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收緊難民申請,美軍的伊拉克翻譯被「用完即棄」

2020-12-14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郭涵】美國大選進入最後兩周衝刺階段,川普強硬且充滿爭議的限制難民政策,再一次被美國主流媒體拿來放大檢視。

《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8日報導,在本屆美國政府刻意幹預下,上個財年有大量曾幫助過美軍的伊拉克人的難民申請被拒絕,僅161人、不到總名額的5%被允許進入美國。

這些人有的被迫與家人分別、滯留他鄉且前途未卜。美國入侵伊拉克,摧毀了他們的國家與小家;美國政府卻把他們當做「工具人」,開出的移民承諾到頭來成為一紙空文。有美軍擔心,這種「用完即棄」的冷血做法,會令其他國家的人在選擇幫助美國時望而卻步。

曾幫助美軍的難民被美國關在門外 截圖:《紐約時報》

據《紐約時報》,截至9月30日2020財年結束,川普政府為曾經幫助過美國軍人、承包商與媒體的伊拉克人設置的4000個難民接收名額中,僅有161人通過審批,佔總名額的4%。

這一方面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但從大趨勢來看,川普主打「美國優先」政策,一上臺就推出修邊境牆、穆斯林國家旅行禁令、擴大入境審查等措施。難民申請進入美國的門檻不斷提高,還要面對官僚機構的拖延甚至刻意刁難。

上任4年來,川普連續大幅削減每年接收難民名額的上限,2020財年為1.8萬人,《紐約時報》稱其是近40年來最低。9月30日,川普通知國會稱,計劃2021財年將上限砍到1.5萬人。相比之下,歐巴馬執政時期每年接收限額至少是7萬人。

值得一提,那些曾在伊拉克幫助美軍、申請前往美國避難的當地人,似乎尤其難以獲得批准。《紐約時報》援引相關組織的數據稱,至少11萬曾幫助美軍的伊拉克難民申請者,仍在等待審批。

自去年以來,美國政府擴大審批流程,被認為是刻意刁難並「勸退」這些人。比如,對於11個穆斯林佔人口主體的國家,申請者需要提交額外信息,包括過去十年的住址與聯繫方式,其社交媒體、子女都要接受額外審查。

非政府組織「國際難民援助計劃」(IRAP)主任貝卡·海勒說,「如果你就是不想接收難民的話,這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的反饋鏈。」

美國國務院的數據顯示,2016財年時,尚有超過9800名伊拉克人被允許移民美國;截至2019財年年底,這個數字只剩下465人。

而即便是獲準進入美國的伊拉克難民,也往往需要面對與家人分別的痛苦。

《紐約時報》採訪到一名在丹佛定居的婦女海達裡斯(Hanadi Al Haidaris),她的哥哥艾哈邁德曾給駐伊美軍當翻譯,並獲得一張「嘉獎狀」。艾哈邁德試圖藉此申請優先進入美國的難民籤證,卻遭遇審批流程拖延,至今不能與兒子相見。

「他只是想要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基本權利」,海達裡斯說。她本人並不想責怪任何官員或機構,但卻清醒地指出,一家人正是因為美國入侵伊拉克才被迫流離失所。

「我們想來這裡(美國)是因為我們已經沒有家了。我們的國家也不存在了。」

海達裡斯家庭的遭遇令一些美國軍人擔憂:美國政府的做法才是對其國家安全的真正威脅。這種「用完即棄」的態度可能會適得其反,令美軍在未來的衝突中失去當地人的支持。

一名曾在伊拉克服役的前陸軍上尉艾倫·沃特說:「如果所傳達的訊息是,那些願意幫忙的人會被拋棄、遺忘、丟下等死,這將嚴重打擊未來其他國家的人幫助美軍執行任務的意願。」

沃特在伊拉克服役期間共有5個翻譯,其中2人被殺,另外2個在他的幫助下帶著家人於德克薩斯州定居。最後1個自稱「山姆」的翻譯,目前被困在埃及。

「山姆」稱,他為了家人的安全考慮,拋棄了在伊拉克的妻子與兩個女兒,於2014年到達埃及。2017年起,他開始準備赴美國的難民申請,卻被官僚機構拖延到今天。「山姆」說,他很擔心家人的安全。

