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月餅模子有講究,祭月拜神故事多

2020-12-22 封面新聞

中秋節就快到了,月餅、中秋、團圓節,如今月餅的意義似乎已經遠遠高於食物本身。製作月餅,印模不可或缺,在成都博物館四樓民俗廳,7個糕點模子便是民國時期人們用來製作月餅的工具。而在時間更久遠的月餅模子上,紋樣的類型可是從民風民俗到神話故事都有涵蓋,它們既可以用來區分不同口味的餡,更是故人們寓意於形,表達內心祈望的美好寄託。

月餅模子 圖據新民晚報

月餅模子啥樣?

模具多為木質 底部刻不同紋樣

月餅模子,是製作月餅的器具。將包有各種餡料的月餅拍扁後,放入模子裡,四周摁實後,放在案板上一敲,一個月餅就脫模而出了,再經過炭火烘焙,香噴噴的月餅就可以吃了。月餅模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傳至今的月餅模子以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居多。

在成都博物館四樓民俗廳,展出有7個大小不一的糕點模子,據成博工作人員介紹,這就是民國時期人們用來製作月餅的工具。在這7個月餅模子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底部刻的花樣,大部分也是現在常見到的花式。據了解,由於月餅模子既方便又快捷,很快便風靡手工界。「古代的月餅模子大多數都是在木塊上挖出一個或幾個凹槽,在凹槽的底部雕刻各種好看的紋樣,然後把和好的麵粉陷料放進模具中定型,再把模子翻過來,轉著圈在周邊均勻地敲打,直到月餅變得密實,打月餅的叫法就是由此而來,這樣,一個印製有花紋的月餅就成型了。」

成都博物館展出,民國時期人們製作月餅的工具

月餅模上的文字和圖案都能體現豐厚的文化寓意。麒麟在當時被人們供奉為瑞獸,被雕刻進月餅模子也由來已久。當時民間留傳甚廣的麒麟送子圖,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雕刻在月餅模子之上。除了麒麟,月餅上「月中蟾兔」、「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等裝飾圖案,也都出自於古代的民間傳說。

這些傳統月餅模子裝飾圖案豐富細緻,在極其有限的空間裡清晰展現出人物、山水、花草、鳥獸、等紋飾,花紋精整靈細,設計巧妙。「滿月形的月餅從模具中做出,就像一個特定的文化符號,和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團圓、團聚、闔家安康。而那些兔形、壽桃形的模具,以及模具上制的雙魚、蓮子、纏枝花等紋樣,也都傳達出從古至今人們祈求富貴吉祥、平安團圓的心願。而我們現在過中秋、吃月餅,也同樣祈求著幸福安康。」

大小模子都有講究

較大的月餅模子可製作五公斤左右的月餅

傳說唐高祖李淵與群臣歡度中秋時 , 一句「應將胡餅邀蟾蜍」,使中秋吃「胡餅」的習俗流傳開來,而一年中秋夜,唐太宗賞月時覺得「胡餅」一詞不雅,身邊的楊貴妃仰頭見皎潔的桂月,便順口將胡餅改名為「月餅」。

和現如今市面上銷售的月餅模子不同的是,老年間的月餅模子有大有小、形態各異。不同形狀的模子各有講究,不同尺寸的模子也各有不同的用處。月餅最基本的形狀只有兩種,方形和圓形,由於從前人們都相信天方地圓的說法,因此把月餅模子做成方形和圓形是對天地表達敬意。但是一些造型比較奇特的月餅也並不罕見,例如魚形月餅、壽桃形月餅、梅花形月餅等等。

較大的月餅模子可以製作五公斤左右的月餅,在早年間定製一個這樣大的模子其實就是一種「炫富」。每逢中秋佳節,製作一個特大的月餅,一家人圍坐在桌前享用,更突顯團圓的意味。而如今,這種巨大的月餅更多地用作糕點店的「招牌」被放在櫥櫃裡。而大小適中的月餅模子大多是為了批量生產月餅所製作的,這種模子一般重量較輕,便於工人進行摔打,用料不算講究,餅槽圖案也相對簡單。

如硬幣大小的古代月餅模具 圖據中新網

此外,較小的模子每個餅槽只有一元硬幣大小,這種模子被稱為「巧餅模子」,有時還常被用來製作豌豆糕。這些「巧餅」常用在女人出嫁時,娘家將麵團放在模子中製成各樣吉祥寓意的麵食,烤熟後放在兜裡當成零食發給親朋。老天津人也有在七夕時製作巧餅,用紅繩子穿起來掛在小孩脖子上求平安的講究。

