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業難溯因:期望值過高追求「一步到位」

2020-12-25 考研幫(kaoyan.com)

  「碩士學位對我來說,就像一個雞肋,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要是沒有這個標籤,很多工作我願意去幹&rdquo


  「碩士學位對我來說,就像一個雞肋,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要是沒有這個標籤,很多工作我願意去幹」
  中山大學檔案學研究生林蔚已經畢業半年了,至今沒有找到穩定工作。畢業後,她在贛南師範學院當過兼職輔導員,後來又給一個當企業銷售主管的同學做私人助理,沒有合同,月收入3000元,勉強維持生活。
  「我喜歡做檔案工作,不想浪費專業知識,所以找工作就集中在與檔案相關的崗位。」林蔚一邊幹著臨時工,一邊積極地尋求新的機會。不久前,她看到雲南麗江師範學院招檔案學助教,儘管招聘期已過,但還是打電話去問了下。接下來,林蔚還要去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面試一個輔導員崗位。
  同樣身為研究生的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李清在別人忙著找工作時,一心埋頭考博。考博失敗後再找工作時,發現「好工作已經被別人挑完了」。李清告訴記者:「我在學校裡呆久了,不善於交際,口語不好,只能繼續走學術道路,做做研究。」
  這樣的自我定位,使得她在求職過程中始終堅定地把簡歷投向大中專院校。「我本可以去初高中教書,但都放棄了,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不會勉強去做。」李清最近進入一家三本院校任授課老師。「沒有編制,合同每年一籤,我隨時能走。我還是要考博,爭取到更好的院校裡做研究工作。」
  在調研中,本刊記者遇到了很多像林蔚和李清一樣的研究生。他們年齡較大、期望較高,不甘心「將就」一份穩定工作,寧願在一些臨時崗位上打散工,以便於繼續求職或申請讀博,為「一步到位」而奮鬥著。還有一些研究生「執著」地想進公務員系統或去能夠提供編制的事業單位,認為這些崗位工作穩定、壓力小、待遇較高。但實際上,只要他們能夠適當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並不困難。

  「讀研就是為了改變命運」

  接觸研究生群體可以感受到,他們求職的自我定位普遍比本科生高,並且認為通過激烈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經過三年的學習鍛鍊,自身專業知識、能力素質、人生閱歷等都得到了提高,因而對工作地域、性質、薪酬等懷有比本科生更高的「期望值」,求職意向表現出「三大」、「三高」、「三不」的鮮明特點。
  三「大」心態,即就業首選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多數研究生希望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記者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看到,貴州師範學院的招聘宣講會上,學生反映非常平淡,僅有4人遞交簡歷,許多學生表示不願去西部。法學研究生常志飛說,自己曾在欠發達地區做過行政工作,工作不忙,但工資不高,也無法實現自身價值。而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機遇多、空間大,「讀研就是為了改變命運,我再也不想回去過那種"空虛"的生活」。
  不少西部高校的研究生也想跳入一線城市。貴州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生劉倩說,她和很多同學都在努力找東部的工作。大機關和大企業也是研究生的首選,中山大學法學院研究生何振東告訴記者,自己投簡歷的公司量少質高,都是知名大企業,如時代地產、南航、保利地產等。
  三「高」心態,指的是求職過程中追求高穩定、高地位、高收入。受父母期望、社會導向等影響,多數研究生更希望找到「鐵飯碗」,進入公務員系統、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等就業。今年暨南大學法學院兩名研二學生以本科學歷考取了省內公務員,最後為此辦理了退學手續,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們的就業心態。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研究生張清芳說,她的求職目標就是穩定有編制,「編制讓人有安全感和歸屬感,能知道自己的未來」。貴州大學計信學院通信與信息專業研究生李治國則認為,體制內的工作社會地位高,「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感覺」。
  三「不」心態,即就業不去基層、不去民企、不去創業。記者接觸的多數研究生都不願到基層就業,他們認為到基層可能會失去優越環境、高薪待遇、發展前景等,機會成本很大。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研究生程蒼嶺2012年考取了貴陽市村官,但她表示這實屬無奈,若考取本校輔導員,她將放棄村官崗位。「村官兩年到期後還得面臨抉擇。父母也覺得本科畢業就可以當村官,何必要考研,這不讓人笑話嗎?」
  研究生普遍不願創業、不敢創業。貴州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李慶東在校時曾嘗試創業,但他說這條路舉步維艱,需要競爭力強的創業項目、有效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以及極強的毅力。創業失敗後,他被迫加入「求職大軍」,表示今後不會再輕易嘗試創業。而民企壓力大、不穩定,則成為眾多研究生的「墊底」選擇。

