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撲克牌看歐洲王室總能千年傳承?而中國的皇帝很少能傳三百年?

2021-01-09 毒蛇說歷史

你真的了解撲克牌嗎?

撲克牌中的J、Q、K分別是英語Jack(騎士)、Queen(皇后)、King(國王)的縮寫,常見的12張牌裡的人物在西方歷史文化中也是各有出處,分別代表了歷史上某個人物。比如k就是公認的四大國王:

梅花K:亞歷山大大帝;紅心K:查理曼。黑桃K:大衛王;方片K:凱撒大帝

這就容易看出撲克牌上有一個公開的秘密:這些王室甚至有千年傳承末變。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歐洲的王朝很少更迭,而中國的王朝很少超過300年?"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人。如果算上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則一共495人。

為何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皇帝象走馬燈輪換,而長期分裂、小國林立的歐洲皇室貴族反而很穩定?

歐洲

歐洲王室千年不變最大因素是建立在對貴族血統的嚴格遵守下的。歐洲進入近代史以前,想當皇帝,自己有能力不行,自己有兵權也不行,還需要教皇的批准。畢竟厲害如拿破崙,稱帝時也必須接受教皇的加冕,才能獲得合法的身份。

查理曼正在接受封臣的宣誓效忠和臣服

公元800年的聖誕節,查理曼走進羅馬的老聖彼得大教堂,教皇利奧三世突然把皇冠戴在了他的頭上,宣布查理曼為新羅馬的皇帝。自從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之後,只有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敢聲稱是屋大維的繼承人。

自從查士丁尼死後,東羅馬帝國的勢力已經在西邊消亡,國力也在波斯和穆斯林的衝擊下一落千丈,即便如此,東羅馬皇帝也一直把法蘭克王國看作是自己的一個行省。

但是教皇利奧三世很會找空子,他聲稱羅馬皇帝的位置空缺,所以查理曼可以加冕。但是東羅馬帝國的皇位上明明有人啊,利奧三世說,那是一個女皇帝(伊琳娜女皇),而且是弄瞎了自己兒子的眼睛上位的,大家不承認。

教皇這招奪權不可謂不機智,雖然當時教皇在查理曼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但是這一加冕,不僅把羅馬帝國的皇位從東邊搶過來了,而且給教皇找了份不可取代的工作——給羅馬皇帝加冕。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後面想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國王,都得找教皇帶帶帽子。

加冕儀式

其實,早在公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正式確立基督教國教地位,從此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佔有統治地位;而由於羅馬皇帝的支持,羅馬主教的權威不斷提高,逐漸成為基督教內的最高首腦;公元560年,整個教會已經被置於羅馬主教佩拉吉統治之下;11世紀,羅馬主教格裡高利稱「教宗」,正式形成羅馬教皇制度;

雖然後來,無論法蘭克、德意志、英格蘭等哪國的王朝都恢復不了羅馬的時代,教皇地位有下降,但作為皇權合法性的一個儀式,教皇加冕成了不可或缺一項。另外,也可以理解強大如俄國為何卻至今被西方正統排斥,因為俄羅斯人選擇了東正教,而他們崛起前只是「大公」,伊凡四世自稱沙皇,並末被羅馬教皇加冕。

中國

中國歷代王朝的基本國策都是重農抑商。而在這個國策下,就決定了古代的中國,是個典型的農業大國。在這樣的基本國情下,就直接決定了古代的中國有太多的人口,都是農民。而古代的農業,又是靠天吃飯,加上農業技術不發達,農具也沒有現在的科技化,必然導致糧食產量的不穩定。明朝就是典型的小冰河時期對農業的大災難造成滅國。

中國古代王朝興替,長期處於一種惡循環之中。王朝初建時,百姓經過長期的恢復,國家也會得到修養。此時,國家大多會出現治世或者中興,也意味著國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糧食基礎,來面對天災,在出現荒年的時候能夠拿出足夠的錢糧,來救治百姓。可是,一旦一個王朝進入後期,政府的運行機制出現僵化,大的社會積弊出現,比如外戚、宦官幹政、官員貪腐等等,此時,政府沒有足夠的錢糧來賑濟因為戰亂、天災等禍事,而導致的大量流民,流民越來越多,吃不飽飯的人越來越多,就會興起農民起義。雖然起義大多失敗,但貴族也趁機政變叛亂,最嚴重時北方外族入侵,天下更亂。

乞丐到皇帝的朱元璋

每個新朝代興起的原因,都是舊王朝被推翻的過程,百姓們司空見慣,對一個王朝的盡忠意識,也沒有那麼深厚。新的王朝必然是新的主人所建立,舊王朝的王孫推翻皇帝,叫篡位,不叫王朝滅亡,而這麼多王朝的滅亡,自然是會建立新的王朝,新王朝就是新國號,不要求血統,只看實力。

