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松山抗戰遺址

2020-12-20 小忻的日常

今天的行程:保山到瑞麗

保山到瑞麗要走G56杭瑞高速,過怒江到鎮安下高速走G320國道,現在的經龍陵到瑞麗的G320國道就是滇緬公路的一部分,特別希望能夠走一走滇緬公路,還想去松山戰役遺址去看一看,緬懷和憑弔抗日先烈。

前兩年買了本書——1944:松山戰役筆記。

看完以後,我雖已知天命,但仍很激動,當時就有重走滇緬公路的想法,這也是這次遠行要到瑞麗的原因之一。

推薦大家看一看這本書,這本書寫的非常好,是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真實記錄。

下面用網上的兩段小文簡介此書。

內容簡介:讀了這部書,你才會了解,人,可能瘋狂到何種地步,也可能英勇到何種程度。

你可以說,這部書填補了後人對這段歷史認知的空白。

你還可以說,這將是一部一上架就會獲得戰史類模範文本地位的作品。

你更可以什麼都不說。

在一個殘陽如血的黃昏,你走到屋角的某處,坐下來,靜靜地翻開它,然後,開始讀吧。

松山戰役,可能是在中國最無名的地方發生的最有名的戰役。

松山戰役(包括密支那、騰衝戰役)是中國軍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取得全勝的攻堅戰。

當時參戰的官兵們,雖然對抗戰的最終勝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軍如此瘋狂地頑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勝利那一天的到來。

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這一代人,殺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許中國才能熬到勝利那一天!

評論:在我們的教科書裡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最後幾年裡似乎毫無作為,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節節勝利之時,中國卻被日軍發起的豫湘桂戰役打得丟盔棄甲節節敗退,失地千裡,連大後方的重慶都有丟失的風險。

難道那段歷史真的如此乏善可陳麼?讀罷此書方知世間不是沒有英雄而是英雄被某些人或有意或無意的雪藏,那時還是有此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的。

如此,我們讚揚國軍在正面戰場表現時,就不用總是局限在欽定的那幾個人物(如張自忠、戴安瀾等)。

一將功成萬骨枯,青天白日勳章閃閃發光,背後卻是千萬將士的浴血奮戰,他們得到什麼又留下了什麼呢?。

如果你想了解1944年發生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那一場我們首次主動發動並成功收復國土的戰鬥,那麼此書不容錯過。

8:00退房,吃早餐,啟程。

路中間的城雕,九龍雕塑,保山的象徵。

9:06到保山收費站,上G56杭瑞高速去龍陵

10:22出鎮安收費站,天開始下雨

轉入G320國道。

在中石化加油站加油,加完油後繼續沿G320國道前行,雨越下越大,最後看前方的路都困難了,車速很慢。

本來準備去松山抗戰遺址,但那要走一條小路,怕路不好走,沒有去,回程再去吧。

另外下這麼大的雨,龍陵抗戰紀念廣場也看不了,一起回程再說吧。

應該是到了芒市市區的邊上了,路邊有大批賣水果的車輛,商販們在冒雨經營。

在出芒市市區的時候,看到了一對運獅子雕像的平板拖車。

一對巨大的獅子雕像,很逼真。

停車拍了幾張照片。

雨小多了。

不知這是什麼所在,有特色

320國道,牛隊!

史迪威碼頭溼地公園,停車看一看。

過畹瑞大橋,過橋後看到莫裡熱帶雨林景區指示牌。

按照指示牌開了一分鐘,就見到了一座鋼纜斜拉橋,停車看看。

好麼,還有這標語

應該是個影視拍攝地。

莫裡熱帶雨林景區,50元人莫裡景區介紹(摘自搜搜百科):莫裡景區以其秀麗奇異的自然人文景觀及佛教聖地名聞遐邇:潺湲的扎朵河九曲十廻,玉帶般蜿蜒在深山密林間,清清曲水上的小橋撲拙簡雅,奇山怪石崢嶸險峻,銀練似的瀑布凌空直下;這裡森林茂密,古木參天,保存有大葉榕、細葉榕、高榕、七葉蓮、「森林魔王」絞殺藤以及有「上億萬年活化石」之稱的樹蕨等數十種珍稀植物;除放養動物外,景區內現有野豬、狗熊、麋鹿、蟒蛇、孔雀、象雞、青猴等野生珍禽異獸;此外,傳說中釋迦牟尼巨腳下的「佛腳印」,地表水溫達50攝氏度的佛賜聖水,流金溢彩的銅鑄座佛,引來四方無數善男信女。

