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受邀,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深圳班的行業分享,將全文主要整理如下(因為對象不同,本文整理時有所修改和增減)
當前,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已進入深水區,各行各業都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的心理和精神也在經受著巨大的波動和影響。
很多人可以通過自主調節和對外尋求幫助,達到平衡狀態,也有部分人不能很好的適應,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精神心理問題和疾病,比如,當前抑鬱症的發病率已經高達5%左右,焦慮症高達10%,全國各類情感障礙患者人數近9000萬。
今天,期待通過我的這些分享,可以讓大家對心理行業有所了解,以及如果接下來有計劃進入心理行業的人,可以帶來一些啟發!
本文主要分享提綱,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一、自我介紹
二、心理類創業項目的機遇
三、心理類創業項目的挑戰
四、壹城心理項目簡介
1.自我介紹
我於2011年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醫學專業,在校期間,就對健康管理,尤其是心理領域健康服務行業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在畢業後,先後去了中廣核健康管理部門,深圳市南山區精神衛生中心,以及網際網路醫療及心理網際網路公司,所有這些經歷都是為了自己創業心理平臺而準備,終於在2018年5月,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帶著團隊開啟了全職創立心理品牌之路。
為什麼選擇心理行業呢?除了自己覺得有興趣和社會價值之外,也因為基於她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發展機遇。
2.1巨大的市場需求沒有被滿足
從市場需求方來看,目前,中國有7-8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他們當中,有87.5%的人群,有心理傾訴,或者尋找心理服務的需要;其中,通過付費來解決心理和精神困惑的人群高達2200萬,市場規模達到百億級別,並且市場數據還在不斷提升。
而從市場供給方來看,目前市面上不完全統計有130-140萬諮詢師,2萬左右的精神科醫師以及不足1萬的心理治療師在提供專業服務。
其中心理諮詢師全職比例的人員只有5%-10%。這些專業人員的成長成本也很高,大概需要3-5年的時間,15-30萬的學習成長(大概也相當於需要上一次重點高校MBA的成本了)。
如果按照美國1:1000的諮詢師服務比例,那算下來我們還需要130萬左右的全職諮詢師,可見還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沒有被滿足。
2.1社會發展需要及疫情帶來的高層重視和政策推動
最近幾年,基本上每隔1-2年,就會有國家層面出臺的關於推動給心理健康服務的政策和文件,由此也可以看得出高層對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關於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精神層面的追求的重視。
2018年年底,國家十部委就頒布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方案》,組織和動員了社會力量加快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對心理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意義。
疫情的發生,更加加快了心理行業發展的進程,上至高層,下至平民百姓,都意識到受到疫情的衝擊,大家需要心理專業方面的援助和服務。所以國家衛生民政部門也第一時間響應,推動了心理服務向社會各個層面滲透。
2.3資本青睞,不斷加碼布局
也正是因為來自市場需求的促進,及政策推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關注和不斷加碼心理賽道,從2014年起,就有知名創投公司開始投資和孵化心理平臺,壹心理、簡單心理、壹點靈、松果傾訴、昭陽醫生等平臺先後獲得資本投資,逐步成為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並取得不錯的估值,在推動行業發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4知識付費消費習慣養成對心理服務加持
心理服務的本質是一種知識付費,這幾年心理服務行業的加速發展,背後也離不開國內知識付費環境的生態建設,及用戶消費習慣的養成,以得到上武志紅心理課為例,單純一個專欄就可以賣到2000萬+的營收(據說以現在的累積數據計算,已經達到了8000萬+的營收了)。
這給心理行業、機構和平臺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鼓勵和信心,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付費的方式,會讓很多大眾用更加可以接受的方式,了解和體驗到心理科普和服務,這會加速大眾對這個心理行業的認知和認可,進而促進整個心理行業的積極發展。
上面提到了心理行業發展的機遇,這些是心理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當然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心理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一些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市場很大,需求有待進一步挖掘和釋放
前面提到,中國目前需要心理服務的人群高達7-8億,但心理服務不等於心理諮詢,事實上,心理諮詢只是心理服務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
據一項針對高收入人群的網絡問卷調查顯示,當遇到心理或情感困惑時,在尋找解決方式上,找親友傾訴(20.91%)、聽音樂(19.39%)和看相關書籍(17.58%)佔的比例比較高,而在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方面,只佔了7.27%(事實上,大眾人群這個比例會更低),這也是跟目前中國心理諮詢的需求比較高,但尋找心理專業諮詢的比例不高的事實是相符合的。
