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舌尖第一課,幸福人生的重要教育

2020-12-13 騰訊網

在我國,食育文化源遠流長,食育中蘊藏著眾多深刻的國學精髓,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從只求吃飽,到如今追求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得科學;再到吃出涵養,吃出健康,吃出文化。

加強科學宣傳,助力食育知識傳播,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

點擊播放 GIF 0.6M

食醫—自古有之

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對飲食養生健身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辦法。王宮中把「食醫」列於眾醫之首,又說明了當時對食養、食療的重視。

《周禮·天官·食醫》:「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食醫,是周代官方衛生機構中負責帝王飲食衛生專科及其醫生,是掌管宮廷飲食滋味溫涼及分量調配的醫官。

到唐代,飲食療法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

一代名醫孫思邈主張「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他還寫《食治》一卷,開食療專著之端。

食育的產生與發展

現代生活中,隨著亞健康、慢性病人等人群不斷增加,「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不斷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飲食養生保健的重要,食療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大普及。

醫院有營養醫師,藥膳房有藥膳師,賓館、酒家有廚師,而各家各戶都有主管操持飲食的人。他們所關注的不再只是「吃飽」,而是要「吃好」。

現代食醫已經進步到個性化科學食療,是一次更大的進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根據個人身體飲食的過剩和缺乏來科學調節飲食結構防病治病,終於誕生了食育。

何為食育?

食育既包含了生命、自然、感恩這樣的人類通識文化,又包含了均衡、協作、飲食習慣這樣具體的生活文化。

一位大學教授進行了一個針對孩子­味蕾的研究,竟發現超過三成的孩子連基本的甜酸苦辣都不會分,原因孩子吃垃圾食物太多­,連食物的原味也忘記了。

食育就是生命教育,是大家感知真正的食物原味,承傳對自然的崇敬之心。

各國的飲食文化

食物教育本身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在不同文化的土壤裡,開出了截然不同的花朵。

日本的包羅萬象、英國的飲食課程、義大利的慢食、法國的感知、芬蘭的廚房教養...... 無一不是其基於本身文化與面對社會問題做出的答案。

英 國——從食物的生產到食用

英國在學校是有烹飪課程的,課程內容是前一個星期給出菜譜讓孩子們準備,其實很多都是預調好的,這也能側面看出英國本身飲食文化的一些特徵。在其社會本身的參與的基礎上,政府近些年也參與其中,大大加快了其食物教育的普及。

義大利——食物教育的慢食文化

浪漫的義大利,其食物教育最核心的東西是對抗快餐文化的慢食理念。

義大利政府也從今年開始,全面禁止在校園販賣含糖飲料給學童。以慢食在非洲推動的「千園計劃(1000 Garden)」為例,千園計劃希望在各校園或小區開闢共同菜圃,讓當地居民重新種植並烹調消失的原生作物。

法 國——從基本知覺進行認知

講究餐飲文化的法國人,近期開始推行一個為期三年的教育計劃,在課堂上教導小學生,怎麼運用各種感官來品嘗食物,目的除了避免兒童肥胖症跟糖尿病之外,也讓他們從小了解,食物真正的原形原味是什麼,長大後就懂得選擇!

原來老師要學生邊吃邊寫下來他們的想法,教學生選擇辨識健康的食物,連美國人也特地來參訪。

芬 蘭——簡單料理 簡單融入

芬蘭盛產各種漿果,簡單的料理文化,可以更簡單的融入到孩子基本的教育中,簡單並且易於實施。

芬蘭的料理很適合進行「廚房教養」,因為當地料理的最大特色就是「簡單」,除了食材的選擇多是未經加工的食物;在烹調方式上,也少有所謂的大火快炒或高溫油炸。極簡的調味反倒凸顯了鮮蔬本身的美味。

在我國,我們有非常悠久的飲食文化教育,同時還形成了我國自己的中華飲食文化圈。

與「食」相關的教育活動,在培養國民身心健康,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食育是傳授食品科學知識,傳播飲食文化,使公眾養成健康飲食觀念和行為的教育。

食育是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是綜合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最終達成科學認知、合理膳食、品鑑知禮、傳承文化的教育目的。

食育不僅是一項教育事業,而且是關係到整個社會進步的強有力推手。健康中國,營養先行,東科教授團隊一直在行動!

