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發布駁論:《中華文明是沒有信仰的文明嗎?》

2020-12-27 小仁洲禹清

日前,本人在個人微博以「生成文章」方式成功發布一篇駁論:《中華文明是沒有信仰的文明嗎?》。《中》文已被「微博 智能小程序」收藏,被「新華社 新華視點」網收藏。

《中》文指出:「中華文明是有信仰的文明,而不是沒有信仰的文明」。《中》文反對缺乏正知正見、盲目崇拜西方神學,卻輕率地得出「中華文明是沒有信仰的文明」的錯誤結論。在做了一番對比論證後,《中》文進一步指出:「隨著思想文化建設的重大進展,我們的傳統文明還出現了創新性發展的良好勢頭;在戰勝工具理性對人的奴馭,解決當代社會的有關精神困惑中,還呈現出它的殊勝之處」。強調「我們的儒、釋、道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體現中華文明的大智慧和核心價值」。在分析了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在人類文明中擔負著不同的使命後,《中》文指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是正法治政;是人民的意願、訴求和意志的生動體現,是歷史進步的本質反映」。接著《中》文以雄辯的事實證明:「改變了並仍在改變著中華民族命運、把中華民族引向偉大復興的共產主義信仰比其它政治信仰都更理性、更崇高」。

《中》文還指出「文明發展的歷史性、變化性、複雜性並不排斥文明的傳承性」;指出「共產主義信仰的基礎是科學的世界觀」,「跟社會發展協調共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但有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同時也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相通、相融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特質
    即使在近代受到西方文明的強力衝擊,中華文明體系及其特質也仍然持續深刻影響中國的文化與社會演變,包括價值倫理的演化、話語體系的轉變和國家體制的重新構建。那麼,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是什麼呢?  中華文明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道」而非個人主義  中華傳統文化崇尚的是包括天下萬物運行規則在內的「天道」,也被有些學者概括地表述為「天、地、君、親、師」,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信仰。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 歷史上中華文明與生俱來的自豪感是什麼
    我們從小到大經常會聽到,我們是泱泱大國,地大物博,自稱中國,代表了世界的中心所在,所以從小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自豪感,那麼僅僅是因為這些口傳的東西嗎?從三皇五帝開始中華文明之後,我們擁有了絢麗的神話故事和民族發源史,後來堯舜禹的禪讓樹立了中國君王的標榜,之後開啟的夏商周文明史,奠定了中華文明向外發揚和傳播的基礎。
  • 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周朝八百年的所締造禮樂、宗法制度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礎。元明清三朝,歐洲的傳教士、商賈來華,中華好像還是那個中華,西方卻已經面目全非。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截然不同,武漢大學趙林教授在新著作《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的觀點一針見血。
  • 良渚王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五千年良渚王國》是國內首部反映五千年良渚文明的童書。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憑藉高大的宮殿臺基、完整的城牆遺址、古老而龐大的水利工程,以及數以千計象徵權力與信仰的精美玉器,向世人呈現了一個文明古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世界,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
    二  湯因比說:「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產生於金石並用時代,歷經夏、商、西周的連續發展,到春秋時期進入生產力發展史上的鐵器時代。
  •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基於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
    二湯因比說:「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產生於金石並用時代,歷經夏、商、西周的連續發展,到春秋時期進入生產力發展史上的鐵器時代。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裡特·邁錫尼文明都沒有走出青銅時代,就消亡了。
  • 沒有宗教依託,中華文明是怎樣組織動員的?
    除了中華文明外,世界上其他所有已知的文明都是通過宗教來維持自身的穩定和秩序的,那麼在人類對自然的認知十分薄弱的蒙昧時期,中華文明又是靠什麼來進行自我組織和動員的呢?整個文明的精神核心是供奉著盤古大神的寺廟,由祭司和巫師組成的欽天監在國內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山海經》神聖不可侵犯,技術在宗教的光輝下緩慢的發展。好了,這是中華文明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也是世界上其他文明不約而同所走的道路。但是文明的拐點突然出現,根據傳說,上古時期顓頊帝因為人神住在一起造成了很多混亂,於是派人把天和地之間的通道截斷,從此人和神仙再也無法往來。
  • 中華文明基本脈絡(顛覆版)!
    在這個島上發現的文明確實很早、很優秀、很燦爛輝煌。但是經過全世界的學者們的研究,這種文明是原來講的巴比倫文明第一名和第二名埃及文明二者在地中海上的遇合,儘管後來有所創造但不是原創,所以不能算四大文明之一。還有一個文明,就是現在伊朗,當時叫波斯,波斯文明也很早,但經過研究以後是第一名巴比倫文明和第三名印度文明在陸地上的遇合。因為它們都缺乏原創性,所以具有原創性的文明是四個古文明。這
