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僅14天!畢節一新生兒全身「換血」,竟和這種常見病有關!

2021-01-08 多彩貴州網

2021年1月1日

畢節一名僅出生14天的寶寶

血清總膽紅素735.6umol/L

有極大的風險合併核黃疸

會對孩子的神經系統

及今後的生活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影響

畢節市婦幼保健院金海湖新院區

對其進行了全身大「換血」

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正在換血中

科室醫護人員接到危急值後

即刻安排給寶寶進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

聯繫輸血科進行備血準備換血

19:00分開始

一直持續到21:10 結束

患兒入院時全身金黃,肌張力升高,經過醫護人員手術趨於好轉

2個多小時的換血過程中

醫護人員寸步不離地守護在寶寶床旁

每 10 分鐘監測、計算患兒的液體出入情況

根據結果調整輸液速度

並持續監測患兒

心率、血壓、呼吸、

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

患兒移送病房後,醫師全程跟蹤查房,確保寶寶身體安全

此次換血過程累計輸入血漿 138ml

輸入洗滌紅細胞 370ml

經動脈換出血液495 ml

相當於寶寶全身血量的兩倍

患兒移送病房後,醫師全程跟蹤查房,確保寶寶身體安全

換血結束後

寶寶的血清總膽紅素逐漸消退

換血後血清膽紅素降至298umol/L

血液中各項指標逐漸趨於正常

換血後繼續予強藍光給患兒退黃

2021年1月3日

複查的血清總膽紅素已降至255.5umol/L

患兒移送病房後,醫師全程跟蹤查房,確保寶寶身體安全

據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是新生兒科常見疾病,嚴重時可引起核黃疸,造成不可逆的神經系統損害。

核黃疸倖存者患有嚴重的神經後遺症是人類聽力障礙、視覺異常、智力障礙的重要原因。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症患兒需換血療法迅速的將血清膽紅素置換出來。

換血療法是治療高膽紅素血症最迅速及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清除血中游離膽紅素、致敏紅細胞、抗體,減少核黃疸發生。

換血療法是在嚴格無菌的操作規程下進行的雙通道同步換血術,由動脈抽出廢棄血液,由靜脈輸入新鮮血液,以每5分鐘20毫升速度進行血液交換,同步進行。

換血過程中,護士全程嚴密監測,每10分鐘記錄一次患兒的生命體徵及出入血量,根據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徵臨時小量調整入血量與出血量,使患兒生命體徵保持平穩。

新生兒黃疸常見又揪心

寶爸寶媽千萬要嚴肅對待!!!

尤其是要學會區分

生理性黃疸vs病理性黃疸

關於新生兒疾病

我們一起漲姿勢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出生28天內)出生後,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80%以上的新生兒都會面臨黃疸問題。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3天出現,5-7天消退,大概會持續2周;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幹預,預防膽紅素過高導致腦損傷。

護理建議:家長要注意觀察新生兒精神反應、皮膚顏色、尿色等。

這些新生兒護理小知識

你們也需要了解

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是指新生兒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出生後吸入胎糞、羊水等異物,或出生前後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肺部炎症病理改變,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護理建議:保持新生兒生活環境溫溼度適宜,室內通風。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餵奶速度不宜過快,少吃多餐等。

新生兒結膜炎

新生兒結膜炎指病原體侵入新生兒眼中,發生瞼結膜和球結膜感染,眼部出現膿性分泌物。如果延誤治療,可形成角膜潰瘍,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

護理建議:如果寶寶患上結膜炎,家長要對其使用過的物品——特別是毛巾、手帕要進行煮沸、晾曬消毒。當眼部紅腫明顯、膿性分泌物過多以及白眼球充血時,一定要及時去眼科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眼藥。

趕緊轉發給你身邊需要它的人~

來源:畢節婦幼健康 熱帶播報

編輯:趙野平

編審:安軼倫

審籤:王幸韜

快來看看有你認識的沒?貴州516名先進個人和300個集體獲表彰!

