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不近惡事,不立善名。虛榮攀比風氣的一劑良藥

2020-12-22 騰訊網

《菜根譚》不近惡事,不立善名:

標節義者,必以節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要和氣渾然,才是居身之寶。

鼓吹自己品德高尚講道義的人,肯定會在節義上被人挑出問題。標榜自己學識淵博的人,往往會在學問上受到別人的非難。所以,我們不要做壞事,也不要鼓吹自己的名節學識,生活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自然而然地過,這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立善名」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社會上常見的虛榮攀比,追求虛名的現象。

(虛榮攀比現象)

《百度百科》: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社會情感和心理狀態。

虛榮心表現在行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有強烈的嫉妒心等。

虛榮的人標榜自己的名節學識、金錢地位,其實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怕別人看不起自己,甚至想要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讓人羨慕崇拜。

這幾年,身邊和網上人人都是月薪一萬起步,幾十萬上百萬的比比皆是。筆者一直在納悶,為什麼我走到哪,哪的工資水平就比較低,究竟是我的交友圈子層次太低,還是我轉來轉去繞不開只能在社會最底層打轉?

前段時間國家統計局給出數據,中國有六億人月收入不足一千元。中國十四億人口,差不多一半人月收入連一千都不到,哪月收入一千到一萬之間的又該有多少億人?難道是因為筆者生活的圈子層次太高?然而筆者並不這麼認為。

這說明整個社會都已經變得浮誇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立善名」,怕被人看不起,都說自己有和別人差不多的收入,甚至更多,讓美女親睞,讓親友吹捧。

正如人說,缺什麼就會裝什麼。

(刷刷花錢一時爽)

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一句謊言需要十句甚至一百句謊言來圓。收入那麼高,天天見人的衣服鞋子包包總要上檔次吧,出門總要有輛符合身份的車吧,吃飯消費啥的總不能都讓別人買單吧。

總之,掙錢不容易,但是花錢刷刷地可老快了,而且老爽了,那感覺可真得勁。

手鬆了,量力而行啥的早拋之腦後了,買買買,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還要比他的好,於是攀比之風盛行。

那點工資不夠,花積蓄,積蓄光了,刷信用卡。這張該還錢了就用另一張還,信用卡是能申請多少就申請多少。信用卡申請不了就申請網貸、裸貸,不斷地下載APP,一個一個註冊,能申請多少就多少。甚至挪用公款、受賄等手段弄錢。

誰都喜歡花錢的快感,當花錢上癮後,便沉醉於那短暫的快感。而為之付出的是絞盡腦汁維持脆弱的借貸資金鍊的不斷裂,一旦斷裂,便限入無法償還的地步。

於是便出現了裸貸大學生自殺,鄉鎮醫院女會計挪用公款、女官員受賄收集珠寶被捕之類的新聞。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這些人費盡腦筋追求虛名,結果都倒在了虛名上面,而讓所有人看清他們的真面目,真是得不償失。畢竟,沒那實力,沒人能裝一輩子的。

而且對於自吹自擂、愛炫耀、虛榮的人,大家都是排斥厭惡的,就有人就會故意找茬讓其難堪。這樣的話就會讓人疲以應對,以至於招來很多的挫折打擊,從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那些人設崩塌了的明星和網紅,不正是他們的名氣,才有人去揭穿他們以換取自己的利益嗎?

這就是德不配位,反為盛名所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即使人不自吹自擂,而比周圍的人優秀,都會遭受嫉妒非議,所以就有聰明人深藏功與名,藏巧於拙、大智若愚。

而我們又何苦還要傻傻地去追求這些虛名,自己哭著喊著去當那被攻擊的目標呢?

追求虛名,活在別人的眼光中的人,需要顧慮的東西太多,要做太多的無用功,浪費太多的資源,走太多的彎路,哪能一心一意地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

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切實地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人生有規劃,一步一個腳印,哪怕慢一點,日子總能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相關焦點

