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詩與梅是一體,詩人應有如梅之詩心、如梅之傲骨;梅花如詩一般高雅芬芳,那是經典的味道。「好句如花新照裡,奇思縱酒怯逢迎。」不逢迎,不媚俗,靜靜地開放在自我的空間裡,纖塵不染,方有如花之好句,綻放出清朗之光彩。第五期詩會題材多樣,好句繽紛,現從以下八方面進行選評:
一、題圖之美
題圖詩要緊扣圖意,善於通過想像將靜景活化為動景,並由圖意進行拓展延伸,或抒發情懷,或闡明哲理。本期詩會有部分題圖詩較有特色,如以下兩首:
題湖上夕照圖
段維
大幕輝煌啟,群鷗歌舞忙。
天鵝真貴族,四野被包場。
英子點評:
「大幕」「四野」這兩個場景和「群鷗」「天鵝」這兩種動物構成了這幅圖畫,線條鮮明。「大幕輝煌」足見色彩豔麗,形象地描繪了夕照景觀。以輝煌的夕照為「劇場」背景,「群鷗」的演出與「天鵝」的「貴族」氣派形成對比,極富情趣。即便是題圖詩,也充滿著現代生活的氣息。個覺句首均為名詞,句式稍顯刻板。
題金銀忍冬鬥雪圖
林玲
欲佔春光卻忍冬,胭脂和淚也從容。
懸鈴攪夢敲風響,飛瀑吟愁載雨濃。
雪掃玲瓏紅透白,藤纏荏苒翠牽彤。
斷腸遠雁書難寄,血色相思字已封。
英子點評:
題圖貴在寫出「畫外之音」,此詩即是。前四句均是由圖意引發的聯想,虛實結合,情感豐富。頸聯轉入直觀畫面,色彩參差錯落。尾聯為全詩亮點,尤喜「血色相思字已封」一語,扣人心弦。全詩布局合理,語式靈動,意境幽冷。
陳一新的《題某畫家一幅山水畫》基本能將一幅山水畫描繪出來:「亂峰高聳雲宵外,鬥雪經霜熬白頭。飛鳥銜來春色滿,山崖著綠水橫舟。」尤以「銜」字用得形象;永憶江湖的《題醉翁亭雪景照》虛實相生:「昔日詩文夢裡馨,而今只剩醉翁亭。飛簷積雪一蓑白,心上蘭芽已漸青。」
二、夜月之情
月之意象內涵豐富,本期以月為主角的作品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思呢?
月夜泛舟
暉哥
寂月清秋色,孤舟淡泊人。
吟歌輕拍槳,灑落一江粼。
英子點評:
此絕凝練優美,起承巧以列錦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幽的月夜圖景,對仗巧妙。尤喜轉句,歌聲拍槳,化聽覺為觸覺,極有動感,足見悠然之態。「歌聲拍槳」而至「灑落一江粼」,想像奇妙。前兩句靜景,後兩句動景,動靜相宜。
陳顯赫的《望月》極富冷色調,情寓景中:「誰顧深宵冷,天涯月滿襟。總隨雲出入,一顆歲寒心」;金嗣水的《溪亭望月》亦是清冷:「晚風瑟瑟卷波濤,佇立溪亭望野濠。冬至無聲銀漢轉,一灣瘦水月輪高」。
三、冬景之趣
由於時令的緣故,寫冬景的作品尤多,且不乏佳作。特別是寫雪景的作品,在本期詩會中數量最多,如以下幾首詩:
雪鄉賞雪
鄒積慧
皚皚山野色凝香,高潔情懷自不狂。
總愛纏綿簷下掛,拉長幸福好時光。
英子點評:
因雪的潔白無瑕,自然會讓人聯想到高潔的情懷,此詩亦然。「自不狂」彰顯出雪的內斂之特性,喜愛之情蘊於其間。轉句因「纏綿」一語的擬人化手法使得簷下掛著的雪條頓生情趣,抖落出的結句更是充滿亮色,這無疑是在告訴我們:欣賞雪景是最幸福的時光!從而自然生發出對雪的由衷喜愛而不露痕跡。唯覺「色」字欠些美感。
雪花二吟
韓開景
一身潔白玉無瑕,朵朵輕盈飛萬家。
莫道寒梅骨頭硬,雪花死不做春花。
昨夜漫天飛絮來,恰如仙子下瑤臺。
平生未學葵花樣,老去不朝紅日開。
英子點評:
這兩首小絕語言淺顯易懂,然由於轉結的內涵使得詩的厚度劇增。其一的「莫道寒梅骨頭硬,雪花死不做春花」,說明雪花亦如寒梅一般硬氣,即便開在蕭瑟的冬季裡,也要以自身的輕盈姿態飛入千家萬戶,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其二的「平生未學葵花樣,老去不朝紅日開」塑造了保持自我、獨具個性的雪花形象。