  「好像被碩士標籤捧殺」

  在記者的採訪中,許多研究生的求職期望並非不願降低,但來自媒體、父母、朋友的異樣眼光好似芒刺在背,「推」著他們不得不挺入「更好的行業」、「更高的收入」、「更體面的崗位」,感覺被碩士標籤捧殺了,不知該何去何從。
  鍾情於檔案工作的林蔚,父母在江西南豐養殖甲魚,家庭年收入有幾十萬元。儘管父母沒有給壓力,但小縣城出個研究生不容易,鄉裡鄉親非常關注她的工作情況。每次林蔚回答說在代課或者做助理、每個月兩三千元時,得到的回應總是:「研究生畢業怎麼給人打工啊?工資這麼低啊?早知道不讀研究生,直接跟你爸媽做生意才好呢!」
  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李巖家境貧寒,父親是工廠裡的普通職工,母親無業在家,上大學靠的是多方籌措和助學貸款,研究生學費也是靠自己兼職一分一分攢起來的。「我找工作時心理負擔很重,總覺得必須找一個研究生該有的待遇。」李巖前後投了60多份簡歷,一個都沒有成功。長時間求職無果,她有時候想「乾脆回家算了」,但「一想到是家人的希望,自己只好又扛下來」。
  一位研究生對記者說:「雖然高學歷不一定意味著好工作,但高學歷找不到好工作就會被認為是失敗者。碩士學位對我來說,就像一個雞肋,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要是沒有這個標籤,很多工作我願意去幹,可現在實在不敢找一份與社會期望值出入太大的工作。」
  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在求職中表現出與本科生一樣的盲目,帶著「飢不擇食」、「隨大流」、「廣撒網、多撈魚」等心態求職,缺乏明晰的自我定位、方向目標和求職規劃。
  「我們只知道自己不想幹什麼,卻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暨南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鄭勇這樣總結一些研究生的就業規劃。李巖也是這樣,她開始找工作的時間比同學都要早,但沒有明確目標,投過簡歷的單位既有科技公司,也有翻譯公司、留學培訓機構,還有初高中學校、大中專院校。「找工作太盲目了,每天跑得那麼辛苦,都是做無用功。」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黃功城在準備公務員考試時,看到同學們都去參加學校的招聘會,他也跟風跑招聘會、投簡歷,又擔心會影響公務員考試複習。「求職時,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樣莽撞。」

