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發現 與恐龍同行(一)《人與自然》 20110826

2020-12-19 央視網旅遊頻道

自然發現 與恐龍同行(一)《人與自然》 20110826

本節目主要內容:自然發現--與恐龍同行(一)。假設你可以進入時光隧道,回到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的遠古時代。假如你跨越6500萬年的時光,在旅行中你會發現植物和氣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地球表面都在運動。本期節目主要講展示遠古時代恐龍這一偉大生物的主要種類、生存環境及其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

channelId 1 1 2 8d3718739d4e47610a543bab3bfd4e6e

相關焦點

  • 自然發現 與恐龍同行(二)《人與自然》 20110827
    自然發現 與恐龍同行(二)《人與自然》 20110827本節目主要內容:侏羅紀時期,梁龍這個時期特別繁盛,它們依靠群居防禦敵人,它們把卵產在坑中,埋好就不在照看了。嗜鳥龍是食肉恐龍,會偷食梁龍的卵,還會獵殺小型動物。
  • 與恐龍同行 飛翔的龍《人與自然》 20110829
    與恐龍同行 飛翔的龍《人與自然》 20110829與恐龍同行是一部不斷讓觀眾打電話詢問拍攝的是真恐龍還是假恐龍的疑問的作品,儘管不是真恐龍的答覆,讓觀眾有些沮喪,但是影片的作者卻是滿心歡喜,因為讓一個遠古世界復活並讓人們信以為真是多麼的不易,本節目向觀眾介紹了鳥翼龍
  • 《自然》封面文章遭質疑,「史上最小恐龍」或成最大烏龍
    3月12日,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登上了當期《自然》封面。但文章刊出僅24小時後,國內便有多位學術同行聯合發表了質疑文章《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認為論文將琥珀中發現的新屬新種——寬婭眼齒鳥,斷定為「最小恐龍」證據不足,它很可能屬於某種蜥蜴。
  • 自然博物館增開「恐龍公園」 預約人數每天1200人
    自9月30日起,北京自然博物館每天預約人數上調至1200人,增加開放「恐龍公園」主廳。  自9月30日起,自然博物館全天分兩時段預約,上、下午各600人,全天1200人。一張證件只能預約1人,每個身份證號每日僅可預約1次。暫不接受團體、現場和電話預約。老年人及兒童也需提前完成預約。  在現開放區域的基礎上,自然博物館增加開放「恐龍公園」主廳,並恢復二層商品服務部運營。「恐龍公園」滅絕假說耳廳、水生生物廳、「走進人體」展廳、4D影院暫不開放。  人工講解服務暫不提供。
  • 北京自然博物館恐龍展
    復原的汝陽龍骨架  2014年12月2日—2015年4月19日,38件恐龍化石及模型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營造了一個恐龍世界這個《龍騰中原——「路易貝貝」及中原巨龍特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骨架——巨型汝陽龍以及著名的恐龍胚胎化石「路易貝貝」首次在北京亮相。  巨型汝陽龍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粗壯、最重的恐龍。復原後體長38.1米,頭部離地面高度達14.5米,體重可達130噸。
  • 浙江自然博物館恐龍標本在日展出
    展覽現場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提供3月18日,名古屋科學館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恐龍。當日起,恐龍大移居特別展在這裡開展,現在人頭攢動,甚是熱鬧,其中也有來自浙江自然博物館館藏展品的身影。記者從仍在日本展覽現場的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處了解到,恐龍大移居是2016年由中日美三國博物館和研究所聯合推出的原創性恐龍特別展,合作單位包括中國中科院古脊椎所、浙江自然博物館和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和讀賣新聞社,以及美國新墨西哥州自然博物館等。
  • 走進侏羅紀世界 與恐龍同行
    (原標題:走進侏羅紀世界 與恐龍同行) 本報記者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十四站 恐龍的故鄉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內蒙古一直是恐龍科考研究的重要一站 截止至2019年底統計的322種中國恐龍裡 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就佔了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六站——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恐龍在重慶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美國西部最大自然歷史博物館 恐龍展驚豔!
    其規模可以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相媲美。國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主題的則相對較少,或者有也不精緻,甚至很多博物館的恐龍主題無非是展示幾根恐龍骨架、恐龍蛋而已,毫無系統和觀賞啟發感。例如,黑龍江自然歷史博物館。
  • 北京自然博物館增開「恐龍公園」
    新華社供圖自9月30日起,北京自然博物館每天預約人數上調至1200人,增加開放「恐龍公園」主廳。自9月30日起,自然博物館全天分兩時段預約,上、下午各600人,全天1200人。觀眾參觀前至少提前1天網上預約。票務系統每天上午11時更新,可預約三天內門票。一張證件只能預約1人,每個身份證號每日僅可預約1次。
