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檔案」是一本時光裡的「小康帳本」

2020-12-22 東南網

1959年剛參加工作時,每月工資26.5元,如今每月退休金5341元;過去買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等要鄭重其事詳細記錄,如今買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商品已不再作為家庭重要支出項目……翻看一本本「家庭檔案」,河北省灤州市79歲的駱宗明老人禁不住感慨「今非昔比」。

駱宗明是灤州市一名普通退休幹部。從1959年開始,他一直保持著記錄家庭大事小情的習慣。60多年來,他記錄了388本「家庭檔案」,擺滿了客廳裡的一面書架。「記帳」是很多普通管理家庭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能夠通過家庭記錄的大事小事看到「資金流」的變化,也能夠更好地開源節流,這也是一種細膩的生活方式,也是幸福生活「蝶變記」。

家庭的「獨家記憶」,是小康之路的時代書籤。每一本家庭帳本都記錄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看似是一個「小家」的事情,但是小家的發展與國家發展的命脈是緊緊相連的,國家好了,每一個家庭才會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些檔案是我們家庭的『獨家記憶』,同時也是咱們國家發展變遷的『國家記憶』。」駱宗明說。每一個家庭都有一本「獨家記憶」,這是對家庭變化的記憶,這是對國家成長的記憶,這更是中國越來越來好的「時代書籤」。

家庭的「改頭換面」,是小康之路的奮鬥縮影。安居樂業是千百年來人民群眾一致追求的事情,為了「安居夢」「幸福夢」,他們矢志不渝地奮鬥,就是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和幸福。「從破草房、土坯房到磚瓦房,從吃不上飯,到現在為身體發福而減肥,點菜都被飯店提醒『別擺排場』。」吃飽穿暖,住進新房子,這些曾經奢求的事情,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常態,家庭的巨大變化背後,是我們一路奔向小康的奮鬥縮影。

家庭的「收入曲線」,是小康之路的幸福見證。「錢袋子」豐盈,群眾的底氣才足,幸福感才強,想買什麼就能買得起。駱宗明指著曲線圖說,從1959年參加工作到改革開放前的19年間,他的工資一共漲了3次,平均每次漲幅不到7元錢;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他的工資漲了31次,平均每次上漲約170元。「收入曲線」的一路攀升,正是國家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經濟底氣不斷增強的表現,不斷增加的工資金額,讓人民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讓幸福的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不忘初心,一以貫之。60年的「家庭檔案」,也是一本「國家帳本」,既承載著一個普通家庭生活變遷的記憶,也記錄著國家發展騰飛的軌跡。民生新期盼,發展新目標,改革新指向。站在新時代,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就需要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以革命精神推進改革,讓國家更富強,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才能夠讓民生答卷越寫越好。(婧藍)