  • 原來孩子在學校也攀比,虛榮風氣要不得
    作為教育從業者,麗麗每天接觸的孩子很多,也隱隱約約能感受到現在孩子們之間的攀比風氣攀比是虛榮的前身。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影響孩子呢?一、父母利用孩子滿足自己的虛榮。第四件事是要清楚的判斷孩子的虛榮度。孩子的虛榮是否已經超出了他這個年紀可以接受的範圍。有些虛榮超過了限度,就應該及時的進行教育。
  • 傾訴是一劑良藥
    相互攀比,彼此算計,很多人長期生活在緊張焦慮中。拿房子來說吧,沒房的看著房價一天高過一天,買房的夢想變得越來越遙遠,心情失落,難以平復。已經買房的擔心房價會下跌,房子會貶值,生怕多年的努力會付諸東流。許多人掏空家底,加上親戚朋友借來的錢交上了首付,從此成功的背負起了下半生還貸的壓力。
  • 作文導寫︱那一劑良藥(原創)
    「那」是遠指,已有若干時間;「一劑」是數量的限定,無需多選;關鍵是考慮好關鍵詞「良藥」——這可以是一句警醒的話,可以是一次有益的教訓,可以是一本悟道的好書……【課文聯繫】 《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英子貪睡遲到,爸爸抄起雞毛撣子責打,在「那一劑良藥」的「療效」下,再也沒遲到,總是最早到校的學生。
  • 高中生攀比零花錢搶劫 活在虛榮怪圈不止是家庭教育失敗
    學生攀比風 資料圖小虎(化名)今年上高三,數日前,他竟然半夜獨自外出,搶劫他人錢物,被人當場抓住。據小虎交代,他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但因常與同學攀比零花錢,遂萌生了搶劫的念頭。對此,就連審問他的民警都不禁為之嘆息。
  • 書寫,是生活的一劑良藥
    通過近一個月持續的寫,我發現寫東西對我而言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釋放或者舒緩,它是生活的一劑良藥。生活不在於你過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不是嗎,沒有了記錄,那些每一天細小的情緒,輕微的感觸,要怎麼抓得住,想得起,沒有了記錄,這段時間的心情起伏是如何逐漸平復的,各種迷茫困惑又是如何一步步穿越的,以後如何回顧從何參考。
  • 夜讀│一劑名叫「攀比」的春藥
    一時間,網上儘是怨女們的囈語:我的大白在哪裡?  在一個資訊過於豐富的年代,感情往往容易陷入攀比之中:拿自己的男朋友或者丈夫,跟「高富帥」比,跟「國民老公」比,甚至跟動畫片中的大白比。生出無數煩惱來。當然,攀比從來不只局限於感情,而男人的攀比,帶來的煩惱,或者麻煩,更多。
  • 薦讀│一劑名叫「攀比」的春藥
    一時間,網上儘是怨女們的囈語:我的大白在哪裡?  在一個資訊過於豐富的年代,感情往往容易陷入攀比之中:拿自己的男朋友或者丈夫,跟「高富帥」比,跟「國民老公」比,甚至跟動畫片中的大白比。生出無數煩惱來。當然,攀比從來不只局限於感情,而男人的攀比,帶來的煩惱,或者麻煩,更多。
  • 「虛榮之人,一眼便知」,愛慕虛榮的人,常常做以下四種事
    除去這些真正愛慕虛榮之人,更多的人只是內心期盼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並為之努力,但是愛慕虛榮之人則是可以為了虛榮可以不擇手段。愛慕虛榮之人往往有以下四種表現,仔細發覺一眼便知。 二、痴迷於與人攀比 網絡流行一句話說"生活累,一小半源於生存,一小半源於攀比。"
  • 孩子愛攀比不是好事,重視幼兒心理,將過度虛榮的先兆掐滅在源頭
    開學有一段時間了,最近我們幾個老母親湊在一起都為一件事苦惱:孩子太愛互相攀比。他們比的東西五花八門,比誰家爸媽接的早,比誰的文具特別又新奇,更有甚者,比誰的媽媽漂亮,誰家車子更大…比較無處不在要知道,攀比是虛榮的前身
  • 「只有耐克才配得上我」小學生作文好攀比,老師直搖頭:虛榮心強
    「只有耐克才配得上我」小學生作文好攀比,老師直搖頭:虛榮心強 假期裡,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孩子們寫一篇關於自我介紹的文章他還說道自己每半個月就能換一雙新鞋,在大家都是穿校服的情況下,穿耐克新鞋就能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 幼兒園「新型攀比」風氣不佳,父母要重視,別傷到孩子還不自知
    01幼兒園「新型攀比」風氣不佳,父母要重視,別傷到孩子還不自知溫女士為了給女兒創造更好的受教育環境,當初選擇幼兒園時就給女兒選了一所知名度比較高的幼兒園②孩子辨別能力弱幼兒園裡的孩子年齡偏小,對許多事情的是非對錯缺乏辨別能力,這就導致了很多時候父母是有意識地讓孩子炫耀攀比,孩子也只能照做。孩子善良的天性被無意識地利用了,久而久之也就讓攀比成為了一種風氣。