《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去世!年僅25歲

貴州低溫繼續!這些地方還有凍雨、雨夾雪

相關焦點

  • 湖北一出生4天的新生兒竟然要全身大換血,原因是……
    「叮鈴鈴……」4月6日19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荊門二醫新生兒科的寧靜——一位出生僅4天的寶寶,經皮測膽紅素27mg/dl,肝功能提示總膽紅素475.1μmol/L,且已出現嗜睡、食慾差等症狀,診斷「極重度高膽紅素血症」(俗稱「黃疸」),幾家醫院治療未果,馬上送過來……重度黃疸,初生嬰兒竟成「
  • 深夜為新生兒全身換血 出生僅8天經歷的「生死時速」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通訊員 陳毅 孫冬冬)「配血成功,現在採用的是同步外周靜脈換血療法,開始進行換血治療,注意,一定要同步……」晚上22:40分,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新生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新華和護士長張國英仍堅守在病房,為一名出生僅八天,在家保守治療黃疸七天無明顯好轉的女嬰進行換血療法
  • 新生兒和媽媽血型不合 出生僅一天全身大換血
    作者:寶寶知道 熱點影像館因為與媽媽血型不合,寶寶出生後就患上了嚴重的溶血症,需要全身換血,否則可能會留下智力低下、聽覺障礙、腦癱等神經系統後遺症。目前,經過成功換血治療後,寶寶的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兩天前,38歲的王女士(化名)剛剛產下一子,可本應沉浸在喜悅之中的一家人發現,孩子出生後皮膚越來越黃,吃奶反應也不好,家人覺得不對勁,趕緊將寶寶轉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醫生檢查發現,寶寶全身皮膚發黃,有新生兒黃疸症狀,結合王女士O型RH陽性血的情況,初步診斷患兒可能患有嚴重溶血病。新生兒科醫護人員迅速安排抽血檢查,並馬上為其進行光療和心電監護。
  • 諸暨新生兒變「小黃人」,出生7天全身換血
    近日,諸暨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為一名出生僅7天的危重新生兒,成功實施了 「新生兒換血療法」,共置換患兒血液400毫升,相當於嬰兒全身血液的1.5倍。4天就出現了黃疸,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但家長並未引起重視,拒絕住院,認為吃點藥過幾天便會自行消退。
  • 諸暨新生兒變「小黃人」,出生7天全身換血,這件事家長要重視!
    7天的危重新生兒,成功實施了「新生兒換血療法」,共置換患兒血液400毫升,相當於嬰兒全身血液的1.5倍。 據了解,這名患兒出生後第4天就出現了黃疸,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但家長並未引起重視,拒絕住院,認為吃點藥過幾天便會自行消退。誰知回家後,寶寶出現嗜睡、抽筋,吃奶少、反應低下,全身皮膚發黃等症狀,家長這才帶著寶寶又來到了醫院。
  • 出生才5天,全身大換血,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
    5天就經歷了「生死時速」全身大換血!出生5天寶寶全身金黃孩子媽媽透露,小寶才出生5天,前兩天開始身體發黃,以為是正常的新生兒黃疸,並未在意。正常出生5天的新生兒黃疸值多數在13mg/dl,即使黃疸值偏高,也在18mg/dl以下,小寶的數值比正常孩子高出兩倍多。
  • 嬰兒出生不久出現溶血症 凌晨,「黃金寶寶」全身大換血
    據了解,這個小寶寶是39周足月兒,在寶應當地醫院出生,體重3.7kg,出生後即開始全身出現黃疸,後轉至寶應縣人民醫院,膽紅素仍在快速上升,到19點12分接到新生兒科時,寶寶已經變成了「黃金寶寶」。據蘇北醫院醫生介紹,出生後才14小時,其膽紅素竟高達335.5umol/L,同時還伴有吃奶少、驚跳,膽紅素這麼高,如果不及時救治,會導致膽紅素腦病,對孩子的智力和今後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 寶寶出生12小時全身蠟黃成"小黃人" 醫生緊急全身"換血"
    足月順產誕生的小寶(化名)在出生後12小時,突然變成了「小黃人」,全身蠟黃,被緊急送到新生兒科。多學科合作凌晨4點備血 「小黃人」成功換血小寶被送到新生兒科後,醫生急查膽紅素常規,發現小寶血膽紅素已升至19毫克,血紅蛋白從入院時120克降至80克,膽紅素水平已超過換血水平,危及生命,需立即施「全身換血」術。
  • 畢節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首例換血寶寶順利出院
    患兒移送病房後,醫師全程跟蹤查房,確保寶寶身體安全僅出生14天的嬰兒為何會被「換血」,竟和這項常見病有關。1月1日中午,畢節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新生患兒,黃疸明顯,經皮膽紅素測定為28.1mg/dl。醫護人員在進行黃疸監測的同時,一邊對患兒進行人血白蛋白結合游離膽紅素、持續強藍光治療;一邊緊急完善新生兒溶血實驗、肝功能、血常規、定血型等實驗室檢查。