對詩人而言,「雪」往往是鄉情的符號。當回憶起家鄉之時,自然會想到晶瑩的雪花,它就像親切的朋友一般,在詩行裡舞動:盧冷夫的「相逢為有夢回聲」似乎讓人聽到雪花飄落的聲音(《京城初雪》);他的「軍歌一引消寒甚,不老詩心總向陽」讓人感受到嘹亮軍歌的熱度,足可消去冬天裡的徹骨寒冷(《消寒詠冬》);秋水伊人的「若能覓得春消息,落款窮冬不第名」讓我們感受到了雪的淡泊情懷(《有感瀋陽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她的「冰雕半樹梅花烙,掛起玲瓏一串詩」讓我們再次感受到如雪般的詩人情懷,晶瑩剔透,有此詩心,焉無如花好句?(《小雪後見雨夾雪》);而劉彥紅的「一行歪扭梅花印,笑醒夢中那個吾」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番雪趣,那是綻放的童心(《初雪》);張治龍的「隴頭梅綻否,遣夢入遙岑」輕輕一問,詩也清新,夢也清新(《冬夜》);田幸雲的「梅溪藏小賦,春在不言中」讓我們看到清詩在梅溪裡流淌,詩如梅,梅如詩(《讀冬》);她的「天都能看破,何事不從容」飽含人生至理,發人深省(《冬至》);林麗琴的「寒梅牆角初晴後,點點新紅啼老鴉」 讓我們不禁思索: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鷓鴣天·觀雪》)。另外,王念俊的《金河冬晨》、劉金平的《小雪》、時雲霞的《大雪日戲題二首其一》、胡文漢的《大雪前與永沂、永新、奮生上石門賞楓》《大雪前遊惠州西湖》均讓我們感受到了冬天的情趣。
四、離別之情
當我們吟誦著王維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和高適的「天下誰人不識君」等經典名句時,反觀當代詩人的送別之作,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贈 別
暉哥
遠影瀟瀟失地平,悵然回首故人情。
清風也識離愁苦,牽我輕衣不忍行。
英子點評:
在詩人筆下,清風是離人的知己,深知送行人的不舍之情,牽著「我」的衣襟,久久不忍離去。望著漸漸消失在地平線的遠影,明明是自己不舍,而嫁與「清風」,如此構思,含蓄蘊藉。
送別(新韻)
張孝華
持杖歪斜老邁身,村頭雪路送行人。
別時深恐兒難過,淚眼擠出些笑紋。
英子點評:
最樸實的情感往往源於生活,此詩即是。送別之時,深怕兒子難過,於是淚眼含笑,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抓住一剎那的細節,即可打動人心。
五、悼念之殤
公祭,是為了振奮人心;祭人,是為了一份懷念。
國家公祭日(新韻)
閆寶林
休言國恥只南京,每道傷痕熱血凝。
記取中華一段史,翻開頁頁做鐘鳴。
英子點評:
2019年12月13日,是第6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希望愛好和平的人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此絕以短短的28個字道出了國恥之深,不僅僅是因為南京那一場大屠殺,任何一個愛國的人都在心中打上了傷痕的烙印,無法抹去。轉結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翻開中華歷史的這一段屈辱,警醒自己,莫忘國恥,振興中華!全詩語言凝練,情感凝重,擲地有聲。
張治龍的「帝制早傾銘史冊,江山再不屬君王」感慨深沉(《過黃興墓》);石泉林溪的「華麗轉身研古字,清純籍典探冰河」(《悼念詩人流沙河》)、林玲的「送君千朵花如雪,彼岸飄回蟋蟀歌」(《己亥小雪後悼詩人流沙河》)道出了流沙河的人生,表達了對流沙河先生的懷念。
六、畫像之真
自我畫像是一種內省,一種觀照,一種釋放,以下作者在自題中又是如何展現真實的自我呢?
