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不近惡事,不立善名:
標節義者,必以節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要和氣渾然,才是居身之寶。
鼓吹自己品德高尚講道義的人,肯定會在節義上被人挑出問題。標榜自己學識淵博的人,往往會在學問上受到別人的非難。所以,我們不要做壞事,也不要鼓吹自己的名節學識,生活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自然而然地過,這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立善名」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社會上常見的虛榮攀比,追求虛名的現象。
(虛榮攀比現象)
《百度百科》: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社會情感和心理狀態。
虛榮心表現在行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有強烈的嫉妒心等。
虛榮的人標榜自己的名節學識、金錢地位,其實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怕別人看不起自己,甚至想要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讓人羨慕崇拜。
這幾年,身邊和網上人人都是月薪一萬起步,幾十萬上百萬的比比皆是。筆者一直在納悶,為什麼我走到哪,哪的工資水平就比較低,究竟是我的交友圈子層次太低,還是我轉來轉去繞不開只能在社會最底層打轉?
前段時間國家統計局給出數據,中國有六億人月收入不足一千元。中國十四億人口,差不多一半人月收入連一千都不到,哪月收入一千到一萬之間的又該有多少億人?難道是因為筆者生活的圈子層次太高?然而筆者並不這麼認為。
這說明整個社會都已經變得浮誇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立善名」,怕被人看不起,都說自己有和別人差不多的收入,甚至更多,讓美女親睞,讓親友吹捧。
正如人說,缺什麼就會裝什麼。
(刷刷花錢一時爽)
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一句謊言需要十句甚至一百句謊言來圓。收入那麼高,天天見人的衣服鞋子包包總要上檔次吧,出門總要有輛符合身份的車吧,吃飯消費啥的總不能都讓別人買單吧。
總之,掙錢不容易,但是花錢刷刷地可老快了,而且老爽了,那感覺可真得勁。
手鬆了,量力而行啥的早拋之腦後了,買買買,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還要比他的好,於是攀比之風盛行。
那點工資不夠,花積蓄,積蓄光了,刷信用卡。這張該還錢了就用另一張還,信用卡是能申請多少就申請多少。信用卡申請不了就申請網貸、裸貸,不斷地下載APP,一個一個註冊,能申請多少就多少。甚至挪用公款、受賄等手段弄錢。
誰都喜歡花錢的快感,當花錢上癮後,便沉醉於那短暫的快感。而為之付出的是絞盡腦汁維持脆弱的借貸資金鍊的不斷裂,一旦斷裂,便限入無法償還的地步。
於是便出現了裸貸大學生自殺,鄉鎮醫院女會計挪用公款、女官員受賄收集珠寶被捕之類的新聞。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這些人費盡腦筋追求虛名,結果都倒在了虛名上面,而讓所有人看清他們的真面目,真是得不償失。畢竟,沒那實力,沒人能裝一輩子的。
而且對於自吹自擂、愛炫耀、虛榮的人,大家都是排斥厭惡的,就有人就會故意找茬讓其難堪。這樣的話就會讓人疲以應對,以至於招來很多的挫折打擊,從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那些人設崩塌了的明星和網紅,不正是他們的名氣,才有人去揭穿他們以換取自己的利益嗎?
這就是德不配位,反為盛名所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即使人不自吹自擂,而比周圍的人優秀,都會遭受嫉妒非議,所以就有聰明人深藏功與名,藏巧於拙、大智若愚。
而我們又何苦還要傻傻地去追求這些虛名,自己哭著喊著去當那被攻擊的目標呢?
追求虛名,活在別人的眼光中的人,需要顧慮的東西太多,要做太多的無用功,浪費太多的資源,走太多的彎路,哪能一心一意地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
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切實地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人生有規劃,一步一個腳印,哪怕慢一點,日子總能一天比一天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