封面新聞 段禎 綜合:新民晚報、北方網等

相關焦點

  • 打月餅、祭月:山西過中秋節的習俗
    月餅,作為一種食品,大約在唐代就出現了。宋代已經非常講究,明代進一步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因其形圓,與天上月亮相似,故名。    山西人過中秋節,月餅即是祭月供品,又是全家人歡度節日的食品,還作為贈送親友的禮品。農村習慣自已製作,稱為打月餅。每逢節日來臨,家家都要架鍋,自己烤制月餅。    月餅品種,我們家的月餅就分為兩種,一種甜的,一種鹹的。
  • 月餅在古代是供品,為什麼可以吃?
    體驗一年的收成八月十五過中秋節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為了慶祝一年的豐收,那麼為什麼要通過吃月餅來慶祝呢?因為祭月的供品中有月餅,那為什麼供品中的餅子叫月餅呢?用來祭月的餅子當然應該叫月餅。那古人為什麼要祭月呢?因為古人對天體不是很了解,所以他們覺得月亮、太陽都很神秘。
  • 中秋節送月餅講究怎麼送得體合適 月餅單雙數的寓意
    一盒普通的,一盒特別一點的(2這個數字在中國本身是個好數,普通的主要是湊數,因為大家都有份兒,特別一點的指價格貴一點的,口味特別的,嘗鮮)。  如果月餅的禮盒比較大的話,並且你還要買其他的東西,送一盒就可以了;如果你不送其他的東西了,就送兩盒吧。
  • 八月十五打月餅 月餅模子哪裡有?
    近日,市民張先生正在為打月餅這件事苦惱,他和家人想打月餅,可是找不到賣月餅模子的。  下周就是中秋節了,街頭不時能聞到月餅的香甜。市民張先生說,現在的月餅隨時都能買,但總覺著少些滋味,想起過去家裡打月餅的場景,心中就冒出自己打幾個月餅吃的念頭。張先生的愛人也覺著買來的月餅太油膩,特別想自己動手做。兩口子於是開始動手準備,面、餡都好解決,可是打月餅的模子卻成了奇缺貨。
  • 中秋節送月餅有什麼講究?月餅一般送幾盒月餅單雙數的寓意和講究
    隨著中秋節的臨近,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甜甜的月餅。那麼,中秋送月餅的寓意是什麼?還有,送月餅一般送幾盒?》》》推薦閱讀:2018年中秋節賀卡祝福語大全 中秋節發給客戶的簡訊祝福語中國古往今來都是送單盒月餅的習慣,表示祝福對方一家美滿。
  • 家庭月餅簡易做法,簡簡單單的3個步驟,再吃蘇式月餅不花大價錢
    家庭月餅簡易做法,簡簡單單的3個步驟,再吃蘇式月餅不花大價錢。中秋祭月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習俗,不僅是國內,就連日本韓國和越南也是非常的盛行。吃月餅要全家分吃,圖一種吉祥,象徵著團圓與和睦。中秋吃月餅已經成為一種流行和風俗,月餅最早的記載來自南宋,至今已經數百年的歷史,月餅分為六大流派,分別是廣式、晉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其中蘇式月餅更是深受大眾喜愛,蘇式月餅層層酥鬆,不僅色澤豔麗而且月餅餡花樣繁多,口感酥脆而不油膩。
  • 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眼看著又快要到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還有它為什麼又要被叫做仲秋和月夕呢?這裡的朝和夕都是祭祀的意思,也就是說周天子在春分這天祭日,秋分這天祭月。在《國語》中解釋了為什麼天子要祭祀日月,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 清宮的月餅品種繁多,為何慈禧獨愛「翻毛月餅」?
    秦漢時期祭月在皇室禮儀中傳承。北魏、隋唐直至明清歷代沿用秋分祭月禮儀。明世宗時,在北京修建夕月壇(現北京月壇公園),清代沿襲明代祭祀日月的禮儀,清帝要親往月壇祭拜,身穿月白色朝服,帶綠松石朝珠,腰系龍紋金方版式白玉朝帶,前往月壇祭月。隨著時間的推移,原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禮儀,逐漸流傳到民間,皇家祭月神變成了大眾化的民俗活動。
  • 祭月的西瓜要怎麼切?
    據史書記載,不僅是平民百姓,就連皇帝們都舉辦大型的祭月活動。古代的皇帝,一年有四次大的祭祀活動,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每一種祭祀活動也都有專門的場地,分別是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大家所熟知的北京月壇,就是清代的皇帝們舉辦祭月活動的場所。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何時中秋吃月餅?
    中秋節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除了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外,也有說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種之時,都會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賜予五穀豐登,這種活動被稱為「春祈」。