獨 坐
鄧建秋
已知天命更何求,貌漸風霜神自遊。
尚可觀棋分黑白,毋庸煮酒說曹劉。
寒山坐久溪雲靜,澹水望窮木葉秋。
醒醉無關些個事,聊將白眼對閒愁。
英子點評:
這首感懷詩抒發了對人生的認知與淡泊的情懷,然透露出隱隱的無奈之感,情感稍顯凝重,在凝重中尋求超脫,心理流程相當細膩。全詩結構穩健,筆法嫻熟。首聯總起,道出自身已屆天命之年,別無所求,雖然相貌已經漸漸衰老,但多了泰然自若的神情,這是由內在的恬淡自然散發出來的表情。頷聯上分句以棋局喻人生,「尚可」一詞足見作者低調的為人處世,世間之黑白尚能分得清楚,既是謙虛,也是客觀,誰能說自己明了世間的一切呢?即便到了「天命之年」就能看透這紛紜的世界麼?這應該是永遠的問號罷;下分句用「煮酒論英雄」之典,化而無痕,「毋庸」說明自身已經不再與他人爭,淡看名利,一世英雄又能如何呢?頸聯由理入景,然寓理景中,耐人尋味。詩人借景抒懷,表達恬靜、安然、平和的心態,「坐久」足見詩人思索之久,「望窮」更見詩人思索之深。在人生之秋,還有什麼看不開呢?於是在尾聯生發出「醒醉無關些個事,聊將白眼對閒愁」之人生至理,彰顯豁達之態。是醒是醉無非就是那些事,何必為此而生發過多的閒愁呢?當以白眼對之,不屑於此。全詩章法井然,以情理勝。
吳宗績的「寒雲未染流光老,一角東風入夢多」塑造了一個為夢而生的詩人形象,雖然已屆不惑之年,但仍然不會放棄心中的夢想(《生辰偶題》);劉衝霄的「常作青溪伴,素心焉染塵」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淡泊的詩者,情懷如清溪般透徹(《奚為廬自題》);徐天安的「不為金錢故,來當時尚翁」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時尚翁」形象,詼諧有趣(《退休後上海體驗都市打工生活》);王念俊的「一程風雨萬支煙,絳帳棲身十八年」(《從教十八年感吟》)、童心的「已過春秋七十餘,青山與我對門居」(《遣興》)均表現了自己的真實生活,實為性情之作。
七、景物之韻
寫景詠物歷來是詩家繞不開的題材,不同的景致、不同的事物給詩人們又帶來什麼樣的靈感呢?
(一)景中情理
秋 記
黃採軍
時光舒捲夢無聲,看取閒疏山意明。
風與雲霞收一色,詩心如葉舞輕盈。
英子點評:
此絕如時光般靜謐,如秋葉般輕盈,詩味甚濃。在時光的開合之間,夢也無聲,靜靜地。在沉靜之中,拾得一份閒疏,摒棄了外在的喧躁,在這種心境之下看山,秋山的線條如此明朗,山意明澈。做足鋪墊之後,詩人來一筆「風與雲霞收一色」,此色調,是秋山明朗的色調,如此,方有晶瑩之詩心:「詩心如葉舞輕盈」,讓我們看到了一顆跳動的心靈,抒情水到渠成也。
另外,李恒生的《日暮西山》亦是借景抒情之作,值得一品:「殘紅一地鳥聲驚,日暮西風不肯停。我有心中多少恨,憑空說與落霞聽。」王健強的《上牛蹲嶺》清新自然、情感含蓄、筆法靈活:「幽林秋氣涼,小徑野蔬香。飛鳥銜新綠,紅椰呈半黃。家居芳草地,人入白雲鄉。牧笛聞聲處,牛閒嚼夕陽。」
登分界洲島(孤雁格)
野鶴
乍看蓬萊在眼前,登臨紫氣繞身邊。
凡塵仙境無分界,全在人心一念間。
英子點評:
此絕妙在轉合,巧以「分界洲島」之名反向立意:凡塵仙境本無分界,全在於人心的一念之間。若有善念,人如仙也;若持惡念,人如魔也。詩人善於借景喻理,深刻耐品。個覺起承還可再精進,「蓬萊」即為「仙境」,有些浪費字眼了。
另外,王健強的《棋子灣》也是寓理於景之作,含蓄意遠:「殘局已千年,棋逢信有緣。欲看誰落子,釣叟一桿先。」
(二)物中趣味
鏡 子
過乃勝
對視何分富或貧,榮衰在我面前真。
平生雖是油光樣,卻不轉彎和媚人。
英子點評:
這首詠物詩寫出了鏡子最真實的一面,道出了鏡子率真、孤傲的性情,獨具個性。作者觀察細緻,善以物喻人,立意新穎:雖然平生油光滑面的樣子,但處事待人從不圓滑。從外形到內在,詩人都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刻畫,形象鮮明,給人印象深刻。個覺起句的「富或貧」易為「富與貧」似更順暢些。
客觀事物往往給詩人以不同的啟迪:張國玉由高鐵列車想到「暮掣天山雪,朝迎粵海曦」,對仗工整;曾繼全由柿子想到「鄙夷世俗刁蠻手,總覺人間軟可欺」;李軼賢由風箏想到「管他一線微微命,大寫華年上碧空」;何強由詠竹而生發昂揚氣骨:「經年唯瘦骨,何懼雪霜囂」,物我交融;蔣小華由圍棋聯想到人生之理:「平衡呼應高低巧,攻守自如風水生」;胡建業由詠菊而生發意氣:「淡定孤標非傲世,獨為秋色長精神」。
八、生活之味
將生活過成詩,這是詩人共同的特點。從真實的生活中取材,詩人們又創作出什麼樣的作品呢?