東科教授食育廚房項目,旨在通過食物營養搭配、膳食調理、科學烹飪培訓。感悟中華傳統食醫魅力,給孩子健康養育,給身體營養療愈,給愛人美好食慾,營造有愛有健康的幸福家庭。

相關焦點

  • 郟縣:食育教育託起「舌尖的安全」
    ,郟縣成為河南省首批食育推廣基地。 食育主要是將相關食物教育納入幼兒園教育體系,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四季食材、瓜果根莖等,在培養科學飲食中兼顧自身健康。自2007年開始,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初步構建起了特色的食育課程及幼兒園食育實施方案,建立了以「食物、食知、食趣、食操、食禮」為核心的基本食育實踐模式,讓食育走進了教育的視野。 「先把油燒熱,然後把切好的土豆絲放入鍋內翻炒,最後再撒一勺鹽。」
  • 常州推15所食育教育試點學校 探索食育模式
    5月2日下午,常州市「在食育中提升品格」生命教育月總結會在常州市第一中學隆重舉行。自3月份生命教育月活動開展以來,圍繞「食育與健康」「食育與環保」「食育與勞動」「食育與感恩」「食育與禮儀」五大主題,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食育教育活動。
  • 中國教育報:食育改變舌尖上的未來
    小林告訴記者,他早上的飲食習慣是帶上從小賣部買來的可樂、薯片或者營養快線,第一節課下課時再「補充能量」。報告顯示:我國部分城市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周有3天以上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別為4.9%、10.2%和8.7%,有超過80%的中小學生早餐僅包括1類或2類食物,營養質量較差。
  • 把厲行節約作為開學第一課
    近段時間以來,一場制止浪費的「舌尖革命」,正在廣大校園悄然展開:長春多所小學以主題班會和第一課形式,開展「厲行節儉,反對浪費」主題活動;滬上多所高校食堂醞釀開啟「半份半價」新模式,引導更多學生做節約糧食踐行者。在湖北某高校食堂,張貼起「節約糧食」「文明就餐」等宣傳標語,倡導師生堅持勤儉節約、自覺抵制浪費行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 因「食育」自然教育同農莊天然關聯,不得不知的「食育」四層境界
    所以,食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孩子們回到生活本身,發現無所不在的美,把平常的一日三餐,都變成舌尖和美的享受。 作者:郭海巖(自然教育·研學實踐基地 / 首席架構師)前一陣,國內某小學爆出了「營養餐」造假醜聞,孩子們在學校的午餐竟然是半碗毫無營養的乾麵條。
  • 【長城評論】補上「食育教育」這節課
    學校缺少對中小學生的食育教育,缺少專業的營養教師。社會上也沒有真正重視以食養德的教育理念……多方面造成了青少年在食物選擇上缺乏正確、合理的判斷。所以,讓孩子們認識食物、珍惜食物,學會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家長、學校、社會持之以恆共同努力。  食育涉及方方面面,首先需要政府在頂層設計上做出規定,制定相關規定進行推廣,並規範營養素供給量標準。
  • 申城中小學新學期推廣「食育」課程 改變「舌尖上的未來」
    原標題:45分鐘午餐時間,也是一堂育人課  一篇題為《和日本小孩吃飯,才知道什麼是輸在起跑線上》的文章日前刷屏朋友圈。日本小學生吃飯時良好的禮節習慣和飯後處理垃圾的專業程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日本是全世界最早推廣「食育」的國家,2005年就頒布了《食育基本法》,把「食育」置於與智育、德育和體育同樣重要的地位,在中小學普及推廣。
  • 「食育」課走進上海大學 日常飲食如何影響人生
    中青在線上海12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魏其濛)今天,日本醬油和調味料生產廠商龜甲萬集團走進上海大學,舉辦了一場「食育」講座,讓在場學生通過製作「三色丼」(三色蓋澆飯),了解日本飲食文化,體會日常飲食如何影響人生。
  • 「食育」要從娃娃抓起
    □錢夙偉「應將『食育』放在與『德智體美』同等重要的位置。」2018年7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曉潔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宗耕合作,牽頭組織「中科院食育研究團隊」,兩年來在全國若干地區中小學校開展了一系列「食育」活動。
  • 自然教育同農場、農產品天然關聯,莊主們必知的「食育」四境界
    所以,食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孩子們回到生活本身,發現無所不在的美,把平常的一日三餐,都變成舌尖和美的享受。☞ 作者:立夏 (自然引導師學院 / 五星自然引導師)前一陣,國內某小學爆出了「營養餐」造假醜聞,孩子們在學校的午餐竟然是半碗毫無營養的乾麵條。這令很多人開始關注孩子們的餐桌,「食育」一詞也頻頻的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