  • 祭月、做月餅、折制小兔子 中秋節烏鎮烏村出新招
    屆時,祭月、手作月餅、燈下猜謎等傳統活動都將在烏鎮烏村上演。 舊時中秋,烏鎮人喜食蘇式月餅,臨近中秋,烏村的烘焙教室也特別推出了冰皮月餅和傳統榨菜鮮肉月餅,現在來烏村,遊客可以親自製作、品嘗,把「團圓」吃進肚子裡。同時,中秋時,烏村的手工DIY教室裡將現場教學小兔子的折制方法。今年夏天,烏村夏令營的紙藝課堂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此次課程依舊會邀請紙藝課堂的其中一位老師教學。
  • 觀潮、祭月、拜兔爺……中秋節習俗知多少?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彩燈、月餅……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歡樂祥和氛圍。其實,早在魏晉時期,民間就出現了中秋賞月的活動,到了宋朝,夜市還會通宵營業,遊人絡繹不絕。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場、新酒上市……飲食可謂非常豐富。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月餅的身影。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
  • 拜神有講究,誠心必靈驗!
    臨近春節,國人的過年拜神又將迎來高峰,但是如何拜神?有何講究?不少人並不那麼明白,其實過年拜神是有講究的。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社會無時無處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徵戰有禮等等。而根植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非常講究。
  • 月圓之夜,回味小時候中秋節的故事,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我最喜歡吃蛋黃月餅了」「李白小時候都不知道天上的是月亮,把它當做一個白色的盤子,你覺得他可笑嗎?」「你小時候中秋節會有什麼玩的啊?」那時候可沒有現在那麼多花樣,就兩種,一種脆皮的五仁月餅,一種棗泥月餅。先是將油和面按比例搭配和好,再將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烤熟,再摻夾一些青紅絲,這青紅絲可五仁月餅的精髓所在。然後像做包子一樣,將餡裹入麵皮中,放入月餅模子裡,成型後倒出模子放入烤箱。有點像現在小朋友們的橡皮泥、沙粒玩具,用模子做各種形狀的造型。
  • 吃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 代縣中秋節祭月習俗
    代縣的祭月活動在八月十五傍晚時分進行,具體儀程是:1、擺祭祀品:月明人定之後,各家各戶在自家院子朝著月亮支一張桌子,然後把各種祭品擺到桌子上。祭月的祭品有:葡萄、桃兒、果子、梨兒、玉米、南瓜、毛豆角、西瓜等瓜菜;各種月餅;一個用白面和紅棗蒸製的大花糕;香、蠟、表紙、炮竹等。
  • 月圓之夜,家家戶戶行祭月禮
    「主祭司就位,上香、祭酒……」29日上午,磁器口古鎮清水門廣場,一張祭桌正前方擺著香爐,月餅、葡萄整齊擺放在前,香爐兩邊大紅燭搖曳著紅色的燭光。伴隨著優美的民樂,18名身穿傳統漢服的「祭司」出場。祭月活動正式開始。主持祭月活動的贊禮,一臉嚴肅。
  • 大話中秋舊俗:摸秋、掄火把、祭月、團圓飯
    祭月:回歸傳統就是傳承《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就是描述我國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如今,一些熱愛傳統文化的大學生們也加入中秋祭月的行列,希望能從這種儀式中拉近古與今的距離。
  • 月餅為什麼非要在中秋節吃?問問朱元璋
    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的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等。真相現代人吃的月餅始於明朝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殷商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一些人認為這是中國月餅的「始祖」。
  • 中秋節原來是祭月的節日!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有中秋賞月的記載,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秋節還沒有大面積流行開來。中秋節能成為全國統一的節日,應該是在隋唐時期,在《唐書》中就記載了唐朝人怎樣度過中秋的場面。唐朝是一個極度浪漫的朝代,他們將各類有關於月亮和中秋的神話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浪漫文學,更將中秋節各種習俗融合在一起,讓它們更具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