  「為什麼路越走越難」

  在求職過程中遭遇種種挫折之後,一些未穩定就業研究生向記者抱怨,為什麼書越讀越多,路卻越走越難?一些人埋怨,隱性歧視太多。
  受訪的未穩定就業女研究生,均表示遭遇過性別歧視。林蔚曾經「幾乎」被廣州的一所高校錄取為檔案館職工,她順利通過一次筆試和三次面試,還得到該館館長的讚許和校領導的肯定。「最終面試的三個人中,只讓我去了檔案館實習。館長告訴我沒問題,最後只要走一下人事程序,讓我回去等通知。結果館長三四天後打電話給我,還是想要個男生,覺得我不合適這個崗位。」林蔚感到十分憤怒,也十分委屈。
  這些未穩定就業的研究生的心態十分矛盾:想降低期望但不甘心降低期望,需要人關心又怕人關心,感覺不公但又無可奈何。(文中受訪研究生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年薪8萬,應屆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是否過高?
    近日,《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期望薪酬平均值為6930元,畢業生更青睞於IT、網際網路、金融以及文化旅遊等薪酬較高的行業。平均薪酬6930元,乘以12個月,也就是一年83160元。那麼,年薪8萬,應屆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是否過高呢?筆者認為,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
  • 由家長期望值過高想到的
    從教許多年,見過各種各樣的家長,家長們的期望值坐標圖就是一個由高到低變化的曲線。期望值最高的是一年級家長,期望值就像在高高的山頂。因為孩子剛開始上學,還是一張白紙,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一定會很優秀的。
  • 怎么正確把握對孩子的期望?父母做好5點降低期望值,欲速則不達
    感受到自卑、難受、無能,他們無法正視父母焦急期盼的目光,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有時候,特別討厭看書和學習,想一氣之下把書全部撕碎。有報導顯示,在我國未滿17歲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礙的數字在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父母制定過高的期望值,而孩子無法滿足這個目標。
  • 如何避免陷入對孩子期望過高的陷阱
    前些日,來自湖北荊州的吳女士因女兒不好好學習,氣到崩潰,跳下了院子裡水井。女兒被嚇得大哭,消防員趕來,安撫這位媽媽的情緒,把她救了上來。無獨有偶,在疫情期間,一位來自河南平頂山的母親因孩子不寫作業,以跳樓相逼。
  • 家長期望值過高怎麼辦?
    那是自己的孩子啊,怎麼能沒有期望呢?懷胎十月,呱呱墜地,為人父母,總忍不住道一個難字。孩子出生前,總希望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看著孩子一點點成長,從咿咿呀呀到碎碎念念,一路走一路教。上學這段路最艱難。人人都說讀書苦。
  • 升學海外名校、實習就業一步到位,2020年這個"朝陽專業"值得看好!
    2.典型就業案例1.饒絢君饒絢君,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2019屆畢業生,現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績專業第一,曾獲得國家獎學金、校級一等、二等獎學金。曾獲得十佳學生提名,並代表學校到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進行兩周的訪學交流。
  • 被低估的期望值 | 你對孩子的期望,影響著孩子攀登的高度
    雖然虎媽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我也不認為佛系父母就對孩子沒有期望,只是期望值高低的不同而已。今天就說說不同的期望值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的潛在影響。社會分流造成的期望值下降,影響著孩子的個人成長。我們的孩子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會面臨人生第一次分流,上職業高中或者上普通高中。
  • 你怎樣做到期望值最大化
    一、期望期最大化模型吳軍老師的文章的開頭,給大家一個期望值最大化模型,如圖1所示。我分別從網上搜了「凸函數」、「機器學習」和「期望值最大化」關鍵字,出來一堆關於凸函數的解釋,公式很專業我看不懂,但核心意思大致明白了,如圖2所示。
  • 調查:阿聯學生的薪水期望值
    阿聯學生對於薪水的平均期望值為15600迪拉姆,男性學生的期望值要略低於女性學生。 根據Universum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男性學生的薪水期望值為14817迪拉姆,而女性為16130迪拉姆。
  • 技能+學歷+就業一步到位
    早註冊,早畢業,早就業。理由 3技能、學歷、就業,一步到位入學即籤訂就業協議,免費推薦就業單位,畢業季會有名企酒店HR走進校園進行企業宣講,還有名企雙選會助你選擇心儀企業單位,選擇天津新東方,入學即就業。
  • 擴招帶來的麻煩,研究生競爭力下滑!就業困難了
    從1999年高等院校開始擴招,距今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大學生一抓一大把,本科畢業基本就面臨著失業的壓力了,為了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少大學畢業生選擇考取研究生,一則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以後能找到份好工作;二則也是為了延緩下就業的壓力。
