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丨科幻與未來學

2021-02-19 N星雲

過去的人以過去的方式設想他們的未來,現代的人以現代的方式設想我們的未來,每代人的未來都是全新的。

科幻就是藝術化的未來學,在整個藝術領域,科幻是唯一關注未來的門類。

「真有未來學這門學問嗎?」

「未來研究會是正規的學術機構嗎?」

「……」

每次聽到科幻界朋友這樣發問,我都感到悲哀。未來學與科幻曾是一奶同胞,如今卻象失散多年的兄弟。

1516年,託馬斯莫爾完成了《烏託邦》。它既是科幻史上重要的一章,也是未來學的一個源頭。當時沒有什麼SCI指數,學者想對未來說些什麼,寫成小說更容易流行。康帕內拉寫《太陽城》,弗朗西斯培根在《新工具》裡虛構「本薩倫島」,這樣的例子當年比比皆是。

這些人並非有文學上的興趣,主要是方便講道理。這些文本也不象小說,更象背景設定。當時,有些不那麼知名的未來學作品更象科幻小說。1763年,匿名作者出版《喬治六世的統治時期,1900-1925》。法國人默西埃在1770年出版《2440》,預言奴隸制將廢除,人類會統一。

1863年,凡爾納因《氣球上的五星期》開始科幻作家生涯。其實他是寫了一篇論文,研究如何控制氣球的高度和方向。出版商建議他改成小說試試,從此大獲成功。

在其主要作品裡,凡爾納僅描寫各種科學構想。但在晚年遺作《約拿丹號歷險記》中,他全面預言十九世紀各種流行政治風潮的未來,與百年後的事實驚人一致。《約拿丹號歷險記》的預言水平遠超同代時政專家。

在凡爾納的光輝下,不少人撰寫預言未來的小說。英國人利頓在《即將來到的種族》(1871)裡,描寫了知識集團將控制社會。貝拉米的《回顧》(1888年)在美國激起了相關的政治運動。裡奇特在《100年間》(1892)中,精確地預言美國和俄國會在一百年後瓜分世界,並且各有三億人。

如果翻閱從《新中國未來記》開始的那一波中國科幻小說,你不會找到一篇關注過去的作品,所有小說都在描寫未來。那就是接受了同時代西方科幻中未來取向的結果。

未來學界公認的創始人是威爾斯。是的,就是科幻作家威爾斯。當然不是因為他寫了很多著名科幻小說,而是他寫了很多研究未來的文章。1902年1月24日,威爾斯在皇家學會演講中正式提出建立研究未來的科學,那一天被未來學界視為重要時刻。

威爾斯參與創辦《明天,未來》雜誌,成為它的最初領導人。雜誌既發表未來學論文,也曾是英國科幻協會的會刊。當年他還沒提出「未來學」這個詞。1943年,德國學者弗萊希泰姆正式創造了這個概念。

科幻在美國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這個階段最主要的作家都具有未來學傾向,甚至直接研究未來。克拉克創作過《未來的輪廓》,討論科學界如何走出固步自封,全面擁抱未來。阿西莫夫不僅創作很多未來學著作,還接受大公司邀請,向他們提供未來諮詢。

受當時國外創作傾向影響,在截止到1983年的中國科幻大潮裡,我們也幾乎找不到回顧過去,逃避現實的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是那個時代最具未來學傾向的科幻小說,其意義長期被低估。葉永烈並非只寫了一堆「奇技淫巧」,「未來市」居民學習多種外語,經常出國旅行。今天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在1979年都是驚人的預言。

在那個年代,未來學已經進入發達國家的學校教育。老師們經常「what  if」(如果……會怎樣……)的模式讓學生們討論,設想某種變革對社會的影響。類似於沒有人物和情節的科幻創作。很多這樣的課程與科幻小說講座混在一起,今天也被視為科幻教育的組成部分。