「我覺得現在的局面比死亡還要糟糕。他們通過整件事(拖延)奪走了我的誠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23歲伊拉克翻譯服務美軍,認為蘇萊曼尼該死!叛徒最痛恨鋤奸者?
    就比如為軍事幹涉他國的美軍服務,給他們當翻譯官,就成為很多國家人的嚮往。這次中東危機爆發,川普以火箭彈炸死一名美國承包商為名,大舉襲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最終炸死蘇萊曼尼。其實這名美國承包商就是一位伊拉克翻譯官。
  • 美軍在伊拉克去留兩難
    1月3日,駐伊拉克美軍空襲殺死到訪伊拉克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以及接機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人民動員部隊」副指揮官馬迪·穆罕迪斯等,以回應2019年12月美軍承包商在伊拉克北部遇害、多名美軍士兵受傷。
  • 川普承諾:美國將很快從伊拉克撤出所有美軍,我期待那一天
    當地時間周四,美國總統川普在會見伊拉克新總理時重申了他「很快」從伊拉克撤出所有美軍的計劃。川普在白宮告訴記者,「我們曾經在那裡,現在我們要出去。我們很快就會離開,」「我們已經相當迅速地從伊拉克撤軍,我們期待著不必駐紮在那裡的那一天。」
  • 川普裁減伊拉克駐軍,誰是最大的贏家?
    駐伊拉克美軍士兵伊朗是主要受益者撤出美軍的決定可能會大大向伊朗轉移權力,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態發展,因為川普在擔任總統期間一直通過「最大壓力運動如果美軍留在伊拉克,他們將大大鞏固美國在伊拉克的地位,並有助於抵抗伊朗在整個地區的影響。但是,如果他們離開伊拉克,伊拉克將立即陷入陷入薩達姆時代孤立的危險之中,甚至無法抵抗伊朗的影響。
  • 川普稱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盟友:我們完了
    川普又語出驚人了。不過這次該驚的不是我們,而是美國的盟友們,因為川普的「坦誠」,他們的麻煩大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知道啊,國外這幾天一直都不太平靜。美軍的戰斧飛彈:伊拉克戰爭主力伊拉克戰爭是指發生在2003年,以英美軍隊為主(其餘國家為澳大利亞、波蘭兩國)的聯合部隊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
  • 一名伊拉克翻譯的艱難移民路 一周內五次登機輾轉四國
    蒙齊爾一家在多哈等待飛往紐約的航班一位曾為美軍工作的伊拉克翻譯,為了一家能移民美國花費了將近七年時間。但就在出發的前幾天,川普的一條禁令,讓這個家庭的未來充滿了疑問。川普總統籤署了一道行政命令,稱將會在90天內禁止七個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境內,包括持有美國綠卡的該七個國家的穆斯林民眾。伊拉克便是七國之一。37歲的蒙齊爾,是一名化學工程師,他曾為美國軍方做翻譯。聽到該消息後,他決定不能再等下去了,他告訴家人,即刻離開巴格達,前往美國。
  • 川普揭美國「大秘密」:伊拉克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此前,同屬美國共和黨的鮑威爾,公開批評川普對示威活動的處理方式。鮑威爾指責川普與美國憲法「漸行漸遠」,並表態將在11月大選時,把他的一票投給民主黨參選人拜登。川普為抨擊鮑威爾火力全開,卻一不小心,暴露了美國的國家秘密…… 「不明物質」作證據洗衣粉被說成化學武器?鮑威爾是小布希總統時期的美國第一位非洲裔國務卿,曾任美軍上將。
  • 伊拉克民兵武裝再遭美軍空襲,華盛頓進入戒備狀態
    報導援引一名伊拉克軍方人士的話說,這支由三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塔季地區北部郊區遭遇襲擊。報導稱,6名民兵在襲擊中喪生,另有3人重傷。現場有汽車燃燒 圖源:推特另據伊拉克國家電視臺消息,此次襲擊是美軍所為。
  • 川普為何下令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
    川普的總統任期已接近尾聲,在他對五角大樓來了場「大換血」之後,美國國防部拋出了一項「重磅承諾」:美國將繼續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進一步縮減駐軍規模。當前,美國在阿富汗共駐紮有約4500名士兵、在伊拉克有3000多名士兵。
  • 美軍「賴著不走」還義正詞嚴 伊拉克「送神難」
    美國總統命令美軍在伊拉克領土上公然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和國民議會5日作出姿態強硬的回應:明言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領土。  伊拉克境內仍駐紮著大約5000名美軍士兵,名義上的首要任務是培訓伊拉克正規軍、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
  • 用完即棄的一次性「工具人」
