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劉禹錫最經典七首古詩,堪稱千古絕唱

2020-12-15 小毛豆品詩賞詞

劉禹錫,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玄都觀桃花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表面上是描寫人們去玄都觀看桃花的情景,實際上卻是諷刺當時權貴的。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撲面而來,人們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裡賞花回來。玄都觀裡的桃樹有上千株之多,全都是在我被貶離開京城後栽種的。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巴山楚水悽涼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謫居。回來物是人非,我像爛柯之人,只能吹笛賦詩,空自惆悵不已。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今日聽你高歌一曲,暫借杯酒振作精神。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王的戰船從益州出發,東吳的王氣便黯然消逝。千尋長的鐵鏈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掛在金陵城的城頭。人生中多少次傷懷往事,山體依然不變地靠著寒流。從今以後天下歸為一家,蘆荻在舊壘上被風吹得蕭蕭飄搖。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秋夜的湖水和天上的明月相映生輝,湖面風平浪靜,景物隱約可見,就像那未打磨過的鏡面。遠遠望去,洞湖山清水秀,君山好似白銀盤裡的一隻青螺。

浪淘沙(其八)

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不要說什麼毀謗的話如同巨浪那麼可怕,也不要說什麼被貶謫到外地任職的人如同泥沙一樣,會沉入江底,不得翻身。千淘萬洗的磨鍊雖然辛苦,但只有濾盡所有的泥沙才能發現真正的黃金。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長滿了野草雜花,夕陽斜照著烏衣巷。從前築巢在王、謝兩大家族堂前屋簷下的燕子,找不到往日的繁華所在,如今都已飛進普通的百姓家裡。

秋詞(其一)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自古以來遇到秋天,人們總覺得寂寞空虛,感到悲傷悽涼,但是我卻要說這秋日比那春天還要美好。晴朗的天空中有一隻白鶴衝破雲層,把我的詩情也帶上了碧藍的天空。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中六首經典五言古詩,句句堪稱千古絕唱!
    《唐詩三百首》中六首經典五言古詩,句句堪稱千古絕唱!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此詩寫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兄弟被殺,夫婿又憐新棄舊,她只好孤零零地與婢僕一起過活,這種遭遇也是封建時代廣大婦女的普遍遭遇。作者寫這首詩,恐怕還另有寓意,即以佳人喻賢才,以夫婿的憐新棄舊喻奸佞得勢,賢才被斥,這種手法在古詩中也是常見的。
  • 被唐詩300首遺忘的經典:這是白居易最富物理學知識的古詩
    唐詩300首是後人所收錄的最優秀唐代詩人的最經典作品,我們最熟悉的李白杜甫王維等人都有大量的詩歌入選。不過在唐詩300首之外,還有很多經典詩篇沒能入選,比如在後世博得大名的《春江花月夜》就沒有入選,劉禹錫、杜牧等人也都有很多經典作品沒有入選。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且五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我們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上私塾的兒童搖頭晃腦地朗讀詩歌,他們需要經典作品作為課本,而《唐詩三百首》就是運用廣泛的"家塾課本"。對應當下的教育體系,《唐詩三百首》就相當於幼兒園或小學的教材,為什麼這部供兒童學習的教材能成為經典並廣受推崇呢?這要從《唐詩三百首》的編者說起。
  • 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古詩,唐詩三百首中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古詩詞更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從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這些,比較熟知的有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亦或者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古詩詞無一例外深刻的、生動的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比較出名的詩詞選集有《詩經》《唐詩三百首》,那麼在唐詩三百首中你最喜歡、讓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呢
  • 《唐詩三百首》中7首七言絕句,經典走心,讓人深深陶醉!
    《唐詩三百首》中7首七言絕句,經典走心,讓人深深陶醉。1、《春怨》劉方平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5、《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為東晉世家大族王導、謝安等的宅第所在地,多年過後,這些貴族大家都已沒落。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唐詩三百首中最悽慘的戰爭古詩,字字泣血,後世無人再能寫出來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寫到戰爭的詩歌,且不說岑參高適、王昌齡留下的大量關於邊塞的詩歌,就是知名度不算很高的陳陶也有「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悲涼詩句。唐代雖然是中國古代發展最鼎盛的時期,但是邊疆一直也都面臨著戰爭。這樣真實的社會現實給了詩人們進行創作的題材。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根據「古詩詞網」收錄的相關作品,本百家號按照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樂府等類別進行賞析。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話說《唐詩三百首》:不只是過去的經典,也是永遠的經典
    到今天,無論是學者的文學史研究還是啟蒙教育中的古詩誦讀,唐詩都作為古代文學中最燦爛的經典,被研究、接受和傳誦,在培養我們的審美感受、模塑我們的藝術趣味、陶冶我們的生命情調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 前輩傳下兩句老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此語不知所出。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唐詩三百首中篇幅最長的古詩,其中有數不清的詩詞名句
    唐詩300首當中很多的詩篇都是通俗易懂的。而且通俗易懂,也是當初收錄者力爭中要實現的目標和要求。所以這裡面的古詩大部分都是可以直觀的就能讀出其中的含義的,當然,很多詩篇本身也就很短,無法承載更豐富的內容,但是唐詩三百首當中也有不少很長的詩篇,其中最長的有兩首,而且這兩首都還是同一個詩人所寫的。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它編程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編選者僅署名「蘅塘退士」,後經現代學者的考證,才確定為孫洙。《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從所選詩人和詩作來看,此書主要選取了盛唐和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的代表著作。從編排體例看,此書按詩體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大類,並單列樂府詩於每類之後。囊括了唐代詩歌的全部題材 。1,五言古詩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
  • 唐詩三百首(一)
    學習古詩詞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僅使人靈秀,更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學習中華民族千百年流傳的經典詩詞,將使人受用終生。《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
  • 42歲李白最得意忘形的一首唐詩,可惜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
    他蟄伏多年,內心多有不平,如今終於揚眉吐氣,得意洋洋的寫出了「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唐詩,且看: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 亞森和他的維文版《唐詩三百首》
    唐詩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其中《唐詩三百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曾被翻譯成英、法、俄、德等多種語言,國內也曾翻譯成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語言。近日,由維吾爾族翻譯家亞森·阿瓦孜編譯的《唐詩三百首》維文版正式面世,填補了維文版唐詩集選的空白。
  • 幼兒早教古詩推薦《唐詩三百首》,讓娃愛上古詩詞,點擊收藏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兒歌讀繪本,不如也多讀一些古詩吧,有意境,字詞簡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適合學齡前兒童。每天晨讀古詩詞,會發現孩子讀著讀著就會了。學前並不需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背誦或者追求學習的量。在這個年齡段我更認為培養孩子的語感尤為重要。在輕鬆的氛圍中跟讀,每天養成晨讀的好習慣,對之後的學習一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