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百花總首是菊花,我詠的菊花也值得細品

2020-12-19 唐詩宋詞天地

兩千多年前,屈原在《離騷》中曾寫過秋菊。

晉代陶淵明特別喜愛菊花,曾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唐代的元稹也喜愛菊花,在《菊花》一詩中曾吟道,「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代還有一個人更喜歡菊花,而且寫得詩不多,但幾乎全是詠菊花,他就黃巢。

1

黃巢像很多詩人一樣,小小年紀就能寫詩,屬於少有詩才的神童。

據說,黃巢五歲時,曾和爺爺、父親在家院裡閒談,聊著聊著說到了作詩,然後,大家看了看庭院裡的菊花,決定一起作有關菊花的詩。

當時,爺爺和父親都在沉思,在他們沒想出來時,黃巢卻隨口吟道:「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

黃巢父親一聽,嚇了一大跳,揚手就要打他。黃巢的爺爺見狀急忙制止住,說:「孫子能作詩,但不知道輕重,可以讓他再作一首。」

於是,黃巢沉思了一會兒,手握拳頭,隨後高聲吟出一首七絕《題菊花》。

《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首詩很不一般,尤其是最後兩句,比「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更深刻,可以說,黃巢不光要赭黃衣加身,還要讓百姓從寒秋般的生活直接帶入暖春般的生活,這是要立志解救蒼生。也許是從此時開始,在黃巢心中菊花就不再是一般的花,而是百花之首,是他抱負的象徵。

2

黃巢讀了不少書,長大後,像其他讀書人一樣,去首都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打算出仕當官,但現實與想像總是有一定距離,他沒考上,而且是考了好幾次,都沒考上。

一次長安應試落第,在一家客店裡,身材魁梧的黃巢,低著頭在房內走來走去,他壓抑不住內心鬱悶與憤恨,快步走向案頭,揮筆題寫下《不第後賦菊》。

《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本身出身於一個世代販賣私鹽的家庭,從小就從事販賣私鹽,本來食鹽屬於政府專賣,收購價格每鬥鹽十文,但是一轉手賣掉就是一百一十文,價格暴增十倍。在巨大利益面前,容易暴露人性的陰暗和腐敗,在販賣私鹽的過程中,黃巢一定見識了不少。

受販賣私鹽的影響,外加性格因素,黃巢本人精通武藝,能言善辯,負氣仗義。所以說,他的性格,以及販賣私鹽的工作經歷和科舉的失利,再加上大環境唐末朝廷的腐朽,激發了他寫出他心中百花之首,菊花的殺氣,《不第後賦菊》透出的反抗霸氣不單單因為是科舉的不第。

實際上,黃巢起義反抗唐朝腐朽統治,後來還真和他的詩一樣,實現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他帶領的起義軍真殺進了大唐首都長安城。

3

周敦頤的《愛蓮說》裡寫道,「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但是大老粗黃巢這個唐人卻不愛牡丹,卻和愛幹農活的陶淵明一樣獨愛菊花。

陶淵明喜歡菊花是因為厭倦官場套路,歸隱田園,真心願意做個真農民,追求超脫世俗,他說「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又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還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愛菊花,主要是愛田園生活的閒適灑脫,他愛菊花的心思完全和黃巢不一樣。

《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多情的元稹也愛菊花,他的一首詩《菊花》就曾表露過,他詩裡的菊花像陶淵明家田園裡長的,但氣勢又有點兒像黃巢家的。

《菊花》秋從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和黃巢一樣認為,菊花是百花之首,菊花開後壓倒其他花。但元稹的菊花更多地是壓倒其他花的情韻,或者是氣質,屬於情韻、氣質壓群芳。不像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菊花,更多的是殺氣壓群芳。

