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 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

2020-12-22 天眼新聞

4月28日上午,我院首例高科技、高質量的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正在緊張進行著,患者在心臟停跳、全身血液被體外循環機引流進行循環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手術歷時三小時取得圓滿成功,也標誌著我院心臟外科醫療技術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32歲患者潘某,15年前在省外某醫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由於經濟困難,未能進一步治療。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活動耐量下降越來越明顯,表現為胸悶、氣短,經常感到疲憊不堪,無法進行較重的體力活。身體越來越不適的潘某於4月22日到我院就診,經心臟超聲檢查提示為,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房間隔缺損,其右肺靜脈異位引流到右心房,房間隔缺損寬約19.9毫米,房水平左向右分流,肺動脈高壓(重度),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接受手術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佔各種先天畸形的28%,指在人胚胎發育時期(懷孕初期一個月內) ,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疾病主要表現為,心功能不全紫紺以及發育不良等。除個別小的房間缺損在1歲前有自愈的機會,絕大多數需手術治療。在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0.7%-0.8%,目前,人們對先天性心臟病普遍缺乏科學認識,認為先天性心臟病屬不治之症,延誤了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病情發展到晚期嚴重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該名患者病情出乎專家的預料,心臟房間隔缺損19.9毫米,正常連接到左心房的右肺靜脈異常連接到了右心房,並且肺動脈壓力很高,達到重度,右心房異常擴大,病情非常嚴重。對此醫院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楊勇靈書記為組長,張鎮副院長為副組長的專家團隊,包括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重症醫學科(ICU)、心內科、超聲醫學科、設備科、採購科等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手術病人術前、術中、術後管理及相關手術設備、器械的準備工作。因為這臺心臟手術涉及到我院首次在體外循環基礎上開展,院領導組織召開多次協調會議及術前病情討論會,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楊勇靈、院長張鄭平對手術提出了嚴格要求,要求舉全院之力,確保手術成功。為確保手術得以成功開展,4月24日,專家團隊在對患者全面檢查確診後,認真討論病情,制定了詳細的手術實施方案,對術前、術中、術後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及討論。

4月28日上午10時開始,經手術團隊醫師三個小時的手術,患者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正+房間隔缺損修補+卵圓孔未閉修補手術獲得成功開展,僅術前就準備了近三個小時,副院長張鎮積極協調,親自現場指導。手術能順利完成最重要環節是通過動靜脈插管,把病人體內的血液全部引流到體外循環機,用體外循環機代替人的心肺功能,使患者的心臟完全停止跳動,才能切開心臟進行手術,在這過程中,任何細微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致命的危險。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楊秀華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心操作,心臟是最重要的位置,任何一絲一毫的偏差和不慎都會導致術後嚴重併發症。在手術團隊的通力配合下,手術非常順利,截止4月30日下午,患者恢復情況良好。

據我院心臟外科專家介紹,為開展此類手術,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重點投入1000餘萬元購買了德國STOKET S5型體外循環機、高端心臟專用超聲設備、高端麻醉機及專用手術器械,並在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超聲醫學、重症醫學選派8名業務骨幹組成心臟外科團隊赴上海心臟專科醫院進修學習心臟外科技術。

此外,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有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兩種方法,介入治療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早已開展,且發展成熟,每年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1000多臺(次),此次心臟直視下手術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的成功開展,為黔東南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使州內需要進行治療的心臟病患者,無論是介入還是外科手術治療,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就能實現,省去了長途跋涉的辛苦,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診治時間。在此特別感謝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團隊的指導。