與老友丁香花園小酌
楊逸明
今夜星辰昨夜風,人生珍惜幾回逢。
入新世紀添新夢,聚舊園林憶舊蹤。
一夕敘情茶沏熱,千杯感慨酒斟濃。
重溫往事微微醉,笑遣寒冬變暖冬。
英子點評:
以淺白之語寫詩,道出生活之感,是楊詩特點之一。作者與老友丁香花園小酌,回憶曾經一起走過的日子,笑談之間情懷更切,情誼如酒樣深濃,感慨尤多。不管往事是何種顏色,詩人之心是豁達樂觀的,重溫往事亦如品味茶酒一般,讓人心頭溫暖,寒冷的冬天也變得溫暖如春,這是友情的溫度。
浣溪沙·畫牡丹
王海娜
裁片白云為紙張,輕描淡染筆長長。層層疊起夏花香。
大硯臺清空墨色,小心思浸滿陽光。任由蝴蝶去繁忙。
英子點評:
畫家兼詩人的雙重身份使其生活充滿了藝術的味道。詩人作畫自是不一般,她「裁片白云為紙張」,想像奇巧,想必牡丹也染上了天之靈氣了罷,看那「層層疊起夏花香」,牡丹之氣溢於紙上,足見畫之神韻。過片的對仗句式新穎獨到,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滿足感和愉悅感。畫畢,「任由蝴蝶去繁忙」吧!含不盡之意於言外,間接表現了牡丹之畫的逼真效果。此結與少年王維的「自有山泉入,非因採畫來」、胡令能的「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有異曲同工之妙,尤見詩人的灑脫之態。
生活中處處有詩,本期詩會的生活觀感亦是一道風景:以琳追劇《時空來電》有感:「時空一堵牆,裡外幾多傷。穿越相思夢,重回自在鄉。擦肩情未老,握手義猶長。真假無憑辨,回眸是暖陽」;周勝輝觀菊不甚感慨:「日月裁天幕,風攆白雲低。與秋同快,菊鄉山水沁心扉。一啖千丘秀色,再酌滿園清氣,大醉在田畦。神寄秋山外,心曠逐鷹飛。 真本色,無低俗,應自持。三支兩朵,獨御霜雪亦堪怡。不畏流年似水,一樣江湖鬥劍,蕭殺不低眉。遍野黃金甲,借取試徵衣。」(《水調歌頭·觀菊有感》)
「好句如花新照裡,奇思縱酒怯逢迎」。有奇思,自有好句,思維的靈動性是誕生好句的基礎。本期詩會還有不少可品讀的句子,因篇幅有限,不再贅言。感謝詩友們的大力支持,英子言不盡意,不到之處還望海涵!
評者簡介
張金英,網名南國英子,筆名英子。傾心詩詞創作與評論,多次獲獎,經常擔任全國詩賽評委並點評獲獎作品,創辦《英子評詩》公眾平臺,擔任中華詩詞學會教育培訓中心高級研修班導師、《中華詩詞》《詩刊》特約評論員、海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兼會刊《瓊苑》執行主編。
《英子評詩》微刊第二十六期
牡丹圖:王海娜;撰稿、編審、製作:張金英
「英子評詩」公眾號設置英子評詩、英子視點、論壇擷英、名家風採、詩家風採、詞家風採、詩詞人物、瓊苑新聲、嚶鳴酬贈、群英詩會等欄目。
微信號:yingzipingshi
投稿郵箱:844387060@qq.com
聲明
部分圖片轉自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版權人有異議,請聯繫編輯刪除。
下期預告:
詩詞人物:王勤詩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