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

2020-12-22 直播蓮城

近日,禹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成功為剛出生8天的新生兒實施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該項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禹州市兒科領域的空白,使我院兒科的救治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新生兒救治技術得到更有力提高。

2020年11月19日下午17:00時,出生8天的貝貝(化名),因「全身皮膚黏膜明顯黃染、納奶差、活動差2天」來到禹州市人民醫院兒科就診,值班醫護人員發現孩子像個「小金人」,經皮膚測得膽紅素510umol/l,(參考值:2.0-20.4umol/l),已明顯高於正常值,黃疸比較嚴重,值班醫生黃星顯立即將貝貝收治住院。

入院後,黃醫生即刻為貝貝急診化驗檢查,顯示:血清總膽紅素為525.6umol/L,其中間接膽紅素為507.2umol/L,已達到換血指標。科室主任、護士長高度重視,立即組織人員制定救治方案,考慮患兒病情危重,有發生膽紅素腦病的風險,決定先給予雙面藍光照射治療、藥物應用,並請示兒科專家李自鋒副院長,李院長指示立即安排進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兒科團隊迅速與輸血科溝通聯繫血源,並與家長溝通為貝貝行換血治療。

李自鋒副院長現場指導救治工作,科室醫護人員為貝貝進行換血前準備,同時邀請許昌市婦幼保健院2位老師前來進行技術指導,輸血科黨創偉主任親自到許昌中心血站聯繫並運送血源,夜間11時28分,血源準備就緒,貝貝的換血治療開始。

換血療法是在嚴格無菌的操作規程下進行的雙通道同步換血術,由動脈抽出廢棄血液,由靜脈輸入新鮮血液和血漿,以每5分鐘20毫升速度進行血液交換,同步進行。換血過程中,醫護人員全程嚴密監測,每5分鐘記錄一次患兒的生命體徵及岀入血量,根據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徵臨時小量調整入血量與岀血量,使患兒生命體徵保持平穩。

凌晨1時30分,經過長達2個小時緊張有緒的治療,換血術終於結束,整個換血過程中,貝貝生命體徵平穩,各項監測指標穩定,狀況良好,複查血清總膽紅素為301.3umol/L,間接膽紅素為289.8umol/l,換血效果立竿見影。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禹州市第一例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順利實施,同志們看著病情好轉的貝貝,完全忘記辛苦的付出。

經過後續的藍光照射治療,次晨11月20日,貝貝經換血後血清總膽紅素值已明顯降至331.8umo/L,間接膽紅素降至311.4umo/L,換血治療成功。

11月21日,貝貝複查血清總膽紅素為222.2umol/l,間接膽紅素為204.9umo/L。

11月24日,複查血清膽紅素92.2umol/l,間接膽紅素62.3umo/L;11月25日下午貝貝出院,臨走時,貝貝對醫護人員露出了可愛的笑容,家長抱著粉白粉嫩的貝貝很是激動,嘴裡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語,感謝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兒科醫護團隊的全力救治及精心護理。

李自鋒副院長說: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症狀,嚴重的病例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膽紅素腦病將引發眾多後遺症,如椎體外系運動障礙、聽力異常、眼球運動障礙、牙釉質發育異常、認知學習及運動障礙、耳聾等。現在我們醫院成功開展此技術,是重症高膽紅素腦病患兒的福音,為我院嚴重高膽紅素血症患兒提供有力的救治手段。同時呼籲廣大群眾重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黃疸),並及時給予科學的治療,以保證患兒的身心健康。

