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1027:司馬懿趁曹爽出城打獵,發動兵變,桓範逃出城報信

2020-12-19 聊文史

司馬懿趁曹爽出城,發動兵變。他派人佔領了曹爽弟兄的兵營,就帶了幾個親信的朝官來見郭太后,說曹爽奸邪亂國,應該辦罪。太后慌得沒有主張,只得由司馬懿去辦理。

司馬懿便令太尉蔣濟寫了一道表,派人送到城外,交給曹芳。表裡列舉曹爽許多不法事情,說已經奉了太后的旨意,奪取兵權,廢去官位。

他一面傳令緊閉城門,不許進出,一面親自帶兵出城,屯在洛河邊上。傍晚的時候,東門的守門將來報:「曹爽部將辛敞和魯芝,斬關奪門,出城去了。」

司馬懿聽了,猛然記起了「智囊」桓範,只怕他也出城去替曹爽出主意,趕忙派人去召他。

桓範聽到召喚,暗想:曹爽手裡,掌握著將印,只有當機立斷,不難對付司馬懿。便推說要收拾一下,請來人先走一步。

來人一走,他跳上馬背,奔到南門,見了守門將司蕃,便從袖裡拿出一塊竹版,揚了揚道:「太傅有事,要我出城辦理。」司蕃要看竹版。桓範厲聲道:「你是個小小守門將,敢這樣大膽?」

