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或騎自行車上下班,隨手關燈關空調,紙張正反列印……在南京很多人看來,低碳是一種環保、經濟、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幸福指數。
每天走路、騎自行車上下班
昨天一大早,在市人大機關上班的鄭國軍騎自行車趕到綠博園,參加全國低碳日健步走活動。他告訴記者:「我從家騎車來的,4公裡路程花了20分鐘。」騎自行車是鄭國軍比較喜歡的出行方式,低碳環保不堵車,還能鍛鍊身體。
綠色低碳出行已是很多南京人生活的時尚與潮流,採訪中,記者發現幾乎每人的身邊都有幾個走路上下班的同事、朋友。市總工會副主席劉輝平時都是走路上下班,偶爾騎自行車。他打開其中一個共享單車的APP給記者看:「這個單車我已經騎了500多公裡,算是優質客戶,所以現在的每一次騎行都是免費。」平時在市區出門辦事,近一點的地方走路,稍遠一些都是騎自行車。在劉輝看來,走路、騎車不僅低碳環保,而且強身健體,還能讓人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據了解,此前,市公共機構節能管理服務中心也向市民發出「135」出行方案的倡議,即1公裡內步行,3公裡內騎自行車,5公裡內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加班關大燈,開節能小檯燈
低碳生活,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在秦淮區一家金融企業上班的孫小姐告訴記者,他們公司通過內網、微信群向每一個員工宣傳「綠色辦公」的理念。比如,平時儘量做到無紙化辦公,列印時也是雙面列印。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印表機等外圍設備。平時隨手關燈,少坐電梯爬樓梯。
「我們公司也十分注重低碳辦公,公司希望大家提高工作效率,儘量不要加班,減少辦公耗能。」在玄武區一家新材料企業上班的趙先生告訴記者,如果要加班,在晚上8點以後,關掉辦公室、走廊的大燈,打開自己的節能小檯燈。
洗澡水衝馬桶,空調設26℃以上
低碳生活也融入了越來越多的家庭。每天早晨,秦淮區明故宮苑社區居民吳敏都會拎著自己用舊T恤改造的環保袋,去菜市場買菜。「低碳並不是摳門,而是一種簡約舒適的生活。」吳敏說,在低碳生活上,她有很多妙招。她說,夏天用空調都設置在除溼模式,即使室溫稍高也感覺涼爽,且比製冷模式省電;廁所水箱裡豎放一隻裝滿水的可樂瓶,可以減少每一次的衝水量;平時煮飯都是提前淘米,並浸10分鐘,可以大大縮短煮飯時間。
在市級機關上班的田先生說,他和愛人不僅自己堅持低碳環保的好習慣,還特別注重對女兒的言傳身教。比如洗臉刷牙時要關水龍頭;洗澡水留著衝馬桶;夏天空調設的26℃以上,出門之前20分鐘就可以把空調關掉,這樣低溫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本報記者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