關閉其位於美國、土耳其、印度和南美部分工廠,導致生產停頓、產量下降。據BBC報導,勒索軟體迅速地擴散到了本田的整個網絡系統,計算機伺服器、電子郵件以及其他內網功能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本田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擁有超過20萬名員工,並在英國、北美和歐洲設有工廠。

6. 川崎重工發生嚴重數據洩漏,波及全球分支機構

2020年12月,日本航空航天公司川崎重工宣布,2020年6月發生了導致客戶數據洩漏的安全事件。2020年6月,川崎重工首次發現從泰國的海外辦事處日本伺服器的未授權訪問。隨後幾天內還發現了其他幾起越權存取事件。川崎表示,這些非法訪問來自印尼,菲律賓和美國的其他海外站點。所有未經授權的訪問都採用了先進複雜的黑客技術,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川崎重工主要生產摩託車、發動機、重型設備、航空航天、國防設備、機車車輛和船舶。

7. 德國矽晶圓廠商X-FAB遭攻擊,生產基地被迫關閉

2020年7月,全球領先矽晶圓廠商X-FAB發布公告稱其受到網絡攻擊,根據X-FAB聘請的領先安全專家的建議,所有IT系統均已立即停止。作為一項額外的預防措施,所有6個生產基地的生產都已停止。目前X-FAB已迅速與有關當局接觸,以調查這一史無前例的事件。此外,內部和外部安全專家團隊已經成立,以解決問題並恢復所有系統。X-FAB還決定實施臨時關閉製造工廠的計劃。

8. 可穿戴設備廠商佳明遭勒索攻擊,服務與網站關閉

2020年7月,智能手錶和可穿戴設備製造商佳明因遭遇針對內部網絡和某些生產系統的勒索軟體攻擊而關閉了部分服務。佳明遭受了WastedLocker勒索軟體的全面攻擊,主要產品服務和網站均癱瘓,攻擊者向Garmin索要高達1000萬美元贖金以恢復數據和業務。該公司發布聲明:「目前正在遭受勒索軟體影響的Garmin.com和Garmin Connect已停機。這次中斷還影響了呼叫中心,我們目前無法接聽任何電話,電子郵件或在線聊天。」

9. 佳能遭Maze勒索攻擊,10TB數據被盜

2020年8月,著名數碼攝像機廠商佳能(Canon)被曝遭受勒索攻擊,影響了許多服務,包括佳能的電子郵件,微軟團隊,美國網站以及其他內部應用程式。此次攻擊的罪魁禍首是Maze勒索軟體團夥,其宣布已經從佳能竊取了超過10TB的數據。根據最新報導,也許是因為沒有收到贖金,Maze在網上洩露了佳能美國公司的數據並且導致佳能部分內部系統中斷。根據報告,洩露的數據是大約2.2GB的營銷數據和視頻文件。

10. Maze勒索團夥公布LG、施樂公司76GB內部數據

2020年8月,Maze 勒索軟體的操縱者洩露了50.2GB 的LG內部網絡數據以及25.8GB的 Xerox 數據。實際上這兩家公司的數據洩露情況早在6月末就開始預告,當時Maze勒索團夥在其「洩露門戶網站」上為這兩家公司創建了相關條目。Maze 勒索團夥因高額勒索金及以企業網絡為攻擊目標而為人所知。他們首先竊取敏感文件,接著加密數據,要求支付勒索金以解密文件。如受害者拒絕支付贖金,則 Maze 勒索團夥則會威脅公開受害者的敏感數據。

11. 特斯拉鋰離子電池和電動汽車工廠遭攻擊

2020年8月,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Twitter上證實,特斯拉內華達州工廠Gigafactory於8月初曾遭遇網絡攻擊,隨後被聯邦調查局阻斷。特斯拉Gigafactory工廠是位於內華達州裡諾附近的鋰離子電池和電動汽車工廠。該工廠由美國特斯拉(Tesla)公司擁有和運營,為特斯拉電動汽車和固定式存儲系統提供電池組。根據專注特斯拉新聞的獨立博客Testrati的報告,名為Kriuchkov的俄羅斯人接觸特斯拉內華達工廠的員工,並以100萬美元賄賂該員工用惡意軟體感染並破壞特斯拉的內部網絡。該員工向特斯拉官員報告了這一事件,特斯拉官員隨即向聯邦調查局報案。

12. 美國雷射設備開發商遭勒索攻擊致運營中斷

2020年9月,美國領先光纖雷射切割、焊接、醫療和雷射武器開發商IPG Photonics,因遭到勒索軟體攻擊,導致其運營中斷。IPG Photonics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牛津市,在全球各地設有辦事處,共擁有4,000多名員工。該公司的雷射被用作美國海軍的雷射武器系統(LaWS)的一部分。此次勒索軟體攻擊破壞了IPG Photonics公司的運營,其IT系統在全球範圍內關閉,影響了辦公室的電子郵件、電話和網絡連接。