這是一幅人類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詩情畫卷。

瑞麗奇特的邊境風光是「一壩兩國三城」,即一個瑞麗壩,中緬兩國的瑞麗、木姐、南壩三座城市。

我們可以通過遊覽一井兩國、一村兩國、一院兩國、一島兩國及前面提到的一江兩國、一街兩國具體感受。

莫裡又被稱作「扎朵」,相傳佛祖曾在這裡的溫泉旁戒齋沐浴,後來留下了一隻碩大的足印,為紀念佛祖的親臨,後人用大佛腳印的印巴利語「扎朵」稱呼這裡。

走進莫裡,你會感到有種神秘的感覺始終追隨著,據說,這裡是中國負氧離子最高的一個天然森林氧吧。

穿白上衣紅褲子的是導遊

導遊只負責把遊人送進這裡,這裡有人在演講。

遊人進裡邊幹什麼?你懂得,哈哈哈。

略作休整,出景區。

莫裡熱帶雨林景區坐落在瑞麗江大橋東北約5公裡處。

裡面主要有熱帶雨林、佛腳印、熱泉、瀑布等等景點。

在景區內遊覽,只見眼前的樹木遮天蔽日,枝葉茂盛。

傳說中的佛腳印需要有人告訴你位置,才能引起關注。

熱泉清澈透明,瀑布水流湍急,水量不小。

對我們北方來的人來說,第一感受是溼度夠大,是一種很新鮮的感覺,值得到此一遊。

到姐勒金塔,想去看一看。

到了跟前才發現正在維修,不開放。

進瑞麗市區,感覺有熱帶城市的意思了,行道樹明顯與內地有了區別。

時間還早,先轉一轉。

瑞麗口岸聯檢中心,邊境城市的標誌

離開中緬街,回市區,入住如家酒店瑞麗卯喊店。

稍事休整,出酒店步行去吃晚飯。

慕名來到位於南卯街南洋賓館樓下的步步冷飲店吃晚飯。

這是一間街頭小店,客人不少,挺火爆的。

簡單的木板桌倒是擦得挺乾淨,塑料方凳不佔地方。

泡魯達,這個就是冰激凌和麵包片加上一碗奶的混合體,清涼、奶香、甘甜,再加上一點椰子的味道,非常好吃!