相關焦點

  • 市民統計局裡「曬」帳本 記帳記出十萬元戶
    他們隨身帶來的秘密武器——個性化家庭帳本讓記者大開眼界。  少婦演示電子帳本  「這是信用卡家庭帳本,這是家庭理財帳本。」當著眾人的面發言,25歲的張莉還有幾分靦腆。這位大學畢業3年的姑娘,特地把自己的電子帳本做成演示文稿,滑鼠輕點,記滿各種數據的表格和圖表接連閃現。「一開始的時候只是簡單的流水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3本帳本裡的小康故事
    74歲的長沙「新市民」劉臘梅,近40年如一日記錄家庭收支情況。23本「流水帳」,見證了這個尋常百姓小家生活的巨大飛躍。在長沙高新區麓谷街道一個小區的單元房內,劉臘梅夫婦正在逗兩歲多的孫女玩。了解記者的來意後,劉臘梅從臥室裡提出一個塑膠袋,裡面裝著一堆大大小小的本子。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記帳的,到現在已近40年,從未間斷,記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家庭收支和人情往來。
  • 《帳本裡的中國》:用小帳本記錄大時代
    《帳本裡的中國》入選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廣東省委宣傳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選題。通過一個個真實的帳本故事串聯成書,以小帳本記錄新中國70年大變革大發展,講述新中國70年來的帳本經濟史:從柴米油鹽的票據、元角分釐的計算;到衣食住行用、休閒玩樂的開支,再到工作收入、買房看病、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帳本裡各種的大小事,以及背後的國家發展、改革邏輯、政策軌跡。
  • 「一本帳本,我用來書寫誠信人生」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惠州迎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的大考之年。講好小康故事、記錄百姓生活是媒體的責任、記者的使命。 在惠州市惠城區蘆洲鎮青塘村有這樣一位村民,她因「信守承諾、欠債還錢」接二連三捧回國家級榮譽,一本泛黃的帳本,替她訴說著歷經十餘年的漫長還債路,她也因此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中國好人」「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這位「誠信姐」曾彩香的誠信故事。 我叫曾彩香,是惠州市惠城區蘆洲鎮青塘村村民。
  • 聽·見小康(64)丨為國記帳!1400多冊小本本裡,竟隱藏著這些「密碼」
    推開江蘇南通市如皋江安鎮農經科檔案室的大門,幾個塞得滿滿當當的柜子裡,按時間順序存放著裝訂整齊的檔案資料。細細查看,儘管這些「農戶調查表」內的紙張有些早已泛黃,但字跡依舊清晰完整:元月7日,魚5.7元、理髮0.3元……原來,這是1400多冊家庭帳本,詳細記錄著江安鎮鎮中社區內40戶人家在35年裡的生活變遷。
  • 小視角講好時光故事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開館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展示的「徐州製造」。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櫥窗內外。金鷹國際裡的懷舊風情。 徐報融媒記者孫井賢攝雪糕箱,70後童年裡的甜蜜記憶。這天,是國內首個沉浸式全面小康互動體驗空間「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序館開館的日子。金鷹A座一樓東入口門上,大紅的對聯「暖心向上小康路,幸福徐州大家庭」將序館烘託一新。
  • 家庭小帳本 記錄時代大變遷
    94歲的胡玉書和他濃縮時代記憶的家庭記帳簿這條路,通往幸福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日起,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彰顯中國共產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刻畫泉州人守望相助、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展現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進而激發泉州兒女砥礪奮進,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譜寫泉州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 從家庭「小帳本」看發展大圖景
    當手寫帳本已成為上個世紀的記憶,網絡支付帳單等卻悄然記錄著當下生活的點滴。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指出,2019年,「高質量發展平穩推進,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面對韌性十足、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一冊冊家庭「小帳本」記錄了怎樣的時代變遷,折射出群眾生活、國民經濟的哪些變化?未來該如何保障「安心帳本」、提升實現全面小康後的幸福感?
  • 「家庭帳本」見證70年偉大成就
    積攢至今,5本厚厚的「家庭帳本」,記錄著全家人的收支。1978年,他們「光花在吃上面的錢,就佔了六成。」如今,用於食品的支出佔比下降到5%,其他的支出項目卻越來越豐富。(9月10日 新華網)經濟學上的一個名詞叫「恩格爾係數」,即食品佔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這一係數越低,往往意味著生活水平越高。
  • 《帳本裡的中國》首發 記錄元角分釐下的大時代