    而面對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壓力,臺灣當局只能賭一件事:一旦發生武統,美軍會出手幫忙。美軍似乎也釋放出這樣的信號,12月18日夜間,美國海軍「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越了臺灣海峽,島內媒體將這件事解讀為「美國展示對臺灣的支持」,是所謂「雪中送炭」,向大陸方面釋放「強硬信息」。
  • 美國大兵逃避出徵伊拉克逃離軍營 向德國申請避難
    而在德國,也有一名美國大兵正為申請難民身份而努力著。據德國《焦點》周刊2日報導,這名叫安德萊·謝菲爾德的美國大兵現年37歲。2007年,正在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美軍基地服役的他為逃避二次出徵伊拉克逃離軍營。躲藏19個月後,他被美國軍方定性為「未經許可出走」。2008年11月,謝菲爾德向德國政府提交政治避難申請。在遭到拒絕後,他又嚮慕尼黑行政法院遞交訴狀。
  • 川普下令將從阿富汗、伊拉克撤軍,北約罕見發警告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川普的總統任期已接近尾聲,在他對五角大樓來了場「大換血」之後,美國國防部拋出了一項「重磅承諾」:美國將繼續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進一步縮減駐軍規模。 據《今日美國報》當地時間11月17日報導,川普任命的國防部代理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Christopher Miller)當天宣布,美國將在2021年1月15日前,分別從阿富汗撤出2000名士兵、從伊拉克撤出500名士兵,使美軍在這兩國的駐軍人數均減少到2500人。 美國國防部於當天早上正式向國會及其他美國盟國告知了此次撤軍行動。
  • 川普或將發布命令 進一步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兩名美國官員透露,預計美國總統川普將於本周晚些時候發布削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駐軍人數的命令,在2021年1月中旬之前將兩地的美軍人數分別減少到2500人。
  • 處於一種崩盤狀態,美國在伊拉克玩脫線,川普:我反對撤軍
    在美國殺害伊朗將軍蘇萊曼尼後,伊拉克開始敦促華盛頓撤軍;不過川普拒絕了撤軍的提議並威脅說如果美軍不得不撤離,伊拉克必須「償還」美國之前在伊拉克的各種投資。同時像許多國家一樣,伊拉克有一個美國帳戶主要作為管理其包括石油銷售在內的財務的重要渠道;目前尚不清楚伊拉克在美國有多少存款,但截至2018年底伊拉克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有30億美元的隔夜存款。
  • 數百葉門難民利用免籤政策湧入濟州島,韓國政府將收緊難民法
    數百葉門難民利用免籤政策湧入濟州島,韓國政府將收緊難民法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8-06-29 21:33 來源
  • 美軍招翻譯 集中學英語
    不用懷疑,這的確是美國軍方為應付翻譯短缺所採取的措施。     美聯社14日報導,為緩解阿拉伯語及其他中東語言的翻譯緊缺局面,美軍已從本土招募一批來自中東地區的移民,在傑克遜堡軍事基地集中培訓,不過,這些「未來翻譯」的主要課程是英語。
  • 美軍接連丟失兩大軍事基地,川普竟還強詞奪理
    ,接連丟失兩大軍事基地,川普竟還強詞奪理。據了解,這兩所軍事基地一所為伊拉克北部的蓋亞拉庫空軍基地,另一位為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處的安巴爾省加伊姆基地,美軍已經正式將這兩所軍事基地交付給伊拉克政府,而他們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撤軍。這段時間,美國內部由於不可抗力的因素不得不撤軍,其實川普已經向現實低頭了,但是他卻大言不慚,嘴上說著是伊拉克承擔相關的「責任」,不禁引人唏噓。
  • 伊朗襲擊美軍基地!伊朗外長:自衛措施,川普:一切尚好
    當地時間8日,伊朗向駐伊拉克的美軍基地發動兩輪襲擊。其中,位於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的「美軍阿薩德空軍基地」遭遇第一輪飛彈襲擊。CNN報導稱,美軍基地被伊朗飛彈擊中的區域沒有美國人居住。川普稱將於當地時間8日早發表聲明。△第一輪襲擊時當地媒體播出的現場畫面美國白宮7日晚發表聲明說,美方已經獲知關於美軍在伊拉克基地被襲的報導,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聲明中說:「總統已經聽取了簡報,正在密切關注局勢,並與他的國家安全團隊進行磋商。」
  • 伊拉克戰爭70多位記者遇難,不會外語的我活著回來了
    伊拉克打入科威特境內的飛彈與此同時,薩達姆也向全國發表講話,號召伊拉克人民抗擊美國侵略,擊敗美英聯軍。戰爭打響後,我們在當地僱了一位美女翻譯,她會說英語和阿拉伯語兩種語言,每天300美金,還提供採訪車。美女翻譯來自北京,在科威特生活了七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