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中國人,讓西方害怕了一個世紀,如今還有人認為他...

2020-12-15 騰訊網

西方和東方本身在文化上面就有著很多的不同,在西方人的眼中,東方人都比較含蓄。而中國人在他們的印象當中非常的勤奮上進,因為我國的留學生在西方學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說到中國,一般外國人都會想到龍這種神話動物。而在我國古代,龍會讓人聯想到天子,也就是皇帝。

要說哪一個封建王朝離我們最近,那麼肯定就是清朝。在一本名為《傅滿洲博士之迷》的小說裡面,有一位來自清朝末期的官員叫做傅滿洲,成為了西方人最害怕的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中國人。當時創作這本小說的是一名英國的小說家羅默。

他筆下的傅滿洲非常飽讀詩書,但凡四書五經沒有一樣是他不會的,同時傅滿洲還是清朝晚期的主要人物,甚至拿到了西方幾所大學的學位,不管做什麼都能夠辦到。但他的外貌非常醜陋,讓人恐懼不已,他嘴巴兩邊長著又細又長的鬍子,個子高高瘦瘦,面目猙獰,一直以來都穿著清朝官員的服飾。

小說中的他從來都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甚至還隨意的迫害白人。也不關心清朝的命運。還曾經研究過東方秘術,總體來說,傅滿洲是一個十分聰明但是又作惡多端的形象,已經影響了西方人的價值觀。他們一直認為傅滿洲是真實存在的,清朝的官員也都是這個樣子,由於該小說受眾面積廣、流行度高,一個世紀過去了,至今還有很多西方人認為他是真的存在。

其實這本小說的作者羅默只是突然一天靈感來了才創造了這樣一個人物,才創造出了傅滿洲的形象。小說中傅滿洲的歹毒、殘忍、醜陋,讓西方人對清朝時代的人恐懼不已。這種觀念也讓白人更加對我們充滿誤解。在經過了一個世紀的時間當中,西方人還是不能夠消除對傅滿洲的恐懼感,至今受到的爭論也有很多,西方人甚至還想要去尋找這樣的一個人的存在。

實際上,當時的清朝已經腐朽敗落不堪,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呈現倒退的趨勢。所以才會發生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日本侵華戰爭。說實話,傅滿洲被虛構出來,也許只是為了給當時的侵略者找藉口。

