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戈 軒永波)近日,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聯合麻醉、超聲等多學科作業為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基礎麻醉超聲引導下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房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臟病中常見的類型之一,是指胎兒在母親體內發育時期,右心房和左心房間隔部分未自然關閉形成缺損,導致左、右心房腔直接相通,左向右分流導致右心室容量負荷過重,長期的分流會導致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等,需要手術處理,因此,大多數的房間隔缺損需要手術治療。以往手術治療最佳年齡是5歲以內,近年來主張1-2歲手術治療,可以避免長期右心室負荷過重導致遠期的不良影響。
近日,一名53歲的患者出現症狀加重出現四肢無力、大汗淋漓的症狀。據了解,該患者在15年前就被診斷為因「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15年來反覆有勞累後胸悶、氣促症狀。為得到進一步治療,該患者來到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診。該科副主任醫師唐開維接診後,為患者進行了詳細檢查。唐開維表示,傳統的房間隔缺損手術為體外循環下直視修補術,心臟停跳缺血故而手術創傷大,切口不美觀,同時由於非正常循環灌注對肺臟、肝臟、腎臟及神經系統影響較大,術後併發症較多,這樣的手術對53歲的患者來說相對風險較高。患者入院後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唐開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決定採用最少創傷的手術方式,即實施「基礎麻醉食道超聲引導下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先心病封堵技術是指將特製的封堵器由外周血管送入達到所需要治療的病變部位,將封堵器釋放並固定在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癒目的。先心病封堵技術共分兩種,第一種是放射線引導經皮介入技術,第二種是超聲引導經皮封堵技術。
放射線引導經皮介入技術一般在導管室內經放射線引導下完成,故而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害及影響,而超聲引導經皮封堵技術具有無需外科開胸手術、無需放射線和無需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這三個優點,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術創傷,避免了放射線和造影劑對患者的影響。經食道超聲成像(簡稱TEE)清晰,術中能實時發現殘餘分流,並且能判斷封堵器是否對房室瓣、肺靜脈開口造成影響,所以TEE在微創心臟外科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充分發揮TEE的優勢,在外科手術室進行單純TEE引導下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既保留經皮介入封堵術安全、微創的優點,又避免放射線的輻射損傷,有效保護患者及醫護人員,同時未增加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以及治療費用等。如封堵失敗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可隨時轉為常規外科手術,最大限度保證患者安全。
近日,唐開維副主任醫師與心臟大血管外科軒永波醫師、專職超聲醫生劉登波醫師、麻醉科盧萌醫師等共同協作為患者進行了手術。行無氣管插管靜脈麻醉、股靜脈穿刺、食道超聲引導置入導絲、導管、選擇合適封堵器並釋放、超聲檢查封堵效果,退出導絲、壓迫穿刺點包紮。手術全過程在食道超聲「直視下」下進行,一氣呵成,手術時間不到1小時,出血不到5毫升,不放置引流管,無切口,只有大腿根部2毫米穿刺點。手術很成功,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據悉,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救治水平已經進入區內先進行列,部分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行列,可以獨立開展心臟瓣膜病外科治療(尤其是退行性變以及風溼性心臟瓣膜成形)、各類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規及微創治療、冠心病外科治療(冠脈搭橋)、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及腔內治療(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等)、心房纖顫的外科治療等。
【來源:廣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