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被談話再收監管函 ,永安保險風險綜合評級降至C級

2020-12-18 紅星新聞

作為衡量保險公司財務狀況和履行賠償給付責任能力的重要指標,償付能力一直是保險監管機構重點考核險企的一個關鍵點。

近日,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披露了今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為C級,根據銀保監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的要求,該險企目前屬於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將接受相應的監管措施。

▲永安保險資料圖 圖據東方IC

淨現金流連續為負 風險綜合評級降至C

據了解,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分為A、B、C、D四類,其中,C類公司指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或者償付能力充足率雖然達標,但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中某一類或幾類風險較大的公司。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償付能力管理規定》的相關要求,償付能力達標的保險公司需要同時符合3點。首先是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第二是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第三是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不符合其中任意一項要求的則被認定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永安保險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到6月30日,該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都為247.03%。僅從數據上看,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完全能達標,但其一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卻從以前的B級下調至C級。據了解,永安保險被下調風險綜合評級,主要因其操作風險、戰略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的部分評估項目實際執行情況與監管評估標準存在差距。針對這些具體問題,銀保監會要求公司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並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先被監管談話後收監管函 永安保險業務存在問題

根據剛發布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信息顯示,該險企5月4日收到了監管談話通知,6月4日又收到了銀保監會下發的監管函。

▲永安保險發布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部分截圖

業內人士透露,永安保險被監管要求談話的原因是,其在2017年度保險公司投訴處理考評中排名落後。而今年6月4日,銀保監會下發監管函指出,永安保險在2017年-2018年的意外險共保業務,存在核心業務系統缺少被保險人信息、「聯共保」信息不準確,保費分攤比例與承擔的保險責任比例不匹配,以及支付畸高經紀費等問題。

業內人士透露 業績波動與人士震動和股東矛盾有關

據保監會數據顯示,作為一家經營了22年的財險公司,永安保險目前由三大股東分別持股——持股20%的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9.83%的上海杉控投資有限公司以及持股16.18%的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永安保險取得保費收入50.11億元,同比增長了14.15%;其中,車險業務保費收入34.78億元,同比增長了6.30%;財產險保費收入為4.64億元,同比增長了8.59%;意健險收入為8.45億元,同比增長了97.61%。2017年公司實現淨利潤約為3億元,同比下降了50.2%。

保險業內人士認為,業績大幅波動,與其近兩年面臨的人事震動和股東矛盾有關。從永安保險「建議加強股東協調溝通工作,努力就章程修改等事項達成一致」的表述來看,股東之間對公司的發展存在不同意見,公司章程修改進展不順。同時在股權方面,凱撒旅遊7月3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持有的永安保險2260萬股股份以每股2.57元的價格轉讓給陝國投,交易金額5808.2萬元。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本次交易尚需銀保監會批准。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田園