  • 長假到了 大批恐龍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活過來」
    鳳凰網重慶綜合 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咬合力、親手拼接恐龍骨架, 戴上高科技的VR眼鏡,騎上一架動感單車,與暴龍一起賽跑……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擁有全國最大恐龍展廳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成了孩子們感受自然與高科技的樂園。
  • 蝴蝶標本、恐龍骨架、生物化石等,自然博物館無奇不有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地址在淨月大學城,東北師範大學附近,裡面跟植物館一樣,有好多植物和化石,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自然博物館主打生物類,蝴蝶、恐龍骨架等等,如果有興趣給孩子開闊眼界,這裡絕對是不二之選。裡面介紹了吉林當地的一些植物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對吉林的物產有了全面的了解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成立於1987年5月12日。該館是在原省博物館自然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為自然歷史類博物館,範圍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古生物學、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科學。裡面有恐龍及其他生物的化石,小孩子很喜歡那裡。
  • 一大批恐龍「復活」在重慶自然博物館開展
    10月1日-11月30日,「如何復活一隻恐龍」展覽在重慶自然博物館開展。「如何復活一隻恐龍」展覽選用「科學復原」這個角度切入,按照「恐龍印象-化石發掘-骨骼搭建-形態外貌-行為習性」的脈絡,結合恐龍復原科學研究中的經典案例,展示恐龍科學復原的過程。
  • 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成為「最大恐龍博物館」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新華網消息,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2日收到金氏世界紀錄英國總部的認定證書,這個博物館被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據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尹士銀介紹,天宇自然博物館內主要收藏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礦物標本,藏品達39萬餘件,其中包括1106件較完整個體的恐龍化石,是世界上保存恐龍化石最多的自然博物館。
  • 《自然》雜誌:恐龍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產物?
    不少科學家認為,大約6500萬年前,一個巨大的天體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和地球猛烈相撞後,極大改變了地球的氣候環境,造成當時橫行天下的恐龍因無法生存而逐漸滅絕。從此,哺乳動物逐漸發展壯大起來。那恐龍是怎樣成為地球霸主的呢?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大約2億多年前外來天體撞擊地球對氣候產生的影響竟然也是恐龍「興起」的主要原因。
  • 「最小恐龍」論文或成烏龍?《自然》封面文爭議調查
    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近期發表的一篇封面文章,可能將古蜥蜴誤認為了一隻鳥,從而得出了發現史上最小恐龍的錯誤推論。這或成為古生物學界最新的一例大烏龍事件 文 | 徐路易 黃晏浩 鄧睦申 有時候,一塊小小的琥珀化石能拓展人類的知識邊界,甚至改寫古生物學教科書。發現和研究這類珍貴的化石,是古生物學家們普遍的職業追求。但獲得這些化石後,一位嚴謹的古生物科學家也會反覆核查:我的研究結論足夠有說服力嗎?我會不會得出錯誤的判斷?
  • BBC《與恐龍同行》幕後人馬將打造3D恐龍電影
    BBC國際將和美國的Evergreen影業合作拍攝一部恐龍題材的3D電影,該片將通過「BBC地球」發行。這部未命名的影片可能是一部帶有故事情節的紀錄片,就像當年那部《與恐龍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一樣,反映史前世界的動物不懈奮鬥以求生存。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一站——尋龍探跡,大連自然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超大型舞臺劇《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巡演
    太逼真:清晰鼻息聲耳邊划過  「當恐龍們湧上舞臺時,任何會呼吸的生物都會自然產生逃的反應,如果你沒感受到,就該檢查一下脈搏了。」對於這部自2007年1月首演以來,已贏得多達520萬的觀眾,創造35億美元驚人票房的舞臺秀《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而言,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評論似乎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