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國企工作三十多年。在職業生涯上半段,前二十年一直從事技術工作,下半段,安排到機關負責企業人事管理。
工作性質決定了要與人打交道。以前更多的從意識層面做思想工作,靠經驗、靠個人魅力與人溝通交流、解疑釋惑,化解矛盾衝突。
與人打交道和與設備打交道截然不同,技術工作面對的工作對象往往是「死的」,而人事工作面對的對象是「活的」。
在從事人事工作期間的酸甜苦辣令人難忘,工作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2012年一個偶然機會,與心理行業結緣,深受啟發。心理學激起我濃厚興趣,那一刻,我決定在未來人生道路上,投入到心理學的學習、實踐、探索之中。
通過基礎學習培訓、考試取得了心理諮詢師證。
我知道這只是開始,我又痴迷地持續參加各種相關的理論學習、工作坊、團體成長、實戰訓練營、讀書會,以及聽一些專家講座等。
學習了不同諮詢流派技術。我一邊學習,一邊反思總結,結合自己成長經歷、工作經驗積累,從心理學角度剖析在工作生活中曾經經歷的案例,結合實際進行效果評估,總結反思、提煉經驗。
在最近幾年工作實踐中,刻意地將心理學知識、以及心理諮詢中掌握的技術、方法、技巧加以運用,收到很好的效果,使我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實現由經驗型向技術型轉變。
所以在專業成長道路上,本人堅持以整合的理念,開展探索實踐,取得良好的成效。今年年初,加入了新冠疫情心理援助志願者隊伍,參與危機幹預。
為陷入疫情困境甚至失去生命希望的求助者解除困惑、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同時也給我在心理諮詢探道路上增強了信心。在成長道路上也有些體會向大家匯報一下。
對不同技術流派的看法
(壹城心理系統學習課程體系)
當代,心理諮詢技術發展衍生出很多流派、分支。在認識看法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的甚至出現排它現象。
我通過這幾年對心理學及諮詢技術技能的學習體驗,期間學習不同流派,實踐中也刻意運用不同流派技術,從適應性和上手角度來看,我對認知行為及後現代敘事、焦點取向的比較感興趣,感覺我本人的適應性及匹配度更好一點,在實踐中取得一定實效。
尤其後現代取向,我認為比較適合國人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在諮詢過程中,既有潛移默化感覺、又有撥雲見日的效果,更容易使一些心理能量較低的來訪者接受。
對各流派我是持尊重按納的態度,不反對排斥某具體流派。
本人堅持以整合的理念、積極心理療愈的態度為主軸,成長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
我認為各技術流派之間只是切入點不同、哲學背景差異,目標是一致的。本人欣賞、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欣賞傳統文化中孕育的智慧精華。
深切認識到心理學中有大量的概念、觀點、態度等,與我們傳統文化中所推崇倡導的理念、觀點非常契合,就解決具體問題、實現期望目標而言,甚至可以認為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對心理學及心理異常的認識
我認為,心理學是來源於生活,最終還是要回歸於生活。
心理諮詢師,無論追隨哪個流派,從事的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各流派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和設置,都會以自己持有的哲學觀為基礎,我們無論學習到何等地步、成長到何等程度,我們都不能忽視社會主流價值和主流文化影響,不能脫離來訪者身處的環境因素。
無論是諮詢師還是來訪者,我們不能把自己看成另類,我們是現實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
我們與整個社會脈絡是緊密聯接的,我們應深深的融入到當下社會中,切不可有鶴立雞群的優越感或異樣感。
在學習探索的路上,也曾發現某些流派的忠實粉絲,很執著、很信仰、很崇拜,由於自身處在一知半解狀態,導致存在許多誤區,學到後來,有點象走火入魔的感覺,其言談舉止都與眾不同,和周圍人格格不入,成為了另類。
我覺得這是很可悲的事。
我也接觸過相同流派的資深專家學者,他們反而顯得更加的柔軟、謙遜、抱持、可親可敬,這種反差應引起我們同行警覺。
客觀的講,作為一個自然的人,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無一例外,而絕大多數有心理問題的人都能在反思或點撥之下,可實現自我調控的,這是公眾能夠接納的、認同的、並一般認為是正常的人。
切不能輕易把心理有點異常的人都貼上病人的標籤,那樣就可能崔毀一個自然人的屬性。
心理學有一句名言:「我們這個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的工作不是使其變成完美,而是努力使其坦然地、平和地、自然地接納這種不完美」。
我認為從正常到異常再到病態,異常症狀從無到有、由輕到重是一個連續的譜系。心理問題分類只是一個學術上的概念,標準是相對的。
我們用專業技能去滋養稍微偏離主流常態有心理衝突的人,重點用專業的技術方法去修正有較大偏差、心理比較異常的人,因人施策,區別對待。
客觀上講,心理諮詢師與精神科醫生之間職責邊界不是非常的清晰可見。,存在相互交融是在所難免的。象精神分裂等重度患者,儘管嚴重到那樣的程度,也有其心理運行規律可循。
對網絡諮詢模式的感受
我本人沒有地面諮詢室,前期心理諮詢工作也是藉助網絡開展的。
也是偶然的機會,有幸與壹城心理結緣,我很欣賞平臺的建構、推廣、以及經營發展理念,經過平臺考核我入駐了平臺。
通過網絡諮詢師訓練營培訓對網絡諮詢有幾點認識:
1、網絡平臺具有很強的交互力、傳導力、和資源的整合力。
2、網絡諮詢具有設置私密、方便靈活、快捷高效、成本低廉、渠道廣範等優勢。
3、平臺對諮詢師形象展示有良好效果,能更好地、更大範圍地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4、平臺便於業內同行之間交流研討、分享感悟、解困釋惑、成長自我。
5、平臺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踐中,刻意進行很好的銜接。
對未來願景的設想
入駐了壹城心理平臺後,有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可實現同行間持續交流研討、探索實踐。
在壹城心理平臺,積極參與公益解答、主動交流分享經驗、真誠專業服務個案,被平臺遴選為「優質諮詢師」。
在心理助人這條道路上,我將繼續加強同行之間交流切磋,努力整合運用不同流派之優勢技術,結合傳統文化,堅持諮詢技術本土化實踐探索。
秉承修正與滋養並進的諮詢理念,陪伴來訪者「探索內心世界、建構積極人生」,形成自己擅長的諮詢助人風格,使自己能夠更高效地幫助更多的人。
以上是個人在心理諮詢師成長道路上的一點淺薄體會,分享給同行參考,一定有錯誤及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同道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