司蕃慌了,只得開門放出。桓範放馬出了城,回頭道:「太傅造反,你還是跟我走吧。」司蕃大驚,慌忙來追,桓範加上一鞭,飛一般走了。

相關焦點

  • 三國1026:曹爽對司馬懿放鬆警惕,出城打獵,司馬懿馬上行動
    李勝從司馬懿家趕回大將軍府,報告曹爽,說司馬懿病重活不長了。曹爽大喜道:「這老頭兒一死,我就什麼也不怕了。」過了幾天,曹爽請曹芳一同出城祭禮曹氏祖墓,順便打獵。他帶了三個弟弟,一群心腹門客,大小官員,點起御林軍,高高興興地出了城。
  • 三國成語故事:駑馬戀棧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曹爽傳》及其注引幹寶《晉書》,時間是在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主人公分別為司馬懿、蔣濟和曹爽。綜合這兩段記載,這個故事的大意是:曹爽接到司馬懿給皇帝曹芳的奏章後,並沒有將其交給曹芳,心中惶恐不安,不知怎麼辦才好。大司農桓範聽說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消息,不聽皇太后的召見,偽造皇太后的旨意打開平昌門,奪取劍戟,斬殺門侯,出城一直向南疾馳,將情況報告曹爽。得知桓範出城後,司馬懿說道:「曹爽的智囊終於回到曹爽身邊了。」
  • 史評三國曹爽
    排懿專權        太子曹芳即位,時年八歲,給曹爽、司馬懿加封侍中官職,授符節、黃鉞,為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曹爽、司馬懿各自領兵三千人輪流在宮內宿衛。初期,曹爽因司馬懿年紀已大,地位一向很高,把他當作父輩侍奉,每有事情必去拜訪諮詢,不敢獨斷專行。        畢軌及鄧揚、李勝、何晏、丁謐都有才名,但急於富貴,趨炎附勢。
  • 聽了桓範話的曹爽能不能翻盤高平陵之變?
    公元249年,司馬懿在洛陽發動政變,此時在曹魏的當家人曹爽正在和兩個弟弟以及皇帝曹芳到高平陵進行祭奠。高平陵之變劇照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前,曹爽的牌面非常好。曹爽在公元239年被曹叡授命為託孤大臣,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 司馬懿為什麼等到曹睿死後才發動兵變呢
    而且就算是曹睿後期改變主意了,但依舊沒有完全相信司馬懿,還放了曹爽這麼一個曹氏親貴來制衡司馬懿。可憐曹睿到死也沒有想到,曹爽和司馬懿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人物。曹爽空有莫大的權力,但最終還好還是被司馬懿玩得團團轉,最終在高平陵之變中丟掉了曹氏手中的最高權力。曹操父子辛苦數十年,最終卻為司馬家做了嫁衣。
  • 高平陵事變後,曹爽為何會聽司馬懿之言而投降?只因他做了這兩事
    提起三國最能隱忍的人,莫老謀子司馬懿莫屬。縱觀司馬懿一生,可以說是靠著無數隱忍才最後守得雲開見日出,成為三國最後的大贏家。其中,最經典的就是兩次裝病。第一次裝病是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主動邀請司馬懿下山。結果不願「自降身份」的司馬懿以「風痺」來裝病,其高超的演技騙過了曹操。《晉書·宣帝紀》:「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
  • 司馬懿高平陵事變對手如是曹操,鹿死誰手亦未可知,可惜曹爽無能
    小A讀《晉書》系列文集《晉書筆記》之讀《晉書帝紀第一》之十五篇文:小A史蒂芬上一篇中,我們讀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並率兵屯駐在洛水浮橋邊上。之後就給天子曹芳寫了一封上書。這封上書的內容基本上闡明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前因,所以算是司馬懿的政治基礎。
  • 司馬懿臨死前說了9個字,結果子孫後代無一人給他掃墓
    三國時代有兩條龍,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潛龍司馬懿。兩個人都是人中龍鳳,身懷韜略,滿腹才華,在三國時期眾多燦若星河的英雄才俊中,他們堪稱最為耀眼的兩個人。論及才幹,諸葛亮與司馬懿半斤八兩難分伯仲,論及人品,兩人可就天差地遠。
  • 司馬懿咳嗽連連,戲演得惟妙惟肖,刺史李勝沒看出來嗎
    ,甚至將各地進貢朝廷的物品納為己有,一日,曹爽與大司農桓範以及新任荊州刺史李勝飲酒,席間,桓範勸曹爽提防司馬懿,曹爽不以為然,說司馬懿臥床不起,不必杞人憂天,在桓範一再勸說下,曹爽讓李勝以赴任辭行為名,去探察司馬懿病情之虛實,司馬懿聽說李勝前來辭行,料知他實際是來探察自己的病情,於是脫冠散發,上床擁被而臥,李勝入內,司馬懿裝病,咳嗽連連,並假裝耳背,一再打岔,還示意婢女端上湯藥,剛一入口就噴了一身,
  • 司馬懿死前留下遺言,不讓子孫後代為自己掃墓,這是為何?