  • 人民日報評朱令案:公開是一劑解毒良藥
    《 人民日報 》5月9日發布「朱令案,公開是一劑解毒良藥」一文,認為在朱令案中,因為缺乏權威信息,圍繞著撲朔迷離的案情,真假難辨的種種內幕,各種罪行的嚴厲質控,「輿論審判」的偏激情緒,「權大於法」的揣測推斷,讓社會付出了高昂成本,也透支了人們對司法的信心。
  • 貪慕虛榮
    本報訊(記者張書鋒 通訊員荊建勳)花季少女貪慕虛榮,屢屢盜竊同事、密友,在一次盜竊朋友金項鍊被抓獲後,悔不當初,坦誠交代了涉嫌犯罪事實。4月6日,新鄭市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被告人張少花有期徒刑一年零四個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  不滿18周歲的少女張少花,家住新鄭市。由於學習成績較差,高中未畢業便退學回家。
  • 為什麼說集體主義是緩解疫情的一劑良藥? | 「抗疫心力量」中財...
    為什麼說集體主義是緩解疫情的一劑良藥?澎湃號·政務 為什麼說集體主義是緩解疫情的一劑良藥
  • 擁堵費:解決擁堵的一劑良藥?
    擁堵費能否成為解決「首堵」的一劑良藥?這成為輿論和公眾關注熱點。其實,擁堵費這一概念並非自今日提及,早在2013年9月,北京環保局發布「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交通委和環保局牽頭研究制定徵收交通擁堵費政策;交通委和交管局牽頭制定智能化車輛電子收費識別系統等,引導降低中心城區車輛使用強度。擁堵費是一個舶來品。
  • 2021年考研英語大作文預測(適合攀比、虛榮、感恩、欣賞話題)
    2021年考研英語大作文預測(適合攀比、虛榮、感恩、欣賞話題)參考範文:漫畫所描述的是生活中常見的虛榮心現象。女孩表現出的消極情緒是由於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導致的心理失衡。第一件事是感激。感激是通往幸福和成功的道路。我們對所擁有的東西越是感激,無論它們多麼渺小,我們的生活就會越幸福和滿足。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停止把自己和別人做一些負面的比較當然可以,我們很容易與擁有更多的人進行比較。因為沒有某些東西很容易讓自己煩惱。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不斷地將自己與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比較,從而消除我們獲得幸福的機會呢?
  • 沒事翻翻書《菜根譚》
    《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著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早年熱衷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潛心讀書立文,最終將自己的人生體會、讀書心得和生活參悟付諸筆尖,揮毫潑墨,著作了這洋洋灑灑的三百多條錯落有致的語錄世集。
  • 孩子愛攀比虛榮心強,家長要做好這幾點,教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個初中生因父母的工作調動而轉入了一所新的學校,剛上學不久,就和自己的同學吹噓自己的爸媽是做官的,而且能夠辦成很多事情,家裡的經濟條件也非常豐厚等等,這就讓剛剛認識的新同學對他非常羨慕,而且經常討好他,恭維他。但是時間久了之後,同學之間就開始相互越來越了解,發現這個初中生家裡經濟條件十分困難,父母只是普通的打工者,甚至家裡連三輪車都沒有。
  • 老師回應家長校門口給孩子剪髮:風氣不好,學生之間容易攀比
    該校一位老師介紹,頭髮問題主要集中在女生,因為女生留長髮打理梳洗耗費時間長,學生之間也容易攀比,所以學校加強了管理,規定頭髮不能過肩。(原標題:老師回應家長校門口給孩子剪髮:長發梳洗很耗時,容易攀比影響風氣
  • 愛慕虛榮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家長三思而後行
    榮譽與虛榮雖一字之差,則虛實分明。為榮譽而戰是人往高處走的積極心態。如果你家孩子具有這種心態,恭喜你,你中上教子有方的大彩頭了。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積極上進,比進步,賽學習的優秀陽光孩兒,但也不少發現愛慕虛榮,表面陽光,內心虛偽的心理缺陷的孩子。現在我談論的對象是後一種。校園生活裡我們總發現有不少孩子相互攀比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