  • 九陽希望廚房食育夏令營:生活既教育食育融入自然
    信息 九陽希望廚房食育夏令營:生活既教育食育融入自然 從2014年起,九陽希望廚房在做好廚房的基礎上發起「食育」項目,目前在全國42所學校探索性開展「食育」教育,讓孩子們在吃飽的基礎上,改善孩子們挑食、偏食、營養知識匱乏等現狀,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逐漸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當食育遇上自然,孩子們將會帶來怎樣的創意火花?
  • 專家呼籲中小學亟待加強「食育」教育
    原標題:專家呼籲中小學亟待加強「食育」教育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2個省份699個縣開展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工作,近10萬所學校開餐,受益學生近2300萬人。另有19個省份529個縣開展了地方試點工作,覆蓋學校近4萬所,受益學生達1000餘萬人。
  • 全面「食育」,滬上中小學整裝待發
    根據「三J」,學校對食育教育各部門協作開展評比表彰。  構建多教育手段  「食育」舉措  「食育」不是簡單的說教,它的教育手段體現在學生午餐工作的各個環節,其教育結果也是通過學生用餐細節得以呈現。因此,上海各中小學構建起多種教育手段的「食育」措施,豐富學生體驗,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 食育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
    「食育」是什麼?大家不熟悉。  今年「中國學生營養日」的主題是「樹立食育理念,促進學生健康」,這裡提出了「食育」的概念。把「食育」和德育、智育、體育並提,說明有遠見的營養專家已經看到,「食育」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其他方面。  食育是什麼?顧名思義,食育是飲食教育。不過,深入思考可以發現,食育又不限於飲食教育。食育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飲食教育,二是通過飲食開展教育。
  • 長春市雙陽區國信南山嚴格「4H管理」守護孩子舌尖安全
    近來,長春市雙陽區國信南山嚴格遵守「4H管理」 編織食品安全網守護孩子舌尖安全。8月6日,長春市市場監管局雙陽分局聯合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吉林記者站將舉辦援鄂人員子女食育系列活動。中國食品安全網訊(王志輝延明澤)食育作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重要基礎,收穫的也不僅是健康的體魄,還有豐富美好的心靈。長春市市場監管局雙陽分局、中國食品安全報吉林記者站攜手國信南山溫泉將於8月6日舉辦「食全食美在雙陽」——援鄂人員子女食育系列活動。
  • 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四輪驅動」推進食育教育「提速」
    對於有效推進「食育教育」從娃娃抓起,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在接受記者視頻連線採訪時表示,食育教育不僅適合兒童,也適用於成年人,當前需要解決的是確定食育教育的內容、編制標準的教材、納入課程體系、開展評價指標體系,用「四輪驅動」的方式推進食育教育「提速」,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 舌尖上的教育:學校是充滿「奶和蜜」的地方
    日本養生學家石冢左玄也曾說,「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通過食育培養國民終生健康的身心,我們的學校教育一直在探索。近年來,通過走訪江蘇省無錫市內中小學校,我發現許多學校都開設了食育課程,「舌尖上的教育」在學校蔚然成風。
  • 錫林南路小學分校——食育第一課
    12月25日,賽罕區錫林南路小學分校的食育課堂正在揭開食物的神秘面紗。課堂中,同學們積極討論,對老師即將演示的各項實驗躍躍欲試,師生互動性強。經驗豐富的食育老師把各類食物的功效與危害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教給學生。
  • 首屆兒童食育研討大會在鄭州召開,天然食品聯盟助力本土食育教育
    「食育不僅僅是一種關乎食物與健康的教育,而是一種生命教育。」這首《生命讚歌》恰是對這一觀點的另一種詮釋.,讓與會者們初步領略了食育的魅力。王小英表示,學前期是兒童肌體組織和器官發育最旺盛、最重要的階段,擁有了健康的體魄,生命之花才能更絢爛、更輝煌。
  • 中國藍小記者特訓營:跨越山海的食育研學之旅
    微信公眾號:食話,ID:FoodTalk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 | 食小花 出處 | 食話▼食話受邀浙江少兒頻道,在九陽cooking studio,為「中國藍小記者」2020特訓營開展了一堂感官食育體驗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