    司馬懿死前留下遺言,不讓子孫後代為自己掃墓,這是為何? 眾所周知,司馬懿和曹爽都是曹魏的權臣,在年僅7歲的曹芳登基之後,這兩位託孤大臣都各自盤算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曹爽身為曹氏宗親,和皇帝的聯繫比司馬懿更加緊密,但這個人德行有虧,任人唯親,把朝政大權把握在自己手裡,衣食住行也讓下人給他按照皇帝的標準執行,司馬懿在此時被曹爽排擠,手中的權力一點一點被架空。
  • 日本學者談司馬懿「帥哥化」:來源於《軍師聯盟》和《三國機密》
    如果說三國時代的終結,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司馬家族。說起司馬家族,三國末期大局的奠基人,就是司馬懿。在中國,我們無論是從《三國演義》中還是《三國志》中了解司馬懿,印象都不是那麼的好。日本學者小檜山青曾表示,自己永遠忘不了的一天,是一邊歡欣雀躍地讀著《三國志》,一邊感受「支持的蜀國滅亡了,吳也不行了,魏國也被晉滅了」的悲傷。
  • 三國中司馬懿為何奪權?從忍無可忍到爆發
    司馬懿,三國時期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於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託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把司馬懿抬高到太傅的位置,不合適再管事了。錄尚書事就到了曹爽的手裡。曹爽把自己的一批親信都提拔起來,放在要害的位置上。這樣整個行政架構就到了他手裡了。曹爽盡力削弱司馬懿,而司馬懿的態度卻非常謙卑,任由曹爽擠兌。司馬懿是一個心思很深的人。在司馬懿看來,曹爽奪權對他正是機會。如果說,曹爽不那麼進逼他,可能他的機會反而少。
  • 三國雖然歸司馬,但是司馬懿的子孫很悽慘,從皇帝變奴隸!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鼎力時期,司馬家的人個個都是人才,司馬懿他有八個兄弟,個個都天資聰慧,人稱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他是這幾個兄弟中最有出息的,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他可以與之抗衡。在遼東平定過叛亂,還擊退過東吳兵,到了晚年他還裝病搞了一出政變「高平陵之變「,誅殺了大將軍曹爽。於是他就真正的成為曹魏的當權者。在他去世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與二兒子司馬昭也登上高位把持朝政。他的孫子司馬炎更是逼曹魏禪位,建立了西晉,最後統一了三國。
  • 曹爽部下「臺中三狗」也分級別,司馬懿最恨哪條?他幹了什麼
    曹爽兄弟的結局早些年間,那個曹爽的耳目中常侍張當選擇了先帝數個才人獻給了曹爽。司馬懿決定,從這個張當開始問,就把張當先抓起來。然後張當表示曹爽與何晏有謀反的意圖,最重要的是曹爽早就暗中準備兵馬,將要在今年三月份發動叛亂。
  • 《三國志14》正始政變攻略:沒錢沒權的司馬懿,如何吞併三國?
    蜀魏吳三國雖然實力相互伯仲、平分秋色,但是最後卻是司馬懿政變奪權、司馬師和司馬昭不斷擴大勢力,最終一統三國。,開局資金極少,連升一級科研都不夠錢升,然後沒兵權導致司馬懿手上只有一萬兵,而此時的大魏皇帝曹芳則非常誇張,五維全都相當高,而且兵多錢多,加上大將軍曹爽坐鎮軍中,怎麼看對司馬懿而言都是個死局,把這個劇本稱之為最難副本一點也不為過,但好在司馬懿雖被排擠,也好歹有一座小宛城。
  • 司馬懿不讓子孫後代祭祀掃墓,原因為何?其中大有玄機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無疑是最為成功的人,最終的三家歸晉,司馬家族無疑成為了最終的贏家。司馬懿在曹操時期就開始隱忍,或者說,在曹操時期,司馬懿沒有野心,但是到了曹丕時期,司馬懿建議曹丕消弱宗親。這樣的建議現如今看來,可能是有某些目的的,只不過史書對此的記載沒有很明確。
  • 老狐狸司馬懿玩官二代曹爽於股掌,他被稱為腌臢菜弟兄第一人
    曹爽的父親曹真,系曹氏直親,曾歷任曹魏國的中軍大將軍、大將軍等職務,雖然演義中被敵手諸葛亮處處設計,且處處落後於同僚司馬懿,但因其曹氏直親身份,在曹睿時代可謂是曹氏家族的中流砥柱。曹睿死,曹爽與司馬懿扶曹芳繼位,兩人共同輔助。
  • 虎嘯龍吟曹爽對司馬懿動殺心未遂 司馬懿懷念故人楊修附分集劇情
    司馬懿憂心於東吳、西蜀會趁此時興兵,這時曹真曹休帶兵前來尚書臺,逼迫尚書臺擬詔讓各地文武百官進京奔喪。司馬懿以武帝曹操的旨意據理力爭,寸步不讓,一時間雙方難解難分。尚書令陳群此時再次站出和稀泥,提議將這個燙手的山芋拋給天子曹叡,讓曹叡來定奪。就這樣,意見分歧的四人進宮面聖。皇宮裡,曹叡召集畫師描繪生母甄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