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很多了解過的人大概知道,每年需要花費幾千到十幾萬的成本,並且要長達3-5年的學習,才可能逐漸入行。
她是壹城心理何群群老師督導課程的一位學員,這位學員在學習了我們的課程後,實現了從新手諮詢師到成熟諮詢師的轉變,從開始做諮詢時不斷卡住和脫落,到獲得眾多長程個案的認可,並且能夠在大多數諮詢結束時,能讓來訪者保持滿足和期待。
希望通過她的分享給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心理諮詢執業中走得更好!
陳巖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WMECA國際臨床認證催眠治療師
深圳市羅湖區婦聯特聘心理諮詢師
深圳市知名企業EAP諮詢師
深圳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會員
深圳市五星級義工
你是如何走上心理學道路的?
還記得你的初衷嗎?
行文之始,先給自己貼幾個標籤:曾經的教師,後來的經濟師,現在的心理諮詢師。
當然,還有一個最自豪的標籤:深圳市五星級義工。
10年公益之路學習愛、付出愛、得到愛!或許是助人情結,2012年開始迷上心理學,在心理學的書堆裡和課堂上摸爬數年,學了幾種流派技術,懷揣幾本資質證書,捧著一顆助人愛心——我走上了職業諮詢師之路。
既信心滿滿,又惴惴不安。自信的是專業理論和實操技術在握,不安的是來訪者千人千面,哪裡去找萬用的套路和錦囊?
來訪者在我設計好的「軌道」中被帶著前行
現在還記得第一次接待來訪者的情境。
那天,我提前了半個小時,擺出很職業的樣子端坐在諮詢室,一遍又一遍翻看自己的諮詢步驟擬稿,連會談第一句話都寫在紙上:「女士您好!謝謝您對我的信任,我們現在開始了……」
之後的幾次訪談也都會寫好預案,包括詢問哪幾個問題,包括預設對來訪者的回答如何面質……仿佛只有掌控了諮詢節奏和主導權,心裡才踏實,否則心就是虛的。
於是,來訪者在我設計好的「軌道」中被我帶著前行,配合我完成著一個諮詢師的自戀。
我感覺卡住了,卡住了
一段時間下來,個案接了一些,來訪者感謝和肯定的評價也聽了不少,心裡自然獲得了一點滿足和喜悅。
但掐指一算 ,個案幾乎都沒有超過8次,多數5、6次結案,也不乏一次性即脫落。
是我比來訪者更焦慮幾次能治好嗎?
是來訪者阻抗嗎?
是我的方案存在偏差嗎?
有什麼辦法能洞察及預見來訪者的阻抗嗎?
有起死回生的技術嗎?
心理諮詢「慢就是快」,其服務性質決定了不可能短平快,如何做長程?如何讓來訪者和我談一個長效的「戀愛」而不只是「一夜情」……
於是,十萬個為什麼出現了,迷茫出現了。可惜教材書本上沒有答案。我開始體驗到課堂上老師所說的「心理諮詢是一個孤獨的職業」。
仿佛,在漆黑的夜晚,獨自走在一條陌生的、崎嶇的山路上,在不敢前行又不甘後退的尷尬中,感覺卡住了!說「卡住了」,的確是內心的感受。
同時也是現實寫照——正在進行到第4次的一個諮詢,來訪者推遲了第5次諮詢預約時間,很明顯的阻抗,面臨脫落。
來訪者的感受在哪裡
雖然也接受著團體督導,但其即時性、針對性顯然達不到需求。
於是開始眾裡尋他——幸運地遇到了督導何群群老師。
加入心聯盟何老師線上即時督導營之後,針對我提報的案例情況,何老師一語中的,感覺即刻霧散雲開——
「你的大方向沒有錯,可是,來訪者的體驗在哪裡呢?來訪者對這一個小時的感受如何呢?」醍醐灌頂!
要給來訪者專屬的、與眾不同的體驗
何老師常說:來訪者花錢來找你,你就是TA的VIP私人教練,你就要給來訪者提供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服務,讓TA感受到專屬的、與眾不同的體驗。
是啊!感受,只有感受,才是只屬於來訪者自己的。
來訪者不是來聽諮詢師講道理的,道理可能TA早就懂了,為什麼還要再花錢、花時間來聽你講道理呢?
在諮詢中,如果我們僅僅熱衷於分析,就會越分析越「性冷淡」,越分析越散了。
如果來訪者心裡還有很多的情緒沒有處理,她是不可能在或委屈或憤怒的情緒中改變認知的。
何老師的點撥一語中的!
我及時調整思路,反思了前期幾次諮詢中分析過多、感受不足,進入具體情境太少,沒有為來訪者宣洩壓抑情緒提供更多空間,導致來訪者體驗不足,諮詢意願及動力減弱。
我修正了諮詢方案和步驟並主動和來訪者協商溝通,共同確定下一次諮詢的小目標,重新點燃了來訪者的諮詢期待。
動手術、重新解構、建構
第5次諮詢中,針對來訪者在之前提到的一樁童年創傷性事件,我嘗試運用了何老師手把手傳授的「動手術」技術(七大錦囊之一)。
從來訪者情緒感受入手,諮詢師變身為「導演」,通過「年齡回溯」(睜著眼睛的催眠)技術,像演電影一樣渲染畫面和情境,引導來訪者回到兒時創傷事件中體驗情緒、並充分釋放壓抑多年的情緒。
然後對創傷事件「解離」,重新解構、建構,及時幫助來訪者認知升級——完成了打開傷口、排出膿血、重新包紮的「動手術」過程。
結束後,來訪者長長舒了口氣,說;「感謝老師,現在感覺如釋重負!」這一次,來訪者有了深刻體驗,爽快地約了第6次諮詢。
「動手術」之後,看不清方向了?