相關焦點

  • 傅滿洲一個虛構的人物,讓西方害怕了百餘年,現在仍有人深信不疑
    「美杜莎」,是西方一個擁有雙翼的蛇發女人,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西方神怪類人物。那大家知道嗎?在西方人眼中,他們又比較害怕中國的什麼人呢?英國作家薩克斯·羅默寫的《傅滿洲博士之謎》,裡面的男主角傅滿洲就是一個令西方世界害怕了一百多年的虛構的中國人。
  • 一個子虛烏有的華人,讓西方害怕了100多年,現在仍有人深信不疑
    在西方人的眼中,近代史上最出名的明星應該是李小龍,他的功夫在西方可謂是有目共睹,讓無數人為之欽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西方人的認知裡,有一個人物比李小龍還出名,他的出現甚至讓西方害怕了100多年,其實不過是西方作家虛構出來的一個中國人物罷了,現在這個人已經成為好萊塢華人大反派的形象。
  • 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歐洲國家害怕100多年,至今深信不疑
    傅滿洲是英國小說家薩克斯洛莫爾虛構出來的中國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卻讓歐洲國家害怕了100多年的事情,甚至於他們至今都對此深信不疑。那麼傅滿洲的形象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為什麼會讓歐洲國家如此害怕?
  • 新華社:寧澤濤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人固有印象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體育專電 英國《每日郵報》的標題是:「我想摸你的腹肌——網際網路為英俊的中國遊泳選手寧澤濤和他難以置信的身材發狂」,稱他有不可思議的好身材,全世界的支持者都會為之融化。文章用「帥氣」、「像模特」等字眼對寧澤濤的身材大加讚美。
  • 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精通世界各國語言,卻給西方留下深刻印象
    大家或許不知道在西方人心中有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他精通世界上的各國語言,而且非常恐怖,這個人明明不存在,卻給西方各國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他在一部小說當中虛構了一位中國人的角色,這個人就是傅滿洲在如墨的描述下,傅滿洲留著的是清朝時的辮子,臉頰上有著兩撇鬍鬚,又細又長,顯得十分陰森,整個臉頰更是如同刀削一般的鋒利眉毛眼睛又細又長,丹鳳眼在他臉上顯得格外陰森,看起來就有著一肚子的壞水,而且傅滿洲的個子非常高,人又非常瘦,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極不好。
  • 西方偵探害怕中國人,原因竟和韋小寶的「化屍粉」有關?
    而在20世紀上半葉的西方推理小說家眼中,中國人顯然是無法通過常識進行解構的,更不用說以其為基礎進行推理了。不妨想像一下《四籤名》中出現這樣的場景:夕陽西下,當最後一縷日光穿透倫敦厚重的霧霾斜射在貝克街221號的黑色大門上時,福爾摩斯輕輕拍了華生的肩膀,指了指著在巷口消逝的人影,艱難地用生澀的漢語說道:「我從不假設例外,除非遇上中國人。」
  • 西方又愛又恨的陳查理,白人演員的黃皮戲,至今被視為中國人形象
    他是西方最著名的2個中國人形象之一,超級邪惡的壞蛋,「傅滿洲」3字足以讓小孩子停止哭鬧。與傅滿洲齊名的是「陳查理」,一個勤勞的偵探,形象還是很low。傅滿洲系列電影如果傅滿洲讓西方人感到恐懼,那麼陳查理就是讓西方人又愛又怕,儘管他們都是虛構的中國人。西方人相信傅滿洲、陳查理就代表著中國人,現在新一代中國人活躍在世界舞臺,仍被認為是聰明甚至狡詐的群體。
  • 一位虛構出來的清朝人,卻讓歐洲懼怕了百年,名字聽著很耳熟
    一部完美的作品所構造出的人物一定是栩栩如生,甚至可以以假亂真的,比如福爾摩斯,因為他極其聰明,而且生活的環境跟現實很貼切,所以總有人幻想他是否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中國人物,但卻是西方人心中近百年的陰影所在,他就是傅滿洲博士。
  • 中國人也有膚色很白的人,但卻被稱為黃種人,原來暗藏西方的詭計
    但是由於黃種人是後來才被劃分出來額一種顏色,導致爭議非常之大,其他三種顏色的人種可以肉眼就看出來區別,唯獨黃種人比較難通過膚色進行判斷,你說黃又不是特別黃還有一些人長得特別白。其實早在唐代的時候,西方人說我們中國人的皮膚跟他們都是一樣的,都是白種人,都是神聖高貴的。
  •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是啥樣的?猶如「神族」一般,讓中國人讀來都...
    在公元前6,7世紀時西方的記載中有一篇關於中國的記錄《阿里馬斯比亞》,那個時候的中國大概是春秋時期,作者是著名的旅行家和詩人,在他活著的時候去了很多地方,在遊歷的過程中他見到了很多也聽到了很多
  • 明明中國人早發現了「勾股定理」,卻為什麼被認為西方人證明的?
    為什麼中國人比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了「勾三股四弦五」,但勾股定理作為定理卻被認為是由西方人證明的呢?主要原因就在於勾股定理的證明採用了科學的邏輯思維的方法,而這一點,中國古代的「科學家」、「數學家」是欠缺的。注意是證明勾股定理。
  • 印度人:為何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東亞人,被西方認為是白種人?