歐洲雖然是封建制,但是卻是依靠血緣的世襲,貴族階層十分固定,王位的傳遞和更替,與平民沒有什麼關聯。但是,中國在秦朝統一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獎勵耕戰的法律,以及後來的科舉制,平民是可以依靠自己的戰功、成績,進行逆襲的,進而得到權勢,為之後自己起兵進行經營,可歐洲不行。中國古代,揭竿而起是每個受到不平事件之人的意識,取而代之更是能夠得到承認。但是,歐洲有句名言"你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意味著上個階層的人對下屬階層的下屬,沒有直接的管轄權,所以,是沒有發生大暴亂的條件的。

相關焦點

  • 歐洲王室的任性和惆悵,是什麼讓歐洲王室存續千年
    實際上王室也沒有被推翻。歐洲歷史上,王室被外部勢力消滅、吞併是常有的,但絕無一次是由本國人民推翻的。歐洲的王室存續千年,甚至直到現在,還是有王室存在。這就很令人奇怪了。中國的封建,以及之後的帝國,都是王朝更替,如果有問題,絕對會被推翻,所以有漢唐宋元明清。如果把歐洲的國王跟中國的皇帝放到同一個水平位置看的話,中國的皇帝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皇帝輪流做,皇室不斷變。漢皇室姓劉,唐皇室姓李,宋皇室姓趙,一旦這個姓變了,皇室就絕對不存在了。
  • 從歐洲帝位的傳承,看歐洲有哪些國家的統治者可以稱皇帝
    我們知道,皇帝對應的英文是Emperor,而國王對應的英文是King。在歐洲,King是「領主」,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王,而Emperor則是「共主」,類似於周天子,也就是後來的「皇帝」。歐洲本沒有皇帝,即使亞歷山大大帝也只是「偉大的王」——Alexander the Great。歐洲的皇帝從「羅馬帝國」開始出現,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稱為「奧古斯都」,從此這一稱號成為「皇帝」的代名詞,歐洲的皇帝在羅馬帝國內傳承。
  • 為何歐洲史上有很多男爵,而中國歷史上卻很少?看五等爵位的不同
    但我們在了解中國歷史的時候,似乎很少發現像歐洲歷史一樣出現大規模的男爵現象(在歐洲,男爵往往代表的是那些普通的世俗貴族,群體很大)。中國關於五等爵位最早的描述出自《禮記·王制》,裡面說道「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西方人想不通,中國有4000年王朝史,為何不學習日本,保留王室?
    梁啓超認為,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發源地之一,此言並非沒有道理,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民族已經有了5千年的文化,中原地區最早的朝代夏朝,共傳承了14代國君,它結束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度,從而開創了中國近4000年的世襲先河,史學家將其稱作歷史上的「家天下」。
  • 撲克牌上的男人:歐洲之父查理曼,國家被瓜分變成3個發達國家
    由古至今帝王無數 ,但能稱得上千古一帝之人可謂寥寥。作為中國人,我們提起千古一帝或許有些人會想到秦始皇嬴政,或許有些人會想到唐太宗李世民。這些君王皆是可翻天覆地之人,他們鑄就了歷史長河的輝煌,為現在中華的偉大奠定了基礎。在我國雖經歷了多次朝代更迭,但終都走向了大一統王朝的主流,而在歐洲地區歷史上卻從未實現過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 人文課堂|傳承千年的東羅馬帝國被誰滅亡?
    在12世紀也就是中國的宋朝時,他們歸花剌子模王朝統治。後來蒙古人西徵打敗花剌子模時,他們便被一路轟到了小亞細亞。當時小亞細亞的統治者是羅姆蘇丹國,於是,這些遠道而來的部落就成為了羅姆蘇丹國的臣屬。1299年,羅姆蘇丹國爆發了內戰。
  • 王室的傳承到底傳承了什麼?18歲的伊莉莎白·泰勒也許知道
    原創 小鹿 LicorneUnique成為女王的伊莉莎白二世神色篤定,她身上,王室傳承的鑽石珠寶閃耀著奪目光輝。伊莉莎白的奶奶瑪麗王后佩戴著與劇中出現相似的項鍊,這一款19世紀末的花穗流蘇項鍊也出現在1893年王室婚禮禮物圖版中。這類長久陪伴英王室的珠寶有著另一時代的優雅氣息,如今仍與百年前一樣璀璨優雅,仍可展現傳承之美。 輕盈花穗那是19世紀末,自然中花卉綠葉的輕柔線條與精緻之美更為深入人心。
  • 萊紳通靈獻禮聖誕節,唐嫣將現身鄭州演繹百年王室珠寶璀璨傳承
    12月24平安夜,萊紳通靈「百年王室克拉鑽百鑽巡禮」將在鄭州開幕。合作歷史,將歐洲古典之美,精細工藝之粹,服務王室之極完美融入到每一件珠寶作品中。Leysen1855為歐洲王室定製和修復的傳奇冠冕,是百年王室珠寶傳奇的致敬之作,是探尋世界珍罕克拉美鑽,融合人類精湛工藝,締造的百年王室珠寶克拉臻品!
  • 哈布斯堡家族:掌控歐洲800多年的王室,是如何崛起和衰弱的?
    是那個一手控制歐洲經濟兩百餘年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還是洛克菲勒家族。他們有錢有勢,富可敵國。但是也曾有這樣一個家族,曾掌控歐洲霸權長達八百多年年,這就是本文要提到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很少有人知道,因為它已經失去所有的王位,不統治任何領地了。