  • 出生近10天寶寶患「蠶豆病」 全身換血400毫升後「續命」
    湖北日報訊(記者龍華、通訊員鄧國歡)出生不足10天的小樂樂(化名),不幸患上少見的「蠶豆病」,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急需「全身大換血」。緊急從鹹寧轉運武漢,小傢伙幸運輸入1.5倍全身容量的新鮮血液後,症狀消失,終於轉危為安。
  • 出生近10天寶寶患「蠶豆病」全身換血400毫升後「續命」
    湖北日報訊(記者龍華、通訊員鄧國歡)出生不足10天的小樂樂(化名),不幸患上少見的「蠶豆病」,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急需「全身大換血」。緊急從鹹寧轉運武漢,小傢伙幸運輸入1.5倍全身容量的新鮮血液後,症狀消失,終於轉危為安。
  • 因「蠶豆病」出生10天需全身換血,專家稱孕婦應警惕氧化劑藥物
    出生僅10天的小樂樂(化名),不幸患上溶血症,急需「全身大換血」。幸運的是,依託湖北省兒童醫學中心同濟兒童專病聯盟打造的「黃金6小時危重救治圈」,小樂樂得到及時救治,終於轉危為安。萌寶出生10天變「小黃人」6月5日,家住鹹寧的蔣女士(化名)生下了一名可愛的男嬰,正當全家人都沉浸在新成員加入的快樂之中時,噩運卻在不知不覺中降臨到剛出生不久的小樂樂身上。7天後,小樂樂突然出現了「皮膚重度黃染」現象,並逐漸加重。
  • 新生兒患溶血症 出生第一天就要「大換血」
    近日,一名產婦於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剖宮產誕下一名男嬰,本來全家皆大歡喜,可由於新生兒溶血症,孩子命懸一線,剛出生 17 分鐘就被緊急送往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急需全身換血。所幸醫護人員打開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緊急救治,順利完成了嬰兒全身血液置換,目前各項生命體徵平穩。
  • 江蘇一新生兒患Rh抗-E血型不合溶血病 全身大換血
    常州金壇一新生兒剛出生沒多久,黃疸就進展特別快,一檢查發現是極少見的新生兒Rh抗-E血型不合溶血病!這種溶血病常州地區在1995年發現並治癒了第一例,至今也就出現過十幾例!意識到該溶血病的不比一般溶血病,金壇醫院連忙為孩子轉院,最終轉運到常州兒童醫院進行了近3小時的全身大換血!
  • 「熊貓血」中的「熊貓血」「黃金寶寶」大換血
    出生僅15天,卻在鬼門關轉了一圈,甜甜究竟遭遇了什麼?揚州醫護奔赴寶應轉運剛出生寶寶10月12日下午3點左右,蘇北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接到一個緊急求助電話。「是寶應縣人民醫院聯繫我們,說有一個剛出生10小時重度黃疸的寶寶,需要緊急轉運!」
  • 男孩出生24小時就全身換血 這幾點知識寶媽們謹記
    溫州網訊 一名男嬰剛剛從娘胎出來,就要被全身大換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近日,溫州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了一名黃疸新生兒,該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生陳清說,如果再遲點換血,新生兒可能會留下智力低下、聽覺障礙、腦癱等神經系統後遺症。
  • 罕見「熊貓血」溶血新生兒被救治 2天全身換血4次
    罕見「熊貓血」溶血新生兒被救治 2天全身換血4次 2017-12-昨日,在浙大一院兒科病房,新生兒毛毛的爸爸媽媽長舒一口氣。11月14日,產婦小尹(化名)如願產下二胎男嬰毛毛,但由於小尹是罕見的RH陰性血型,毛毛髮生溶血反應,全身發黃,生命危急,所幸,浙大一院輸血科緊急調動血液,連同新生兒科,對毛毛進行了保命的全身大換血,使毛毛終獲救治。  危急 男嬰全身發黃 危在旦夕  孕39周的小尹因胎兒宮內缺氧,做了剖宮產手術。
  • 出生僅30分鐘,荊門「熊貓血」寶寶大換血
    出生僅30分鐘,就被抱進新生兒科,2小時完成全身大換血。10月14日,「熊貓血」(RH陰性血,佔全國人口的1%,因極其稀有而得名)產婦蔣女士足月剖宮產下一女嬰——堯堯,因堯堯RH陽性血型與母親的陰性血型不合,一出生即出現溶血反應,呻吟、吐沫、呼吸不暢,全身皮膚黃染、精神狀態差等。
  • 合肥一女嬰患上罕見溶血病 出生30分鐘全身「大換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東區誕下一位女嬰患上罕見溶血病,出生半小時就進行了全身「大換血」。醫生通過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後,現患兒轉危為安。據介紹,來自合肥的女嬰母親為稀有血型,寶寶出生僅30分鐘,全身皮膚蒼黃,肝脾腫大,生命危急。該院即刻啟動應急小組,對患兒進行急救。
  • 新生兒換血療法
    今年8月份,南陽醫專一附院兒科接診一縣級醫院轉診來的新生兒。該新生兒生後3天在當地醫院經皮測膽紅素20mg/dl,家長拒絕藍光治療,後全身黃染加重明顯,在當地縣醫院查:血紅蛋白99g/L,血清總膽紅素519.27u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