    《帳本裡的中國》一書 供圖 廣東人民出版社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帳本是一個家庭經濟生活的存根,更是一個時代經濟發展的註腳。日前,《帳本裡的中國》在廣州舉行的南國書香節上召開新書發布會。該書編著者中共廣東省委黨校許德友教授作主題發言講述寫作歷程,多位專家學者出席討論,書中主人公代表到會分享帳本故事。  許德友教授在主題分享中提到,帳本記錄的多是百姓生活中的日常事務,要通過它們刻畫時代的變化,就要用數據講故事,讓數字變成文字,讓文字有溫度、有溫情、有血有肉。
  • 「小帳本」記錄40年中國家庭成長「大數據」
    從事檔案工作的徐梅說,母親筆下,不只是瑣碎的流水帳,更是一份反映改革開放四十年居民生活變化的「家庭檔案」。翻看最早的帳本,封皮已經泛黃,空白處列著不少加減法算式。「1979年時,生活比較困難,除固定日常支出外,還要供養祖父母,負擔很重。」徐梅說,母親偶爾忘了記下當天的支出,哪怕睡下了,也要披衣起來,拿出帳本補記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國內首個沉浸式...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宣傳部署,由徐州市檔案局、徐州市委研究室、徐州市檔案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史志辦、徐州市總工會主辦,該館通過徐州城鄉普通家庭「衣食住行娛購健學」等全方位的巨大變革,以小見大呈現國家發展、社會變革。
  • 家庭帳本管理技巧
    在快要結束的時候,獨自一人坐在飯桌前,翻開家庭帳本,把一個個數字填入帳本中—我想大家腦海裡浮現出的應該是這樣的畫面。如果發現錢糧所剩無幾了,可能還會一邊謄寫一邊發出一聲微不可聞的輕嘆:「唉,這個月又花多了」。這簡直是家庭劇中的典型場景。從會計的角度來看,這種家庭帳本其實就相當於利潤表(P/L)。
  •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開館逾月,觀展市民絡繹不絕
    ◎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自9月30日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在金鷹國際商場全面開館,一個月來,觀展市民絡繹不絕,有的是專程而去,有的是購物經過,還有的是作為單位主題黨日活動進行集體參觀。主題鮮明、形式創新的體驗館讓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們在此收穫了豐富的觀展體驗。
  •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創新理念和運行模式受肯定
    江蘇省檔案館一行參觀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是活用檔案資源的示範體現,也是檔案工作走向社會、走進百姓的有益嘗試和創新探索。」11月17日,江蘇省檔案館對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運行情況進行調研,肯定了體驗館的創意。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是國內首個沉浸式全面小康互動體驗空間,以市中心商圈綜合體為載體,由市檔案局、市委研究室、市檔案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史志辦、徐州市總工會聯合主辦,徐州金鷹國際購物中心承辦,江蘇銀行徐州分行獨家冠名。
  • 11個普通家庭的帳本
    帳本是一個家庭經濟生活的存根:有柴米油鹽,有吃喝玩樂,有買房看病,有子女教育,有父母養老……帳本是一個時代經濟發展的註腳:有房市調控,有CPI高漲,有收入分配改革,有寬鬆貨幣政策 ……
  • 從家庭「小帳本」看發展大圖景-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手寫帳本已成為上個世紀的記憶,網絡支付帳單等卻悄然記錄著當下生活的點滴。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指出,2019年,「高質量發展平穩推進,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面對韌性十足、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一冊冊家庭「小帳本」記錄了怎樣的時代變遷,折射出群眾生活、國民經濟的哪些變化?未來該如何保障「安心帳本」、提升實現全面小康後的幸福感?
  • 家庭小帳本「藏」著民生大數據
    家庭小帳本「藏」著民生大數據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1 星期五 記者跟隨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的調查人員走近新老記帳戶,看他們如何記帳、要記哪些收入和支出,對家庭小帳本裡「藏」著的民生大數據一探究竟。李女士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手工填寫帳目。
  • 家庭帳本的40年 記錄改革開放民生巨變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變遷】家庭帳本裡的40年  「沒有想到,我記的家庭帳本成了改革開放的記錄冊。」  說這話的是一個叫張心俠的老人。今年89歲的他居住在濟南市市中區的臥龍社區,是一名離休幹部。
  • 帳本裡的家庭生活史 退休教師堅持記帳40年
    來源:成都商報退休教師堅持記帳40年 帳本裡的家庭生活史每一天的家庭開銷,每個月的工資收入,每一年的物價起伏……陳炯章和小外孫看家裡的相冊1978年的帳單帳本裡,有每個月的工資收入,有每一筆家庭的開銷,從精打細算,到逐漸富足,時間的長軸裡,帳本已是一部生活的史書。■陳炯章出生在四川省古藺縣皇華鎮的偏遠山區,1976年開始在老家鄉村小學任教,2011年退休,他的工資從最初的一個月31元,到2018年底領到退休工資578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