詠菊花的詩還有很多可以品讀,但把菊花當百花之首,又寫得霸氣十足的,卻只有黃巢一人,也值得細品。

作者:張建楠,喜歡唐詩、宋詞等文學,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三首詩詞寫盡一生:黃巢和菊花的不解之緣
    黃巢是有名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領導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農民起義。歷史記載黃巢不止善於騎射,而且還通筆墨,有詩才。《全唐詩》就收錄了他的三首詩詞,並由此可以窺見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一:少年的黃巢頗有才學,渴望通過科舉考試建功立業。
  • 黃巢看到菊花,寫下這兩首詩,都很有氣勢,你喜歡哪一首?
    菊花迎著風霜開放,顯示出了它頑強的生命力。在瑟瑟秋風中,菊花帶著寒意,散發出一陣一陣的芳香。我們來看古代詩人是如何描寫菊花的,如何展現菊花的芳香。今天來看唐代詩人黃巢的《題菊花》和《不第後賦菊》。先來看看《題菊花》,這首詩是黃巢在青年時候寫的,起義之前所做。
  • 秋天賞菊正當時,這些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秋天賞菊正當時,讓我們來看看4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這些詩詞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讓人拍案叫絕。順便提一句,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如果你喜歡詩詞,一定要關注我哦。第1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非正式詩人黃巢。
  • 黃巢的這首詩,不僅殺氣騰騰,更透著一股邪氣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起義軍採取流動作戰的方式,橫行全國十年之久,兩度攻陷長安,沉重地打擊了腐朽不堪的唐王朝的統治。值得諷刺的是,黃巢雖打著為民除害、「天補平均」的旗號;卻生性嗜殺,殘忍到令人髮指。
  • 秋分至,我又想起了唐朝黃巢的兩首賦菊詩
    我的生活中,「菊」和我真的好像有不解之緣:生活中的我喜歡喝菊花茶,工作上又遇上不少友好的同事都是什麼「菊」之類的,所教的學生至少有10個以上名叫「秋菊」或含有「秋菊」兩個字。今天分享我與黃巢的兩首賦菊詩的故事。這是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當時因為自己學校的一些原因,帶著委屈的我辦理停薪留職,應聘到了一所私立學校工作。
  • 古詩詞裡的菊花不都是黃色的,盤點五首描寫各種顏色菊花的古詩詞
    九月十二日折菊這首詩是詠黃菊的,陸遊說,黃色的菊花盛開的時候又香又美,為什麼要和茱萸配在一起?重陽節的時候佩茱萸,賞菊花這根本是錯的。孩子們不懂,只會笑它比百花開得晚,它也笑笑不回答。這首詩也是陸遊想要表達自己就像遲開的菊花一樣,不屑與茱萸為伍,自己品質高潔,堅韌偉岸,不和世俗同流合汙。白菊
  • 重陽與菊花|古今菊花詩無數,唯史湘雲的《對菊》七律詩最遭我喜
    文/喬平今又重陽,鋪天蓋地的菊花詩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菊花暈不暈,我倒是有點暈了。也難怪,自古以後,重陽與菊花就被綁了,賞菊花、吟菊花詩,吃菊花糕、喝菊花酒……,菊花,給重陽節帶來了寫不完、說不盡的話題。縱觀古今的菊花詩,最遭我喜歡的莫過於史湘雲寫於重陽節的那首《對菊》了。
  • 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都是盛開在秋天,它們從來不屑與百花爭春,堅強而獨立的開在稀疏的籬笆旁,卻有著別樣的情操意趣,它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會被風吹落於地上。這是一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徵詩人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氣節,詩人是託物言志。
  • 一首菊花詩,黃巢5歲就表現出他非凡的領袖魅力,盤他
    說來黃巢也算神童了,5歲能詩,而且一出口就是大手筆——如果有一天我當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那麼一定要讓這美麗多姿的菊花同桃花一樣開在春天裡:《題菊花》唐末·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載:"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應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巢之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 黃巢:三首詩流傳於世,兩首菊花詩大氣,一首看慣了世間滄海桑田
    關於黃巢的詩,兩首是確切的,這兩首都是以菊花為題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第一首詩是多麼的大氣,完全是天下唯我獨尊,有這個霸氣的,再就是一句:春來我不先開口,那個蟲兒敢做聲。我的印象中就這倆。
  • 概括黃巢一生的三首詩
    第一首: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若我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此詩當作於黃巢年青時,發動起義之前。青年黃巢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落第而歸。他親眼目睹了科舉制度的腐敗,考場的黑暗,決心有朝一日徹底改變唐王朝黑暗的社會現實。
  • 菊花詩詞:秋天來了,快隨我到詩詞中去採擷菊花
    陶淵明筆下的寫菊花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自己和菊花成了彼此的代名詞,讓人們想到菊花便想起了他,想起他便想起了菊花。每到秋天菊花開放的時候,我們就會條件反射一樣想起他的這兩句詩。因此,我們稱他為「菊花詩人」也不為過。
  • 秋天到,菊花開,你是否想起了黃巢寫的這些菊花詩?
    我們先看這首《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出生在唐末時期,當時的政治極為黑暗腐敗,各種武裝鬥爭和階級衝突一直持續不斷,這讓年紀輕輕的黃巢對李唐王朝愈發不滿。
  • 五首經典菊花詩詞:那一抹黃色,是秋日裡最美的風景線
    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向來以他的高風亮節、堅貞挺拔為文人騷客所喜愛。盛放在百花凋敝、蕭瑟肅殺的晚秋,那一抹黃色,便是秋日裡最美的風景線。1.《菊花》——唐·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 黃巢做了四年皇帝,寫了三首詩,留下一個結局之謎
    《新唐書》中記載,黃巢在狼虎谷眼見大勢已去,對外甥林言說,你殺了我,拿我的頭顱去投降朝廷,還能求一富貴,林言不忍心,黃巢於是自殺身亡。 二是被外甥林言所殺。《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黃巢在狼虎谷被外甥林言殺害,將頭顱送到了徐州,交給了朝廷。
  • 黃巢最狠的詩,千百年來無人能與之抗衡
    菊花自古以來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偏愛,陶淵明愛菊更是出了名,在他的房前屋後種滿了菊花,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生活。但是在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的筆下菊花又呈現出別樣的風韻。《不第後賦菊》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聊聊黃巢的《不第後賦菊》
    比起那些懷古傷今,滿懷浪漫主義的文人騷客,他詩中的菊花不再是悠然見南山的清高和風骨,而是表露出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肅殺之氣,黃巢是山東曹州冤句人(今山東菏澤),鹽商世家,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因為成年後科舉落第而對朝廷不滿,遂投入了農民起義的浪潮之中。
  • 王安石和蘇東坡之間的菊花往事
    李大嘴 大嘴讀史詩歌史上,寫菊花的詩不老少。 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從元稹的「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到黃巢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七律·為前庭菊花而作|百卉凋零我獨芳,願送家園一季香
    其不畏霜寒的精神和高風亮 節的品格,博得了歷代詩人的爭相詠頌,在我國詩壇上同樣留下了不少關於描寫菊花的不朽詩篇。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的這首詠菊詩把菊花的霸氣描述得淋漓盡致,他的另一首詩中還寫道「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也是後人爭相詠頌的名句。蘇軾的「荷盡已無摩雨蓋,殘菊猶有傲霜枝。」則展現出了當荷花隨夏天離去時,菊花迎霜怒放的情景。