未來學與科幻文學分家,大致也就在那個時候。一方面,未來學始終過不了「可檢驗性」難關,無法在科學界立足,影響力大大下降。想當年,《第三次浪潮》全球發行上千萬冊。如今,我很難從80後、90後當中,遇到一個聽說過「未來學」的人。

另一方面,悲觀的未來學滲透到科幻創作,取得了決定性影響。是的,諸如「人口爆炸」、「資源枯竭」、「環境汙染」這些概念也來自未來學,只不過是其中的悲觀派。兩個派別不僅僅是兩種取向,在想像力上也不能同日而語。

悲觀派是在現實基礎上作減法,樂觀派是在現實基礎上作加法。悲觀派常用「趨勢外推派」,認為現在的某種不良趨勢將來會增加五十倍,或者持續一百年。樂觀派使用「因素代入法」,相信會有某些尚不為人所知的有利因素,將來會大幅度改變人類社會。

悲觀派只關注已經很顯著的不良趨勢,比如環境汙染。所以,他們總是落在時代後面。樂觀派則要通過調查研究,尋找尚未引起關注,甚至還只停留在理論的因素。他們總是站在時代前面。今天去讀六七十年代的未來學名著,仿佛正在談我們周圍的世界。

悲觀派在60、70年代於學術界形成廣泛影響,一二十年後影響到國外科幻創作。當年,象《猿猴世界》、《瘋狂的麥克斯》這些悲觀派作品確有警世作用。現在則成了套路,新一代中國科幻作家更是深陷其中。我曾聽一位年輕獲獎作家發表感言,認為科幻只能寫機器人造反,或者外星人入侵。當然不是,可惜他們不知道科幻曾經寫過別的未來。

如今在科幻圈流行的種種「高概念」,基本上都是悲觀派。與當年的科幻相比,是一些文本更完整,細節更細緻,主題更無聊,想像力更貧乏的作品。創作這類作品的人,並不需要勞神費力研究未來。

今天,每當有人向中國科幻投以期許的目光時,我就會問他:你心目中的科幻,是否還是凡爾納、阿西莫夫或者葉永烈時代的科幻?如果是那樣的話,建議你要謹慎。也許,你從現在的科幻裡找不到想要的東西。