圖 文:楊曉涓 楊秀華

編 輯:楊曉涓

審 核:艾 軍 劉亞麗

相關焦點

  • ...心臟直視手術|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先天性心臟病|心臟|房間隔缺損
    4月24日上午,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首例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體外循環下直視手術」成功完成,標誌著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療技術水平又邁上一個新臺階。此例手術的成功開展,為魯南地區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據悉,27歲的患者鍾某,2年前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
  •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首例「大動脈調轉術」手術獲得成功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22日訊(楊正兵 記者 漆奇)近日,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外科一病區成功救治一例重症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據悉,這是該院首例「大動脈調轉術」手術。大動脈轉位是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手術的標誌性手術,這說明該院已經完全有能力處理兒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為以後更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提供更好的救治。
  • 銅川市醫院實施首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任永飛 記者 王鋒)近日,銅川市人民醫院南院成功完成該市首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該院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手術治療技術的飛躍,步入了嶄新的領域,為當地患者帶來福音。
  • ...城陽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一例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大眾網城陽·海報新聞1月29日訊(記者 歐陽繼瀟 通訊員 李春燕)近日,城陽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施了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53歲的李女士陣發性的胸痛已持續了2年多,因不影響生活質量而未到醫院系統診治,一周前李女士胸痛頻繁加重,乏力、頭暈到心血管內科就診,經詳細檢查初步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心功能Ⅱ級、心臟瓣膜病,需手術治療,而介入封堵術是根治房間隔缺損的有效辦法。  經充分的術前討論和準備,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均志團隊為李女士實施了先天性心臟病心導管檢查+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 威海市中心醫院威海率先獨立開展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
    5月16日,威海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學科帶頭人、主任劉高利的帶領下,成功為一名2歲先天性心臟病同時合併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患者實施了手術,在威海地區率先獨立開展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對救治危重的嬰幼兒的心臟手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為威海市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也代表威海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進入了新的高度。
  • 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成功救治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戈 軒永波)近日,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聯合麻醉、超聲等多學科作業為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基礎麻醉超聲引導下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以往手術治療最佳年齡是5歲以內,近年來主張1-2歲手術治療,可以避免長期右心室負荷過重導致遠期的不良影響。近日,一名53歲的患者出現症狀加重出現四肢無力、大汗淋漓的症狀。據了解,該患者在15年前就被診斷為因「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15年來反覆有勞累後胸悶、氣促症狀。為得到進一步治療,該患者來到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診。
  • 許下「心」的未來!威海市中心醫院威海率先獨立開展嬰幼兒先天性...
    5月16日,威海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學科帶頭人、主任劉高利的帶領下,成功為一名2歲先天性心臟病同時合併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患者實施了手術,在威海地區率先獨立開展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對救治危重的嬰幼兒的心臟手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為威海市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也代表威海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進入了新的高度。
  • 1.2公斤早產寶寶成功「修心」體外循環下,全省體重最輕的一個小患者
    緊急情況下,華中阜外醫院的專家們齊力,為哥哥進行了心臟手術,而這也成為了我省體外循環下,體重最輕的一個小患者,手術時,他的體重僅僅1.2公斤。◆胎膜早破,雙胞胎兄弟提早報到今年年初,30歲的劉女士(化名)懷孕了,而且是雙胞胎,一家子開心不已。
  • 【技術創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成功實施一例在非體外循環支持下的...