首例「新生兒換血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禹州市人民醫院兒科救治技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禹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近年來一直重視業務和核心技術的提升,尤其是在核心技術的提升上先後開展了新生兒無創通氣、有創機械通氣、PS應用、HFNC、高頻機械通氣、振幅整合腦電圖、PICC、臍靜脈置管、亞低溫治療等多項先進技術,多次填補我市空白,為我市重症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救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禹州市人民醫院兒科作為首批河南省臨床重點專科、全市的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將會繼續在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上努力開拓,為我市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花垣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超聲引導經皮靜脈球囊擴張成形術
    ▲張勇查房時為患者做舉臂試驗這位老年患者叫吳玉坤(化名),於11月27日實施了花垣縣人民醫院首例超聲引導下經皮靜脈球囊擴張成形術,採用介入無創治療技術,解決了動靜脈血管內瘻血管狹窄問題,當天下午即進行了正常血透。
  • 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創建一周年
    近日,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在住院部院內舉行儀式慶祝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創建一周年。2019年11月,伴隨新生兒科新病區投入使用,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積極創建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一年來,該中心嚴格按照國家衛健委《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南》相關要求,積極推進新生兒專科能力建設,承擔起醫院早產兒、新生兒窒息、各種原因所致的呼吸循環衰竭、代謝危象等新生兒急危重症搶救、治療和轉運工作,並肩負起新生兒重大手術後的治療與護理。
  • 濰坊市人民醫院:臍動靜脈置管為寶寶架起新的生命橋梁
    近日, 濰坊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緊急會診一名只有手掌大小的28周早產兒,體重僅630g。接診後,醫護人員立即給予吸氧、吸痰、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由於寶寶胎齡小、體重輕、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外周靜脈穿刺及動脈採血難度極大,為了給寶寶提供更早的生命支持,減輕反覆靜脈穿刺、留取動脈血標本的痛苦,減少頻繁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的發生,綜合評估後,徵求了寶寶家屬同意決定進行臍動靜脈置管。
  • 男寶寶患「蠶豆病」 醫生為其全身大換血
    這是我市首例採用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的方法為新生兒成功實施換血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通訊員/張米橋株洲日報訊 出生不到一周的樂樂(化名),不幸患上「蠶豆病」,急需換血治療幸運的是,6月23日,省直中醫院新生兒科採用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成功為其換血,讓他轉危為安。據悉,這是我市首例採用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的方法為新生兒成功實施換血的病例。6月17日,樂樂(化名)出生了。正當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中時,噩運卻在不知不覺中降臨到這個孩子身上。出生後不久,樂樂出現了皮膚重度黃染現象,並逐漸加重。
  • 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成功開展省內首例胰腺動脈鈣刺激靜脈採血術(AS...
    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雲小記)11月23日,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與放射介入科合作,開展了雲南省內首例胰腺動脈鈣刺激靜脈採血術(ASVS),診斷疑難低血糖症。該手術的成功開展,對於臨床高度懷疑胰島素瘤,尤其是影像學檢查陰性的疑難低血糖症患者的診斷水平有極大提高。  11月10日,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收治了一名由嵩明縣中醫院轉診的62歲女性低血糖症患者。患者一年內反覆多次出現低血糖。患者入院後積極完善相關檢查、排除多種低血糖相關疾病後最終考慮內源性胰島素分泌增多所致低血糖。
  • 濰坊首例新生兒CRRT技術搶救急性腎衰極低出生體重兒成功
    人民網濰坊12月10日電 近日,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NICU)成功開展了濰坊市首例新生兒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項目。搶救患兒1490g,創造了省內CRRT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的新記錄,走到了全國前列!標誌著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危重新生兒的救治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益陽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全市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
    紅網時刻益陽5月30日訊(通訊員 譚歲賽 熊建明)近日,益陽中心醫院普外科三病區血管外科遇到一個自身血管條件非常差的尿毒症患者夏爺爺,入院時全身上下找不到一條可供使用的淺靜脈,那麼如何創造新的生命通道呢?
  • 畢節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首例換血寶寶順利出院
    患兒移送病房後,醫師全程跟蹤查房,確保寶寶身體安全僅出生14天的嬰兒為何會被「換血」,竟和這項常見病有關。1月1日中午,畢節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新生患兒,黃疸明顯,經皮膽紅素測定為28.1mg/dl。醫護人員在進行黃疸監測的同時,一邊對患兒進行人血白蛋白結合游離膽紅素、持續強藍光治療;一邊緊急完善新生兒溶血實驗、肝功能、血常規、定血型等實驗室檢查。