當然,我希望明天的科幻能夠滿足他們。前提是科幻界能有足夠多的人,知道什麼樣的坑正在前面的路上等著我們。

(鄭軍:中國作協會員,科幻作家,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鄭軍‖遊秦皇湖
    秦皇湖頭蘆葦蕩 鄭軍 湖風蘆蕩波千頃,後仰前匍赤穗從。 白鷺翩翩飛沒裡,啄泥捕捉覓魚蹤。 遊秦皇湖觀洩洪峰 鄭軍 急流洶湧無韁馬,澎湃升騰碎玉煙。 浩瀚咆哮聲振蕩,狂瀾奔放勢沖天。
  • 武夷山:科幻與未來學-科幻裡的科學-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幻的預見力會超出作者的預料。醫生、科幻作家Brad Aiken寫了一本小說,題為「向樹提問」,它描寫的未來景象是:醫生不允許接觸病人身體;醫生唯一可用的儀器有兩種,一是掃描儀,二是計算機,計算機在得出最終診斷之前,要先提一些問題。
  • 義烏警方緊急提醒:接到警察鄭軍的電話,要小心了!
    4月11日晚上7點多,王莉(化名)在QQ裡發信息給上海的「鄭軍警官」,結果顯示被對方拉黑了。思前想後,次日下午王莉決定到義烏市公安局稠江派出所「問個明白」。據王莉講,4月11日下午1點左右,她接到了一個自稱「金華社保局」的電話,稱要向她確認一筆醫療報銷費用,當時她並未理會,以有事在忙掛了機。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丨詹姆斯·岡恩去世
    綜合丨何安安據國外媒體報導,著名科幻小說家、學者、評論家,曾任美國科幻奇幻協會主席、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主席的詹姆斯·岡恩(James Edwin Gunn)於當地時間12月23日上午,在堪薩斯州的勞倫斯市(Lawrence)去世,享年97歲,其生前任教的堪薩斯大學官方發言人確認了這一消息。
  • 艾特說丨科幻有100個未來,我們要應對的是那101個
    2018年12月23日下午,「艾特說丨未來+跨界探索之旅」活動在深圳南山智園B1黨群服務中心舉行。義大利著名科幻作家、「未來小說」品牌創立者弗朗西斯科·沃爾索(Fraceseco Verso),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教授、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巖,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中國釣魚城科幻文學中心」主任、科幻學者張凡作為嘉賓出席本次活動。
  • 學者稱中國科幻小說如體育 不應只看獲獎作品
    日前推出的《羊城晚報》2014花地文學榜類型文學分榜選擇了科幻小說。剛剛過去的一年,無論是創作還是出版,中國科幻小說都展現出了它的生命力。郭敬明旗下的最世文化籤約年輕科幻作家,國內兩大科幻獎項星雲獎和銀河獎二足鼎力,首屆科幻產業論壇開始展望中國的科幻創意產業……  有專家學者指出,「科幻小說和國家的體育一樣,真正的實力表現在獎牌的總數而不在金牌數。
  • 釣魚城科幻中心系列活動在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順利舉行
    聚焦未來蓬勃的科幻力量,引領年輕的中國科幻主潮。12月5日下午,年輕的中國科幻主潮——百萬釣魚城科幻大獎·作家委員會成立儀式暨釣魚城科幻社成立儀式在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繽果大劇院順利舉行。釣魚城科幻中心是學校重要的創新平臺,立足校園科幻教育,舉辦國際一流的科幻大獎和面向社會的創意寫作工坊,為中國科幻事業培養創新力量,打造完全公益性、高度國際化的亞洲最大科幻中心。她表示,之所以建立大獎與成立科幻社,是因為學校始終把科幻作為一種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和教育教學的載體,利用科幻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展示的平臺。
  • 科幻史詩《沙丘六部曲》首次完整出版「甜茶」、張震主演電影2020...
    中國讀者苦等半個世紀,終於等到《沙丘六部曲》完整版《沙丘》是科幻巨匠弗蘭克•赫伯特的代表作,自1965年出版後,拿遍了全球頂級科幻大獎,幾乎入選了每個「一生必讀」的書單:首屆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美國亞馬遜「一生必讀」的100本書」、BBC「英國全民最愛的100本書」、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科幻·奇幻小說TOP100
  •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到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考察,校黨委書記張國秀、校長鄭軍參加會議
    校黨委書記張國秀、校長鄭軍及其他校領導、相關教學學院與職能部門負責人陪同考察並參加了會議。張國秀在座談會上致辭鄭軍從學科建設鄭軍介紹學校建設情況
  • 最高法院判例: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自由選擇不能違背司法最終原則——鄭軍海訴河南省政府行政複議案
    再審申請人鄭軍海因訴河南省人民政府行政複議一案,不服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豫行終861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李廣宇、審判員閻巍、審判員仝蕾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 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公布