    【技術創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成功實施一例在非體外循環支持下的「彎刀症候群」糾治手術 2020-12-21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首例使用室缺封堵器封堵下腔型房間隔缺損手術
    (9mm 下腔型)」患者採用』室間隔封堵器」封堵取得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下腔型房間隔缺損不能做介入治療的禁區,對下腔靜脈影響小,優於使用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封堵。這是 世界首例使用室缺封堵器封堵下腔型房間隔缺損手術 。此次手術的順利完成,也標誌著一附院再次熟練使用3D列印技術成功突破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禁區,將3D列印技術和先心病介入整合治療推上新的臺階。
  • 煙臺業達醫院成功實施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手術
    煙臺齊魯網6月3日訊 近日,煙臺業達醫院心胸外科成功為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老年患者開展了微創介入封堵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滿意出院。  患者張先生已年過六旬,因活動後心慌胸悶,來到煙臺業達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繼發孔),醫生建議張先生手術治療。
  • ...房間隔缺損|奇奇|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
    說到先天性心臟病大家都不陌生,寶爸寶媽一聽說自己的寶寶得了先天性心臟病就認為患了很嚴重的疾病,需要開胸手術治療才行。其實,先天性心臟病有輕有重,治療並不像您想像的那樣哦!8歲的女孩奇奇在當地醫院查體發現心臟雜音,做了心臟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
  • 合肥京東方醫院:多學科協作低齡低體重先心病患兒手術成功
    近日,合肥京東方醫院多學科協作為一低齡低體重患兒成功施行了房間隔缺損修補+肺動脈狹窄矯治手術,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團隊遇到了很多複雜的問題,最終憑藉過硬的技術,手術得以順利完成,目前患兒恢復良好,該患兒也是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目前體重最小的手術患兒。患兒只有3個月大,體重3.5公斤,入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與成人相比,小嬰兒的體重小,意味著心臟小。
  • ...先天性心臟病|法樂氏三聯症|商丘市第五人民醫院|室間隔缺損|...
    現在,好消息來了,商丘無論是貧困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還是成人心臟病患者,均可以獲得免費篩查和減免手術費用的機會。商丘市慈善總會理事、睢陽區婦聯兼職副主席王芳告訴記者,為切實減輕重特大疾病患者治療困難,幫助更多貧困心臟病患者戰勝疾病,享受健康生活,商丘市慈善總會聯合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商丘市第五人民醫院,開展「暖心行動」商丘市慈善總會貧困家庭心臟病救助項目。
  • 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中成藥比例不低於 40%?國家醫保局回應:不宜強制...
    ,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對天然分子進行生物工程化修飾所產生納米生物微型材料與治療性組分進行配對,隨後訓練機體的先天性免疫系統來消滅腫瘤細胞。研究者認為,受過訓練的免疫力能被安全且成功地用作癌症療法,同時他們在包括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等動物模型中進行了檢測,目前正在積極向臨床試驗方向推進。
  • 傳統開胸手術讓人又愛又恨 新技術不開胸能"補心"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張若凡近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4歲北海女孩苗苗(化名)在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了「補心術」。父母帶著苗苗跑了多家醫院,多數醫生給出的意見是做常規的開胸手術,但開胸手術創傷較大,讓他們望而卻步。傳統開胸手術讓人又愛又恨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劉永春告訴記者,傳統的補心術是開胸心內直視手術,需要打開整個胸腔,讓心臟停止跳動,用人工心肺機暫時代替心臟的功能,即體外循環。
  • 一附院完成世界首例應用室間隔缺損傘封堵下腔型房間隔缺損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結構性心臟病科張玉順教授團隊利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在總結以往的使用」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封堵下腔型房缺介入治療的基礎上,對一「房間隔缺損(9mm 下腔型)」患者採用』室間隔封堵器」封堵取得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下腔型房間隔缺損不能做介入治療的禁區,對下腔靜脈影響小,優於使用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封堵。
  • ...交大一附院成功完成國內首例巨大雙孔下腔型房間隔缺損封堵手術
    3D列印技術又稱「快速成型技術」,近年來已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心臟病學領域,是進行複雜手術替代品>中央型)」患者採用雙傘封堵取得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下腔型房間隔缺損不能做介入治療的禁區。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先天性心臟病診治回顧與進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石美鑫教授等人率先於國內開展Blalock-Taussig分流、Brock分流等減症手術。 1958年,石美鑫教授完成首例低溫非體外循環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同年蘇鴻熙教授完成首例體外循環下室間隔缺損修補術,距世界首例體外循環手術僅5年之差,填補了我國體外循環下先心病心內畸形矯治的空白,我國先心病的診治水平由此也向世界領先水平靠近。
  • 房間隔缺損選擇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
    房間隔缺損是臨床上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分為原發性缺損和繼發性缺損,其中繼發性缺損常見,在房間隔缺損病人,一旦肺動脈高壓形成,可以導致右心室負荷過重,發生右心衰竭。 當右心房壓超過左心房時,血液的分流轉變為右向左,出現紫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