這一次「動手術」體驗很好,但不是每一次諮詢都需要「動手術」,接下來怎麼走?感覺又看不清方向了。
何老師用打掃房間的形象比喻啟發我們。就像打掃房間衛生,要想清潔得徹底,不僅清掃表面灰塵,還要把邊邊角角和平時看不見的角落和暗處都要打開清理。
還要按照步驟和先後逐個清理每一個房間,如果房間很大,灰塵積累很多,那麼就需要一步一步、一點一點清理,一次弄乾淨一個地方。
當來訪者的情緒得到疏通後,就要針對他的認知展開工作。
來訪者的自動思維、中間信念、核心信念是在每一次的溝通中逐漸展現和暴露出來的,需要我們幫助來訪者逐步辨識,每一次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工作,一次解決一個小問題。
而不是一次諮詢就想著能解決一個宏大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辨識核心信念和認知模式需要抽絲剝繭的過程,欲速不達,慢就是快!
在高潮中結束
上了不少培訓班,聽了不少業界大咖的線上、線下地面課,何老師是第一個告訴我們「諮詢要做到每次都力求解決一個小問題,要在高潮中結束每一次諮詢」!這句話令我們心窗洞開、眼前一亮!
教科書只教給我們如何做好初始訪談,如何禮貌、熱情、真誠地接待來訪者,卻沒有告訴我們諮詢要在高潮中結束,這樣才想要有下一次!
是啊,每一次解決一個問題,諮詢才有實際效果;在高潮中結束,來訪者才獲得好的感受和激發諮詢意願。
有效果、有體驗——這才是心理諮詢的靈魂!
在這個諮詢理念指導下,我接下來設計方案更加注重來訪者的需要,有意識地收縮了自己想要影響別人、指導別人的諮詢師自戀,而是去想方設法為來訪者營造更安全、更放鬆、更願意表達和宣洩的氛圍和空間。
在這樣的氛圍和新的關係中,來訪者無拘無束、無所顧忌,說出其他場合不敢說的、不能說的;想到其他時候不敢想的、不能想的。
而這些不敢說、不能說、不敢想、不能想的,卻正是對治癒最有效的、最重要的和最關鍵的!
這個個案在後來的諮詢中,我帶著來訪者一次次進入不同的情境中,或者角色扮演,手把手示範;或者針對某一個不合理信念進行面質,促其思考。
諮詢結束前,我會積極關注來訪者的進步給予鼓勵,或讓來訪者小結諮詢的感悟,也會和來訪者協商下一次諮詢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以及想要達到的小目標。
讓來訪者在高潮體驗結束時又開始期待下一次的成長和提升。
這樣,這個遭遇家暴十餘年輕度抑鬱一年多的來訪者,在和我完成第10次諮詢後又預交了5次費用,後來順利實現諮詢目標,修復婚姻關係的同時也獲得了自我成長。
成為一個優秀的諮詢師的四個階段
何群群老師在督導中指導我們: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要經過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也是最基礎的階段就是學習核心技術並熟練掌握。
比如諮詢的七個錦囊和十二個套路,這是最基本的技術,必須在諮詢實踐中反覆運用,做到熟知熟會。
第二個階段的升級技術是話術。
即:怎麼樣巧妙地回應來訪者,怎麼樣去說話,怎麼樣靈活地表達諮詢師的主張和意圖。一個心理學原理要通過什麼方式說,來訪者更容易接受。
多數時候,只要不違背諮詢倫理,我們的大方向一般是不會錯的。但是,哪怕目標多么正確,方案多麼科學,都還要落實到「話術」這個關鍵點上。話術是達成目標的橋梁,是心理諮詢師最基本的修煉和內功。
第三個階段就是怎樣參透人性。
人的心理規律是怎樣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他表面表達的背後潛臺詞是怎樣的?他的需要和內在需求是怎樣的?當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一個人,更敏銳地捕捉他的真正需要是什麼,然後才能夠更準確的去滿足一個人,更好地去服務一個人。
第四個階段是最高的智慧層面。
諮詢師不但參透人性,還能對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善用一雙慧眼,直達本質。
同時,能夠把各種學科和自己的常識經驗,以及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等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當我們具備了靈活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自己去思考、去領悟,然後去創造,這就是智慧。
何老師說:「一個諮詢師修煉得好,可以為一個來訪者諮詢一輩子。」
感恩,有你真好
諮詢師成長之路很長,會風景無限,也會坎坷崎嶇。
需要不斷地實踐、督導、成長。我在何老師「我想得到愛,所以我學會愛、付出愛」的諮詢理念指導下,在諮詢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何老師傳授的諮詢錦囊及技術,熟練掌握直到內化為自己的諮詢能力和內功,形成自己獨特的諮詢風格,為來訪者提供更專業、更周到的服務。
學會愛,付出愛,得到愛!
既是同行,就要同行。
在和督導營同學朋輩的互動交流中,充分感受到了抱團取暖的溫度和力量。
在督導營,找到了指路的燈塔;在督導營,找到了真正的歸屬。
感恩相遇!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