  •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王朝更替的區別
    古代中國的政體,長期都是絕對的君主專制,皇帝就是國家的象徵,皇帝宗族的變更,不但是改朝換代,也可以視為一個國家滅亡,一個國家建立的過程,每次王朝的更替,都會更改國號,並有一整套象徵一個國家新建立的儀式、禮制上的變更。而且王朝內部皇位的繼承,遵循嚴格的父系宗族傳承的原則,母系親屬、姻親家族不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不是繼承順序先後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資格)。
  • 菲律賓王室後裔定居中國,傳承至今已有21代,先祖墓地成保護單位
    明朝的時候,中國的綜合國力比較強大。永樂皇帝朱棣為宣揚國威,派鄭和進行海上遠洋活動。從公元1405年開始到公元1433年,鄭和帶著商船先後七次下西洋,途中拜訪了爪哇、蘇祿、真臘等30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航海活動,充分展示了明朝的軍事優勢和經濟優勢,部分小國因此向中國朝貢,擴大了中國的朝貢體系。公元1417年,蘇祿國王帶著家人到中國拜訪。
  • 中國古代的王朝只能延續兩三百年,為何日本的王朝數千年不變
    也就是說,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一般不會傳到旁支上。這就是「家天下」朝代的特點。這一點,其實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情況都是一樣的。但是不同的是,中國的這種家天下,不會延續太長的時間。一個家天下最多延續兩三百年。家天下之所以只能延續兩三百年,其實是有規律的。關於這一點,物理學家薛丁格曾用「熵增定律」進行了很好的解釋。
  • 那場歐洲刮過的「中國風」,曾持續百年之久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收錄於話題#人文歷史54#歐洲地理17這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傳來的「中國風」,在歐洲持續百年後,終於隨著中國的積弱和歐洲新藝術運動的興起,漸漸淡去。撰文〡葉克飛
  • 中國兩千年歷史上,哪位皇帝的兒子最多?沒想到居然是他
    《歷史雜談》91期中國兩千年歷史上,哪位皇帝的兒子最多?有這種念頭的其實不光是古代百姓,就是達官貴人或者皇帝也是這樣的想法。除了王朝的開創者,其他的皇帝都是繼承其父的位置得到的地位。要是某個皇帝不老老實實的開枝散葉,那麼國家就會陷入無主之地的困境。皇帝畢竟不同於老百姓,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後宮的美女們自然也少不了。但凡不是性冷淡的皇帝,大多都有數以十計的兒子。
  • 歐洲奇怪的王位繼承:為什麼歐洲國家喜歡讓外國人來當國王?
    翻開歐洲一些國家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歐洲國家的王室都來自於外國。例如英國王室來自於德國,挪威王室來自於丹麥,沙皇俄國的皇室來自於德國,西班牙的王室來自於法國等。就是說,這些國家當年都是讓外國人來自己國家當國王或者皇帝,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年的具體情況。
  • 傳承傳統手藝,看中國帶動民眾脫貧
    【歐洲時報網】中國是一個有著千年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不斷的摒棄糟粕,保留精髓,一部分傳統技藝在時間發展的長河中,不斷的進化演變,小小的手藝凝聚了致富的大能量,帶動民眾脫貧增收,過上幸福的生活。
  • 百年天織 三代傳承 天結地織 臻於至美
    來源:中國日報網&nbsp&nbsp&nbsp2015年04月30日 14:43
  • 同樣是封建社會,為何中國王朝合久必分,而歐洲王朝變更不頻繁?
    縱觀歷史的長河,中國古代的王朝總是改頭換面,從堯舜禹的奴隸制,到秦始皇開始的封建王朝,再到封建制度晚年的明清兩大王朝,在歷史的歲月中能留下痕跡的,卻寥寥無幾,很少有朝代能存活幾百年之久。但是縱觀歐洲的歷史,卻不難看出,歐洲的朝代變更卻顯得不那麼頻繁,甚至一個王朝能持續千年之久。
  • 撲克牌上的J、Q、K原來都是歷史上的大人物
    大部分人都玩過撲克,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撲克牌上的J、Q、K原來都是歷史上的大人物。K是King的縮寫,代表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國王;Q是Queen的縮寫,代表王后,不過實際上四張Q牌中只有一張是真正的王后,而且她們與K牌沒有半毛錢關係;J是Jack的縮寫,代表衛兵。
  • 百年前,一外國人給康熙寄信,康熙道:西洋小人如何言得中國大理
    原因是,克雷芒當時參與了西班牙王位繼承的爭鬥,還被牽扯進法國王室的戰爭。但最根本的原因卻是王室成員見到教皇要尊行吻腳禮,而且教皇有權撤廢王位,所以教皇當時權傾全國,甚至於風頭壓過王室。日中則昃,十六世紀後一些歐洲國家專權思想愈發強烈,到克雷芒十一世時,教會已經無法幹涉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