    印度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一直以來作為我們中國的鄰居,印度就很喜歡和我們做比較,不管是經濟還是環境,在他們看來,似乎是十分的落後的中國。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一些印度人開始改變了這種想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西方媒體評價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第一個竟然是中國人!
    西方媒體評價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第一個竟然是中國人!十九世紀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在十九世紀的時候,西方相繼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發展進入了個非常快速的時期。而且那個時期的中國也是出於最風雨飄搖的時期,在滿清政府的統治下,舊中國差點成為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幸虧那時候湧現了一大批的擁有先進思想和意識的年輕人,解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也使那個時期的中華民族湧現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西方媒體就評價出了十九世紀世界的三大偉人,第一個就是中國人!
  • 中國人被定性為「黃種人」,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在人種劃分上,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屬於「黃種人」或「蒙古人種」,是一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劃分所依據的不是科學成果,而是政治觀念。此種飽含種族歧視意味的劃分方法,在19世紀末歐洲衍生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並對東方的中、日兩國產生重大影響。
  • 《黃繼光》被移出教材,卻增加西方虛構故事,專家的理由令人憤慨
    自洋務運動開始,我國近代教育方面的發展便一直在向西方學習。我們向西方學習設立新學堂招收外國講師來授課,並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的教學理念,最終在1905年徹底的廢除了從我國隋唐時期就已確立的科舉制度。就連我國現代學校及其管理制度也是移植於西方的。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現代學制為張百熙於1902年學習日本學制所創立的的"壬寅學制",但這個學制制定出來後並未徹底的實施。後來又在1904年張之洞等人繼續向日本學制學習頒布了"癸卯學制',是我國教育走向近代化的一個標誌。
  • 古希臘最博學的人—百科全書式學者亞里斯多德一個虛構出來的大神
    他18-38歲在雅典跟柏拉圖學習的20年,是亞里斯多德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對他的人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當然也有他自己的努力在其中,比如後面的各地遊學、九死一生的逃難,相比之下要比他的老師的老師幸運很多,前面講過,他老師柏拉圖的老師就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死是雅典甚至是古希臘的一個悲劇或者說是悲哀,被判為不敬神罪,引進外神罪,被處死。這師徒三人在哲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西方哲學史的起源。
  • 一個西方人拍下他眼中的魔幻義烏
    在拍攝了兩部關注本土的紀錄片之後,他將目光放到了遙遠的中國大陸。生在一個前社會主義國家,馬拉登對中國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西方人覺得很陌生的東西,我都很熟悉,我小時候也戴紅領巾。」他在中國有一個專業的製片團隊,和拍攝對象的溝通工作,基本都是由中國的製片團隊完成的。拍攝期間,除了他和攝影師,團隊裡的其他人也都是中國人。
  • 王嶽川:中國連一個文化學術名詞都沒喊出來
    他跟一個摯親好友說,他每天晚上一閉上眼睛,都會發現有兩千多萬雙眼睛盯著他,兩千多萬個孤魂野鬼在他上頭飄呀飄,所以他決定捐出全部的錢,設立諾貝爾獎。我們今天中國人朝思暮想獲得諾貝爾獎,卻忘了它是個反省自己的結果。還有,關於制度的並軌問題。教育制度、人權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並軌,我認為不能完全照搬。起碼人權制度中西就有差異。
  • 為什麼傳教士布朗認為晚清中國人對西方人仇視和恐懼是自然而然的
    看到上面的論述,我們還需要對中國人為什麼有仇視和恐懼西方人的心理感到不解嗎?當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記者寫道:「西方人在中國所遭受到的每一件暴行,都被迅速地以十倍的程度放大於聯軍對中國人的暴行上。」
  • 中國人正在從高處俯視西方
    而法國高等衛生學院副校長也表示,在20年前,西方高校在中國很受歡迎,但是現在,中國已經超越了我們。在落後中學習經驗,中國在學習中不斷成長過去十五年間,震驚法國高教界的上海世界大學排名,在中國好像並沒有什麼人了解,包括那些在中國讀大學的西方人,他們並不知道中國的大學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的排名。但若是因此判定該排名對中國高教界影響微乎其微,那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