編輯 楊渝彤

相關焦點

  • 5月剛被約談6月又收監管函 永安保險最近一期風險評級降至C
    5月剛被約談6月又收監管函 永安保險最近一期風險評級降至C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3 00:20:36
  • 2017年三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出爐 3家公司不及格!
    近日,2017年三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披露。 先來看評價結果~  65%的壽險公司評級為A,相比二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  2  「老三家」的風險評級均為B  三季度,人保、平安和太保的風險綜合評級均是B。
  • 一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C類和D類公司增至5家
    今日,證券時報記者從保監會官網獲悉,5月19日,保監會組織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第三十八次工作會議,保險公司第一季度償付能力整體情況出爐。其中,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顯示,在參加評估的170家保險公司中,5家公司被評至C、D級,較2016年四季度增加了2家。
  • 渤海財險最新風險綜合評級「不達標」 資產負債不匹配風險加大
    中國網財經8月7日訊(記者 郭偉瑩) 近日,渤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財險」)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報告顯示,渤海財險最近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為C。按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渤海財險將列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 銀保監會:二季度末5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 1家為D類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銀保監會:二季度末5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 1家為D類 中國網財經8月31日訊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工作會議,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主持會議。會議分析了2020年第二季度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風險等情況,審議了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和對部分公司的監管措施,部署下一階段償付能力監管和風險防控工作。
  • 現金流、償付能力等指標正常 都邦財險風險評級降為C
    8月已至,險企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出爐。  從目前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來看,行業整體數據向好且大部分企業都處於穩定經營的狀態,不過,償付能力不達標或存在現金流風險的險企仍有。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竟有險企因員工失誤,搞錯數據而遭到風險評級下降,自鬧烏龍。
  • 15萬億資金迎風險評級,保險資管步入分類監管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國內金融市場積累十餘年經驗後,以風險為導向的分類監管終於在保險資管行業吹響了「號角」。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實施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制度,同時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國際債券市場與評級】國際評級行業發展與監管動態報告
    國際評級行業穩步發展,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依然佔據優勢地位。受經濟復甦和發債企業信用資質有所上升的影響,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所評主體信用等級調降趨勢減弱,全球企業違約率也有所下降。  2017年,國際監管機構在持續加強日常監管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年度重點監管領域,豐富和完善評級機構監管工具,加強信息技術風險監管,加強評級方法及評級過程質量監管,以及強化法律責任追究工作。
  • 【年終盤點】2018年度最悲催保險公司
    償付能力跌至負數。2018年3季度,長安責任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跌至-41.5%。  安邦保險集團(悲催指數:★★★★★)  監管接管,保費下跌超8成,變賣資產  從去年年末安邦和財新的罵戰,  到今年年初監管對安邦集團實施長達一年的監管,到原董事長、總經理吳小暉被起訴,到保險保障基金注資608億元暫接98.23%股權,到掛牌處置一眾金融資產,「吳小暉時代」結束了,安邦也跌下了神壇。
  • 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分5級 數值越大風險越大
    《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要素包括五方面內容,分別為: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評級要素由定量和定性兩類評級指標組成。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得分滿分為100分,根據具體評級得分,分為1級、2級(A、B)、3級(A、B)、4級和5級,數值越大表示機構風險或問題越大,需要監管關注的程度越高。
  • 銀保監會:三季度末5家保險公司風險評級為C類,1家為D類
    銀保監會:三季度末5家保險公司風險評級為C類,1家為D類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工作會議,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同志主持會議。
  • 制定「打分表」 銀保監會如何評估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情況
    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內容主要包括:黨的領導、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監事會和高管層治理、風險內控、關聯交易治理、市場約束、其他利益相關者治理等方面。公司治理監管評估包括合規性評價、有效性評價、重大事項調降評級三個步驟。
  • 因漏報統計數據 新光海航人壽、百年保險資管收監管函
    來源:國際金融報因漏報統計數據,新光海航人壽和百年保險資管收監管函。4月10日,銀保監會發出兩份監管函,一份給了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光海航人壽」),一份給了百年保險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百年保險資管」)。
  • 百年人壽C級之尬、風控之憂、百年之思
    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178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42.5%,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30.5%。百年人壽為122.25%、136.39%,儘管滿足監管要求且數據有所改善,但處於行業相對較低水平。
  • 銀保監會:風險評級C類和D類險企各2家 是誰
    金融1號院獲悉,中國銀保監會最近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工作會議,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主持會議。會議分析研究了2018年保險業償付能力和風險狀況,審議去年四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和對部分公司的監管措施,部署下一階段償付能力監管和風險防控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穩定。
  • 惠譽:維持富衛人壽「A」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級
    FWD及其保險子公司的評級反映了該集團「強勁」的資本化和槓桿率、「良好」的財務表現和「中等」的業務狀況。富衛保險的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級得益於惠譽將該公司視為集團內非常重要的子公司,將其信用評級提高了兩個子級,高於其獨立信用狀況。
  • 2018年期貨公司分類評價結果出爐 19家期貨公司獲得雙A評級
    149家期貨公司中,喜獲AA評級的有19家,較去年減少3家,,其中中國國際期貨,瑞達期貨和長江期貨均降一級到A級,而華信期貨卻慘遭連降6級至CC級;此外,魯證期貨升一級新入圍至AA級;  今年獲得A評級的有18家,減少3家;獲得BBB評級的有42家,與去年數量持平;獲得BB評級的有20家,而去年同級別公司有33家;獲得B評級的有32家,較去年增加7家;獲得CCC評級的有11家,比去年減少4家;獲得CC評級的比去年增加4家至5家;D評級期貨公司為2家,去年同級別為4家。
  • 事關15萬億資金,首個保險資管公司監管評級辦法出爐!
    1月12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對外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聚焦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實施分類監管,銀保監會將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一季度險企償付能力風險評級:C類公司3家 D類公司2家
    中國網財經5月23日訊 19日,中國保監會組織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第三十八次工作會議。會議分析研究了2017年第一季度保險業償付能力狀況,審議了一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對下一階段保險業風險防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會議指出,當前保險業償付能力狀況總體良好。
  • 員工違規套費、監管函頻「叩門」 珠峰財險陷「多事之秋」
    來源:北京商報一邊是董事長及總經理兩大統帥之位久懸未決,另一邊則是自曝因公司治理問題再收監管函,今年上半年,珠峰財險可謂是「內外交困」。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12日,北京商報記者再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珠峰財險員工存在違規返傭套費問題,涉及費用超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