  • 研究生當小學老師也難 浙師大研究生就業鼓勵「高成低就」
    研究生當小學老師也難 浙師大研究生就業鼓勵「高成低就」 www.zjol.com.cn而三年前,他們是該校綜合素質拔尖的本科生,當時完全可以進重點高校做行政工作或在一般高校任教,但他們都首選保送本校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並且在讀研期間學習、科研表現突出。  黃同學告訴筆者:「就業形勢每年都在變,在讀研期間,很多同學都和我一樣,曾萌生過退學找工作的想法,今年能順利和重點中學籤約已屬幸運!」
  • 父母要求過高,對孩子來說是壓力,三種方法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有的媽媽平時還會在孩子面前經常提及自己的期望。當然,卡卡媽並不是說媽媽對孩子有期望不好,其實對孩子寄予適當的期望,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孩子明確他的奮鬥目標,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過,這個期望一定要適度。可能有的媽媽會問,怎樣才算適度呢?
  • 切忌期望過高
    切忌期望過高孩子的成長有快有慢,學習能力也各有差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每位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在考試中能取得好成績,這也是正常的心理期待。但如果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期望值過高,超過了孩子努力所能達到的最高限度,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還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家長切不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可鼓勵孩子與昨天的自己比較。
  • ...看看2018屆畢業研究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吧 - 華中農業大學公共...
    2018屆畢業研究生的工作月薪酬調查顯示,我校2018屆碩士研究生期望月薪的平均值是7256元,博士期待月薪的平均值是8000元。碩士和博士的實際月薪均低於期待值。我校2018屆畢業研究生在7000元以上的月薪段實際月薪均不如期望值,說明我校研究生期望與實際月薪之間尚有差距。
  • 高校研究生就業率排名,北郵第1,清華第7,研究生好就業嗎?
    據社會第三方機構不完全統計,研究生就業率最高的是北京郵電大學,就業率為100%,也是國內研究生全部就業的唯一一所高校,清華大學卻被排為第7名。要看以下參數:1、到世界專業排名前十名高校深造率;2、到世界IT100強企業研究院的比率;3、到國家部委(不是省市呵)就業的比率。就目前來看隨著考研熱度的不斷的上升,研究生畢業也不再像當初那樣吃香。
  • 研究證明:對孩子的期望值並不是越高越好,作為家長你把握好了嗎
    然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家長過高的期望值只會對孩子造成壓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一些家長無視孩子的實際情況,過高的估計了孩子的水平和能力,對孩子提出了不切實際的高要求,高標準。這一方面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認為父母的要求不可能達到而主動放棄,這不利於培養孩子形成專注的學習目標;另一方面也會使孩子認為既然自己經常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那就的確是自己的能力不行,這樣就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 媒體追問研究生教育:邊偷菜邊看電視劇也能畢業
    「每投出一份簡歷,薪酬期望下降100元,」她苦笑著說。4個月來,她的薪酬期望值從最初的5000元「調整」到3500元。看到同校通信專業的碩士最低工資要求是6000元,作為文科生的她感覺「自慚形穢」。研究生一向被認為是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但如今,「皇帝的女兒」也開始「愁嫁」了。
  • 這個時代,人人都缺乏「期望值管理」的能力
    知足常樂的本質,其實指的是「期望值管理」。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在最根本的層面上取決於他主觀層面上的感受、和對一切外境的解讀。由是故,我們對周遭一切的「期望值」,也在不斷的提升。月薪5000的時候期望月薪一萬,月薪一萬的時候期望月薪兩萬,到了兩萬又期望達到十萬。隨著欲望和期望值的不斷擴張,在「期望」的對比之下,我們就永遠都無法對當下所擁有的感到滿足。
  • 企業用人需求大增就業轉暖 畢業生期望薪酬漲得更快
    五萬本科畢業生昨趕「人才大集」,企業用人需求大增就業形勢轉暖,但學生的薪酬期望值漲得更快在這一年一度的「11·20人才大集」上,記者明顯感覺今年就業回暖趨勢,這體現在企業需求量上升,用人單位薪酬上漲等諸多方面,然而,通過現場調查發現,水漲船高,畢業生的薪酬期望值也在抬高,較去年平均上漲了20%!有畢業生聽到月薪1800甩手就走人,這和08年人才大集上「給我800我就幹」的呼聲形成了強烈反差。專家認為,就業形勢趨好的景象下,畢業生也不能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