13. 全球最大眼鏡生產商遭勒索攻擊,業務被迫中斷

2020年9月,據媒體報導,義大利眼鏡生產巨頭Luxottica公司遭受網絡攻擊,並導致義大利與中國區業務被迫中斷。勒索軟體攻擊發生於9月20日晚間,給全球範圍內的分支機構造成了影響,直到22號業務仍然未能完全恢復。

14. 最大辦公家具製造商遭遇勒索攻擊 全球業務關閉兩周

2020年10月,全球最大的辦公家具製造商Steelcase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該公司遭遇勒索軟體攻擊。對Steelcase的勒索軟體攻擊迫使其將全球業務關閉了兩周,以遏制攻擊的蔓延。

15. 富士康北美工廠遭勒索攻擊,上千臺伺服器被加密

2020年11月,位於墨西哥的富士康工廠遭到「DoppelPaymer」勒索軟體的攻擊,導致1200臺伺服器被加密。據悉,攻擊者在對設備進行加密前已竊取了100GB的未加密文件(包括常規業務文檔和報告),並刪除了20-30 TB的備份文件。攻擊者要求富士康支付1804.0955 比特幣作為贖金(約3486.6萬美元),否則將把盜取數據在暗網出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虎符智庫」(TT_Thinktank)。

【責任編輯:

趙寧寧

TEL:(010)68476606】

點讚 0

相關焦點

  • 新發展格局下的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然而,我國製造業顯現兩大不足:一是附加值低,缺品牌;二是核心技術和主要設備依靠進口。  當前,數字經濟正在強勢崛起,引領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最大的不同在於,數字經濟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以使用數位化的知識信息和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通信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數字經濟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一系列新經濟活動。筆者以為,在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進程中,把握好「四個新」:  一是「新基建」。新基建與傳統基建最大的區別在於新基建是立足於高技術端,尤其是數位技術端的基礎設施。
  • 為何中低端製造業不能被放棄,又該如何轉型升級?
    當前中國的製造業還是以中低端產業為主,且實際上現在面臨最大困境的也是那些從事中低端製造的企業。這些企業通常缺乏技術和產品戰略,缺乏資金,在轉型問題上陷入迷茫。我國的中低端製造業給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其實他們的生存狀況,更關係到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就業機會。
  •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中的工藝創新
    所以我特別強調,智能製造是我們的一個目標,而推進到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實現製造業的智能化,通過製造業的智能化來逐漸逼近智能製造這樣一個目標和方向。這樣我們製造業當中的大量企業都有事情可做了,否則95%的中小企業覺得智能製造離他們太遠了。而我認為並不遠,你可以實現製造智能化,然後你就有可能做到智能製造。
  • 嘉興市製造業企業數位化轉型評估標準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周青、朱耀東、張維康、孫敏傑、張繆春、劉曉東、陳永驥、陳勇健、管力、郭正韋華、王會成、張嫵瑩、俞斌。本標準版權歸嘉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所有。引言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從起步建設,到製造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再到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逐步進入以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為核心特徵和重要模式的新階段。
  • Dropping Elephant:一個利用普通工具攻擊的網絡組織
    很快,我們就發現一個可能是來自印度的網絡犯罪組織正在亞洲地區大肆進行網絡間諜攻擊行動。受攻擊目標主要為多個同中國和中國國際事務有關的外交和政府機構。儘管攻擊者只配備了較舊的漏洞利用程序和普通的攻擊工具,但他們還是針對多個高級目標進行了攻擊,包括一些西方國家機構。
  • 2020年上半年網絡攻擊趨勢報告
    與 3 月和 4 月相比,6 月底全球所有類型的網絡攻擊增加了 34%。 2020年上半年網絡攻擊主要趨勢 網絡戰升級:隨著世界各國試圖收集有關疫情的情報或破壞競爭對手對的疫情防控工作,今年上半年,國家級網絡攻擊的強度和嚴重程度均出現飆升。
  • 如何看待智能製造與風電製造業的轉型?
    這期間,中國製造業主要經歷了三大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與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中國製造業高速發展,社會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開始活躍;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裝備現代化大大提升生產效率,規模化經濟開始發展,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製成品轉變;第三階段:21世紀以來,設計、工藝、管理模式創新開始帶動製造業升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改變著製造業從底層控制到高層管理的方方面面
  • 網絡安全和水坑攻擊
    「 水坑攻擊 」是網絡犯罪分子用來破壞組織在線信息系統的眾多技術之一。網絡安全管理員應該了解水坑攻擊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防範它們。水坑攻擊這句話來自自然界的掠食者,他們潛伏在水坑附近,等待他們想要的獵物。在網絡水坑攻擊中,網絡犯罪分子在網站上設置了陷阱,他們的目標受害者經常被發現。 通常情況下,陷阱網站是較小的,利基網站往往安全性有限。
  • 高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新世紀以來,我國產業和金融的融合進入蓬勃發展階段,裝備製造業金融市場從2007年開始步入快速增長軌道,當前國內環境和形勢在「產業+金融」複合型發展上面臨新的機遇,產融結合已成為中國裝備製造企業商業模式轉型的關鍵環節。
  • 保羅·科爾伯:與其說美國是網絡攻擊的受害者,不如說它是最活躍的...
    這讓人想起了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話:那位女士申辯得太多了。(譯註:意為某人在惺惺作態。)《紐約時報》近日刊載本文美國現在肯定也展開了類似的行動,甚至規模更大。在一場席捲整個數字世界卻又基本不可見不可知的無聲網絡衝突中,我們是積極的參與者。這是一場我們無法迴避的鬥爭,我們也沒必要去擺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
  • 訪談聯想丁樂佳:將持續深入賦能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印刷行業朝著數位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已成為歷史必然。此時,高斯的M-700系列印刷解決方案的誕生恰到好處地契合了製造業的轉型趨勢,使得聯想3S戰略能夠在印刷行業牛刀小試,成為印刷行業乃至整個製造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典型案例。
  • 招不怕老,「電子郵件派」網絡攻擊方式奪魁!
    過去,網絡攻擊組織主要集中利用零日漏洞發動具有針對性的攻擊。但隨著「漏洞賞金」 計劃的日益普及,產品在開發過程中對安全因素的重點關注,以及國家、企業和個人用戶對安全解決方案的採用和部署,攻擊者越來越難發現和利用零日漏洞,這迫使他們轉將視線重新放回到常用攻擊途徑——電子郵件就是其中之一,並且成為2016年最常見的攻擊手段。
  • 借力毛織業轉型 大朗製造業度「危機」
    從1994年投資辦廠到現在,800工人翻成1600人,年產值從當初的一個億到現在的三個億,明利鋼材模具製品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了大朗裝備製造業的龍頭之一,年生產模架3.1萬噸,居國內同行業的第二。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大朗鎮主政者,在一手緊抓毛織產業的同時,一手發展裝備製造業。
  • 低端製造業陷入薄利窘境,要拋棄它,轉型「製造業強國」嗎?
    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更是創下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績。不僅是工業產值超過美國,還在製造業增加值領域,「反超」美國,拿下世界第一的「雙冠王」。而且,就我國的製造業增加值而言,成績更是超過美日兩國的總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製造業大國。擁有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門類,讓我國在吸引製造業企業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世界工廠」,便是製造業大國的典型驗證。
  • 2020年第三季度的垃圾郵件和網絡釣魚攻擊分析
    因此,攻擊者也掌握了用戶創建的郵件列表,這使他們能夠傳播大規模廣告或網絡釣魚信息,過濾系統有時會讓這些信息通過。因此在第三季度,研究人員記錄了使用Sendgrid平臺發送的消息數量的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釣魚攻擊,其目的是竊取主要資源的登錄憑證。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方法論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在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工業網際網路協助提升製造業數位化水平,支撐工業萬物互聯互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 周鴻:全行業數位化轉型加速,網絡安全市場充滿機遇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5日電 「佛系的人是沒有辦法做安全的。」近日,360董事長兼CEO周鴻?接受鳳凰網《封面》欄目專訪時認為,今天的世界,網際網路安全面臨巨大挑戰。或許常年從事網絡安全行業,生活裡的周鴻?,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並想著怎麼去解決。他說,做安全的人常會自我嘲諷,有個英文單詞Paranoid,叫「幻想狂」,是說老想著別人會怎麼害我們。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背後,是已經被軟體重新定義了的世界。周鴻?認為,世界架構在軟體之上,只要是人寫的軟體就一定會有漏洞,一定會被人攻擊。
  • 網絡公開課席捲美國 傳統大學成受害者?
    原標題:網絡公開課席捲美國 傳統大學,網際網路的受害者?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世界一流學府都樂於把自己的精華課程製成網絡視頻,供學子在線分享。從2010年開始,網絡課程在美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頻繁出現。   幾年來,不少人悲觀的預測,傳統大學將步報刊、書店等的後塵,成為網際網路的下一個受害者。很多人認為,既然學生可在網上免費聽名師授課,何必要花一年幾萬美元學費、費盡心思擠名校?
  • 製造業全鏈數位化業務轉型實踐
    資訊時代背景下的製造業數位化市場機遇5G + 工業物聯網/網際網路浪潮推動的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無疑是企業升級生產效能,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難得機遇。新技術落地的問題與挑戰新技術在創造新機遇帶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也為製造企業踐行數位化轉型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挑戰,更加複雜的系統架構和更高的性能、穩定性要求制約了IT與OT融合,阻礙了工業物聯網系統實施落地。總的來說,當前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1.
  • 中國外交部回應CIA長期對華進行網絡滲透攻擊
    中國外交部回應CIA長期對華進行網絡滲透攻擊:強烈敦促美方作出清楚解釋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黃鈺欽)針對360公司日前發現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對中國進行長期網絡滲透攻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