  • 廣東援疆助力開展南疆首例新生兒臍靜脈置管術
    近日,廣東對口支援單位—喀地一院新生兒科團隊在援疆專家歐陽穎教授、護理專家莫雪珠主管護師的帶領下,成功開展南疆首例新生兒臍靜脈置管術,填補了南疆在該領域的空白。  據了解,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救治過程中,靜脈通路的建立十分重要,新生兒「臍靜脈置管術(UVC)」是經臍靜脈置管,使其尖端位於下腔靜脈,為患兒建立一條安全、有效、通往生命的綠色通道。
  • 出生才5天,全身大換血,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
    針對這種情況,醫院新生兒科當即成立5人組成的救治小組。經過詳細檢查,小寶的各項指標滿足換血指徵,入院當天,救治小組為小寶實施了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的難點在於治療過程中有可能發生急性併發症,例如引起新生兒心跳過快、血管痙攣、窒息等嚴重後果。
  • 合肥一女嬰患上罕見溶血病 出生30分鐘全身「大換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東區誕下一位女嬰患上罕見溶血病,出生半小時就進行了全身「大換血」。醫生通過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後,現患兒轉危為安。據介紹,來自合肥的女嬰母親為稀有血型,寶寶出生僅30分鐘,全身皮膚蒼黃,肝脾腫大,生命危急。該院即刻啟動應急小組,對患兒進行急救。
  • 深夜為新生兒全身換血 出生僅8天經歷的「生死時速」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通訊員 陳毅 孫冬冬)「配血成功,現在採用的是同步外周靜脈換血療法,開始進行換血治療,注意,一定要同步……」晚上22:40分,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新生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新華和護士長張國英仍堅守在病房,為一名出生僅八天,在家保守治療黃疸七天無明顯好轉的女嬰進行換血療法
  • 畢節一新生兒全身「換血」,竟和這種常見病有關!
    」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正在換血中科室醫護人員接到危急值後即刻安排給寶寶進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聯繫輸血科進行備血準備換血19:00分開始一直持續到21:10 結束患兒入院時全身金黃,肌張力升高,經過醫護人員手術趨於好轉2個多小時的換血過程中醫護人員寸步不離地守護在寶寶床旁
  • 州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 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
    4月28日上午,我院首例高科技、高質量的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正在緊張進行著,患者在心臟停跳、全身血液被體外循環機引流進行循環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手術歷時三小時取得圓滿成功,也標誌著我院心臟外科醫療技術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 這項技術在濰坊首次開展,讓這個危重症早產兒活了下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 通訊員 李波 張立敏近日,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NICU)開展了濰坊市首例新生兒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項目,成功搶救了一名體重僅1490g的早產急性腎損傷患兒,這標誌著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危重新生兒的救治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邁進了全國前列!
  • 【運城首例】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運城市首例雙鏡聯合手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經內鏡逆行胰膽造影取石術,實現了一次麻醉同時完成兩個手術。這也是人民醫院首次開展雙鏡聯合微創手術。目前為止,為全運城市首例,標誌著市人民醫院微創手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興山縣中醫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血液透析長期導管置入術
    打通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興山縣中醫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血液透析長期導管置入術打通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興山縣中醫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血液透析長期導管置入術本網訊(通訊員 舒弦弦 袁書峰)10月19日,興山縣中醫醫院成功完成我縣首例經頸靜脈長期透析管置入術
  • 新生兒和媽媽血型不合 出生僅一天全身大換血
    作者:寶寶知道 熱點影像館因為與媽媽血型不合,寶寶出生後就患上了嚴重的溶血症,需要全身換血,否則可能會留下智力低下、聽覺障礙、腦癱等神經系統後遺症。目前,經過成功換血治療後,寶寶的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兩天前,38歲的王女士(化名)剛剛產下一子,可本應沉浸在喜悅之中的一家人發現,孩子出生後皮膚越來越黃,吃奶反應也不好,家人覺得不對勁,趕緊將寶寶轉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醫生檢查發現,寶寶全身皮膚發黃,有新生兒黃疸症狀,結合王女士O型RH陽性血的情況,初步診斷患兒可能患有嚴重溶血病。新生兒科醫護人員迅速安排抽血檢查,並馬上為其進行光療和心電監護。
  • 湖北一出生4天的新生兒竟然要全身大換血,原因是……
    荊門二醫新生兒科劉莉主任醫師首診時表示,考慮到孕母的典型血型,需警惕「新生兒ABO溶血症」。總膽紅素值大大超出標準值近兩倍,而足月兒出生≥72小時,血清膽紅素不應超過15mg/dl(256.5μmol/L)。目前小涵可能已發生膽紅素腦病,而一旦進展為核黃疸,將會留下智力低下、聽力障礙、腦癱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小涵很快被確診為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