炒香腸,香腸炒了以後變得更加勁道,泡椒鳳爪和超市裡賣的沒什麼兩樣,咖喱炒飯和香腸炒飯中規中矩,比較入味,好吃。

泡魯達、炒香腸、拌黃瓜、酸雞爪、咖喱炒飯、香腸炒飯、雪花啤酒2瓶,一共86元。

晚飯後在街上隨便看了看然後回酒店休息。

相關焦點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當日,原本晴朗的松山下起了大霧,能見度僅有不足五十米,不一會兒便下起傾盆大雨。「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
  • 半天參觀松山戰役遺址,向英雄致敬!
    半天參觀松山戰役遺址,向英雄致敬!》,第三篇是《3天保山徒步遊!怒江邊上惠通橋頭,遇見感動溫暖心裡!》。遊記內容分為:遺址簡介、致敬英雄、參觀經歷、暖心小事、參觀小結等五個方面。松山戰役是整個滇西抗戰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次戰役。遠徵軍先後投入8個步兵團、2個炮兵團,1個工兵營加上盟軍及空軍等40000多人,歷經十次大戰役,百餘次小戰役,以傷亡7600多人的代價,歷時96天最終全殲守敵,攻佔松山。
  • 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史廣林  即使是晴天,走進位於雲南龍陵的松山戰場遺址,陰森之感依然揮之不去。  31日,記者走上松山,「陸軍第八軍第一百零三師抗戰陣亡將士公墓」碑靜靜矗立著。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後,在能掐段滇緬公路的松山上進行陣地建設,他們在子高地挖山洞,修工事,建成了母堡、掩體、貓耳洞、單兵坑、戰壕等堅固工事。
  • 松山戰役遺址旅遊攻略
    二戰期間,標誌中國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轉折之戰——松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作為主戰場的松山,留下了諸多戰爭遺蹟,現存有遺址69處、遺蹟816個、戰壕13200米,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中國遠徵軍雕塑群、見證樹、子高地、陸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將士公墓等都是松山景區的熱門景點。
  • 重返松山戰場遺址 兩岸媒體群聚群力破譯「松山密件」
    日軍為長久駐守松山而修建的豪華型兵舍松山戰場遺址上至今未被破譯的一封密信    華夏經緯網6月12日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73周年。12日下午,兩岸媒體參訪團重返松山戰場遺址,親身踏上這片土地,追尋歷史足跡。而一封疑似滇西抗戰的遠徵軍諜報信件,更引起了兩岸記者極大的興趣,大家群聚群力,嘗試破譯這封「松山密件」。    據悉,松山戰役遺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戰場遺址之一,主要位置集中在龍陵縣臘猛鄉一帶,東臨怒江,地勢險要,是著名的滇緬公路咽喉要塞,被軍事專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
  • 松山遺址:一寸山河一寸血(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
    1940年9月,日軍侵佔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成為唯一一條國際援華物資補給線,被稱為抗戰生命線。生命線上的咽喉——惠通橋,定格在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   怒江西岸,正午灼熱的陽光下,1944年滇西反攻時復建的惠通橋空懸江上,紅漆斑駁,鐵索依舊,橋上木板已被抽去,僅留橋塔和橋架。松山遺址管理所工作人員華正波的講述,將我們帶回70多年前那個千鈞一髮的時刻。
  • 探訪松山戰役遺址 中緬邊境遊記(一)
    汽車之家2012年12月6日報導  [汽車之家 精彩遊記] 與以往的旅遊觀光不同,此次我將前往雲南的中緬邊境,追尋當年中國遠徵軍在滇緬戰場發生的一些故事,我此行路線中的龍陵
  • 兩岸媒體走訪松山戰場遺址 重溫悲壯歷史
    向抗戰英烈敬獻花圈。(中國臺灣網 馬一娜 攝)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龍陵縣訊 (記者 馬一娜)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6月12日,來自兩岸三地媒體雲南聯合採訪團的記者們從保山出發,沿滇緬公路來到松山抗日戰場遺址,重溫這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歷史。
  • 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中新社雲南保山4月21日電 題: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作者 李曉琳「泰國北部地區知名滇籍人士回鄉訪問團」20餘人近日走進松山戰役遺址,深入了解滇西抗戰歷史,緬懷先烈。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2018年8月30日保山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2018年9月21日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准)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松山戰役戰場遺址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弘揚抗戰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 松山戰役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松山戰役遺址滇西抗戰松山戰役遺址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東北部的臘勐鄉境內。松山雄踞於怒江西岸,主峰海拔2019.8米。松山戰役遺址由諸多峰巒組成,南為陰登山,北為黃土坡,中間隆起者為松山,山後稍低者為小松山,自小松山傾斜面衍平者為大埡口,復稍斜而上者為滾龍坡。
  •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所在地松山 二戰最完整戰場遺址
    對於這處著名抗戰遺址附近的村民來說,從挖山賣廢鐵到做導遊賣土特產,一直靠那段悲壯歷史來討生活。 六十九年前的松山戰役,漫山的松林在炮火中只剩下兩棵。如今,在近萬士兵的血肉之軀的浸染下,松山再次密林遍布。
  • 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在松山戰場遺址公祭中國遠徵軍
    (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攝)  中國臺灣網8月10日瑞麗消息 昨天上午,由國臺辦新聞局和中國記協臺港澳部有關領導率領的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來到雲南松山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公祭抗日英魂,採訪團團長、國臺辦新聞局長馬曉光和中國記協楊青主任特別為遠徵軍英雄獻花致敬。
  • 《1944:松山戰役筆記》:以嚴謹的態度書寫抗戰微觀史
    21-22)20.第8軍繪製作戰進程示意圖(附圖1-7)21.日方資料中作戰進程示意圖(附圖8-11)22.松山敵我陣地分布要圖(以Google地形圖為底版)(附圖12)松山戰役大事記主要參考文獻後記1筆者是一家軍隊雜誌的編輯,關注和研究抗戰史是幾年來的業餘愛好
  •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由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先生投資的電影《血戰松山》於10月28日在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
  • 松山戰役中有一位溫州人 所隸屬軍團成抗戰劇原型
    抗戰遺址: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鄉松山  歷史回放:松山戰役是抗日戰爭滇西緬北戰役中的一部分,中國抗戰遠徵軍於1944年6月4日開始進攻,至9月7日克復松山,苦戰了95天,先後投入第71軍、第8軍共5個步兵師約6萬人,火炮200門,以陣亡官兵8000餘人為代價,取得勝利。
  • 騰衝抗戰遺址知多少
    而這一關係的形成,是由騰衝58萬平方公裡國土上還殘存的百餘處古戰場遺址支撐起來的。可以這樣說,騰衝的每一處抗戰遺址就是一道刻在人們額頭上的仇恨。騰衝縣城至騰北曲石戰場遺址群PART/01飛鳳山抗戰遺址飛鳳山位於騰越鎮尹家灣社區,日軍曾在此防守騰北公路。
  • 抗戰紀實大片《血戰松山》即將登上銀幕
    抗戰紀實大片《血戰松山》即將登上銀幕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濤濤 編輯:周為 2013-11-12 09:42:24
  • 獨山:走進抗戰遺址,重溫歷史歲月,讓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獨山縣組織小學、中學、高中三個學齡段的12名學生代表走進獨山深河橋抗戰遺址,通過聽抗戰故事、參觀陳列館、給抗戰英烈獻花,重溫歷史等方式,追尋革命先烈紅色足跡,激發學生愛國情懷與歷史使命感。
  • 抗戰題材電影三部曲之《血戰松山》9月3日全球公映
    近日,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獲悉,為紀念首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由中國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個人獨立策劃、投資並擁有全部版權的抗戰題材電影三部曲《還我河山》之《血戰松山》將於9月3日全球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