    根據章程規定,科幻短片獎與科幻電影創意獎經以沙錦飛為主席、由11名電影界專業人士組成的科幻電影類獎項評委會的專業評審,決出了科幻短片獎3名入圍者,並從49部科幻電影劇本大綱和科幻小說中優中選優,遴選出5部作品入圍科幻電影創意獎。最後,名單徵求了組委會正副主任意見,由主任吳巖最後批准,確定了十二大獎項入圍名單,現予以公布。此後,六屆科幻星雲獎進入了金銀獎評議階段。
  • 【學術觀點】完德加:科幻與佛學的未來展望
    以自然科學為依託的科幻文學和以六界眾生關注對象的佛學對未來的展望不同,前者將未來推向未知的流浪世界,後者將未來推向無苦的涅槃境界。本文以科幻小說《流浪地球》為例,對比現代科幻與傳統佛學對未來的展望,提出佛學可能為科幻小說創作提供一定的思想資源。
  • 「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揭曉,最佳長篇小說獎首次空缺
    記者丨何安安10月24日,有「中國科幻最高獎」之稱的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在成都揭曉。獲獎作品中,由寶樹創作的《我們的科幻世界》刊登於《科幻世界》2019年第4期,講述了科幻作家謝寶舒被漫畫家學妹沈淇「攔截」,一同來到兒時經常光顧的「星光書店」,最後被捲入一場謀殺案中的故事。該小說是寶樹為《科幻世界》創刊四十周年而作,同時也是《科幻世界》四十周年特別徵文系列作品之一。
  • 《沙丘》:想拍一部科幻經典為何如此難!
    宇宙級別的敘事維度,史詩級別的個人成長經歷,它不僅僅是一部科幻小說,這裡面有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生態學、未來學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質、人的目的放在一個宇宙的尺度上進行思考。 這個故事最初分段連載發表在科幻雜誌《模擬科幻和事實》上,分別於1963年和1965年出版。自出版以來,已經有五部續集,包括:《沙丘彌賽亞》、《沙丘之子》、《沙丘之神》、《沙丘異教徒》和《沙丘番外篇》。
  • 不得不看的科幻電影丨電影推薦:五部科幻佳片
    不要用專業眼光去審視電影,每部電影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否能引發你的心理活動頭號玩家(動作 / 科幻 / 冒險)虛擬VR的另類玩法,是一部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作品,也許以後的科幻電影,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玩的。個人覺得:「你猜猜有多少個彩蛋?遊戲男孩千萬別錯過。」她(劇情 / 愛情 / 科幻)想試試和人工智慧戀愛?影片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現愛情,如果沒有性,愛情還可以算是愛情嗎。
  • 我區這位同學的科幻畫榮獲國家級三等獎~
    在全國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渝水三小黃茶根老師指導的學生沈雅玲同學創作的科幻畫《新能源新樂園》獲新餘市賽區一等獎,推薦報送參加江西省科幻畫評比再獲省級一等獎,推薦申報參加全國大賽評比,最終獲國家級三等獎。
  • 從弗蘭肯斯坦到阿凡達,最早的科幻作品是怎樣的?
    撰文丨[英]蓋伊·哈雷摘編丨何安安何為科幻?科幻是一種虛構類型。它的敘述動力在於那些不可能的、不真實的,或是發生在未來、過去或是二度創造的世界中的事件、科技或社會。科幻與其他奇幻恐怖類的「荒誕派」作品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科幻作品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礎之上。關於科幻,一直存在著某種偏見。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織委員會公告第二號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織委員會        2018年12月31日        附:《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章程》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章程        一、宗旨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是由全球華人科幻愛好志願者創立的公益性獎項,旨在全球範圍內發掘、評選和獎勵優秀的華語科幻作家、作品、出版機構等
  • 這部20世紀最佳科幻小說喜提大結局!張震和蜘蛛俠女友將出演電影
    然而,對於很多讀者來講,《沙丘》這部科幻小說並沒有《三體》《銀河系搭便車指南》等書的名氣大。「沙丘」兩個字,更多的是代表著張震、甜茶、「蜘蛛俠女友」贊達亞等眾多大咖出演的、改編自該小說的同名科幻電影。雖然這本書在豆瓣上也只有五千多人評論,但它可是不折不扣的經典書籍,每個「一生必讀」的書單上,都有它的名字。
  • 視界·手記丨詹姆斯·岡恩:科幻小說,始終是「變化的文學」
    那時,我還在杭州大學讀研究生,導師是國內翻譯學者兼科幻翻譯家郭建中教授。當時他正主持《科幻之路》叢書的翻譯。作為他的學生,我有幸參與其中,翻譯了第六卷中的幾則故事。這是我與科幻的初次結緣,也第一次聽說了詹姆斯·岡恩的大名。畢業後,我又陸陸續續翻譯了幾本科幻小說,這段科幻翻譯經歷,後來在我攻讀博士學位時還促成我選擇了科幻翻譯史作為自己的博士論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