  • 美媒:中華文明憑什麼是最古老文明,埃及或羅馬文明難道不古老?
    在義大利一處古代墓地考古中,發現存在陶罐上的文字卻是古希臘字母,這也說明了古羅馬文明最早是仿效古希臘文明而後又結合其他地區先進文明發展起來的,所以古羅馬文明在這點上就不能位列到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了。最後來講下華夏文明,細心的朋友有沒有發現,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何單單中國沒有加「古」字?
  • 【每日一習話】中華文明是偉大的文明
    習近平: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是偉大的文明。  這段話出自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指引我們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在應對風險挑戰、邁向美好未來中,發揮好文化文明的作用。
  • 論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_澎湃研究所_澎湃新聞-The Paper
    所以,中原皇朝大多數皇帝不把中華文明體系與任何具體宗教對立起來,也不把自身的宗教傾向強加給臣民。宋真宗和宋徽宗崇信道教,清雍正帝篤信藏傳佛教,但沒有在全國強力推廣,明崇禎帝與大臣徐光啟等信仰天主教,也沒有利用權勢加以推行。
  • 一口氣讀懂中華文明之脈絡
    這將成為坐觀君主打的一個系列,當然熟悉坐觀君的同學都知道,我還有「怪胎國」、「隱秘國」以及「你知道的XX有這篇多嗎」等多個系列,以後可能陸續會開設其他系列。好了,開始今天的「一口氣」系列最新篇。之前我曾經分享過一篇唐加文的文章《一口氣讀懂中華文化的優缺點》,反響尚可,但也引起一些爭議。有讀者指出那篇文章的最大問題是過於表象化,沒有真正深入到中華文化的精髓。
  • 「文化」我們的節日:中華文明的價值表徵
    「我們的節日」成為當下數字文明大時代對中華傳統節日和節慶文化的統稱。當我們興高採烈地度假過節、享用節日美食的時候,您會不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們的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當除夕夜裡十二點鐘聲敲響的時候,您知道嗎,這是中國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授予的精確時間。那麼,北鬥星座及其相關的天文概念又起源於何時?
  • 世界四大古文明,為何只有中華文化傳承至今?
    四大古文明一般指四大文明古國,其流傳於我國國內,在國際上卻尚存爭議。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以及中國。然而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早已徹底滅亡,被穆斯林佔據。希臘與印度更是失落的文明,飄散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中華文化傳承至今,這是為何呢?
  • 深度理解中華文明精髓——勿將「國學」與中華文明混為一談
    民諺稱夏商周三代人人皆曉天文,實際上包括中華文明的人類文明孕育過程中前人對信息收集的「觀天象」行為,是與我們現代物理學包括衍生至粒子層面尋求萬物孕衍規律完全相通的。但實際上就中華大地,無論是漢、晉衣冠南渡五胡南下中原,還是蒙元給予更大範圍的現代亞洲地區所奠定的全新格局。一統的隋唐與全新格局下的元、明、清三世,其看待中華文明、對中華文明的理解是與把民族融合範圍推向全球的現代歐洲人相同的,都是站在大量偏頗的局外人視角。
  • 中華文明的基本脈絡,作為一個中國人你造嗎?
    這四個古文明我們不管中國是第三名還是第四名,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不中斷的發展到今天,沒有滅亡的只有一個文明就是中華文明。不中斷的發展到今天的也只有一個文明——就是中華文明。有一點很奇怪,文明的原址,現在為什麼總是恐怖主義頻發,永遠是災難不斷,炮火連連,這完全是一個逆反的狀態。留存到今天比較完整的文明確實只有中華文明。
  • 樊志民:中華文明為什麼沒有中斷?因為中國農業沒有犯顛覆性錯誤
    樊志民:英國的哲學家羅素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中華文明在世界古國裡邊是唯一一個得到延續和沒有中斷的文明。」我們的文明為啥沒有中斷,我的基本觀點是,中國的農業沒有犯顛覆性的錯誤。我們的文明沒有中斷可能得益於這麼三個方面:一個,就是我們獨具的自然稟賦;第二個,我們智慧的生存理念;第三個就是我們強大的更新、完善能力。
  • 中華文明的特質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中華文明的獨特精神可以為不同文明實現理性溝通、互鑑互融,提供重要的價值支撐。  一、中華文明的人文特質,有助於克服現代社會病  中華文明的成長超越神教,走出神的支配,確立人的主體地位,確立了敬天、敬宗、保民;確立了「以德配天」的君權神授說。因此,中華文明的底色是人文。其特點一是在人與神之間,強調以人為本。
  • 中華文明的發展節奏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12-19(02). )  縱觀習近平同志關於中華文明或中華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可以發現幾個突出的特點:(1)中華文明綿延5000 年,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流的文明,指出了中華文明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生命力;(2)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只是在融合交往中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 中華文明第一次被清華大學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波斯文明也很早,但經過研究以後是第一名巴比倫文明和第三名印度文明在陸地上的遇合。因為它們都缺乏原創性,所以也不算。6、留存到今比較完整的只有中華文明這四個古文明我們不管中國是第三名還是第四名,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不中斷地發展到今天,沒有滅亡的只有一個文明,就是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