這進一步說明:雖然目前市場上,心理服務市場很大,但轉化為心理服務,尤其是具有購買能力的心理諮詢有待於進一步挖掘和釋放。
3.2 從業人員質量參差不齊,職業化程度低
心理行業的發展,不僅來自需求端的挑戰,更加來自供給端的影響,2001年4月勞動部正式推出《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並將心理諮詢師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以來,到2017年國家取消心理諮詢師考證,一共大概培養了130-140萬心理諮詢師,發展速度可謂非常之快。
但隨著帶來的副作用也非常明顯,大量只經過簡短集訓的諮詢師,進入到市場後,提供的心理諮詢質量參差不齊,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很多來訪者直接被當成小白鼠一樣心理諮詢,使得大眾對心理諮詢服務的口碑不高。
心理諮詢市場的落寞,導致了一些花費了大量金錢的諮詢師,並不能從諮詢服務中獲得足夠的報酬以維持生計,他們要麼退出全職化的夢想,在兼職做著心理諮詢服務;要麼,直接放棄心理執業夢想,因為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當時考證學習心理學,就是為了達到療愈自我。
也有一部分諮詢師,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培訓市場,即賺不來來訪者的錢,那就賺後面新手諮詢師的錢,從而在結果上,加劇了心理行業偏向培訓行業發展,這些因素或多或少,對接下來心理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一些挑戰。國家2017年取消諮詢師考證,也是想從其他層面促進心理行業走向規範。
3.3 同質化競爭大,大眾缺乏科學認知及靠譜平臺
心理行業的另外一方面的挑戰來自於這個行業的同質化競爭,目前,從事心理行業的創始人或職業經理人,往往都是專業人士,從積極方面來看,他們會更加專業,早期創業成本低,起步快。
但是負面影響則是,他們往往並不太具有運營和管理思維,不太擅長以服務業的規律去做大做強企業,所以目前心理行業的服務同質化比較嚴重,具體體現在每個心理機構的品牌意識和服務辨識度比較低。
而且,行業內的資源整合比較差,上下遊產業發展不明確,呈現出來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大眾很難去標識和尋找到適合他們的心理諮詢和心理諮詢師。
比如,我們在服務的過程中,經常聽到用戶給我們傳遞這樣的信息,我很想在當地找到一個靠譜的心理諮詢師,但我不知道從哪些渠道和信息去找。
4.1壹城心理:打造基於網際網路的本地心理服務平臺
正是基於對目前心理行業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的理解,壹城心理從2018年5月成立之初,就以打造基於網際網路的本地心理服務平臺為願景,以服務心理工作者低成本,高效率的成長為使命,以共建,共享,專業,利他為價值觀。
我們的商業邏輯是,藉助網際網路的優勢,通過網絡平臺,邀請高校和醫院的心理教授和專家團隊,為0-5年成長階段的心理工作者提供系統的培訓,並且建立一個本地化的服務平臺,讓通過培訓並且考核的心理工作者可以入駐平臺。
為當地居民提供優質匹配的心理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連結了當地的諮詢機構,使得心理服務從實現從線上連結到線下。為用戶提供基於專業屬性的定製化服務。
我們把這個邏輯模型稱為S(平臺)-B(諮詢師和機構方)-C(大眾顧客方)
我們期待未來,大眾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找到當地適合她/他的諮詢師,就像我們可以通過當地成熟的就醫掛號網,比較方便的預約到當地的醫生一樣。
這也就是我們壹城心理名字的意義所在:培養和嚴選優質諮詢師,守護一座城的幸福!
4.2 進入策略:以培訓市場為切入點,以大眾服務為第二增長曲線,以同城心理服務為目標
目前,經過2年多的發展,壹城心理平臺已經針對諮詢師人群,自主研發了系統的網絡培訓課程,涵蓋了心理工作者專業成長和執業發展需要的心理知識和技能,我們以更低的價格,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獲得了圈內心理諮詢師學員們的認可,目前平臺關注用戶20w+,付費用戶達到5w+。
2020年,我們提出一個目標,在諮詢師專業培訓和孵化方面,一年只服務好1000名心理諮詢師(或想成為心理諮詢師的人),只要加入成為我們這1000名會員,就可以免費學習我們平臺所有線上課程,並且可以得到我們運營團隊的全力支持,幫助他們實現心理執業目標。
目前,這塊業務我們已經實現盈利,並且已經形成一套標準的服務流程。
而未來,我們將藉助這些會員和我們嚴選的優質諮詢師,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在線心理服務平臺,為全國青少年為核心的對象提供家庭心理服務,從而實現平臺的第二增長曲線,並且通過連結線下心理機構,和不斷技術優化迭代,最終實現同城心理服務品牌。
4.3踩過的坑,取得成就和相關數據
團隊創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也走了很多彎路,曾經有很多次想放棄,這些可能只有堅持在心理行業內的創客可能更加理解。
我們的團隊小夥伴都比較年輕,早期發展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有一段時間,由於營收的壓力,以及過於追求發展速度,我們在營銷上過於關注,而忽略了專業的打磨,以及學員的服務,因為管理不當,也出現過工作人員的變動,這些都給用戶服務和口碑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受到了不少客戶的投訴。
站在十字路口,市場和用戶大大的教育了我們,讓我們重新思考公司和創業的初心,所以,我們決定,接下來要先做小,再做大,先聚焦目前的忠實用戶---心理諮詢師及其他心理工作者,為他們提供優質的,超出預期的服務,在這個基礎上,讓他們更好的服務好來訪者及大眾用戶,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元化的拓展和運營。
再起航,從平臺類型上,我們可以說是目前深圳本土最大的心理網際網路平臺,擁有20w+的私域專業用戶流量,具有與哈佛大學、武漢大學、康寧醫院等院校專家學者成功的合作經驗,在全國有70多家心理分社。經過了2年多的沉澱,我們已經初步驗證了商業邏輯。正朝更加有價值的方向前進!
廣而告之
成為平臺專業會員(SVIP會員),即可免費學習平臺現在及未來所有自營線上課程,並且經過考核後入駐平臺,實現心理夢想,為大眾提供靠譜的心理服務。
公號:壹城心理,點擊菜單欄【會員故事】→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